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这里是故宫

·贰·故宫里的『断魂桥』在哪里

  

  民间传说,故宫里有座“断魂桥”,凡是犯了错的文武百官,全都要通过此桥被拉到午门外去斩首,而且,过这座桥还有讲究,当未走上桥时,官兵们得好吃好喝“伺候”犯人,有点“最后一餐”的感觉,而当过完桥后,犯人立马就会被戴上刑具,押赴午门。

  过了此桥,魂也没了,故名“断魂桥”,它的位置就在武英殿附近。其实这座桥的本名不叫“断魂桥”,而是叫“断虹桥”。断魂桥?断虹桥?那么,这座断虹桥真的会断魂吗?

  民间关于“断魂桥”的传说仅仅是传说,因为历史上的午门根本不是斩首的地方,官员们也不会通过此桥去赴死。断魂桥的说法也许是它的本名“断虹”谐音“断魂”导致。

  断虹桥,听起来有点像“断了的彩虹”,有人认为,它的得名是因为在斜阳的照射下,地平线仿佛把这条形似彩虹的桥梁给截断一般。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我曾经在夕阳西下时好好观察过断虹桥,确实有点像被地平线截断一般,还是挺神奇的。

  不过,“断虹桥”的得名和阳光照射关系不大,它的背后有更深的讲究。

  皇宫里的桥,实用性不强,一般都是体现建筑的等级规格,断虹桥也不例外,有故宫专家考证,这座桥实为元代皇宫崇天门前的周桥。

  众所周知,明代紫禁城的修建是在元代皇宫的旧址上进行的,据专家推测,今断虹桥一带有元代皇宫的正门崇天门,在《辍耕录》里记载:“直崇天门,有白玉石桥三虹。上分三道,中为御道,镌百花蟠龙。”

  这种在皇城正门前建的桥梁叫“周桥”,是一种制度和规格上的需要,源于“造舟为梁”的典故。(《析津志》:“周桥,义或本于《诗》‘造舟为梁’,故曰周桥。”)在《诗经·大雅·大明》里讲到,当年周文王迎娶太姒时,“造舟为梁”是婚礼仪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造舟”为周代天子之制,“造”有“靠”之意,“造舟”,其实就是将舟船并排靠在一起连接成浮桥,是一种天子的礼仪。经过演变,后世把实际的“舟”换成了石桥,名“周桥”(古代舟、周两字通用)。同时,建在皇宫正门前,还是等级的象征,典型代表就是太和门前的五座金水桥。

  古人对于桥有很多浪漫的想象,比如将其喻为“彩虹”,用“虹桥”命名,像宋代的京城外有“虹桥”,元代庆寿寺有“飞虹桥”等。同时,这个“虹”还有“虹梁”之意,在古文献中,经常用“虹”来表示桥的数量。(阚铎《元大都宫苑图考》:“桥以虹计,至今犹然。‘萧录’谓之曰:‘座’,不如‘虹’之适当。”)

  一座桥叫一虹,这样的称呼简直太美了,古人真是浪漫!

  据专家的推测,断虹桥原本是三座,符合“周桥三虹”的礼制需要,如今只剩一座,即为“断”之意。

  至于为什么要将另外两座截断,说法很多。有专家认为,明初永乐皇帝建紫禁城时,这三座桥还在,但考虑到桥的位置已经不在皇宫和皇城的正门,所以不能再保留“三虹”这样的天子之制,因此,为了兼顾礼制和实用性,三座桥“断”去两座,独留一座。

  关于断虹桥,如今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它身上的“图案”—桥的栏板上雕刻着“龙游百花”,一前一后两条龙,竞相追逐在各种花丛中,有牡丹、荷花、**、慈姑等。在前的一条龙有时还会扭头逗逗后面的,似乎在嘲笑:“你抓不到我!你抓不到我!”

  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数桥望柱上的这些小狮子,它们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总共有34只。

  其中,最“红”的是“捂裆狮”。为什么手捂裆部?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这只狮子乃道光皇帝长子奕纬的化身。当年小奕纬仗着长子身份,横行霸道,有一次竟连上书房的老师也敢骂,作为父亲的道光知道后,气得不行,于是在奕纬来请安时,一脚踢中了他的裆部,结果不久后奕纬竟不治身亡。这样的故事纯属牵强附会,奕纬之死和踢裆之伤并无关系,大家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即可,千万别当真。

  不过,断虹桥这种完全“放飞自我”的雕刻风格在严谨的紫禁城还真是独特,尤其是小狮子竟然能“坐”在龙之上。“狮在龙上”,这本身不符合礼法。据专家考证,这种雕刻风格恰恰就是元代的风格。元朝人来自草原,他们策马奔腾,没有繁杂的礼法约束,所以在设计上也不太在乎龙在上还是狮在上的问题。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场景:“这些小狮子、小龙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全都活了过来,它们打开手机,放着流行歌曲,在断虹桥狂跳广场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