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延禧宫差点就成了宫里的『水下餐厅』
受清宫剧的影响,很多人去故宫都想到延禧宫看看,毕竟那两个“斗不死的女人”—魏璎珞和如懿就在这儿住过。找啊找,好不容易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了它,可一走进去,几乎所有人都会发出惊叹:“天!这延禧宫怎么是个破烂不堪的小楼?难道令妃就住这种地方?”
不过,可别小看这座破烂的“西洋楼”,人家当年差点成了宫里千古未有的“水下餐厅”。
延禧宫的位置算是紫禁城里比较偏的,明、清两朝,这里住过的妃嫔大多地位不高或者不受宠,另外,这里还经常着火,比如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和咸丰五年(1855),延禧宫曾两遭大火,尤其是道光二十五年的那场大火,延禧宫正殿、东西配殿被烧得一干二净,最后仅剩下一座宫门。不仅房屋受损,住在宫内的恬嫔也因此受伤,最后伤重身亡。
据调查,这场大火是由延禧宫的厨房炉灶起火而后延烧到正殿引发,当时的道光非常生气,他对这个调查结果很不满意,斥责道:“就算这次是因为厨房炉灶,那么之前大大小小那么多次走水(宫内为避讳,将失火说成走水)又是因为什么呢?”
负责调查的宫人看到皇帝生气,只能硬着头皮答道:“延禧宫走水是明朝就开始有的,原因可能是这里离宫人们出入后宫的苍震门很近,人多,人也杂,所以走水。”
从这件事儿可以看出,延禧宫不仅失火次数多,而且每次都很“诡异”,就算是它离苍震门近,人多杂乱,但也不至于到着火的地步,难道有人故意带着“易燃物”去逛延禧宫?
同治年间曾有旨要按原样复建延禧宫,可不知何种原因,重建一直没什么进展,到了宣统年间,一个女人打起了延禧宫的主意。
宣统年间,隆裕皇太后的心腹太监小德张“发现”了延禧宫,他向隆裕献策,说延禧宫屡遭火灾,应该建一座“镇物”,按五行之道,水克火,可以建个和水有关的“镇物”。隆裕一听来了兴致,她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建一座紫禁城中独一无二的“水殿”。
这座水殿建得很奇特,她先命人在延禧宫内挖一个大水池,引玉泉山水环绕。
然后在水池中建殿。据《清宫词》等史料记载,这座水殿的大小柱子均以铜或铁铸成,叫“以铜为栋”。同时,水殿四面又开有超大面积的“玻璃窗”。
整个建筑最精妙的是水中的底层,妃子们可以置身其中,一边喝茶聊天,一边透过玻璃窗欣赏池中的游鱼,颇有“水下餐厅”“海底世界”的感觉。
隆裕的想法极具创意,当时的她热情很高,还给水殿题匾额曰“灵沼轩”(俗称水晶宫),她的内心极其渴望借此做一件大事来使自己彪炳千古。
可惜啊,这座水晶宫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完工,宣统三年(1911),水晶宫被迫停建,最终成了一座“烂尾楼”。不过事情还没完,1917年张勋复辟,延禧宫再遭“火伤”,它的北部被直系部队的飞机投弹炸毁。
关于延禧宫的故事,还有另一种版本,说的是端康皇贵太妃(珍妃的姐姐瑾妃)拉着隆裕太后一起弄的,也是为了想做件“伟业”。现如今的延禧宫介绍牌上还有一幅“端康太妃水晶宫观鱼”的旧照片。
如今的延禧宫,游人如织,似乎这里从来就这么热闹,殊不知,它身上有太多的“伤”。我最喜欢秋天的延禧,金黄色的银杏映衬着那座未建好的西洋楼,好像给人一种“错觉”:现在的样子,恐怕是它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