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朴赞郁的蒙太奇

该隐与亚伯

朴赞郁的蒙太奇 朴赞郁 5362 2024-10-22 05:00

  

  阿贝尔·费拉拉

  我对阿贝尔·费拉拉的感情是从《中国女孩》开始的。这部1987年上映的影片被观众彻底冷落。我之所以关注到这部电影,是因为一个模糊的记忆,就是在电视上看过亨利·哈撒韦拍的40年代战争片(由韩国人菲利普·韩饰演配角的那部电影也叫《中国女孩》),还看到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受到关注的简短报道。总之,在韩国没有一位评论家对这部电影感兴趣,自然也就没有像样的宣传,更别提有什么观众了。阿贝尔·费拉拉的电影在韩国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诅咒。自《中国女孩》之后,第二部上映的杰作《纽约王》和第三部上映的《死亡游戏》也彻底报废。那些众说纷纭的独家评论都到哪里去了?虽然我没有单纯到认为这些作品在韩国也能大卖,但自那时起费拉拉的路线便深得我心。当时那空****的三个电影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阿贝尔·费拉拉是1951年出生的意大利、爱尔兰混血导演。当然,他信奉天主教也相信神的存在。虽然没上过大学,但青春时期他始终是反战示威队伍的先锋。他与15岁时结识的朋友尼古拉斯·圣约翰一起拍摄了许多反战的短篇电影。观看《出租车司机》后,他受到马丁·斯科西斯的强大影响。后来,他终于以非营利(!)电影《电钻杀手》在商业电影圈出道。到目前为止,他总共拍了九部长篇电影和系列电视剧《迈阿密风云》中的四部(其间包括两个插曲以及独立长篇《角斗士》,还有《犯罪故事》)。几乎所有作品都用了圣-约翰的剧本和乔·迪利亚的音乐,并根据作品风格分别启用了三名摄影师,包括维克多·弗兰克在内的几位配角演员固定出演他的作品。故事背景通常是在纽约,暴力是他一贯的主题,无论是肉体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无论是在广义上还是在狭义上,迄今为止推出的都是独立作品。他喜欢引用让-吕克·戈达尔的格言:“一部电影的经济状况说明了该电影的理念。”最后,他的电影没有一部是圆满结局。

  《电钻杀手》在五分钟短篇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拍这部电影时费拉拉囊中羞涩,只能在自己位于曼哈顿下城区的公寓里进行拍摄,他本人甚至以吉米的化名饰演了剧中的电钻杀手。尽管遇到了层层阻碍,但不久后这部电影却在音像商店中臭名远扬,最终跻身“邪典”片行列(也就是从那时起,费拉拉在欧洲逐渐有了声望)。由于谁都不肯购买片中画家的作品,画家的爱人提着行李走了。而隔壁房间里的粉红乐队没完没了地演奏震耳欲聋的音乐,忍无可忍的画家拿起了电钻对抗。整部电影既粗糙又杂乱,因此给人以超现实主义的感觉。虽然贯穿头盖骨的场面只出现过一次,但影片始终被触目惊心的情调所支配。被费拉拉命名为“提起笔杆子的出租车司机”的画家杀手,跟罗曼·波兰斯基的《怪房客》中的住客(令人惊讶的是,波兰斯基在这部作品中同样饰演了剧中的主人公)也非常相似,他是在备受噪声的折磨之余患上强迫症的孤独男人。这部电影被评论家们定义为“暴力的抽象艺术”,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居然被呈现给了充满希望的纽约人,纽约人被这位28岁的青年深深地吸引了。

  紧接着,轮到45mm的Cult发威了。《四五口径女郎》是一部拥有超人气的小众电影,费拉拉凭此片奠定了自己坚实的地位。虽然他亲口说刚开始的两部作品受到罗曼·波兰斯基《麦克白》的影响,但在我们看来,却大有波兰斯基的《冷血惊魂》和迈克尔·温纳的《猛龙怪客》融为一体的感觉。一个裁缝在光天化日之下惨遭两次强奸,她杀害了第二个强奸她的男人。她拿着俘获来的枪胡乱射杀男人,这并非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故事。本片用哑巴隐喻受到伤害也不能说出口的女性,费拉拉把所有受压迫女性的愤怒汇聚到一起后将其引爆。一位聋哑少女将被自己杀害的男子的尸体进行肢解后放入冰箱,然后每天拎一块上街,在游**纽约角角落落的过程中将其处理掉。这部电影的整个剧情就是她处理尸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从一个“复仇天使”的(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名字)视角看到的纽约地形图。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会出现倒霉的流氓,而她射出的子弹都会百发百中。看看准备最后一场屠杀聚会的她吧,居然换上修女服轻吻枪杆,如此幼稚的女权主义人士究竟来自哪里!“这样的形象才是真正的革命家的样子”,从女主角塔梅里斯的强辩中,我们能够发现费拉拉大胆直白的道德主义。

  《恐惧之城》因难得一见的汤姆·贝伦杰和梅兰尼·格里菲斯这样华丽的演出阵容而引起广泛关注。另外,电影的风格也是非常罕见的费拉拉过渡期的作品,除了单纯明快的活力,还有非常微妙的心理描写。相比武打场面,更多的是霓虹灯闪烁的深夜街头和俗气的舞曲、骚乱的俱乐部风景。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与其说是英雄和恶棍,不如说是**女郎和妓女们。不,应该说这座城市根本没有特定的主人。从一名黑人警察的视角来看,所有的市民都是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而从老鸨的视角来看,天下没有所谓干净的主。一旦有卑贱的女人被杀,画面马上就会切换到纽约全景俯瞰镜头。在这座城市里是否存在所谓的救赎呢?当然了,自称是救赎者的人有的是,但这些人为了维护社会的纯洁而采取的方式是随意袭击红灯区的妓女们,简直让人无语。费拉拉这家伙说纽约地铁是最适合杀人的地方,即使是卡索维茨和斯科塞斯也未曾这样描述过纽约。在令人厌恶的街头发生了一场决斗,早已注定的结局像宿命般靠近。即使在决斗中获胜,也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因为这场决斗终究会变成又一起杀人案。除掉虚假的救赎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经历过任意践踏家庭电视剧时代的费拉拉,开始筹拍自己最心爱的作品《中国女孩》。这是一部属于纽约底层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用谩骂和枪战代替音乐和舞蹈的《西区故事》。以相邻的小意大利和唐人街流氓之间的血肉之战为背景,讲述了意大利的“罗密欧”和中国的“朱丽叶”之间疯狂的爱情故事。“中国”与“女孩”采用了竖写(1),并交错出现,这样的片名设定,给人以刻骨铭心的痛楚。堪称最佳的外景和极致的时尚场面,始终贯穿整个电影画面。费拉拉将世代之间的矛盾极尽激化,刚开始,两个同样大男子主义且勤劳、对烹饪具有无上自信心(两家都经营餐厅)的移民家族被一视同仁。在异国他乡,他们是异类,在群体内的阶层等级也很相似。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惜与敌人妥协,甚至不惜杀害同族的壮年层;被上辈人利用,却始终一无所有,且更加思念故乡的青年层;吃汉堡、听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在迪斯科舞厅见面的十字头青少年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因被卷入双方哥哥的斗争中而触礁。手持斯坦尼康闯进打手们世界的费拉拉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爱之死亡”。

  可等待费拉拉的是凄惨的失败。因为《辣身舞》的票房成绩令人陶醉,所以Bestron公司欣然投资了费拉拉的《中国女孩》,没想到事与愿违,最终还是破产了。当时电影《逐杀连环》还没有完成制作。这部影片阵容十分豪华,彼得·威勒、凯莉·麦吉利斯、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查尔斯·德恩、托马斯·米兰等一众演员加上当代最佳剧作家埃尔莫·伦纳德(约翰·弗兰克海默的《52号密杀令》的原作者)亲自改编自己的原著小说,所以是一部让人拭目以待的力作。本片以圣多明哥的内战为背景,在迈阿密展开了阴谋与背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剧情。以第三世界内战黑白纪录片开始的电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黑色电影,并通过黑色镜头剖析了政治和**的本质。虽然影片拍摄结束后就开始获得众多赞誉,但结果甚是扑朔迷离。影片被制作人肢解,还配了多余的音,最终美国禁止放映这部电影,在英国上映的是仅98分钟片长的版本,可录像带又以90分钟的片长售卖。这个项目就这样一败涂地。

  没有比《纽约王》更能突出费拉拉特有的非协调性——极度紧张的姿态与非常幼稚的兴奋点,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状态中如高空走绳一般展开紧张万分的剧情。本片讲述了毒品大亨弗兰克出狱后夺回丢失的市场并建立更大的犯罪王国这一过程中与其他竞争者间的争斗。费拉拉在片中插入了多次大屠杀和两次冗长的追击战,他甚至耍赖说这部影片探索的是城市与犯罪的相关性以及种族问题,而且这是一部预示着里根经济学幻灭的电影。那么,用出售毒品的钱建设贫民救护医院的这个黑帮难道是里根吗?可当我们把焦点转向种族问题的瞬间,发现故事情节变得更加复杂了。弗兰克(弗兰克·怀特这一名字意味着“明确的白人”或“高纯度可卡因”)带领着只由黑人组成的组织,他先后征服了哥伦比亚、意大利等地的黑帮,从而掌控了整个中原。试图抓住他的警察也是白人指挥官。黑帮题材虽然有着对主人公与歹徒一视同仁的约定俗成,但我们仍然很难爱上弗兰克。在派对以及屠杀场面中,克里斯托弗·沃肯(弗兰克的饰演者)在左右脸上分别涂了象征黑帮的蓝色和象征警察的橙色。当沃肯那苍白、面无表情的脸部特写镜头占据整个画面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地貌学,别说是投入剧情,观众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

  再次回到超低预算模式的费拉拉,又试图把一整部电影融进演员的身体里。自《圣女贞德蒙难记》中的玛利亚·法奥康涅蒂以后,《坏中尉》再次以惊人的凝聚手法通过演员的表演呈现主题。《坏中尉》(1992年版)中的所有故事情感和道德品格只通过哈威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传递。尽管哈威经常会把最无耻的表演呈现给观众,但他不会像《巴黎最后的探戈》中的马龙·白兰度一样试图掌控整部电影。在这部独角戏电影里,哈威·凯特尔在演员工作室习得的体验式表演与强烈的自主性人格完美融合,他实现了拟写“当今时代新《圣经》”的野心。在法律的维护者最为堕落的社会里,修女在教堂被**的现实里,我们的经书又有什么用?电影中的大部分情节详细描写了刑警的种种恶行,可越是邪恶反而越是接近上帝。吸毒后摆出十字架上耶稣姿势的刑警,用自己的生命赎回了强奸犯的几年徒刑,为人间垃圾们赎了罪。费拉拉的偶像马丁·斯科塞斯予以盛赞的《坏中尉》,应该是20世纪末最纯粹的宗教电影。

  之后,费拉拉又一次厚颜无耻地翻拍了。这次他翻拍的是以电影《人体异形》(2)的原著小说为基础而创作的《异型基地》。他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如今遭到外星人袭击的地方不再是村落,而是军事基地,这一点令人不寒而栗。外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魂魄早已被外星人操控的这支军队,居然显得比军队中真正的军人还要专业。一直以来区分人类和外星人的标准不就是情感的有无吗?已经变成外星人的司令官如是道:“我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我们相比个人更注重集体。加入我们吧,所有的矛盾和烦恼都会消失无踪。”此时此刻,我们难以分辨他说的“我们”究竟是指军人还是外星人。费拉拉不愧是曾多次扰乱警察和罪犯之间区别的老油条,索性开始怀疑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界限。居住在军事基地的民间家族,起初明明是打手,但自从受到袭击后反而被打手包围了。如果不想面对父亲和弟弟被杀的痛苦,就不能给敌军留下下手的机会。要始终保持清醒,否则世界就会变成地狱。

  费拉拉的佳作继续问世。仅一年半时间,他接连创作了三部代表作品,充分展示了让人望尘莫及的创作力。尤其在《死亡游戏》中,他将偏执精神发挥到极致。在电影拍摄现场,他根本就是一个工作狂魔,他似乎下定了决心要颠覆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日以继夜》。他说欧洲艺人的工作现场也许真的很幸福,但在好莱坞拍电影无异于在地狱里摸爬滚打。果然,哈威·凯特尔饰演的费拉拉就是“缺德的导演”。电影中带有赎罪意识的情节,反过来荒废了导演和演员们的人生。一再涉及的问题就是边界感,虚构和现实的相互渗透。无论站在哪一方,都是永恒的痛苦,无止境反复的现实中的地狱。《死亡游戏》可谓是天主教徒费拉拉的一种忏悔。但在电影中,当凯特尔向妻子承认自己出轨的事实时(在剧中饰演凯特尔妻子的人是费拉拉现实中的夫人南茜·费拉拉)遭遇了一顿辱骂和殴打,可见,要获得原谅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费拉拉早已明白只有站在堕落尽头的人才能得到救赎,但同时也要直面死亡。费拉拉表示,影片中暴力始终都只是某种隐喻,譬如在《死亡游戏》中,暴力是渴望救赎的肢体语言。

  P.S.目前,他正在为拍摄多年的夙愿Birds Of Prey(3)和因艾滋病死亡的美国色情明星约翰·福尔摩斯的传记寻找制片人。据说,前者是以当代纽约为背景的革命战争片,后者是由克里斯托弗·沃肯任编剧的片子。

  费拉拉还没开始制作Birds Of Prey和约翰·福尔摩斯的电影,但是,他在我写完这篇文章之后创作了《夜瘾》《江湖白事》《新玫瑰旅馆》《绝色惊狂》《惊惧圣诞》《玛丽》等电影。多伦多电影节期间我和他住在同一家酒店里。有一次,我和他在服务台前相遇,可他当时喝高了,所以我就没跟他搭成话。

  (1)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汉字是从右往左竖写的,从左至右横写是在那之后才渐渐普及开的。出于文化传播和历史的原因,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一直存在滞后性,所以在《中国女孩》上映的1987年左右,西方还保持着对过去中国习惯的认知。

  (2)1978年上映的科幻惊悚片。菲利普·考夫曼执导,唐·希格尔参演。

  (3)这个电影项目最终没有拍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