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指的是对人物形象的一种设定。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娱乐新闻时,经常会看到某某明星的人设崩塌了。其实不光明星有人设,很多普通人也有人设。人设如果应用不当,就会成为你的信念体,会对你的行为决策和思考造成很大的限制。
在我接触的学员中,我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人设,如果应用不当就会出问题。
彪悍者。有的人信仰彪悍的人生无须解释。我自己也有这种人设,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度坚强独立的人,因此以前的我会拒绝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会去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不太会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为了掩饰这一点,有时候我甚至会故意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人设虽然一方面让我能够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也让我在面对自己无力承受的困难或关卡时,找不到方法去突破,还会让很多人觉得我是一个很有距离感甚至比较冷淡的人。
受害者。有的人因为过往的一些经历而给自己编织一个受害者的人设,认为自己挺可怜的,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认为外面很多人想要加害自己。这种受害者的人设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会带来一些很棘手的情况。后面我们会用一个案例来阐述这种人设所带来的信念体及其后果。
真实者。有的人经常把真实挂在嘴边,目的却是方便自己。比如,有的人会故意标榜自己是所谓的直男,因此就可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拒绝学会共情。这种人设会成为妨碍自己进一步成长、学习深层人际交往技巧的借口和障碍。
控制者。有的人认为一切都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当事情没有按照他的预期发展时,他就很容易失态。在人际关系中,这种人通常也会让另一方没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依赖者。但凡有控制者必然就有依赖者。依赖者通常把自己看成是弱者,需要借助外力才能生存下去。而在这样的信念中,他就丧失了自我成长的能力,很难有意愿去学着自己面对现实并解决问题。
讨好者。讨好者虽然不像依赖者那样需要别人,但是他会极其担忧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有的讨好者因为担心对方会忽然离开自己,而不惜牺牲自我来维持这种关系的稳定性。
完美者。有的人认为自己不可能犯错,因为自己是完美的。完美者对错误的容忍程度接近零,所以一旦自己出错,他要么不惜任何代价去掩盖这个错误,要么会陷入极度的自责、自卑。同样地,完美者通常也不允许别人犯错。
有时,人们还会根据这些人设在潜意识里给自己编织出很多故事,然后按照这些故事去生活。也就是说,他们根据人设编写了自己的人生脚本,从而将预言变为现实。比如,有受害者倾向的人可能会习惯性地从“我是一个受害者”或“周围人都对我不怀好意”的角度去收集信息,从而得出很负面的结论。而没有这种倾向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则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比如,同样是对于别人的笑,有受害者倾向的人可能会认为是嘲笑,对方不怀好意;而没有这种人设的人就不会编出这种故事,把它当成一种普通的笑。这些有选择的信息输入和内在对于记忆的编织会加深有受害者倾向的人对受害者这一人设的坚定信念,从而让“我想看到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我觉得会发生什么,就会发生什么”的自我预言变成现实。
发现自己的人设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分析出它们适合的应用场景,然后通过不断练习来让其为己所用。毕竟,人的心理之所以会产生人设,和计算机有不同运行模式类似,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复杂场景。当你能够随心所欲地按照你的意愿去应用你的人设时,你就具备了对自我的极大掌控了。
要掌握自己的人设,我们需要做到透彻的思考和持续的实践。核心点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把无意识的人设控制变为有意识的自我主导:首先分析出自己在什么情形下会被这种人设控制,具体的行为和表现会是怎样的;然后通过分析来找到合适的人设替代品或新的信念,最后通过刻意练习让它成为你新思维模式的一部分。我们并不是要完全摆脱人设,而只是要学会控制它们出现的场合,让它们在恰当的时机出现,给我们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
比如,除了“彪悍者”,我还有另外几个人设,其中一个是智慧的老师。这个人设通常在我授课、给别人做咨询或帮别人解决问题时自动上线,它对我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极其有用。但是在跟朋友聚会时,这个人设就不会上线了,不然大家都会觉得和我聊天有压力,破坏聊天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