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

侍君三愆:发表意见要重视方式方法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愆”就是过失的意思。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犯三种过失。也就是说,在朝堂之上侍君、为臣,或者说在现代企业中为CEO服务,有三种容易犯的错误。

  第一种:“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言未及之”,可以理解为还没轮到你说话,也可以理解为你没有理解透这件事,说得不到位。在以上情形下发表自己的言论,就犯了急躁的错误。

  第二种:“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到了你该说话的时候,你也理解这件事,并且能说透彻,但是你不说,这叫作隐瞒。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想得太多,或者私心太重,担心说出来会影响到谁,破坏人际关系。

  第三种:“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瞽”的意思就是看不见,用大白话讲叫没眼色。完全不顾别人的脸色,也不判断说话的氛围,只要想说就脱口而出,这就是瞽。

  历史上关于“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的案例很多。范仲淹在刚刚当上谏官的时候,发表了大量的言论,要求刘太后还政于仁宗,结果导致自己被贬,还连累身边很多朋友被贬。

  苏辙也出过类似的问题,他在殿试文章中洋洋洒洒地把皇帝批评得一无是处,把宰相也批评得一无是处。文章交上去后,宰相吕夷简一看,感觉自己被骂得很惨。皇帝看了之后问大臣们要不要招收苏辙,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覆考官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苏辙真棒,能够指出这么多的错误,一定要录取。初考官胡宿不同意,认为苏辙对仁宗不恭,坚持要求黜落他。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朝堂宰相,吕夷简本应表态,但他却没有说,这便是“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宋仁宗虽然被苏辙批评,但是他欣赏苏辙的才能,依然决定用他。这时候,如果再有人喋喋不休地说苏辙对他不敬,不能录用,那就是“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了。

  孔子所说的这三件事——不躁、不隐、不瞽,对年轻人来讲很难把握。其实,这种能力除了靠经验积累,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比如我们可以从《关键对话》《非暴力沟通》《掌控谈话》这类关于沟通、谈话的书籍中去学习。

  而我在《可复制的沟通力》里也意图把沟通这件事用工具化的手法一步一步地展示出来,让读者可以学到更多的沟通方法。

  经常温习这些书,慢慢就能靠近孔子所说的境界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