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学习没有那么难(全三册)

  

  孩子的心智发展是一个过程,

  这个阶段不理解的知识,

  可能下个阶段就理解了。

  家长不用太着急,

  也不用刻意去训练孩子。

  Q:孩子今年初二,每次快考试的时候,就开始紧张。在家里懒得说话,有时候脾气又特别暴躁。他在班里成绩排前几名,平时表现很好,父母也没有给他什么压力,不知道这种情况是为什么,怎么才能帮助他?

  A:考试前紧张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很多孩子都会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大人们传递了一种信息——考好了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不够好。成绩不好的孩子常常被拿来和成绩好的孩子作比较,有时还会遭到批评甚至责骂,这样的评价机制导致很多孩子害怕考试。尖子生怕排名下降,落后生怕自己考不好又会有很难堪的体验。

  实际上,考试只是学习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一段时间后考试,目的是查漏补缺,检验一下前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学得好,可以提高学习难度,顺利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学得不太好,可以根据考试情况把之前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家长要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及时给予陪伴。当孩子紧张时,不要只是告诉他“你不要紧张”,这是没有用的。可以坐下来,跟孩子探讨是什么让他那么紧张,让他明了自己的内心到底是如何活动的,帮助孩子转化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如果脑海中一直有类似“我一定要考前五名”这样的想法,那这个孩子考前必然会焦虑。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他转变信念,让他认为“我是为了获得知识才学习的,考多少名并不重要”,那么孩子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平时的学习而不是应付考试上。

  另一方面,要告诉孩子,考试分数绝不是评判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而是用来衡量他某一阶段学习成果的,让孩子把考试当作学习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结果。

  Q:孩子马上中考,模拟考发挥失常,数学成绩比平时低了十几分,导致总排名下降很多。我觉得一次考试失利并不代表什么,但他很紧张,怎么安慰他似乎都不起作用。当孩子没有考好时,家长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助到他呢?

  A:初三、高三的孩子即将参加中、高考,和其他年级的孩子相比,他们面对考试失利时的心情有很大不同。有关自己的前程,自然会格外焦虑紧张,这是人之常情。面对升学的压力,他们情绪的变化其实是一种自动化的防御机制。家长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紧张和焦虑,不说“没关系”“没有什么”这样的话,因为说出这样的话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有关系了。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让他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大大小小的考试。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家长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面对中、高考的压力,孩子紧张是一件正常的事,但如果家长也表现得十分焦虑的话,就会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家长要坚定一个信念:中考也好,高考也罢,不过就是孩子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节点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坚定这个信念后,就会对孩子的考试成绩、进入哪个学校没有那么高的期待了。从我的经验来看,家长淡定从容会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家长该工作就工作,该吃吃,该睡睡,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没有因为自己的考试而受影响,内心也会轻松一些。所以,家长没有必要放下自己的事情专门照顾孩子,这样反而会让他觉得如临大敌。

  有时,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下降而情绪低落,家长沉默地给予一个拥抱,或者轻抚他的肩膀以示安慰,可能比说一箩筐话都管用。我女儿高考前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一模考得不好,心情也差到极点。知道模拟考试分数的那天,她饭也吃不下就回屋去了,我并没有说什么。去到她屋里,看她趴在**一动不动,我轻轻地坐在她旁边,把手放在她的肩膀上摩挲着,用我的手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妈妈在这里陪着你。结果她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起身搂着我的脖子哭了好半天,跟我说:“妈妈,我好难过,我快绷不住了!”我抱着她,拍着她的后背,告诉她:“我知道,我知道。”发泄了一会儿后,她的情绪就平复下来了。

  孩子情绪稳定后,如果他愿意,再和他探讨考试的问题。我没有和女儿分析试卷,因为我并不懂多少,只问她是怎么看待这次考试,又是怎么看自己的。在一问一答中,孩子就清楚了自己的内心。我并不做任何评价,只是听她讲。当我可以看到她的内心,并且理解她的时候,她的难过就越来越少,反而可以安心地去思考学习了。

  Q:孩子二年级,学习倒是很认真,知识点也能掌握,但有时候考试读不懂题干,这样的情况会不会随着孩子年龄大些而变好?还是我平时应该给他额外训练一些卷子?

  A:二年级的小朋友的确会有对题目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发生,有讲解时可能明白了,但当他自己读书面文字的时候,就又搞不懂题干表达的意思了。刚开始学习语文,对有些知识点的表述不太理解,这很正常。

  举个例子,二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学习除法,“除”和“除以”的区别,孩子可能就分不清,做题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再比如,大人听到“小明把花瓶打碎了”和“花瓶被小明打碎了”,会很清楚这两句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小孩子可能就理解不了。如果孩子遇到这类问题,家长要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上给予帮助。

  针对这位家长的问题,我不建议给孩子做额外的卷子,或者刻意地在阅读理解方面增加训练。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额外的课业负担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觉得这不是他分内的事情,就不愿意做。其次,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阅读理解不到位很正常,家长不必焦虑,很多孩子都是这样,我女儿小时候也是。她学拼音拼写由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组成的“wu”时,总是不知道“w”和“u”哪个写在前哪个写在后,我教了她好几次她还是分不清,我索性也不再教了。结果三年级的时候,她自己就会了。

  孩子的心智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阶段不理解的知识,可能下个阶段就理解了。家长不用太着急,也不用刻意去训练孩子。在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教一教,教不会的,就等一等,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学会。

  Q:孩子六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其实他很厌烦学习,不爱写作业。而且考试前很焦虑,怕自己考砸,有点儿完美主义倾向,总是怕事情做不好而不敢尝试。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抵触学习,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不害怕失败呢?

  A:我将从两个方面解答这个问题:抵触学习和完美主义倾向。

  我们先来看看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厌烦学习。对孩子来说,学习意味着什么?如果学习能带来收获,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又怎么会厌烦?但如果学习这件事是枯燥的、机械的,从中得不到任何乐趣,那厌烦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孩子的生命能量需要在许多地方得到释放,心理需求也要在许多地方得到满足。教育专家孙瑞雪认为,建构完整的自我需要很多内在资源,比如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等,而学习只能满足认知资源的需求。如果孩子不能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滋养,生活中只有学习这一件事情,那么他的生命便是不完整的。生命的内在需求是全面的,当这些内在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便会出现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这是普遍的现象,如果这个孩子也是这样,那我建议家长要注意他的全面发展,而非只关注学习。当孩子的生命完整了,学习态度自然会发生改变。

  我们再来看完美主义倾向。一个孩子追求完美,想考高分只是表象,他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当把事情做得非常好的时候,他在心理上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满足?毋庸置疑,是被认可、被肯定。只有把事情做好了,他才可以体验到自我价值和存在感,于是就拼命地追求完美。

  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有天性的因素,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家长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孩子却感觉到的隐性要求造成的。比如,妈妈对自己要求很高,或者妈妈对爸爸的要求很高,孩子只是看着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态度,便认为自己一定要做得很好才能达到标准。

  如果是天性的因素,家长就要把“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做不好并不代表你不好”等信念不断植入孩子的信念系统,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让他知道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家长本身也有完美主义倾向,那就需要家长先做出改变,再来带动孩子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