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博物百科大图鉴

  

  A

  孢子:部分真菌和植物进行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孢子体: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能够产生孢子,具有双倍体的个体。孢子囊:由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

  B

  背鳍:鱼背上的鳍,通常起平衡作用。

  变态:生物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昆虫变态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C

  草本植物:通常指茎部支持力弱,比灌木或乔木矮很多的非木本植物。

  产卵器:昆虫的外**,一般由雌虫腹部的生殖节附肢特化而来。

  常绿植物:能够在四季变化中一直长出新叶片,从而保持常绿状态的植物。

  触角:一些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头部的感觉器官,比如昆虫、蜗牛,触角形状多样,起到嗅觉、触觉、听觉的作用。

  雌雄同体:动物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的性器官。

  雌雄同株:植物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的生殖结构,通常指同一株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

  D

  代谢:生物体内进行的一系列有序的、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

  担子:担子菌的产孢结构。地衣:真菌和光合生物(绿藻或蓝细菌)的共生联合体。

  冬眠:有的动物在冬季会进入休眠期。这时候,为节省能量,它们的身体机能会降到较低的水平。

  多年生植物:那些个体寿命在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植物。

  E

  萼片:一种植物组织,通常呈叶状,是花萼的组成部分。

  F

  反刍:一些哺乳类动物将进食后的半消化食物从胃室再返回口中进行咀嚼的过程。

  孵化:动物在卵内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破膜到外界生活的过程,一般发生在卵生动物和卵胎生动物身上。

  浮游生物:一般不具备运动器官的水生微小生物,通常在水域中以随波逐流的方式移动。

  复眼: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

  G

  根状茎:植物长在地下的变态茎。

  灌木:没有明显主干,比较矮小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一般呈丛生状态。

  光合作用:通常指植物、藻类和一些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合成富能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果实:果实分单果和由单果聚合而成的复果,是被子植物的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的器官。

  H

  花: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瓣:花冠的组成部分,形态多样。

  花萼:花最外轮的结构,由萼片组成。

  花粉:种子植物上产生的一种细小的颗粒物,内含雄配子体和**,通过传粉使卵细胞受精。

  花冠: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

  花序:花在花轴上的发育和排列方式。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回声定位: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

  喙:一些脊椎动物的上下颌骨向前延伸突出去的、较狭窄的结构。

  J

  几丁质:一种碳水化合物,在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外骨骼以及真菌的细胞壁中有广泛的存在。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受益的一方为寄生者。受害的一方,也就是寄主,为寄生者提供居住场所和营养物质。

  浆果:由子房发育成的柔软多汁、含多数种子的肉质果。

  角蛋白:一种纤维结构的蛋白,是动物毛发、角、爪中的主要蛋白质。

  鲸须:悬垂在须鲸类动物口腔中的一种纤维状物质,呈梳状,质地柔韧,不易折断,可以用来滤食水中的小鱼、小虾等食物。

  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的口腔中位于末端的、较大的牙齿,主要用来研磨食物。

  菌根: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

  L

  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

  卵生动物:以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动物,比如鸟。

  卵胎生:某些动物,比如鲨鱼的卵在母体内发育,孵化成新的个体后才从母体中产出的生殖方式。

  裸子植物:种子**,不产生果实的植物。

  M

  门齿:上下颌前方中央部位的牙齿,用于咬住和切断食物。

  猛禽:一般指掠食性的鸟类,通常包括隼形目和鸮形目。

  木本植物:这类植物的茎坚硬,有发达的木质部,木质部有细胞壁加厚、可运输水分的导管。

  P

  配子体:能产生配子(生殖细胞,即**或卵子),进行有性生殖的单倍体植物。

  Q

  器官:指生物体上具有功能的身体结构,比如胃、花。

  气孔:供呼吸、交换气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可调小孔。

  气生根:由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形成,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迁徙:动物沿着准确线路从一个地方进入另一个地方的行为。

  前臼齿:哺乳类动物位于犬齿和臼齿之间的牙齿。前胸背板:昆虫前胸胸节上存在的背板。

  球果:大部分裸子植物,比如松柏,具有的生殖结构,可以产生孢子、胚珠或花粉。

  球花:裸子植物在开花期的繁殖器官。

  球茎:植物的一种地下变态茎,一般是球形或扁球形的,肉质,是某些种子植物的无性繁殖器官,还能储存休眠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R

  犬齿:位于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门齿与前臼齿之间的尖锐牙齿。

  软骨:人或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种结缔组织。

  S

  鳃:鱼、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可以用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

  食草动物:通常是指那些以草或藻类为食的动物。食肉动物:以肉类为主要食物的动物。

  受精:指细胞和**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

  树栖:一般指动物适应于树上的生活并以树上为生活据点。

  T

  臀鳍:位于鱼体腹部中线、肛门后方的鳍。

  W

  外骨骼:生物的一种坚硬的外部结构,能够对柔软的内部器官进行构型和保护,不能生长但会定期更换。

  温血动物:能够通过身体的体温调节机制调节自身体温,从而保证体温恒定。

  无性繁殖:不经受精过程,不需要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X

  细胞: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性二态性:雌雄异体的有性生物中,雌性和雄性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胸甲:龟鳖目动物龟壳的下部结构。

  胸鳍:位于左右鳃孔的后侧,有使身体前进和控制方向或行进中迅速停下的功能。

  雄蕊:被子植物花的雄性生殖结构。

  驯化:将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繁殖过程变为人工控制下的过程。

  Y

  一夫多妻制:动物在繁殖季节,一个雄性与多个配偶**。

  一夫一妻制:无论在繁殖期或是整个生命过程中,个体只拥有单一配偶的关系。

  一年生:植物在当年内完成从发芽到死亡的整个生长周期。

  蛹:一些昆虫从幼虫变化到成虫的一种过渡形态。

  Z

  杂食性动物:既取食植物又取食其他动物的动物。植食性动物:以植物或藻类为食的动物。

  种子植物:依靠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子实体:高等真菌用来产生孢子的构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