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童年的启示

第十二章 疾病的束缚

  

  今晚要探讨的个案是一名五岁半的男孩。病历记录指出他目前的问题是不听话、个性残酷、多动,而且“会喘不过气”。假如孩子不听话、残酷、多动,这些性格特征显然是冲着某个人来的。米尔顿(Milton)的母亲八成是个容易操心、很有条理的女人,她对米尔顿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希望他能够乖乖配合。另外,米尔顿显然不太听她的话,有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母亲待他不公平,或者是对他太严苛了。米尔顿以最能刺激母亲的行为来报复她。想把家里整理得井然有序的家庭主妇,当然很讨厌小孩从椅子跳到桌上、把窗帘扯下来,或是打破碗盘等多动行为。

  “喘不过气”也是一种抗议手段,跟残酷与过度活跃相同。男孩行为举止过度活跃时,肌肉是他用来抗议的工具,无法喘气时则用肺来抗议。我们必须试着去了解不同器官的抗议方式。不过米尔顿可能真的罹患气喘,病因或许是蛋白质过敏。如果孩子确实有气喘,我会非常讶异,毕竟在他的行为模式中,呼吸系统的抗议是非常重要、合理的手段。

  病历陈述进一步指出:

  “米尔顿是幺子,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年龄分别为十二岁半和九岁半。两位姐姐看起来都适应良好,所有麻烦和困扰主要都是米尔顿造成的。父亲每周赚四十五美元,房租每月为二十五美元。母亲不上班。家里有四间房间,每间都很干净整齐,总共有三张床。他们的信仰为正统派犹太教。”

  母亲或许曾称赞两名女儿很干净整齐,米尔顿因此失去了与姐姐竞争的希望。他很有可能曾经是被捧在手心的宠儿。假如他曾经体弱多病,可能已经学到自己在生病的时候,能快快乐乐地享受他人的纵容和溺爱,因而发展出一套装病的机制,借此确保自己能获得母亲的关注。

  “大女儿自己睡,米尔顿要么跟父亲睡,要么就是跟母亲睡,跟母亲一起睡的频率更高。”

  五岁半的男孩应该要自己睡。如果他还是比较喜欢跟母亲睡,就清楚显示他对母亲太过依恋。晚上跟母亲同床时,他能够维系自己和母亲的联结。到了白天,他就靠多动的行为来吸引母亲注意。这种年纪的孩子如果还跟父母一起睡,就能轻松成为家庭舞台的主角。米尔顿的人生目标或许是受到母亲关注和宠爱。这个家庭之所以产生冲突,是因为母亲显然希望儿子能好好适应社会,当个健康、整洁的男孩,但米尔顿却竭尽全力耍孩子气。

  “米尔顿的生理发展如下:他是足月出生的婴儿,生产过程一切顺利。他出生时的确切重量已不可考。他喝母乳的方式并不规范,有时会再搭配喝一些奶粉。他在七个月大时出现过**。幼年时他得过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扁桃腺炎和软骨病。”

  这可能代表他的副甲状腺尚未发育完全,而且整个人的人格还不太稳定。这些缺陷应该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幼儿**非常吓人,**发作后,米尔顿肯定时时刻刻都受到密切的关注和照料。永远不要让孩子知道疾病实际上有多危险。

  你们应该都记得刚开始分析此案时,我提出了一项理论,指出米尔顿之所以喘不过气,是因为想用呼吸道来抗议。数据显示他曾罹患多种呼吸道疾病,这证明我的推断无误。胸膜炎和支气管炎都会导致呼吸困难,而这位患病的孩子呈现出痛苦、不适的意象,让父母感到惊慌害怕。

  疾病发作时,米尔顿的每一次呼吸都是被关注和让人挂心的对象。如今他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无法与两位适应较好的姐姐竞争,就用肺部来威胁母亲。他的呼吸道仿佛是在说:“赶快照顾我,不然我会生病,到时你就会很难受。”

  “出生时,医生发现他的舌系带太短、太紧,就把系带给剪开。早年**发作时,医生对母亲说男孩是先天性智能障碍,永远都不会有任何成就。”

  我个人认为很少有情况会严重到需要把系带剪开。米尔顿的父母肯定发现他有说话方面的缺陷。他有可能是先天性智能障碍的说法,绝对让母亲倍感震惊。虽然我们只读了病历的一部分,但这番推论的可能性极低。先天性智能障碍的孩子通常乖巧、听话。他们很少会造成任何困扰,因为他们十分温顺,从来不会反抗。这种人有时会出现在血统优良的家庭中,而且他们都具有几项可供判断的征兆。这一类型的智能障碍通常头非常小,具有圆润、上翘的鼻头。他们的舌头非常宽,舌头上有许多裂隙,而且有的还长到能碰到下巴。其他特征是皮肤干燥,手指与手指、脚趾与脚趾之间有蹼。

  “米尔顿很依恋母亲,不过跟两位姐姐之间的冲突则非常激烈。他会取笑、捉弄姐姐们。他对姐姐们和其他孩子都很残忍。他并没有任何计划或安排好的休闲娱乐,很喜欢在街上玩。”

  米尔顿或许在婴儿时期或生病时被宠坏了,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也逐渐失去了母亲的关爱与呵护。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内,许多母亲都能完全配合孩子的生活,将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不过在生命的本质驱使下,孩子后来还是得独立完成一些活动。五岁半的孩子是不可能被当成小婴儿宠爱的,而且孩子也会清楚察觉到家人对他的情感热度出现变化。越是深刻体会到家人的爱与以往有所不同,孩子的反叛行为就会越明显。

  两位姐姐或许与米尔顿作对,因此他以捉弄和取笑来反击。病历陈述说男孩性格残忍。以心理学的语言来解释,这代表他内心沮丧气馁。行径异常残酷的孩童,通常会将力量发泄在脆弱或毫无戒心的孩童或动物身上,以此安抚自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受重视,地位越来越低。

  “米尔顿的气喘让母亲非常担心。有位小儿科医师怎么样都找不出他气喘的生理病因,因此将米尔顿转介到儿童辅导诊所。”

  孩童的气喘通常都不是生理疾病。许多曾经罹患胸膜炎或肺炎的孩童会有气喘的现象,米尔顿就是一例。气喘发作时看起来实在很吓人,因此这些孩子借由引发气喘来支配父母,将自己的软弱转换成力量。每当米尔顿不得不展现自己的优越地位,或是想攻击母亲,获得她的注意力时,就会运用这种器官特征。这就是他的撒手锏。

  “母亲抱怨米尔顿总是到处跳来跳去,她很担心米尔顿会受伤。她过度操心米尔顿的安危与健康。米尔顿整个早上都在母亲身旁,在这段时间也一直惹麻烦。”

  这清楚地显示男孩的行径是冲着母亲来的。他知道母亲很容易为他操心,因此用虚张声势的体操特技来攻击母亲的软肋。

  “米尔顿下午会待在幼儿园,他在那里适应得还不错。他抱怨自己没有玩伴儿。父亲和母亲有时候会揍他,因为他不乖乖听话。父母常常叫他‘不要这样’或‘不要那样’。行为被阻止后,他通常会开始喘不过气来。母亲恳求孩子不要发作,因为她的身体也不是很好。”

  这就是整个状况的关键。父母都很担心男孩的安危,不允许他跟其他男孩一样上街玩耍,母亲尤其如此。米尔顿因为没办法满足进行社会接触的渴望,所以内心感到沮丧气馁。假如没办法跟同龄的男孩一起玩,他就靠捣蛋搞怪来干扰母亲。母亲不允许他胡闹时,他就靠喘不过气来攻击母亲。虽然男孩并非有意识地施展这些手段,但他在潜意识中知道气喘发作能带来哪些好处。我们必须得说母亲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心理学家,因为她知道米尔顿的气喘并非生理病因所致。如果气喘是生理病因导致,那拜托孩子不要气喘发作是无用的。就像没有人会恳求跛脚的人走路不要一瘸一拐那样。不过她选用的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她让孩子取得了非常危险的工具。她让孩子的疾病或健康受制于他自己的无理取闹。

  “男孩有台脚踏车,是叔叔送的。他很少骑这台车,因为母亲必须将脚踏车扛下四段阶梯,而她根本没这个力气。”

  病历陈述一开始就清楚指出米尔顿有软骨病。我们或许能从他多动的现象推断出他罹患此疾病。对这种孩子来说脚踏车当然非常重要,他有可能因为无法骑车而感到气愤。

  “睡觉时米尔顿会用棉被盖住双眼,他拒绝自己一个人睡。”

  这是胆小懦弱者会有的标准行为。为了阻绝充满敌意的世界,他把双眼盖住。白天他靠喘不过气、多动来霸占父母的注意力和时间,晚上则靠跟他们同床来维持联结。

  “米尔顿最早的记忆是:‘还是个小婴儿时我在走路。’”

  他心中这么在乎走路,就进一步证明软骨病确实对他的人生造成了很大影响。这种孩子永远都动来动去,所以一定要让他们有适当的机会好好活动、伸展肌肉。

  “米尔顿的志愿是当医生。他说:‘我想要诊察病人。’他想要‘在大学校里’。他也想学会写字。虽然还不知道内容的意思,但他现在已经会抄写信件了。”

  像米尔顿这样得过不少病的孩子,自然会将医生视为非常崇高的职业。孩子生病时,父母必须请医生来看诊。经过神秘的检查问诊后,父母会全然按照医师的吩咐来照顾孩子。我不得不说,从各方面来看,这个男孩的经历跟我颇为相似。我觉得自己就是在小时候得过肺炎后,头一次有了想当医生的念头。我希望能战胜死亡,当时我认为医生都能做到这点。

  “不管是洗澡还是穿衣服,米尔顿都需要别人帮忙,但上街或出门跑腿儿时他都不会迷路。他知道自己家长什么样子。”

  他能辨识出自己家,这就充分显示他的心智非常正常。他不自己洗澡和穿衣服,是因为他想让妈妈替他做事。

  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个案,应该颇具教育意义。对于所有了解个体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人而言,我们的操作和手法肯定很清楚明了。我们必须请母亲让米尔顿更独立自主。她不能时常批评米尔顿,就算她对他的未来感到恐惧,也必须把这种感觉隐藏起来。我们发现米尔顿不在家的时候表现比较好,因此我们必须告诉母亲,只要让米尔顿沉浸于有更多社会接触的环境中,他的状况就会改善。我们不该责备她,而要鼓励她采纳新的观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