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段永平传

巴菲特午餐

段永平传 孙力科 3921 2024-10-22 05:02

  

  美国西海岸时间2006年6月30日上午11时,第四次巴菲特午餐竞拍大会正在紧张地进行,经过数轮报价,一位名叫“快就是慢”(fast is slow)的网友以62.01万美元的报价赢得了与巴菲特共用午餐的机会。第二天,人们才知道“快就是慢”正是段永平。

  对于这一次参加竞拍的动机,段永平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自己无意中看到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很快就领悟了其中的精髓。在这一方面,段永平承认自己有一些优势,那就是他曾经经营管理过企业,对于企业价值的判断,对于企业发展状况的理解,都非常深刻,而且他拥有投资者必备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意志力,因此自己学习起来会相对轻松一些。在接触巴菲特投资理念后,他很快对投资产生了兴趣,并且多年来一直坚持运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成功,带着一种感谢和崇拜,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见一见巴菲特。

  许多人质疑段永平此番操作是作秀,花这么多钱吃一顿饭根本不值得,无非是为了炫耀自己和巴菲特吃过一顿饭,提升一下名气,炫耀一下自己的实力。段永平对此也懒得解释。事实上,段永平一直非常低调,算得上是一位神秘富豪。他曾经表示自己的朋友很少,并不喜欢社交活动,因为他觉得社交太累了。如今愿意花那么多钱吃一顿饭,不过是单纯地想要和偶像接触一下,而且他觉得巴菲特的理论非常有用,值得宣传。

  在他看来,这顿饭的价值远远超过了62.01万美元,甚至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身家。他曾经说过:“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帮我赚的钱,那都是远远多过这个数字的。”在段永平看来,这顿饭并不是自己买到了一个东西,也不是说巴菲特给了他一个投资的锦囊妙计,而是一种能够引导他悟道的东西。

  比如其他人在参加午餐时可能会想着询问巴菲特该投资什么项目,如何去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请教一下投资的秘诀,段永平则不同。他没有向巴菲特请教任何投资机会,在他看来,巴菲特也不可能真正将那些值得投资的项目说出来,当然段永平也不需要巴菲特告诉自己该投资什么。他向巴菲特提出了一个问题:“投资中不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询问巴菲特不能做什么,而不是请教对方“自己需要做什么”,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逆向思维。按照他的话来说,自己不需要巴菲特具体引导自己怎么做,只要了解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就可以避免落入陷阱。逆向思维是巴菲特投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投资法则,他说过一句话:“当别人贪婪的时候要感到恐惧,当别人感到恐惧的时候要贪婪。”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更是说道:“如果我知道自己将要在什么地方死去,那就永远避免自己去那个地方。”

  很多企业家或者投资者更加看重那些成功人士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但是只有少数人会真正关心成功者在成功之前经历了什么失败,走了多少弯路,误入多少陷阱。相比于那些成功的妙方,这些会导致失败和挫折的负面因素或许才是他们应该真正关心的。“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有时候要比“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更加重要。就像减肥一样,减肥者关心减肥成功的人是如何锻炼身体的,是如何安排饮食的,如何通过服用药物来达到瘦身的目的,而真正能够减肥或者避免肥胖的人,则在关心什么行为会导致肥胖或者减肥失败,从而避免那些行为。比如少熬夜,少吃高热量食物,不要久坐,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不要只是吃水煮菜,不要动不动就断食,不要迷信减肥药,不要迷信那些未经科学证实的偏方。

  在投资中也是如此,投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没有谁规定“只有投资什么”才能挣钱,只有“怎样投资”才能挣到钱。巴菲特有他的成功之道,其他人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法门,直接照搬他人的成功模式并不可行,因为每个人的能力、背景、性格、资源、目标、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就好比即使比尔·盖茨将自己的创业和经营理念全部灌输给别人,别人也成不了第二个比尔·盖茨,试图让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往往行不通。

  比如2008年,被称为“私募教父”的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天价中标了巴菲特午餐,当时他问了巴菲特一些股票估值的方法以及未来看好哪些行业,巴菲特摇摇头,没有回答这类核心问题。同样,之后的第三位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朱晔,问了巴菲特一个问题,“我不会炒股,请教教我怎么炒股”,没想到巴菲特直接来了一句“我也不会炒股”。之后他又问了一些诸如孩子教育、合作伙伴、公司管理、公司价值的问题,巴菲特基本上避重就轻。对于这两位竞拍午餐的人,为什么巴菲特的表现会如此冷淡呢?原因很简单,巴菲特不想误人子弟。因为关于如何让自己投资更好项目的问题上,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一样,而且适合每个人的答案肯定也不一样。

  相比之下,逆向地了解什么不能做,或者什么存在危险,反而更适合大众的需求。对投资者来说,什么项目更好以及怎样去经营一个项目是一个无解的答案,但是什么项目不能做,什么投资行为要避免则有着更多的共性。真正的聪明人会明确哪些项目自己不能去碰,哪些常见的错误要避免,哪些不合理的方式要杜绝,把潜在的问题堵上,把潜在的危险杜绝掉,那么自己的投资就会进入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这样一来,即便自己挣不到钱,也绝对不会出现亏损。

  从这方面来说,段永平已经真正看透了事物的本质,真正了解了投资的基本原理。有意思的是,段永平的网名fast is slow是欲速则不达的意思,表明了段永平做事做人的基本哲学:不求快,求稳、求安全,等到事情有把握了再去做。这个哲学与巴菲特的理念不谋而合,即追求一个安全边界,确保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逆向思考什么不能去做,这本身就是圈定安全边界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安全边界呢?

  巴菲特针对段永平的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

  其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不懂、不了解、不能做的东西不要去尝试。比如,巴菲特多年来一直不喜欢科技公司,先后错过了微软公司、谷歌公司,还错过了苹果公司和亚马逊公司的最佳投资时机。但这并不代表他很失败,反而证明了一点:巴菲特不会盲目投资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事实上,巴菲特在可口可乐、喜诗糖果、吉列剃须刀、富国银行等业务上的投资非常成功,因为他对这些领域比较熟悉,能够看准企业的真实价值和发展状况。段永平对于这一点有着很深的理解,自己也一直在践行这个投资原则。比如当年他没有投资火爆的房地产,没有投资其他能源项目,而是选择了网易的游戏,就是因为自己本身是做游戏机起家的,对于相关的业务非常了解,能够把握住机会。

  此外,做空其他企业也是一种冒险的行为,巴菲特认为那些总是想着做空企业的人,往往遭遇反噬。段永平曾经想做空互联网公司,某一次他看中了百度,由于之前自己的投资非常顺利,段永平信心满满,于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投资了一笔钱,结果没有起色。不服输的段永平加大了投资,最终被架空。这次投资,他一共亏了1.5亿美元到2亿美元。更加重要的是,做空百度的行为让他消耗了手头上全部的储备金,直接导致他在其他投资机会上错失良机。

  那个时候,距离他参加巴菲特的午餐没有过多长时间,“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的箴言还在耳边萦绕,但段永平还是为自己一时的冲动,为自己的投机行为付出了代价。

  至于巴菲特谈到的“不借钱”,它表明了一种投资的态度,即不能用借贷的方式投资,拒绝使用金融杠杆。原因很简单,投资者一旦投资失败,可能会因此遭遇更大的亏损,甚至被欠款直接拖垮。有投资者喜欢借别人的钱投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风险往往也很大。段永平一直反对借债投资,“因为没人知道市场疯狂起来到底有多疯狂,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得快一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久些,不论你借不借钱,一生中都会失去无穷机会,但借钱可能会让你再也没有机会了。巴菲特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你不了解投资,不应该借钱,如果你了解投资,不需要借钱,反正你早晚都会有钱的”。巴菲特也认为,一个投资者要在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范围内行事,有多少钱办多大事,不要轻易借钱。

  三个“不”充分显示了巴菲特投资的智慧。有人说巴菲特是一个保守派,并且因为保守错过了很多非常不错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对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成见”,使得巴菲特错过了成为世界首富的可能。但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巴菲特求稳,以安全为第一原则,可能他早就和其他投资人一样,在不断的失败中退场了。安全边际原则是巴菲特投资理念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构建其他投资理论的基石。他一再强调投资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要亏钱,这听起来似乎很无聊,但几十年来,正是因为一直都在避免做亏本生意,或者拒绝做那些有可能存在很大不可控风险的投资,巴菲特才能成为富可敌国的富豪。段永平非常认同这种投资理念,圈定个人能力范畴,设置一个安全的投资边界,避免做容易出现亏损或者亏损风险很大的项目,这本身就是实现个人财富增长的前提。

  总的来说,段永平对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理解非常深刻,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又让他对相关的投资理论有了更好的理解,完善了他自己的投资理念。在这一次的午餐之后,段永平开始积极制定一个“不为清单”,上面所列举的都是自己不能去做的事项,其中就包括上面的三个“不”,同时还有不做代工、不拖欠货款、不做不诚信的事、不赚快钱、不搞多元化等多个事项。这份“不为清单”有效地帮助他“躲”过了投资中的各种风险,确保自己不在错误的投资项目上浪费资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