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段永平传

坚持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投资

段永平传 孙力科 2998 2024-10-22 05:02

  

  很多人对段永平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巴菲特门徒”的层面上,在他们看来,段永平就是巴菲特的翻版或者是小号的巴菲特,他的一切都在跟随巴菲特。这种认知非常片面,主要体现在两点上:首先,段永平投资过很多巴菲特不看好的企业,而且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其次,巴菲特的门徒有很多,国内也不少,但段永平绝对是最好的巴氏投资理念传承者之一。

  如果进行一番分析,就会发现,段永平对于巴菲特的很多理念和投资很认同,但他并不觉得其中一些投资适合自己,他也从来没有打算跟着巴菲特的脚步进行投资。在投资方面,他认同并且善于运用巴菲特的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事事跟随巴菲特,尤其在具体的投资选择上,段永平有自己的主见。

  比如在2020年,由于苹果公司的股价下跌,巴菲特出售了部分苹果公司的股票,此举引发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震动。段永平对此也表示不理解,他在苹果的投资上,比巴菲特要更加坚决,持股的时间要更长久。

  又比如巴菲特不喜欢投资互联网公司。他认为互联网公司的泡沫很大,盈利模式根本看不懂,风险很大。相比之下,段永平对互联网公司没有那么排斥,他认为互联网本身并不属于泡沫:“这个东西我们天天在用,怎么会是泡沫呢?”他很早就主动接触新浪、网易、搜狐和联众等互联网公司,了解相关的情况,他还和互联网公司的CEO一起吃过饭,甚至购买了一些股票。他非常看好一些盈利不错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网易、拼多多,还是腾讯,段永平都展示出极大的投资热情。他对阿里巴巴也非常看好,只不过是因为阿里的一些业务他看不懂,才没有投资。

  另外,段永平对巴菲特的一些投资也表示看不懂,他从来不强迫自己在具体的投资上跟随巴菲特。有一次,巴菲特投了一家公司,而且资金投入量很大。很多人问段永平为什么不跟进。段永平觉得这只股票不适合自己。很快,巴菲特投资的股票涨了50%,别人问段永平着不着急,他平淡地说自己为什么要着急。在他看来,自己不懂这家公司,也看不懂它的价值,所以没有必要冒险投资,更不会因此而后悔。

  反观一些投资者,经常关注巴菲特准备买什么股票,会跟着巴菲特进行投资,但很少有人会坚持到底。在近几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很多人都会谈到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会询问什么项目适合投资,巴菲特常以“我不知道”“无可奉告”之类的话“带”过,有人觉得巴菲特故意不肯透露信息,其实这种观点非常片面,一方面巴菲特代表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他没有任何理由告诉外人“什么项目适合投资”;另一方面,即便巴菲特告知别人应该投资什么,其他人也未必可以驾驭。

  很多投资者缺乏独立的投资思维,可能90%以上的人不具备独立投资能力,跟风投资变成了他们最常用的手段。之所以跟风,就是因为多数人不具备投资的能力,专业知识匮乏,没有投资的经验,甚至没有一个稳定的投资模式(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他们对于自己的投资本身就缺乏信心,只能寄希望于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时间证明跟风投资者容易成为接盘者,这一点在股市中最为明显。

  除了跟随投资大师的脚步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听从所谓的专家、权威人士和一些投资咨询人士的建议,很多人尤其喜欢根据投资助理的想法行事,并认为这是一种稳妥的办法,毕竟自己支付了不菲的报酬。但是很多提供投资帮助的人不会真正给出实质性的建议。早在2008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就特别谈到了投资助理的问题,他认为很多人相信并乐于倾听“投资助理”的建议,实际上是将自己推向一种糟糕的境地。“很自然地,每个人都期望收益超过市场的平均水平。那些‘投资助理’由衷地鼓励和灌输他们的客户这种观念。但是作为一类雇用这些投资助理的群体,他们的收益一定是低于平均水平的。原因很简单:①所有的投资者不可避免赚到一个平均的投资回报,减去交易费用;②被动型投资者和指数投资者,由于他们从头至尾的交易不是很活跃,能赚到的收益是平均收益,减去一个非常低的交易费用;③在赚取市场平均收益的群体中,剩下的一部分就是交易活跃的投资者。但是这个群体也会因此招致高额的交易、管理和顾问咨询费用,所以交易活跃的投资者,相比他们那些不活跃的‘同胞’会抹去很大一部分的投资回报。这意味着:‘懵懂无知’的被动型投资者(与他们相比)一定会胜出。”

  段永平从来不重视所谓的投资建议,朋友们也会推荐一些好的投资项目,段永平会认真进行分析,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投资标准,就绝对不会投资。在最初做投资的时候,他对美国的投资氛围着迷,但是电视上的一些股市专家和投资助理,给股民们提供的炒股方法和标的,段永平从来不相信,也不收看这类电视节目。

  还有很多投资者将华尔街投资者当成风向标,只要华尔街投资者有动静,立马格外关注,华尔街投资者看好某只股票,就在这只股票上加大投入,但段永平从巴菲特那儿学到的知识是,华尔街的投资者一直都在误导投资者,如果有好的投资项目,他们是不愿意分享给投资者的。他曾经这样分享自己的理念:“如果我做一个上市公司,我也不理他们,我该干吗干吗,股价高低跟我没有关系的。所以我买公司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大的鉴别因素就是,这家公司的行为跟华尔街投资者对他的影响有多大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我买他的机会越低。华尔街投资者没有错,华尔街投资者永远是对的,它永远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在干什么,如果你自己没有主见,你要听华尔街投资者的,那你就乱了。”

  当然,要想保持独立的投资意识,还需要拥有分辨是不是谣言的能力。大多数投资者遭遇过各种各样的谣言,一些企业、投资者、投资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会制造谣言,通过谣言来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段永平很少关注这些谣言,常会选择从正规渠道了解上市公司所发布的信息,对那些所谓“内部消息”更是保持警惕。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比如对相关的企业或者股票进行验证,了解这家公司基本的运作情况,包括盈利、负债、股东收益报酬率。段永平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企业的基本面信息,并想办法验证信息的可靠性,然后再考虑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标准。

  段永平自称是一个独立的投资人。他不愿意开投资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旦成立了公司,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容易在投资中受到股东的影响,投资一些自己不看好或者不感兴趣的项目。

  在段永平看来,个人独立投资的优势在于坚持自我,只要自己有原则、有标准,就不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早在经营步步高公司时,公司内部就成立了一个几十人队伍的投资小分队,这个投资小分队会四处收集投资信息。比如,有一段时间,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坚持自己开发各种网络游戏,投资小分队的任务就是,所有成员每天必须花很多时间玩网上的游戏,包括网易公司的游戏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段永平可以更精准地知道中国网民喜欢什么游戏,游戏公司将会推出什么游戏,以及游戏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而这些公司在处理问题时又是如何做的,它们是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想法,还是顾及长远利益。通过游戏体验,投资小分队往往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互联网公司的状态,并且找出这些公司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