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稻盛和夫:我一生的哲学

关注事情发生的源头而不是结果

  

  稻盛和夫说过,有两只手左右着人们的运程:一只手叫命运;一只手叫因果。如果一个人相信命运的话,那么他往往就会变得毫无作为,因为他相信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准备好了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剧本,既然如此,自己也就无须奋斗了,毕竟命运如果决定了自己享有荣华富贵,那么自己不用奋斗也会到手。而命运如果决定自己成不了事,那么自己无论做多大的努力也是徒劳。要真是这样,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必将变得消极被动,什么也不愿意去争取。

  如果一个人相信因果,情况则有所不同。因果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说法,因为事物之间原本就存在着联系,都是相互作用的,一件事的发生必定会对另一件事产生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个相应的结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句俗语叫:“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普通人最害怕承受意外的结果,而菩萨却担心自己会不会种下一个错误的因。其实,普通人也应该担心自己会不会种下错误的因,因为一个错误的因必定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果,这就像走路一样,一个人的起点和方向错了,那么最终到达的地方肯定会偏离原定的目的地。稻盛和夫认为,佛教的这种思维方式是适合普通人用来经营人生的,一个人想要活得更加坦然,更加舒适,只需要把心思用在做正确的事情上,做好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在总结自己一生的功业时,稻盛和夫这样说道:“自我开始创业以来已有40多年,这期间,我见识了各种人物的兴衰起落。从30年、40年这样的时段来观察,几乎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与他们平日的行为和人生态度相一致的结果。

  “从长远看,诚实的人、坚持行善积德的人不会总是倒霉,而懒散的人、不负责任的人也不会一直荣耀。

  “确实,有人干了坏事却未见恶报,因为他运势尚佳或侥幸逃逸;有人做了好事却未见善报,因为他时运不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状况逐步修正,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家各得其所,进入他们应有的境遇。

  “原因和结果之间,简直可用等号连接,原因和结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可怕’两个字来形容。短期来说或许不尽然,从长期看,善因结善果,恶因招恶果,因果报应准确无误。”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和自己平时的言行息息相关。一个人如果平时注重做好事,注重与人为善,那么他一定可以从周围获取正向的回馈。反过来说,如果他平时只注重做坏事,动不动就与人产生纷争,甚至为了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那么他最终也会遭到恶报。这就是稻盛和夫所谓的因果循环理念,在解释和践行这个理念时,他并没有像宗教修行那样,只是一味追求唯心意趣,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

  比如,有一家名为“三田工业”的复印机厂商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陷入困境,不仅欠下巨额债务,发展也快速下滑,后来这家公司向京瓷公司求助,稻盛和夫在对其加以准确评估之后,同意收购了“三田工业”,并专门设立了“京瓷美达”,着手帮助对方开展重建工作。后来,“三田工业”的业绩得到显著提升,提前还清了欠下的巨额债务。之后,这家企业更是成为京瓷集团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在重建过程中,一位担任过京瓷信息机器部部长的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当时担任“京瓷美达”的社长,全权负责重建工作,而他之前是一家新兴通信设备企业的车间主任,这家通信设备企业一度是业内的明星企业,产品热销国内外,可是随着行业整体进入下行通道,这家通信设备企业的业绩开始快速下滑,而这个时候,该公司向京瓷发出了救援请求,京瓷公司最终收购了它。

  被收购公司的很多员工都受到了京瓷的救助,“京瓷美达”的社长就是被救助的对象之一。也正是这一次被救援的经历,让他对人生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产生了救助他人的想法。因此,在京瓷公司决定收购“三田工业”时,他就是支持者之一,并且担任要职,肩负起了并购后的管理任务。这种被救助和重用的经历让他感触良多:“一个被救助的人,现在成了救助别人的人,我感悟到一种命运的轮回。当初感受到恩惠,如今通过重建京瓷美达的机会,得以回报,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这一番话,让稻盛和夫也生发出颇多感慨,他意识到虽然短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因果循环,只要个人的动机是好的,只要个人持守善心善行,只要个人真心为他人着想,那么在帮助别人之后,终有一天也会得到同样的回馈。在收购那家通信设备企业时,稻盛和夫曾遭到不少质疑和诽谤,很多被并购过来的员工对于京瓷公司的管理也极度不满,一些工会成员甚至提出了一些有意刁难的不合理要求。为了达到其目的,这些人还直接闯入稻盛和夫的家里大吵大闹,让稻盛和夫感到寒心和愤怒。可是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随着员工对京瓷公司的了解越来越深,这些人对稻盛和夫的误解也渐渐消除,开始用努力工作来回报京瓷公司的援助。

  在稻盛和夫看来,因果循环是一种天理,也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善心善行不会产生恶果,有善心的人,也一定能够获得一个美好的回馈。正因为如此,为了打造一个由善心善行推动的良性循环,稻盛和夫一直强调动机至善。不过,稻盛和夫也同样指出了一点,那就是行善的人不要总是想着快点见到善报,快点获取好的报答。因果循环也需要时间,人们没有必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不安,甚至觉得没有必要继续行善。稻盛和夫借用了中国明代的作品《菜根谭》中的句子来证明他的说法:“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意思是行善没有见到报答,就好比草丛里的冬瓜,即使人眼看不到,它照样茁壮成长。稻盛和夫认为,人们应该将行善当成一种习惯,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不懈地保持善心。

  比如,稻盛和夫一直坚持利他主义的经营哲学,在与其他企业做生意的时候,他喜欢让利于人,喜欢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但很多企业和企业家不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利益面前,不少企业可能会违背道德和法律,会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利益需求,有些企业或许会违反经营中的公平原则,会撕毁合同,会破坏对方的发展契机。在这些企业看来,自己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别人的利益与自己无关。在面临**时,很多人常常会产生诸如此类的自私自利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很容易影响到个人的行为,最终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因此,稻盛和夫认为人们应该抵制**,坚守初心,种善因,结善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