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戏做得太多,她终要精疲力竭。伤愁强烈,泪水暗流。她的怨有时候看上去是磅礴的,反复的,喋喋不休的。但是确是质朴单纯的。犹如永无止尽的幻觉,犹如颠三倒四的呓语。但是这名女子始终都是心意单纯还不做作的。
她并没有夸大自己的内心感受。所有人都没有资格去评断别人。因为纵然你反复研究考证,你依旧不是她。所以朱淑真的情绪零碎无碍,怨怒无碍,反反复复亦无碍。后人所能做的,只有感受。梧桐落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朱淑真《菩萨蛮·秋》夏末之后,她内心的辛苦焦灼会开始变得缓一些。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她因此可以得到更多的休憩,精神可以得到放松,身体开始被调养。秋天唯一的好处大约就是气候的温润,她可以在万物凋零时得到一些植物遗剩的养分来支撑自己。她以秋入字,作诗几多。西风淅淅收残暑,庭竹箫疏报早秋。砌下黄昏微雨后,幽蛰啾啾使人愁。在这首《早秋有感》诗里,她的心愁是她自己预料之中的事。她也不必特别去在意。这已比旁的时候要舒坦得多。西风吹散暑热,庭中修竹变萧疏,开始有枯萎休眠的模样。这就是她看到的早秋了。
有一点冷悒,有一点萧条,但是看过去却很清静,很幽寂。黄昏时莫名降下一阵细雨,她听到台阶下隐藏于草皮里的蟋蟀窸窸窣窣的声响,这声音混乱也尖锐。惹人不安。一夜秋风动扇愁,别时容易入新秋。桃花脸上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一痕雨过湿秋光,纨扇初抛自有凉。雾影乍随山影薄,蛰声偏接漏声长。第一首叫做《新秋》,第二首题为《早秋》。这两首小诗都是些初入秋时她内心因节气变更所产生的忧伤周旋。同心同意。她说,一夜冷风,天气转凉,由夏入秋,纨扇初抛。清秋不愁亦是有忧伤的,这是古代文人的惯性思维。
于是,此一刻,她依然内心有慨叹。傍晚,夜雾迷蒙,山野隐约,蟋蟀窸窣,滴漏声声。入耳即化,她恍惚之间因那闲置的扇忆起那深宫里的班婕妤。扇愁幽幽,桃花脸上泪盈盈,待到更深枕上流。虽然不比春愁汹涌,但这秋意里的忧伤依然持久。犹如缓缓溪水,不紧不慢地从她的情绪当中流过,假意温柔,从不断流。时令如草木,一花一叶,一春一秋,冬夏亦不例外。她都有诸多情感倾付的理由。这女子的哀怨渗透骨血。风倍凄凉月倍明,人间占得十分清。可怜宋玉多才子,只为多情苦怆情。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她作《对秋有感》和《秋夜有感》,说宋玉才力卓尔却终生抑郁不得志,这好比她的感情归宿。一句“可怜宋玉多才子,只为多情苦怆情”吟出血泪来。“风倍凄凉月倍明”,但她却只是落得“哭损双眸断尽肠”的凄婉境况。夜漫长,只身女子与一点残灯静默相守,待时间过去。唯有如此。朱淑真的爱人在千里之外。而不爱的人,咫尺也是天涯。同床异梦。人与人之间的关联系纵使如此微妙。你在恋着她,她无动于衷。她恋着的却又心有所属。你始终知道面前的人不是你需要的那一个。可是,你却始终不能知道在哪里会有你需要的那一个。
怀念涌过来,覆没她,然后弄伤她。这突如其来的人世,我们都是闯入者。天凉,好个秋。潇潇风雨暗残秋,忍见黄花满径幽。恰似楚人情太苦,年年对景倍添愁。诗题《暮秋》。待秋将过去,这女子回溯晚望,这光阴的迹象当中尽是自己,是悠悠哀愁。剪不断,风过又乱。她自知,亦了无对策。她不是不想离开身边这个男人,但是她知道自己缺了一点李清照式的坚决,执念,义无反顾。所以她注定这一生要在那不决断的感伤当中,“潦倒”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