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结论003
十一月廿七日(1896.1.11)前台湾巡抚刘铭传卒,年六十。
十二月十六日(1.30)李与日使谈判,派留学生赴日留学。
十二月廿七日(2.10)太后懿旨,改派李鸿章为正使、邵友濂为副使,往贺俄皇加冕。同日,李上吁辞使俄折,不许。
光绪廿二年(1896),丙申,七十四岁。
正月八日(2.20)清廷命李鸿章前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伊子李经述随侍前往。
正月十三日(2.25)李鸿章奏,酌拟随带人员于式枚、罗丰禄、联芳等十员,并请准依赫德之议,委外籍税务司柯乐德(俄)、德璀琳(德)、穆意索(法)、赫政(英,赫德弟)、杜维德(美)五人充任参赞官,各至该本国向导顾问,李附片奏请准李经方随行襄助。
正月十六日,慈禧召见李鸿章。
二月十五日(3.28)李一行四十五人离沪赴俄。
三月十五日(4.27)李抵敖得萨,受俄文武官员盛大欢迎。十八日,抵圣彼得堡。廿一日(53)俄财政大臣微德与李谈东三省接路,李拒之。廿二日,李渴俄皇,呈递国书、珍物。廿五日,俄皇秘密接见李,提出满州铁路问题。廿六日,俄外长罗拔诺甫邀李晚餐,与微德商议东省铁路及同盟密约。
四月十四日(5.26)俄皇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举行加冕礼,李亲临致贺。十六日,李入宫庆贺,居各国专使首班。
四月十八日(5.30)李收总署电旨,准与俄订密约。廿二日(6.3),中俄同盟密约签字。廿六日,向俄皇辞行。
五月三日(6.13)李抵柏林,沿途参观造船厂。四日,觐见德皇威廉二世。十七日(6.27)访俾斯麦,询以图治之道。俾劝练精兵以立国基。廿二日(7.2)参观克虏伯兵工厂。
五月廿四日(7.4)离德人荷境,翌日抵海牙。廿八日,抵比京布鲁塞尔,翌日晋渴比王。
六月四日(7.14)李在巴黎晋见法国总统,参与国庆阅操。十一日,游巴黎博物院,得观中国古今宝物及佛教奇物。廿二日(8.1)法总统饯别李鸿章于哈浮。
六月廿六日(8.5)李觐见英女皇维多利亚,并阅英海军会操。李作“伦敦火车道中口占”诗云:“飘然海外一浮鸥,南北东西遍地球。万绿丛中两条路,飙轮电掣不稍留。”廿九日(8.8)电旨命李切实与英国商议增税事。七月一日,李赴汇丰银行主哈密伦之宴。六日(8.14),应修造海底电线忒回台公司午宴,下午与英相兼外长沙士勃雷言海关加税事。七日,访英前首相格兰斯顿。
七月十四日(8.22)李离英赴美。廿日(8.28)抵纽约,受盛大欢迎。翌日晋见美总统。廿四日,美接待官员询及李之枪伤,李告在德曾以照骨之术(即X光)检查。廿六日(93)教会领袖访晤李鸿章,李与言儒家与基督教共通之道。
八月八日(9.14)李自加拿大西岸温哥华乘轮返国。
八月廿二日(9.28)中俄密约在北京互换。
八月廿七日(10.3)李返抵天津。
九月一日(10.7)复莲池书院山长吴汝伦书,述出使感想。函云:“……兄以二百日历九万里,驰驱酬应,晷无暂停,顽躯竟能支持,实非初愿所及。各处西医来视者,咸惊为秉赋之奇。……西人好名,所至之处,辄有报馆人执笔相随,朝夕不离,有如监史,即一言一笑之细,纤悉无遗。投老远行,供人描画,一何可笑!至其六国政教,近人纂述中,郭、曾、薛三日记所言,颇得涯略。此行辙迹所经,视数君为广,而时日则促,然详谘博考,已觉所见过于所闻。其扼要处,实在上下一心,故能齐力合作,无事不举,积富为强。中国则政杂言庞,而生财之法又不逮远甚。每于纵观之际,时增内顾之忧。胡文忠云,使我多财,天下事尚可为。昔尝叹味其言,然犹是第二义也。执事洞观时变,可与深谈,咫尺相望,未由抵掌,易胜怅念。此间休息旬日,即当人都复命。忽从西海,重履东华,去日几何,辄有东坡还朝如梦中之慨。”
九月十四日(10.20)李抵北京。十五日,觐见光绪,呈递国书宝星。
九月十八日(10.24)命李鸿章在总署行走。同日,以李鸿章擅入圆明园游览,交部议。廿四日(10.30)《翁同赫日记》:“李鸿章吏议革职,旨改为罚俸一年,不准抵销。”
十一月十日(12.14)德使海靖向总署提出租借胶州湾五十年要求。
光绪廿三年(1897),丁酉,七十五岁。
正月十六日(2.17)复伍廷芳函,谓使美重在保护华工,经述侄随行,望随时训迪。
四月廿日(5.21)俄答聘专使吴克托穆斯基亲王抵北京。
六月廿五日(7.24)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李鸿藻卒,清廷予溢文正。
七月五日(8.2)派李鸿章充武英殿总裁。
九月八日(103)武昌有德舰水手被杀。
十月七日(11.1),德国教士二人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被害。
十月廿日(11.14)德舰占领胶州湾。
十一月七日(11.30)清廷命总兵章高元自胶州移防烟台。
十一月廿二日(12.15)俄舰侵人旅顺。
十二月六日(12.29)俄使至总署请商定松花江章程,并拒自旅大退兵。
是年,李投闲京师,门庭冷落,对时政颇多愤懑之词。尝自谓: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又曰:功计于预定而上不行,过出于难言而人不谅,此中苦况,将向何处宣说?又日: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又日: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
光绪廿四年(1898),戊戌,七十六岁。
正月三日(1.24)康有为应传到总署,与翁同酥、李鸿章等谈变法,主张立制度局、新政局、练民兵、开铁路、广借洋债。康并通过翁同稣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及《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以资借镜。
正月六日,总署大臣会商借款,依李鸿章议,英俄各借五千万两。
二月十一日(33)俄使要求租借旅大,限五日答复。
二月十四日(3.6)李鸿章、翁同抓与德使海靖订立胶州湾租借条约,允德租借九十九年,建筑胶济铁路。翁于此事颇寓感慨,其日记谓:“以山东全省利权、形势,拱手让之腥膻,负罪千古矣!”
三月六日(3.27)李鸿章、张荫桓与俄署使巴布罗福订立旅顺、大连租借条约,允将旅大租俄二十五年,俄国得在旅大设防及建筑自中东铁路至大连湾之支线―即日后之南满铁路。
三月廿三日(4.13)总署代康有为递陈变法折片,光绪命将康前后三折及日本变政记等书皆呈太后。
四月十日(5.29)恭亲王奕祈卒,年六十七。
四月廿三日(6.11)从御史杨深秀奏,光绪下诏更新国是,变法自强,先举办京师大学堂。
四月廿七日(6.15)翁同酥奉命开缺回籍。
四月廿八日,光绪召见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张元济,命康有为在总署章京上行走。
五月五日(6.23)诏命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各试向用《四书》文者,改试策论。
五月十五日(7.3)总署奏上京师大学堂章程,诏派孙家鼎管理京师大学堂事务,并节制各省所设学堂,所有原设官书局及新设译书局均并人大学堂。
五月廿二日(7.10)诏改各省大小书院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
七月廿二日(9.7)命李鸿章敬信毋庸在总署行走。
八月三日(9.18)御史杨崇伊等请太后训政。
八月五日(9.20)袁世凯持光绪密诏返天津向荣禄告密。
八月六日(9.21)政变发生,慈禧太后复行垂帘听政。
八月十三日(9.28)命荣禄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授裕禄为直隶总督署,北洋各军仍归荣禄节制,以裕禄帮办。
九月三十日(11.13.)派李鸿章会同东河总督任道山东巡抚张汝梅履勘山东黄河工程。
十一月廿九日(1899.1.10)吴汝纶致李经迈书,谓李鸿章秉节行河,似有忌者出之于外,劝经迈东行省觐。
光绪廿五年(1899),己亥,七十七岁。
二月廿日(3.31)李返抵北京。次日陛见复命。
三月七日(4.16)从军机大臣等奏,命户部按李鸿章所拟山东黄河大治及救急治标办法,依期筹拨集款。
五月廿一日(6.28)复李兰舟函,论今日急务储才为先,京师学堂屡被排挤,人才之兴,自关气数。并望时寄译报。
八月二日(9.6)美国务卿海约翰训令该国驻英、德、俄三使,分别以照会致驻在国,请赞助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八月七日(9.11)李瀚章卒于合肥。
十月十六日(11.18)命李鸿章考察各国治河新法。
十月廿二日(11.23)派李鸿章为商务大臣,前往通商各埠考察商务。
十一月四日(12.6)命毓贤来京陛见,袁世凯署山东巡抚。
十一月十七日(12.19)召谭钟麟来京陛见,以李鸿章署两广总督。
十一月十八日,以康有为、梁启超逋逃海外,刊布流言,复在沿海一带,倏往倏来,命海疆各都抚严密缉拿二人。
十二月七日(1900.1.7)李出京赴任。
十二月十二日(1.12)李语其侄婿孙仲愚,谓奉旨捕康梁,而人劾渠为康党。
十二月十八日(1.18)李接任两广总督。
十二月廿四日(1.24)封端郡王载漪之子博浚为皇子,继承穆宗毅皇帝为嗣。
光绪廿六年(1900),庚子,七十八岁。
正月十二日(2.11)命李鸿章将康、梁广东本籍坟墓铲平,以儆凶邪。(李于康、梁颇示同情。奉命后迟未行动。二月廿七日奏称:虑激则生变,平坟似宜稍缓。后得旨命力遏乱萌,勿瞻顾彷徨。)
正月十五日(2.14)诏命南、北洋、闽浙、广东督抚悬赏十万,缉拿康有为、梁启超,如有购阅所发报章者,亦严拿惩办。
二月廿八日(3.28)梁启超致《新知报》同人书,以李鸿章有阻碍保皇党在奥活动情事,嘱设法刺杀李及刘学洵。
四月廿四日(5.22)练军分统杨福同在直隶定兴县石亭村为拳民所杀。
四月廿六日(5.24)实授李鸿章为两广总督。
五月三日(5.30)叶昌炽日记论枢廷对义和拳处置不当,自贻伊戚。
五月七日(6.3)盛宣怀电请李鸿章奏陈剿拳。李复以“似非外臣所能匡救”。
五月九日(6.5)派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翅、顺天府尹何乃莹往琢州良乡宣抚拳勇。
五月十五日(6.11)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在北京永定门外为董福祥部甘军所戕。
五月十七日(6.13)义和拳开始在北京大肆焚掠屠杀。扬言欲得一龙二虎头。一龙指光绪,二虎指庆亲王奕劻及李鸿章。
五月十九日(6.15)命李鸿章迅速来京,两广总督派德寿兼署。
五月廿一日(6.17)孙中山代表宫崎寅藏与李鸿章代表刘学询会谈两广独立事宜。
五月廿四日,李电请清廷先定内乱,再弥外患,同日,德公使克林德被神机营兵杀害。董福祥甘军及义和拳开始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及西什库教堂。
五月廿五日(6.21)清廷下诏与各国宣战。廿六日李电请勿任董福祥军妄动,但能保住使馆,尚可徐图挽回。廿七日清廷命董福祥将现在所办之事(即攻打使馆)赶紧办理,腾出兵力,前赴天津防堵。廿八日,盛宣怀分电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请饬上海道与各领事订约,租界归各国保护,长江内地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扰,留东南以救社稷苍生。廿九日,李电盛宣怀,二十五日矫诏粤断不奉,希密致刘坤一、张之洞。三十日,李复刘坤一,在粤当力任保护疆土。同日,上海余联沅会同盛宣怀与各国驻沪领事商议保护东南章程草案九条。
六月四日(6.30)盛电闽浙总督许应骙,请加入东南互保。
六月五日(7.1)李复电刘坤一,兵匪仍攻使馆,北上无益。荣禄、庆王尚不能挽回,不敢担此危局。
六月十二日(7.8)调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并促借坐俄船北上,或由陆路前来。
六月廿日(7.16)李鸿章等奏请降旨保护使馆。
六月廿一日,李自广州起程赴沪。廿五日抵沪。廿六日,李经述电劝李鸿章勿冒险北上。
七月一日(7.26)接津海关黄道建筦电,天津局臣,所款尽被洋人所得。
七月十日(8.4)李奏请赏假十日,不允。同日,日、俄、英、法、意、奥、美七国联军(德军尚未到)自天津进向北京。
七月十三日(8.7)授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即日电商各国外部,先行停战。同日,德皇宣布以瓦德西为联军统帅。
七月十七日(8.11)李奏称,送使。剿匪两均未办到,虽百喙难以自明;挽回危局,非绵力所能胜任。
七月廿日(8.14)联军前锋人北京。禁军皆溃。董福祥走出彰仪门,纵兵大掠而西。
七月廿一日(8.15)太后挈出北京西奔。
七月廿五日(8.19)李电各驻使商外部派全权或驻京使臣议和。
七月廿六日(8.20)清廷下诏罪己。
七月三十日(8.24)准全权大臣李鸿章便宜行事。李于八月十四日方收到此项电谕。
八月二日(826)李奏请增派庆王、荣禄、刘坤一,张之洞为全权大臣。
八月十五日(9.8)谕李鸿章,已加派荣禄会同办理,希赴津接印,即日进京,此行安危存亡所系,旋乾转坤,匪异人任,勉为其难,所厚望焉。同日,澳门《知新报》刊出康有为上粤督李鸿章两书,前一书劝李勿逮捕新党,与保皇党合作讨贼;后一书论“拳匪”杀西人开罪万国之不可,并劝领袖群帅,平内贼,订外交,以救圣主。
八月廿一日(9.14)李离沪北上,濒行密劾端王载漪、庄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等人。廿六日,李抵天津;同日,李接到两宫拟驻跸西安之谕。
闰八月二日(9.25)清廷惩处纵庇义和拳之王大臣。同日,赐祭:德使克林德,并电德皇表示惋惜。
闰八月三日(9.26)优恤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赐祭并致惋惜国书。
闰八月八日(10.1)李接任直隶总督。十八日(10.11),李抵北京。廿日,李电盛宣怀、张之洞,联军已赴保定,都中**不堪,除宫殿外,无一免者。
闰八月廿四日(10.17)瓦德西抵北京。驻节瀛台。
九月四日(10.26)两宫抵西安,“驻跸抚署,行在诸事草创,惟日夕演戏,如在北京时”。
九月十二日(11.3)庆王、李鸿章电奏,端王属懿亲,董福祥握兵柄,措置为难,而各国坚执惩办,冒死直陈,并请速定回銮日期。
九月廿四日(11.15)李偕庆王访晤瓦德西,盼速开和议。
九月三十日(11.21)李与瓦德西面定图界,联军不过沧州、河间、正定以南。
十月四日(11.25)谕奕劻、李鸿章,准其便宜行事,不必往返稽延,致生他变。十八日,再谕奕、李,全权敕书用宝即着照所请办理。十月十九日(12.10)联军于北京城组成管理北京委员会。
十一月廿五日(1001.1.15)奕劻、李鸿章将和约大纲画押。
十二月十日(1.29),下诏变法,整顿政事,取外国之长,补中国之短,择善而从,母子一心。
十二月十三日(2.1)诏禁私立仇教各会,保护各国官民。
十二月廿九日(2.17)李电军机处,德瓦帅订于正月五日带队出京,惩处祸首须依各使照会,否则直、晋、泰、豫完善之区将被洋兵**。
光绪廿七年(1901),辛丑,七十九岁。
正月三日(2.21)诏谕加重惩办首祸诸臣,除令戴勋自尽,毓贤正法外,戴漪、戴澜定为斩监候,加恩发往极边新疆,永远禁监。英年、赵舒翘赐令自尽,启秀、徐承煜已革职,着奕励、李鸿章照会各国交回,即行正法,刚毅定为斩立决,徐桐、李秉衡定为斩监候,惟以已故,应免再议。
三月一日(4.19)英、法、德、日四使与那桐、徐寿朋、周馥在德馆议商赔款,要索四亿五千万两。
三月三日(4.21)诏设督办政务处,派庆王、奕勤、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亦遥为参与,命详细考核一切,候回銮举行。
四月八日(525)行在收到李鸿章所上“拟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折”。
四月十一日(5.28)诏允各国偿款四百五十兆,四厘息。
四月十六日(6.2)电请派醇亲王为头等出使大臣赴德谢罪。
四月十七日(6.3)联国统帅瓦德西离京回国。
四月廿一日(6.7)以和局已定,诏择于七月十九日回銮。
四月廿五日,依奕勤、李鸿章之奏(据各国公约),外人被害之滋事府县均应停止文武考试五年。
五月十六日(7.1)李奏请训饬各省保护铁路电线。
七月一日(8.14)诏改于八月廿四日启跸回京。
七月七日(8.20)各国公使将和约总结条款底稿送交奕劻、李鸿章。
七月十四日(8.27)公约业已定议,旨允即行画押。同日,诏慰李鸿章疾,嘱加调养。
七月三十日(9.12)以李鸿章力疾从公,忠爱性成,赏假二十日调理。
八月五日(9.17)联军退出北京。
八月廿四日(10.6)两宫自西安行宫启跸回京。
八月廿九日(10.11)李奉谕暂署外务部大臣。
九月廿日(10.31)李咯血病危。
九月廿七日(11.7)午刻,李鸿章卒,年七十九。诏赠太傅,予谥文忠,晋封一等侯爵,人祀贤良祠。同日,命王文韶署理全权大臣,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署,兼充北洋大臣。
十月三日(11.13)清廷发褒扬明诏褒扬李鸿章,命李经述承袭一等侯爵,并赏银五千两治丧。严复挽联云:“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
十一月十三日(12.13)诏准于京师为李鸿章建立专祠,列人祀典,以示优异。
十一月十六日,梁启超编《李鸿章传》毕,序例中谓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其挽李鸿章联云:“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也?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动,归辽神鹤竟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