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穿越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73章 以梦为马

  第173章 以梦为马

  唱了一遍,桂西厂的人听得意犹未尽。

  韦必达、郭保昌等人又是敬酒,又是鼓掌,起哄让方言和李村葆多唱了两遍。

  唱到第二遍时,一个个开始模有样地跟唱起来,整个食堂里,充满着嘹亮的歌声。

  欢迎会结束后,方言和龚樰、李村葆三人,一起走回招待所,边走,边聊。

  “原来这首歌是这么创作来的啊。”

  龚樰听完来龙去脉,眨了眨眼。

  “可不是嘛,时间上有点急,所以岩子说这首歌其实并不完美,还少了一个画龙点睛的词眼。”

  李村葆直截了当地说。

  “是不是在‘向前进’的后面?”

  龚樰脱口而出。

  “你猜得很准,就是这個位置。”

  方言诧异不已。

  龚樰抿了抿唇,说自己也学过音乐。

  虽然现在这个版本,四声“向前进”,层层递进,带着情绪往上爬,但总觉得没爬到最高点,如果结尾有一个合适的词眼,可以把气势和情绪推向最高潮,整首歌会更加完美。

  “本来想定的是‘卫国|军魂’。”

  李村葆说:“就是我这篇稿子的原名,但和战士们一讨论,发现经不起推敲。”

  龚樰语气认真道:“没错,我们的军队之所以区别于一切旧军队,就在于这个军魂。”

  方言叹了口气,“所以这个画龙点睛的词眼,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也没有时间找,我的事多,要把精力放在创作上。”

  龚樰宽慰说,找灵感就跟找东西一样。

  刻意去找,偏偏找不到,不找的时候,反而会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在眼前。

  “你说的没错。”

  方言笑了笑,三人回到了招待所。

  不一会儿,龚樰敲开了方言的房门。

  手上,捧着《那人那山那狗》的单行本。

  “你很喜欢这本?”

  方言挑了挑眉,朱菻选的是《山楂树之恋》,两个人倒是一点儿也不重合。

  龚樰连连点头,递了过去:

  “我很喜欢里面那种大爱无声的厚重,还有湘南风土的绿意,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字里行间的诗意,整篇稿子,就像清泉……”

  会夸人,就多夸点!

  方言翻开书的扉页,微笑道:“签完以后,能不能也给我签个名?”

  龚樰以为自己听错了,张了张嘴。

  方言解释说,自己的姐姐和小妹都是她的影迷,特别是她主演的那部《好事多磨》。

  龚樰满口答应下来,笑眼弯弯。

  “可惜我这趟没把相机带来。”

  方言遗憾没能弄几张亲笔签名照。

  “用我的吧,我带了相机。”

  龚樰注意到他投来好奇的目光,说这一趟不仅仅是来试镜,也是旅游散心,趁着到湘南电影厂的机会,还去了湘西的那个苗寨。

  “是嘛!”

  方言不免惊讶。

  “我还拍了不少照片。”

  龚樰跑回到自己房间,很快又跑了回来,手上多了一堆照片,“本来我以为方老师笔下的湘西已经很美了,但真地到了那里,才发现真的太美了,是那种我从未见过的……”

  方言一面签名,一面说:“你去的时候是四月份,如果有机会的话,十月份的时候再去看一看,那里会更美。”

  龚樰感慨道:“我会的,出了这趟远门,才真正体会到方老师您说的‘诗与远方’。”

  方言笑而不语,把书递了回去。

  龚樰接过以后,如获至宝,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而是邀请他和李村葆一起去拍照。

  三个人到了招待所门前的空地,一会儿双人合拍,一会儿三人合影,等请桂西厂的同志冲洗出照片,就可以签在上面。

  忙活了一阵,又闲聊了一阵,聊文学,聊理想,聊经历,变得越来越熟络起来。

  “方老师,待会儿见。”

  站在窗台,目送着方言和李村葆往图书室走,龚樰看了会儿,视线转移到单行本上。

  就见扉页上除了方言的名字,还有两行字,“祝君眸有星辰,心有山海,从此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及“赠龚樰同志”。

  “以梦为马。”

  “以梦为马……”

  龚樰猛地抬头,想去寻方言的身影。

  已经无影无踪,幸亏他还会回来,幸亏。

  然而不幸的是,方言回来以后,才跟她解释了“以梦为马”的深意,就被李村葆给叫走。

  两人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创作中,从5月6日开始,白天各忙各的稿子,彼此互不干扰,晚上交流着《高山下的环》的修改润色。

  整整十二天,天天如此。

  桂西电影厂相当克制,甚至一个要求也没有提过,只是好吃好喝地供着这两尊大佛。

  龚樰自然也不好打扰,大部分时间都跟夏立颜等人结伴,在南宁以及周边旅游散心。

  尽兴归尽兴,但总觉得没有完全尽兴。

  “如果方老师和李老师能来就好了。”

  夏立颜等人不无感慨道。

  龚樰点了下头,脸上写着遗憾。

  “特别是方老师。”

  夏立颜说一定要带方言逛一逛,写一写关于桂西美食的散文,最好让全国都知道南宁。

  龚樰说:“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

  “没错!”

  夏立颜道:“我们桂西菜虽然不是八大菜系之一,但也独具地方特色,可惜李老师一直‘霸占’着方老师,找不到任何机会。”

  龚樰语气幽幽道:“会有机会的,等他们忙完了就好。”

  “那什么时候忙完呢?”

  夏立颜转头说:“小樰,你在图书室经常碰到他们,你知不知道?”

  “应该快了吧。”

  龚樰望向不远处的图书室,眼神复杂。

  只有在图书室的时候,才是两人难得见面的固定时间。

  走进室内,静静坐下,和李村葆一样,盯着正在审稿的方言,一直等到他翻完最后一页。

  “怎么样?”

  李村葆迫不及待地询问。

  为了能让《高山下的环》成为精品,被关在小黑屋里,废寝忘食,日修夜改,整个人像生产队的驴一样,没少挨方老师的鞭子。

  “怎么形容呢?”

  “我现在就像淘金者,发现了大金矿。”

  方言满意地点了下头。

  “真哒!?”

  李村葆情不自禁地抬高了嗓门。

  一瞬间,引起图书室其他人的注意。

  李村葆连声道歉,嘴角的笑容却怎么也压不下来,改了这么多天的稿子,终于过了!

  “而且我可以断定,这会是难得的突破之作,会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一个标杆。”

  方言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龚樰越听,越对这篇稿子感兴趣:

  “方老师,李老师,能借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

  李村葆爽快地答应,恨不得《高山下的环》能立刻发表,让全国上下都能看到。

  “我现在马上给你写审读报告!”

  方言声音虽轻,但语气里充满兴奋。

  “谢谢。”

  李村葆不像平时喊他“岩子”,而是郑重其事地称呼“方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没有方老师的指导,自己就不可能进步得这么快!稿子也不可能改得这么顺利!

  “组织栽培,个人表现。”

  “等我把审读报告和你的稿子寄到编辑部,不出意外的话,我估计在下个月的《十月》上,就能看到这篇《高山下的环》。”

  方言摆了摆手。

  “方老师,笔。”

  李村葆赶忙递上了纸和笔。

  方言接过,兴奋地撰写了审读报告。

  【泉州军区歌舞团创作员李村葆写的《高山下的环》,描绘的是对安南反击战开始前,一个企图临阵脱逃到后方去的干bu子弟,在战友们的英雄行为感召下,终于留在战场上,由少爷兵变成为战斗英雄的曲折故事。】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尖刀连在战前、战时、战后的军旅生活展开,这是一部战争时期的军旅文学题材,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叙事上,都有很强的开创性和突破性。】

  【………】

  【作者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

  梁三喜连长牺牲之前留下遗书,叮嘱家里人在他死后用抚恤金替他还账;

  赵蒙生、薛凯华、靳开来,甚至‘艺术细胞’段雨国,也都写得有血有肉,很有个性。两位乡村妇女的形象,写得光彩照人,崇高伟大,是她们,过去用小米养育了人民|军队,今天又把自己的亲骨肉献给了国jia。】

  【人民,只有人民!】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方为英雄!】

  【一部八九万字的中篇,能写活七八个人物,这并不容易,《高山下的环》文笔朴实,感情深厚,我建议把这部作品作为重点稿件,刊登在下一期《十月》的头条位置。】

  一气呵成,思绪毫无阻滞。

  写完以后,轻轻吹着纸上未干的墨水。

  耳边突然听到细微的声音,如泣如诉。

  龚樰眼眶微红,噙着眼泪,终于明白方言为什么而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