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穿越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7章 就怕兄弟比我过得好

  “哇,带鱼!猪肉渣!”

  方燕闻着味,从房间里出来,看到桌上摆着冒着热气的清蒸带鱼,吞了吞口水,再看到香脆酥松的猪肉渣,忍不住抓一块塞嘴里。

  “燕子。用筷子夹!”

  杨霞没好气地呵斥了一句。

  方燕吐了吐舌头,拿起筷子,一块接一块地往嘴里送,吃得满口留油。

  猪肉渣可是她最爱的零嘴,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能吃上一口,就开心得不得了。

  “丫丫,岩子,你们也吃。”

  杨霞招呼着方言和方红。

  方燕唆着手指上的油,“妈,今天什么日子啊,怎么这么丰盛啊,都赶上过年了!”

  “你哥的工作有着落了,而且稿费也到家了,你说该不该庆祝啊?”杨霞笑道。

  方言心中暗想,还有一桩值得庆祝的事,就是杨霞和方红没有为了自己,答应吕家,姐姐上辈子的悲剧,已经发生了大转折。

  这趟回京,不虚此行!

  “该,该。”

  方燕嬉笑道:“最好哥能天天发稿费,这样,就能天天庆祝,天天吃猪肉渣!”

  方言捏了下她的鼻子,“你这小馋猫也太没出息,吃猪肉渣就知足啦,哪天全聚德重新开张,哥给你带只烤鸭。”

  “哥,这可是你说的,不许骗我!”

  方燕两眼放光。

  “伱呀,刚挣俩钱就不知道怎么花了,把这丫头的嘴养刁了,还咽得下棒子粥嘛。”

  杨霞假装生气地瞪了眼。

  “妈。”

  方红劝了几句,方言接话说:“我在燕京再呆个几天就要回陕北了,这段时间,可不得卯着劲儿吃点好的,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燕子顶多跟着我后头喝点汤。”

  “什么,这么快就要回陕北啦!”

  杨霞等人吓了一跳。

  方言道:“我和人约好了,等文代会闭幕式一结束,也就是17号,一块坐车回陕北。”

  “这才回来几天啊,怎么就又要走。”

  杨霞不禁伤感,方红、方燕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欢快的氛围,瞬间变得凝重又悲凉。

  方言摆摆手,“嗨,我这又不是不回来了,指标已经弄到手了,等《燕京文艺》那边把该走的程序走完,我就能招工回城啦。”

  “岩子说得对,妈,又不是不回来!”

  方红握住杨霞的手安慰,就见她收敛情绪,“17号走是吧?正好,能赶上榨出的猪油凝固了,到时候,我给你们做猪油拌饭。”

  “哇,猪油拌饭!”

  方燕眼里冒出“bulingbuling”的光。

  “你个小吃货。”

  方言摸了摸她的头,“妈,姐,我这件事,你们知道就好,尽量不要跟外人说。”

  “好,不说,不说。”

  杨霞往儿子碗里夹了块猪肉渣,“岩子,你的那个稿费,别忘了抽個时间去邮局领。”

  “我明天就去邮局取钱。”

  方言说完这话的第二天,照例先去了西长安大街7号,呆在编辑部改稿子,总算这些天没白费,顺利地把《黄土高坡》改成了反思小说。

  争相传阅,得到了李清泉、王朦、周雁茹等编辑的一致通过,敲定了在下一期发表。

  依旧是,期刊的头版位置!

  了却了在燕京的最后一桩事,来到邮局,到汇兑窗口前取了钱,揣进了内裤兜里。

  身怀巨款,一路小心地回到南锣鼓巷。

  “恭喜你啊,岩子!”

  忽然,背后传来苏雅的声音。

  方言一个激灵,回头看去,就见下了班的方红和苏雅结伴同行,“喜从何来啊?”

  “少来,红姐跟我说了,你要去《燕京文艺》上班了。”苏雅由衷地替自己的发小欣喜。

  “姐,我不是昨天跟你说不要……”

  方言无奈地叹了口气。

  “苏雅是外人吗?”

  方红冷不丁地来了一句,紧接着苏雅双手叉腰,横眉对视:“对啊,我是外人嘛!我们可是从小到大,在一个院子里长大,小、初、高,都在一个学校里念书,你说这得是什么样的友谊啊!”

  “纯洁的革ming友谊?”

  方言挑了挑眉。

  “可不是嘛!”

  苏雅指了指他的挎包,“所以老实交代,你的包为什么比平时鼓这么多?装了什么?”

  “就是些信。”方言道。

  “不会是情书吧?”

  一听到是信,苏雅忍不住调侃。

  “想什么呢,是读者来信。”

  方言一本正经地解释挎包里装的,全都是看过《牧马人》的读者寄给自己的信,因为不知道作者的具体地址,基本上由编辑部代收。

  这也是自己将来的工作之一,把读者来信整理分类,转交给作者,或者代为回信处理。

  “有没有我们厂的?”

  苏雅看着他从挎包里取出一沓信:“你不知道,我们厂里好多女同志都给你写信了。”

  就在此时,胡同里回荡着一道声音:

  “刘建军在家吗!”

  “来了!来了!”

  刘建军脚步匆匆地跑到门口,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一摞信,急不可耐地拆开信封。

  《人民文学》,退稿!

  《当代》,退稿!

  一张张纸上,写着被退稿的原因,以及编辑给出的修改意见,但大概的意思都一样。

  脱离现实逻辑,难以情感共鸣。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刘建军遭受打击,魂不守舍。

  方言偷偷摸摸地走到他的身旁,“建军,信上写什么呢,看得这么入迷!”

  “啊!”

  刘建军被吓得大叫一声,回过神来,才注意到方言、方红、苏雅站在他面前,没好气道:“你小子干嘛呢,吓死我了。”

  “那要怪你自己看得太认真。”

  方言把头凑了过去,“上面写什么呢?”

  “没什么,我在补习班上认识了几个笔友。”

  刘建军心虚地把拿着退稿信的手藏在背后,“这不,这是他们寄给我的信。”

  苏雅刚想张嘴,立刻就被邮递员的一句“方老师,有您的信”打断,注意力随之被袋子里如雪花般的来信所吸引,一捆又一捆。

  写的地址,五花八门。

  有的写“《牧马人》的作者方言收”,有的写“燕京作家方言收”,有的甚至只写了个“燕京方言收”,没头没尾,没有详细地址。

  得亏这片辖区的邮递员认识方言。

  看着方言手里沉甸甸的读者来信,刘建军一想到这些仅仅是寄到他手里的,没能成功寄到这里的,全国还不知道有多少,心里发酸。

  慢着,自己还有两封信没拆呢!

  说不定!

  一下子,来了精神。

  刘建军扫了一眼,一封来自《华夏青年报》,一封来自《燕京文艺》,撕开封条。

  《华夏青年报》,退稿!

  退稿信内容很公式化,只有“感谢投稿”云云,连修改意见都懒地提,2篇小说怎么寄过去的,就怎么原原本本地给寄回来。

  最后,只剩下自己最不重视,当作保底的《燕京文艺》,如今却是仅剩的一丝希望。

  心在颤抖,手也在哆嗦。

  他不敢再拆,特别是看到邮递员紧握着方言的手使劲摇的一幕,仿佛有根刺扎在胸口。

  “诶,建军!”

  苏雅余光里瞥见他悄悄地溜回院里。

  方红诧异道:“他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建军也真是的,不跟我们打声招呼,就这么走了,平常可不是这样。”

  苏雅疑惑不已。

  “估计是急着给笔友回信吧。”

  方言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刚才他看得清清楚楚,什么笔友,分明就是退稿信!

  “这封总不会还是退稿信吧?”

  刘建军躺在床上,把信翻来覆去地看,就是没有拆开封口,迟迟下不了决心。

  “建军,谁寄的信?”

  王美丽突然走到他房间,“是不是出版社的信?是不是你的小说要发表了?”

  “妈,您着什么急,哪有这么快啊。”

  刘建军直起了身。

  “我能不急嘛,你知不知道,因为岩子发表了小说,他现在直接去《燕京文艺》上班。”

  王美丽语气里透着一股酸味。

  “什么?!”

  刘建军惊得张大嘴巴。

  “你是没看到岩子他妈洗衣服的时候,那个高兴的样子。”王美丽不禁感慨,“真没瞧出来,岩子小时候不正经,一点儿也不像块读书的料,现在正儿八经成文化人了。”

  “怎么……怎么会这样……”

  刘建军低头盯着手里的信,喉结蠕动。

  王美丽皱眉道:“建军,你也加把劲知道吗,小说真能发表了,就算高考不如意,也能像岩子一样,去出版社当编辑。”

  “放心吧,您对您儿子还没有信心吗!”

  刘建军敷衍着王美丽,把她送出了门。

  整个人贴在墙上,深吸了口气,心想着:

  虽然《人民文学》、《当代》退了自己的稿,但方言不也没在这些刊物上发表过。

  不过是在区区《燕京文艺》而已。

  方言能行,自己也能行!

  终于,做好了心理建设,重新鼓足勇气,拆开了信封,就见每页纸里写着密密麻麻的字,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两字——

  退稿!

  不!!!!!!

  刘建军面色苍白,道心破碎,后背贴着墙壁,慢慢滑落下来,退稿信也从手里脱落。

  一页页纸,飘落在四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