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穿越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65章 我怕风浪大?

  第165章 我怕风浪大?

  “你们好!”

  方言和李村葆一路走,一路聊。

  路上偶遇士兵,相互亲切地打声招呼。

  李村葆回了个军礼,然后一脸羡慕地看着深受战士们欢迎的方老师。

  “我们继续,刚刚聊到哪儿了?”

  方言侧目而视。

  “说到战争和和平时期军旅文学的差别。”

  李村葆接着话题往下聊。

  “军旅文学跟战争文学不一样,战争文学聚焦在宏大叙事的战略战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有胜有败的战争战役……”

  方言道:“而军旅文学,姓‘军’为‘兵’。”

  “就像您在那天会上讲的,要把关注点回归到普通战士的身上,撇开模式化的英雄主义,哪怕写英雄,也要注重英雄的成长性。”

  李村葆虚心地请教何解。

  “不错,比如,从新兵到老兵。”

  “再浪漫一点,从孬兵到兵王……”

  “甚至从入伍前的不学无术,到入伍后经过军队熔炉的锤炼,变成了浪子回头的战士。”

  方言掰着指头,一一举例。

  李村葆眼前一亮,“还可以有娇生惯养的少爷兵,经过炮火洗礼,变成战斗英雄。”

  恭喜你都会抢答啦!

  方言笑道:“你看,军旅文学把重心放在人的成长性,是不是就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胜读十年书。”

  李村葆不无感慨道:“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个题材狭窄,没有多少施展和突破的空间,听完您讲的军事文学新理念,才意识到自己浅薄了,没想到军旅题材是这么一片开阔地。”

  “没错,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方言停下脚步,抬头望天,然后问他有没有创作的想法,要不要约个稿,约吗?

  “方老师!”

  李村葆说自己手头上现在有三个东西。

  一篇叫《月照军营》,是爱情题材的军旅文学,一篇暂时没有名字,写的是一個英雄将军的戎马生涯,算是典型的英雄主义战争文学,还有一篇,是关于自卫|反击战的故事。

  方言先是大喜,但听到有两篇,早在座谈会召开之前,就被《解放jun文艺》给预订了,心里咯噔了一下,不会被抢了先吧?

  “那篇自卫反击战的,他们没看上。”

  李村葆不无遗憾道。

  “没看上?”

  方言内心松了口气。

  “编辑说写得太尖锐,犯了忌讳。”

  李村葆尴尬道:“他们不敢发。”

  “写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就不敢发?”

  方言饶有兴趣,让他说说。

  李村葆一脸严肃道:“这是我有一次到前线部队采风的时候,听战士们讲的,一个从农村入伍的连队干部,家里条件很困难,欠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账,他在上战场前,在写给妻子的信里交代,如果自己战死了,要坚强地活下去,家里欠的账可以用抚恤金来还……”

  说到此处,眼眶微红,哽咽了下。

  方言长长地叹了口气。

  李村葆说自己把故事讲给编辑们听,但不愿意发表,只把另外两部作品挑走了,“希望您不要介意,我们部队作家是有规定的……”

  “理解理解。”

  方言摆了摆手。

  部队作家的稿子要优先供给军队出版社。

  “谢谢您的理解。”

  李村葆难为情道:“就剩这个了,但问题在于触及到阴暗面,不知道您要不要?”

  “要!为什么不要!”

  方言斩钉截铁道。

  “这,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我们《十月》要了!”

  “您可要想好了,如果真的把这个故事发表了,您和《十月》可能要承担一些风险。”

  “恐怕不只是风险,还会是风浪。”

  方言反问道:“关键你这个作者敢写吗?”

  “敢!您要敢发,我就敢写!”

  李村葆说:“不瞒您说,本来我最想写的就是这个,再听完您讲的军事文学新理念,我就更想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发表出去。”

  “你这个作者都不怕,我又怕什么呢?”

  “你要是敢写,我就敢发!”

  方言不以为然,我怕风浪大?

  你忘了我方小将以前是干什么的!

  《大秦之裂变》的风浪够不够大?

  《苦恋》的风波够不够大?

  风浪越大,鱼越贵!

  …………

  跟李村葆签署约稿合同之前,方言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章守仁和张仲锷,毕竟,一个是副主编,一个是中长篇小组组长,全都是自己的上级,必须听听他们的意见。

  “你们觉得怎么样?”

  “岩子,我觉得不妥。”

  张仲锷不想重蹈覆辙,让《十月》再经受一次《苦恋》风波,也不想让方言冒这个险。

  “我觉得没那么严重,至少不会像《苦恋》那么严重。”方言说,“相反的,如果成功的话,绝对会是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发轫之作,《十月》也就能站在这次新浪潮的潮头。”

  “我也有这种感觉。”

  章守仁语气里透着丝兴奋。

  “刊登,利益极大。”

  方言道:“不刊登,损失极大。”

  “可是风险也极大,太冒险了。”

  张仲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担心刚刚步入正轨的《十月》,又碰上一次滑铁卢。

  “这个险,我觉得值得冒。”

  章守仁沉吟片刻,出声支持。

  “守仁,怎么连伱也这么觉得?”

  张仲锷提醒李村葆这个故事,可是触及到阴暗面,尺度把控不好,容易招惹祸事。

  “仲锷,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章守仁摇头说:“我支持岩子,支持李村葆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而且要大胆地写出来,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华夏的军事文学何谈发展!何谈繁荣!”

  “这……”

  张仲锷张了张嘴,但不知道说什么。

  “张老师,您也不用太担心。”

  方言道:“要不我去请教下冯老他们?”

  “问冯老他们?”

  章守仁和张仲锷面面相觑。

  方言点头,他和李村葆都觉得这个故事写成的稿子,还不够生动,没有展现出英雄人物的成长性,也没有突出军事文学的新理念。

  因此,李村葆主动请缨,再次到南疆去,深入部队去采风调研。

  而像这种走访调查的任务,特别是到军区的,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才行。

  相比于《十月》,不管是总政文化bu,还是作协去对接,都比编辑部的名义要好。

  “村葆啊?

  冯木听方言讲完,笑了笑,“想不到你竟然约到了他的稿子。”

  方言疑惑道:“您跟村葆同志认识?”

  “怎么会不认识呢。”

  刘柏羽打趣说他们是师生关系。

  方言张张嘴,合着自己跟李村葆同辈啊,他一口一个“方老师”,倒是自己占便宜了。

  “刘老,那村葆同志去南疆的要求……”

  “这种诉求,你们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

  刘柏羽认真说:“已经有很多与会的同志主动要求,要到滇南和桂西的部队去走访。”

  方言问:“那您的意思?”

  “座谈会里提到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军事文学作家一定要到基层去。”

  刘柏羽说准备把这些与会的作家们组织起来,统一安排。

  方言说:“那敢情再好不过了。”

  刘柏羽笑盈盈道:“说完李村葆,该说说你了,小方啊,你有没有什么创作的打算?”

  “我?”

  方言一愣。

  “你在座谈会上提出了军事文学新时期的理念之后,就没有想过要写点什么吗?”

  冯木和刘柏羽互看一眼。

  方言能想到的,还真不少。

  但关于对安南反击战,倒真不多。

  要么像《历史的天空》、《大决战》、《兄弟连》这种战争题材,要么像《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冲出亚马逊》这种军旅题材,要么像《红海行动》、《闪电行动》这种,以特种兵为切入点,当军事科幻题材的……

  “今天胡木桥同志没来,但包括他在内,我们都很期待你能写出什么样的军事作品。”

  冯木投去意味深长的目光,“毕竟这个军事文学的新理念,是你提出来的嘛。”

  方言弱弱地问到,这是硬性任务吗?

  “当然不是硬性要求,关键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写的打算,创作从来不是逼出来的。”

  刘柏羽笑了笑。

  “可是我还不知道该写什么?”

  方言摇头失笑。

  “文艺创作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调查研究,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出不了好的文艺作品。”

  冯木补充了说了一句。

  “就是这个理儿。”

  刘柏羽道:“要到部队去,要到战场去,要到士兵的面前去,去看去听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也许你就会想到自己要写什么。”

  “就像魏渭同志,如果没有到松骨峰前线做采访,就不可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

  冯木说:“怎么样,想不想到部队去?比如在112师呆上一段时间,体验军营生活?”

  方言认真道:“要去的话,我其实更想好村葆同志一起去桂西军区,或者滇南军区。”

  “编辑跟着作者下基层调研,倒也常见。”

  冯木提醒,“不过那里可是边境冲突的最前线,可能会有人身安全问题。”

  刘柏羽说总政正打算这些主动请缨的作家,以“文化拥军”的名义,安排去桂西军区,既可以慰问部队,也方便调查走访。

  “桂西吗?”

  方言在嘴边喃喃了句。

  “到时候,部队里会有人替你们安排。”

  等刘柏羽说完,冯木补充了一句,“这恐怕还不够,最好能在当地能找几个人照应。”

  “要不请《桂西文学》编辑部的同志关照关照,需要帮忙的地方,就请他们尽量解决,你们觉得怎么样?”刘柏羽盯着方言看。

  方言若有所思,渐渐地想到一个人。

  桂西电影厂的郭保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