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都市 为保研,我研发了可控核聚变

第七章:科学疯子,国之栋梁

  

  赵署长关了麦克风,和马校长等人办公室去了。

  台下的同学们可老不镇定了,纷纷议论起来。

  “你们刚才听到什么了?我听到不太清楚,好像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要争夺陈远。”

  “别开玩笑了,就陈远那水平,能去清华和北大,我能去中科院当院士了。”

  “我也觉得,陈远连个一等奖学金都没拿过啊。”

  “我看,可能是清华和北大,要拿他去做研究对象!”

  “啥,清华和北大又不是非正常人类研究所,研究他干嘛。”

  “这你不知道了吧,现在最时髦的就是基因研究,某些特殊的人群,是具有特殊基因的。”

  “你是说陈远是个天才,所以清华北大争夺他,要拿他基因做研究。”

  “不一定是天才啊,也可能是变态杀人狂,所以清华和北大要争夺他的基因……”

  “我的天啊,没想到老陈是这种人,太可怕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陈远跟着马校长他们走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议论他啥。

  要是知道话题跑偏成这样,陈远绝对要把这些人全都捉起来,一人一个大耳刮子。

  很快,大家都到了马校长的办公室,小小的办公室,瞬间挤满了人。

  大家都在紧盯着陈远,看的陈远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陈远同学。”最后还是张道然先开了口,“请问你研究出来的这项核聚变技术,团队成员都有哪些人啊。”

  陈远犹豫了一下,自信地开口道:“没有团队,是我一个人研究出来的。”

  这句话一出,专家教授团队里立刻炸开了锅。

  就算有团队参与,陈远能够配合搞出核聚变技术,已经算是天才中的天才了。

  陈远竟然说没有任何团队,是凭一己之力搞出来的,反而让这些专家教授不敢相信了。

  甚至有人怀疑,陈远是不是想要独占团队的研究成果。

  “呵呵。”最后还是张道然提出疑问道,“不知道关于这项技术,陈同学是否有做过实验,还是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有的。”陈远坦然道,“我在学校实验室里,造了一台装置。”

  得到有关核聚变的知识后,陈远并没有躺着睡大觉,而是跑到嘉陵科技大的实验室,自己捣鼓了起来。

  也是陈远运气不错,马校长是个志存高远的人。

  马校长是真想把学校建成双一流院校,问题是,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生源质量,都不是仓促间能够解决的。

  唯一能够立刻解决的,是学校的硬件问题。

  所以,马校长斥巨资引进了大量实验设备,实验室的水平当然不能和顶级院校相提并论,但完成可控核聚变实验的基本设备还是有的。

  “不……不可能吧。”专家教授们纷纷激动的站起来了。

  他们也顾不上身份,立刻要求陈远带他们去嘉陵科技大的实验室。

  在已经换上便装的武装队员保护下,这群专家教授,几乎是一路小跑地簇拥着陈远,来到了嘉陵大的实验室。

  刚进入实验室,专家们就倒吸一口凉气。

  这里的设备,和他们的精英实验室相比,简直是废铜烂铁。

  陈远能在这里,完成可控核聚变实验?

  不过,他们还是看到在其中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个小型装置。

  正是受控核聚变必须托斯马克环流器!

  这群专家围着托斯马克装置整整转了两圈,才确认,这是如假包换的真货。

  “陈同学。”张道然捂着心脏,深吸两口气道,“你用这个托斯马克装置,成功点火过吗。”

  “成功过一次!”陈远淡然回答道。

  张道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你能在我们面前,再示范一次吗?”

  “等等!”一位专家立刻出来阻止:“太危险了!”

  可控核聚变实验的核心内容,是在托斯马克装置内部,通过激光点火方式,产生上亿度的高温,让海水中的氘原子融合。

  就算在中科院级别的实验室内,这也是极危险的操作。

  一个搞不好就会发生范围几公里的大爆炸,人畜无存。

  在一本边缘大学的实验内做可控核聚变实验,危险性等同不穿防护服去拆核弹。

  “不同担心,绝对安全。”陈远淡定答道,“如果你们同意,我立刻可以开始试验。”

  “开始吧。”张道然咬牙作出了决定,这个险值得冒。

  陈远点头,开始操作,同时介绍道:“可控核聚变实验的难点,其实只有两个。”

  “一个是托斯卡克装置材料的耐高温问题,我发现的新型材料,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陈同学。”一名分子材料领域的专家忍不住问道,“你是如何想到这种原子排列方式的。”

  “原理不难。”陈远将脑海中的知识向对方解释了一遍,“其实还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强力材料,只是我暂时没有时间去研究。”

  专家听的入了神,突然反应过来,冷汗横流。

  他猛然发现,根据陈远提供的信息,稍微加以延伸,就能制造出更为新型的耐热材料。

  自己这几十年的研究,等于是活在狗身上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加热问题。”陈远继续介绍道,“其实,这主要取决于激光加热器的聚焦点,适当的聚焦点,能让氘原子完美融合,发生核聚变反应。”

  说着,陈远随手调整好了激光加热器的角度。

  这个操作就让专家们惊出一身汗,要知道,这操作在日常实验中,都是由高精度机器人来完成的。

  陈远淡定无比,系统给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机器人都精准的操作技术,完成校正简直小菜一碟。

  “陈远同学。”另一名对核聚变实验也颇有研究的专家忍不住问道,“这个角度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如此如此……”陈远熟练地报出了一堆数据,“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行星系……”

  这些数据陈远早就背的滚瓜烂熟,对方却是越听越心惊。

  陈远短短几十秒种的解释,让这位专家茅塞顿开,瞬间解开了一个心中几十年来琢磨不透的难题。

  要不是太多人在场,他恐怕要立刻跪下来拜陈远为师。

  一所边缘一本大学的实验室内,数十位知名专家教授聚精会神,听着一名普通毕业生侃侃而谈,形成一幕奇景。

  “我们这些人精研科学多年,想法居然还比不上一个一本毕业生。”专家越听,越觉得自惭形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