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O
春天在人们忙忙碌碌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降临到辽阔无垠的戈壁大漠上来。这里没有柳绿桃红,人们只是从阳光和煦风送融融的感觉中得知季节的变化,脱去了棉衣和大头鞋,换上了轻爽的绒衣或毛衣,外套也由棉军装罩衣改换为单军装罩衣,人也显得精神起来。
春天也不偏爱沿海中原,同样也给大漠带来了生机。一些初到大漠兴致很浓的新学员近日到离马兰最近的西邻乌什塔拉和东邻榆树沟去观光,那里的钻天杨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儿,一片片白云般的羊群兴高采烈地在小河畔草地上蹦跶,啃吃着嫩绿的草芽。
春天给这一带的维族哈族人民带来了繁忙,也给这里的特殊的穿军装人带来了重任。
千里戈壁大漠又热闹起来了。以吐鲁番车站为始端,一条条解放牌卡车构成的长龙每天沿着大河沿——托克逊——库米什——马兰和马兰——甘草沟——辛格尔公路爬行,一直爬到罗布泊北面的开阔的戈壁大漠。一条条长龙中的每一辆卡车,开进大漠时满载着货物,开出大漠时则是空空的,不知有多少核试验的测试设备和效应物被送到那片开阔的大漠上去了。
三部的人们已经按预定计划完成了第二次空爆测试的准备工作和培训工作,也把大批的仪器设备装上汽车运进大漠试验场,参试人员也一批一批地开赴试验场。
在冷落了十一个月的大漠上,又建起了一片片帐篷群,构成一个庞大的“大漠新村”。一排一排、一块一块的又形成几个小小“居民区”,每一个小区周围都用沙石堆起半米高的“墙”,朝外的斜坡墙面上用醮了石灰的白石块镶嵌成四框和大字标语“大力协同做好这件事”、“身居戈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肩负人民重托,夺取新的胜利”……这些白色的大字镶嵌在黄褐色的沙石“墙”上,十分醒目,远远的就看见了。这些大字镶嵌在每个参试人员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奋勇前进,去夺取即将来临的热核爆炸测试的成果。
在“大漠新村”中,居住着来自首都和全国各地近百个单位的“居民”,有国务院各部和国防科委各部的,有人民解放军各个军、兵种的,也有各省市地方部门的。“大漠新村”的“居民”总数近万人。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口数目这么大、人口密度这么大的村庄了。这里没有大街大巷,没有商店影院,否则可称得上城镇了,怪不得有人称呼这是“TheTownofNuclearTest”(核试验城)。
三部——核试验测试部的住地仍称为108。这个帐篷群形成的“居民区”占据了“大漠新村”的大部分,而这个最大的“居民区”又分为六个小区,分别住着三部的指挥部和五个队(即五个研究室)。整个“新村”像个凹字形。“凹”字的缺口朝南,也就是说,东、西、北三面是一排一排的帐篷群,中间留出一大片空滩,作为集会用的大广场。和过去的“习惯”一样,男人们住大帐篷睡“对面炕”,对“半边天”格外照顾,女人们住小帐篷有床。参试的人们每天忙碌归来就在这里进入梦乡。
瞧,在这辽阔无垠的戈壁大漠上,第一缕炊烟升起来了。它是从“大漠新村”刚刚用炕席和篷布搭起的厨房的大烟囱顶端升起来的。炊事班的战士们正在为参试人员准备晚餐。
在“大漠新村”的东边,是“客运公司”的汽车停车场,解放牌汽车横成行竖成列地停在那里。每个测试工号或测试站点的专用汽车都有其固定的停车位置,因此,每天上班不用到处乱找,只要按照要去的工号或站点的代号去找就找到了,正像在城市里乘几路汽车,只要认准汽车站牌子的号码就不会错的。
在“大漠新村”北边远一些的地方,有一座专给“新村”供电的“发电厂”。每当夜幕降落之时,柴油发电机便开始突突突地唱起单调的歌,给“大漠新村”送来光明,给千里戈壁大漠缀上一片明珠。
为进入试验场的“安家”工作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进了席篷子食堂。今日的晚餐是什么呢?啊,是大漠的传统风味——主食馒头,副食炒土豆片。食谱和往年一样:早餐有小菜——咸菜丝,主食是馒头和“一个粒儿追不上一个粒儿”的大米稀饭;午餐和晚餐有炒菜——第一天到第四天依次为炒土豆丁、炒土豆块、炒土豆丝、炒土豆片,第五天以后开始循环之,午餐和晚餐的主食是大馒头。新学员初来乍到味觉尚未絮烦,参加过一两次核试验的人们则对大漠传统已经习惯。
人们的心里只装着核试验,对这里的生活条件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