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都市 爱在日本

60 回中国?留日本?

爱在日本 莫然 2599 2024-10-16 21:34

  

  一进秋天,海边就人迹全无眼前这寂静而又永恒的天空,这荒凉而又恢宏的大海,都使我省悟到人类本身的脆弱与渺小

  柏原通宵未归,半夜时分我才昏乔睡去并月又做了一个梦。

  梦见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个男人独自伫立在孤零零的小岛上,寂寞孤单的身形仍旧笼罩着那层复杂的阴影。周围神秘的海浪一波一波地拍打着陆地,仿佛在强有力地呼唤着什么

  醒来后感觉有个冰冷坚硬的东西铭得心口生痛,却是手上的那个彩石链搁在胸镬压迫了呼吸!

  我拉开了灯,那个小小的满面优郁的“人形”跳入眼际,我不禁热泪盈眶

  戴维的长途伴着晨曦而至,又是他一个人热情洋滥地表示爱心。

  愚蠢的戴维呀正经连一封回信都没收到,我的态度还不够明确吗?你怎么照样斗志不减呵?

  但人家后来话锋一转,突然谈到大不列颠这个经济早已衰落的国家如何想重振雄风,现在是多么需要既懂技术又会中文、 日文的外贸人才以便开拓东方领域,而沃思特老板自从产品打入亚洲市场后也觉得受益匪浅。

  哎哎,聪明的戴维呀卫你现在才算摸到一点门路了互我当即回答,如果那边有合适的工作,可以考虑他的提案乐得戴维斯当达在大洋彼岸又喊又叫

  从另一侧拥抱着海洋的港湾里先后驶出几条货船,在波涛滚滚的海面上分别驶向三个方面,身后聚起一道道白色的长浪,极富层次地朝着海岸飞驰过来

  好似摆在我面前的人生,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该留下点生机盎然的业迹啊卫

  回中国?留日本?去英国?

  这个选择好像不仅仅是对爱情与婚姻的选择,而是对三个国家的妇女地位和生存价值的选择,是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所给予人本身的最高奋斗目标及其实现可能的选择

  我坐在海滩的丫条被遗弃的旧船帮上,从拎包里取出十几封英国来信,按邮戳上的日期顺序拆开仔细阅读,就像在研究一份“可行性报告”,

  风从海面上吹过来。不断掀开和翻卷着信纸,清爽新鲜地刺激着我的脸颊、眼睛和皮肤,把那一头短发也吹得蓬蓬松松,并且胜利地背负着我的思想,驰向成功的彼牵

  我知道那彼岸遥远,我知道那旅途艰难后记

  若干年前, 当我路进举世闻名的科隆大教堂, 当我流连在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场,心中感慨至深思考最多的当然是历史悠久的中、西方文化对照,还有我们共和国的同龄人如何也把自已的家园建设得如许富强。

  若干年后,市面上突然流行“留学生文学”,抛弃家园出国谋生的赤子们竞相痛说辛酸史, 已嫁老外已入外籍的前知青也在炫扭其爱国之心。那些细数自已如何由腰无分文搏至家财万贯的经历,煽动了成千上万颖作出国梦、发财梦的心其实漂洋过海者无非是为了寻找一种人生价值,至于这价值是金钱还是别的什么则因人而异。但到了一个陌生的新鲜的环境中,更易于反思自身文化,观照本国社会,那倒是本实。

  时至今日,我和我的家人在本土本乡过得很舒适也很满足,因为智慧的小平同志已为中国人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何须去异国他城领受白眼?但我们的国家和世界经济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尤其是在文化意识和国民素质上, 中国在本世纪末如何也来个经济腾飞?在这个八面来风的改革大潮中,还是多看看与自己文化相似同时也人口众多甚至根本就不地大物博的近邻日本吧!于是我给自己这部异域题材的中篇取名为《爱在日木》。

  女性文学的意识在我心里一直就很强烈,要写女性的生存价值、社会地位和奋斗经历,还有什么背境比日本更令人注目吗?众所周知,这个国家已经“男尊女卑”到了什么程度。我想写一位中国妇女如何应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异域奋斗成功为祖国争光,令那些歧视中华民族的外篇人全都刮舒相看的故事,主题便在这里得到升华。

  我在科委工作时,主管过国家制订的科研发展“星火计划”。这项利国利民之举最初也只自我们近邻的信息和启发。在美等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同时。聪明的日本人却不声不响地买来专利迅速转化为成果商品,从而取得了巨大的利润。尽管美国有著名的“硅谷“和B公司,但第一个推向市场的电脑微机、家电用品无不来自东滚我在作品中也表现了这部分内容,使故事主线得以在科技发展的大背境下延展

  我还写了一个中国妇女与三个不同国籍的男人的感情纠葛,以此来表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中、 日社会对家庭、婚姻的不同认识。日木不但完好地保存了东方人的习俗传统,而且是一个治理得井井有条的王国,但家庭的悲剧却不能因之幸免,那种对人性的束缚反而到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地步。在丰厚的经济实力背后,居然隐藏着如此贫脊约精神生活,这巨大的落差难道不值得所有腾飞中的东方古国深思吗?反之,尊崇人性,尊重妇女,注重精神生活以及人最木质的追求正逐渐被各民族视作现代文昵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我已经完成和即将创作的“商海言情系列小说”中,只有这部是异域题材。可以说她是继《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爱哈顿的中国女人》之后的叫板之作。而我虽未渡过扶桑,但这个故事却有起初的蓝本我的一个女友曾在那个国家一生活了六年,并且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底得了日本朋友的普遍尊敬也底得了一个日本男人真挚的爱情。十分遗憾的是,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她不得不踏上另外一个陌生的国土。这个故事首先感动了我,并给我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然后,我就让自己的想象力展开翅膀在日本海上空飞翔,依照我所钟爱和熟悉的人物的性格发展、心态逻辑,以及所要描迷的生活背景,演绎出了一幕幕生动的情节和场面

  梅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佼佼者,是事业土的女强人,也是我的作品始终要反映的“当代英雄”,柏原健郎则是一个具有典型性的日木男人,他区之无力挣扎出那张世俗的网。森的身上兼有我们本民族的优质和劣性,而戴维却是在影视屏幕中最常见的那一类“老外”。我试图通过这些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迫求和世界大同的向往p可以说,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幸福的懂憬与渴望,令人心碎的事件,邪恶、 阴谋与善良愿望的种种纠葛,永远吸引着热爱生活的人们,我有理由相信,读者会喜欢这个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故事,并作出正确的评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