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握着笔,渐渐没入文学这条无始无终的河流,我终于相信,今生注定与文学有缘。
从初中开始,我就是一个文学作品的积极阅读者,除了把做编辑的父亲探在枕边、桌上、书橱里的报刊书籍一网打尽,还尝试提笔修改父亲手中的读者来稿。但那时基本上是赶潮流,什么流行看什么,看得最多的自然是武侠小说。读多了,胸中难免冒出豪气,想练出一身好拳脚,可以飞糖走壁,锄强扶弱,想法很多,却从来没想过自己去写一写,做一个作家。
我曾经有做一名医生的理想,后来因为理科成绩不好,读了文科;我还想过做一名能舌战群儒的大律师,在大学本科的后两年读了十几本厚厚的法律书,积极备考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参加工作后,每天与文字打交道,我非常想到企业里去干一干……种种想法,如同沼泽里的气泡,温度一高就不断地冒出来,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些想法也像是一棵大树旁逸斜出的树枝,走的是弯路,始终不成气候。把我当成一棵树,我的主干就是汉语言文学。我本科四年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而又用另外三年攻读了文艺美学硕士。七年时间,从18岁到25岁,我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一种正规的文学教育。也许正是因为预感到最终会在文学这条路上走,才想要逃离,就像害怕爱上一个人,害怕付出真情,才拼命地逃避。
一切冥冥天注定。
1997年,我走出校门,开始上班。在经历了值夜班、下乡扶贫等一系列的考验之后,我坐在明窗净几的办公室里做起了编辑。这样的经历,似乎是不适合写小说的。工作之余,我逛商店、买时装、上网、美容、跳健身操、游泳、交朋友……干这些事情像是权宜之计,我总感到不踏实,总觉得有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就这样,我在一个平常的夜晚,悄悄打开了电脑尝试着写作,没有一点自己就要上船的感觉,多的是试探,是好奇,或者还有一点恶作剧。写着写着,慢慢地找到了一点感觉。但是我还是不相信,这就是小说。
把小说打印出来,让几个朋友过目,他们说这不是小说又是什么。从此,写作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我又多了一种爱好。不过我写得很慢,也写得很少,有一大堆的原因。一来我不认为我有多高的写作天赋,比不上那些雄心勃勃的写作者,没有他们那种献身文学的远大理想;二来,我做事向来不太专心,遇到紧急的事或者觉得更有意义的事,就会开小差;三来……我想写作,它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不指望我的一篇小说能引发什么效应,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它只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能让我安心的劳动。
所以面对小说,我总是很平静。在人潮人海中,在浩如烟海的小说中,特别是当我进入大书店或者翻开那些林林总总的杂志的时候,会觉得一篇小说实在是太渺小了,它轻易地就会被一首流衍歌曲、一次晚餐、一套时装、一部电视剧淹没。这并不是说我对,说不敬,私下里我对那些能在世俗的生活中留下来的小说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别人却不会像我这样,现在的大多数人已经不选择冲说。没办法,反正我们也不能拿他们怎样。小说都那么轻了写说的人又能有多重呢。
我在写的时候,从不敢忘记自己还是一个看客。看着那些把写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作家和那些一写就把自己当明星的做秀高手,我真的很想做一个平静的写作者。我不会因为写而贬低生活,也不会因为写而藐视作品。我只是想说出真相,以便证明自己平静写作的正确。
如果在写作的生涯中碰上和你一般的写作者,遇到几位关心和鼓励你的人,写作更是一件美事了。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短短几年写作生涯,我得到了许多良师益友的提携、点拨。他们帮我是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热爱文学的人。我因为他们更爱文学。
应该说没有什么比平静地写更能让我心情舒畅了。我想好不容易抓住了一件舒畅的亭,就不会轻易让它溜掉。
我真的离不开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