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都市 无名的裘德

名著翻译点滴谈(译后记)

  

  经过几近于重译的工作之后,我终于完成了这个译本的修订任务。我说几近于重译,主要表明这次修订我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只是方式是以我的旧译为基础,一字一句对照原文进行修订。这并非对旧译全盘否定,应该说无论是作为我个人的文学翻译生涯还是它的存在,旧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否则就不会有好几家出版社出版和再版(甚至还出了精装本),印数累计达数万册。但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翻译实践及经验的不断丰富,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旧译,我便发现不少值得修改和完善的地方,所以这次全面修订后再版很有必要。而那些不足之处,以前我也不可能看出来——虽然无疑当时我翻译也是全力以赴的。知识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要发现其中的不足怎么可能。《无名的裘德》是我的第1部译著,说是我本人从事文学翻译的一个里程碑也不过分。从那以后至今我相继翻译出版了13部译著约300多万字,并且新的数部译著又将面世,此外在数十家刊物上发表译作约10万字。这个量的积累不能不说对质的提高没有产生影响。我自己把这次在我所十分崇敬的一流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无名的裘德》,看作是我从事文学翻译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否不够谦虚?不,是为自己热爱的崇高而艰巨的事业自豪!),所以对它下大功夫进行修订既是条件成熟又是理所应当。只要自己有能力,就要尽力去做好,这是对读者、出版者和自己负责——我从事翻译始终持这种态度。当然我只能说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并保证这个第1次修订的版本胜过旧译;但我绝不能说它就没有不足了,任何一个译者都不敢不能作这样的保证。文学翻译不是做数学题,绝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只能尽可能趋于完善。因此诚恳希望广大读者、专家、译界前辈等提出宝贵意见。可以肯定今后有条件时我还会对这个译本进行修订,只要以自己的眼光能看出值得修改的地方。学无止境,译事亦同样如此。

  这个修订本主要从3个方面作了改进。

  一是纠正了某些误译,使词句更准确。理解准确是翻译的关键,也是初入道者常犯的错误。理解都错误了,便会失去翻译的意义。理解问题涉及到译者的英语水平和吕淑湘大师所说的“杂学”知识。比如小说开头有一句,旧译为:“水芹谷的磨坊主把自己那辆歪斜的小型二轮运货马车借给他,以便把他的财物运到他要去的约二十英里远的城市。”修订本改为:“水田芥谷的磨坊主把自己那辆有篷盖的小型二轮运货马车借给他,以便把他的财物运到他要去的城市,那儿大约20英里远。”“歪斜”改为了“有篷盖”,英语tilt既指“使倾斜,使歪斜”,又指车辆、地摊等“用帐篷遮盖,为……搭帐篷”,根据上下文它当然指后者。也许有人说这关系并不大,但从事译介工作,我认为是应该精益求精的,这也是我从事翻译的一个宗旨。小错不注意就会酿成大错。

  二是语言更加简练。语言一定要注意干净利落,才有魅力。谁也不想听你说一大堆废话。初学者都有语言不够简练的毛病,我最近校订了不少实践不多的译者的译文,就发现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克服。我注意到好几个其它《无名的裘德》的汉译本,字数都在35万字以上,有的甚至高达40万字!我的旧译本约34万字,而这个修订本在很多译句上又力求更精炼。我不是说要以字数的多少来看待一个译本,应该有的文字是绝不能少的;我是说语言能够简练的地方一定要简练,这也是我尊敬的、对我影响不小的一位老作家经常告诫我的话。读者一定更喜欢语言简练、干净利落的作品,再说这本身也是优秀原著自身的一种风格。这样说似乎抽象一些,还是举两个例吧。作者在“第一版序”中有一句,旧译为:“也正像笔者以前出版的作品一样,《无名的裘德》仅仅是把一系列表面的现象或个人的感觉连贯起来,使之成书。”修改后为:“正如笔者以前出版的作品,《无名的裘德》只试图把一系列表面现象或个人感觉连贯起来,使之成书。”又如小说开头的第一句引文旧译为:“是呀,有那么多男人为了女人而丧失理智,为了女人而成为奴仆。”改为:“是呀,众多男人为了女人而丧失理智,而成为奴仆。”

  三是增加了注释。注释在翻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旧译中有一句:“那另外一件简直就和《圣经》中的麻袋布一样!”“麻袋布”是什么,让人费解。修改后为:“那另外一件简直就和《圣经》中的麻衣一样!”但“麻衣”仍让一般读者不好理解,于是加注:“麻衣,也称忏悔服。”这样一下就清楚了。又,“把新娘交给新郎的人”,懂得西方习俗的读者不难理解,但作为译本应该照顾到广大读者,因此加注:“一种西方习俗,在婚礼上把新娘交给新郎。交的人可以是朋友。”这样同时也就传播了一种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尽量保证质量,翻译时曾参考一个较为有名的译本,这种参考的办法是先读原著后进行翻译,再与此译本进行比较,力求做到取长补短。我觉得这种办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译,这是我首先要感谢有此译本作为参考;同时我也发现这个译本中的个别误译并予以注意。前面说过,任何人都不敢不能保证自己的翻译十分完美。我曾发表过一篇《名家误译——如履薄冰的翻译》的文章,其中就专门谈到此译本中有待商榷处。下面引用两段说明:

  原文:“I doubt if I have anything more for my present rule of life than following inclinations which do me and nobody else any harm,and actually give pleasure to those I love best。”

  译文:“到现在,我觉得,我立身处世的法则,只有两点了:一点是随从自己的心意行动,如果有害,只害自己,于别人无关;另一点是使我所最爱的人真正感到快乐。没有别的。”这句译文在理解上有误,尤其对“and actually give ……”的翻译,这句实际上是定语从句“which do”中的后半部分。因此窃以为应译作:“我现在只是随心所欲地生活着,这于我有害而对任何他人都没有害处,实际上还让我最爱的人感到快乐呢——除此以外,我不相信自己目前还有别的生活准则。”

  原文:“a man with a shovel in his hands was attempting to earth in the common grave of the three children,but his armies are held back by an expostulating woman who stood in the half- filled hole.”

  译文:“只有一个人,手里拿着铁锹,正在那儿往坟里填土,但是他的胳膊却正让一个女人把住了。”这句漏译较多,似应译为:“只见一个双手拿着把铁铲的男人,正往那3个孩子共同的坟墓里填着土,可是他的手臂被一个极力哀求的女人抓住,她正站在已填了一半的坑里。”

  另一方面,所参考的译本的语言与当今中国人的语言又有了一定距离,因为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旧译。这我们从上面的例句中可见一斑,如果通读全书这种感受会更深。所以名著重译总是有必要的,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完善,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的读者不理解,说名著已有了那么多译本,为什么还要有新译呢?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正如每个时代有自己的作家一样,每个时代也有自己的译家。一般而论,当代优秀的译家能更好地为当代的读者服务,译本语言更能贴近时代一些,说得通俗点就是更合当代人的口味。读几十年前的译本,多少总有点别扭的滋味,而读当代的好作品总觉得更“顺口”吧。语言更贴近时代了,译本更准确简练了,重译也就有了存在的价值。

  当前译界对文学翻译的研究不断深入,十分可喜。从过去的信达雅,形似神似,直译意译,到当前的异化归化等等,译家学者们探讨得不少。我觉得无论直译意译,还是异化归化,都存在一个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我写过一篇《文学翻译是一门把握度的艺术》的文章,专门谈到这一点。我认为优秀的译本应该是两者有机的结合与运用,走极端是不行的。过分意译归化,异国情调没有了,也就失去了其特有的味道。既然是翻译作品,就应该体现出异国味来。有一种“翻译”是有名的,“译者”不懂外文,由懂各种外文的人讲述大意,然后译者翻译过来。但那真是异化到了极点,已经不是翻译而近于改写创作了。还有一种与之相似的“竞赛论”我也不敢苟同,它提倡译文要与原文竞赛,可以力求胜过原文。如果把“翻译”的概念仔细分析一下,就可知这种说法和追求是不恰当的。但如果过分异化,又很容易变成死译硬译,也不可取。我赞同一位名家朴实的观点: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就意译,因为我们不但要知道原文说的什么,而且要知道是怎么说的。这个“怎么说的”就是在强调原著的语言风格,过分异化这种风格就会**然无存——若如此,读文学作品还有什么味道?以前我们看外国电影,总觉得语言特别,而那正是外国人与我们不同的思维逻辑与语言表达方式,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尽量体现这种风格。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而懂得了这个道理还不行,必须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总结,探索,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水平。比如我最喜爱的也是众所周知的一句格言:“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怎么译为好?“有志者事竟成”,的确不错,言简言赅,体现了格言的特点。这恐怕是“归化”得很好的例子。但它可取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文所包含的形象和意境:“哪里有意志,那里有道路。”这种译法也许不如前者那样言简言赅和有格言味,但它却体现出形象和意境来,富有哲理,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我举这个例子,主要想让一般读者体会和感受一下文学翻译是如何“再创作”的,因为不少人只知作家有“创作”,还不知译家有“再创作”。他们往往产生误解,认为翻译不过是查查词典的事——果真如此,你还能读到那些光彩夺目的外国文学吗!那样的翻译一定非常苍白的。而要搞好这个再创作,译者必须具备较深厚的中外文功底和文学修养,有深厚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等等,否则是难以译出优秀作品来的。尽管我数年来不断努力,但仍感翻译艰难,真是“越学越知不足”!学海无涯,只有当你不断进取时,你才会对此深有感触。不过文学翻译是一门崇高的事业,值得我去为之奋斗,并从艰巨的奋斗中获得美的享受。

  再次欢迎广大读者、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期今后使之不断完善,将更好的译作奉献给社会!

  刘荣跃

  1995年1月初稿

  2003年1月定稿于四川简阳

  [1]美国著名杂志,1850年创刊,以连载著名小说等著称。

  [2]以斯达士,著名祭司。著有《以斯达士第一书》和《以斯达士第二书》。

  [3]授予圣职,指被授予牧师职位。

  [4]传奇剧,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戏剧,充满奇情和夸张。

  [5]威塞克斯,英格兰西南部一地区。

  [6]约伯,基督教《圣经》中的人物。

  [7]耶路撒冷,巴勒斯坦著名古城,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地”。

  [8]猎人赫恩,也称幽灵猎人。在莎士比亚《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以福斯塔夫这一角色出现。据说他在夜间,尤其是在暴风雨中骑马出猎的。

  [9]恶魔,指英国17世纪作家约翰·班扬(Bunyan)所著《天路历程》中的恶魔。克里斯琴是该书中的主人公。

  [10]见《旧约·但以理书》第3章第24至26节。

  [11]通天塔,指《圣经》中没有建成的通天塔。上帝因诺亚的后代狂妄而发怒,使建塔人突然操不同的语言,塔因此终未建成。

  [12]几尼,旧英国金币,相当于1.05英镑。

  [13]西乃山,屡见《旧约》,在靠红海北端的地方。

  [14]格力姆(1785-1863),德国语言学家。他发现印欧语系里的古语言中某一些音在条顿语中经过的变化,而找出规律来,叫做格力姆氏定律。

  [15]凯撒(公元前102-44)是罗马大将,维吉尔(公元前70-19)和霍拉斯(公元前65-8)是罗马诗人。

  [16]戴尔芬版是法王路易十四为他的王子所编的拉丁古典文学著作,“戴尔芬”一词出于“戴芬”,即法国王太子的称号。该版出于1674年,所以到19世纪末早已陈旧。

  [17]迪多,传说中的迦太基语的创始人。

  [18]拉丁文,意思是“斐伯司啊!林中之后狄亚娜啊!”

  [19]荷马,古希腊诗人。克拉克,原文Clarke,待考。

  [20]伊昂尼文,古希腊的方言之一。

  [21]格里士巴赫(1745-1812),德国圣经学者,于1774-1777年编订希腊文《圣经·新约》。

  [22]《福音》和《使徒书》,《圣经·新约》中的部分。

  [23]《伊利亚特》,古希腊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

  [24]赫西奥德(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有长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

  [25]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404),希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有《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

  [26]李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古罗马元老院议员,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埃斯库罗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索福克莱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有《埃阿斯》等。阿里斯托芬,古希腊诗人,有“喜剧之父”之称,有《阿卡奈人》等。

  [27]欧里庇得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有《美狄亚》等。柏拉图,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路克莱修,公元前93-50的拉丁诗人和哲学家,有《物性论》。塞内加,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和剧作家,有《论天命》等。安东尼,原文Antoninus,待考。

  [28]黑香肠,用血、板油等制成。

  [29]希腊文,意即《新约》。

  [30]茶点,下午5、6点钟之间。

  [31]狄安娜,月亮和狩猎女神。

  [32]参孙和大利拉是基督教《圣经》中的人物。

  [33]阿拉贝娜的昵称。

  [34]先令,原英国货币单位,20先令为1镑。

  [35]贝娜,阿拉贝娜的简称。

  [36]拉丁文,意思见后。

  [37]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唯理论的代表之一。著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等。

  [38]斯温伯恩(1837-1909),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主张无神论。著有诗剧《阿塔兰忒在卡吕冬》、长诗《日出前的歌》、评论《论莎士比亚》和《论雨果》等。

  [39]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7年),古罗马诗人。代表作为长诗《变形记》,其它重要作品还有《爱的艺术》、《岁时记》、《哀歌》等。此处原文为拉丁文,中译文摘自张谷若先生译本。

  [40]第2色和第3色,绘画专业术语。

  [41]迪克·惠廷顿(1385-1423),英国商人,3次任伦敦市长(1397-1420)。

  [42]牛津运动,以19世纪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的牛津大学为中心兴起的运动,旨在反对圣公会的新教倾向,恢复天主教思想和惯例。

  [43]阿里露西,原为希伯来文,意即“赞美耶和华”。

  [44]《诗篇》,基督教《圣经·旧约》中的一卷,收圣诗、圣歌、祷祠共150篇。

  [45]拉丁文,意即“为什么革新”。

  [46]格列高利调式,天主教堂圣歌的8种调式之一。

  [47]赫尔蒙山,在黎巴嫩-叙利亚边界上,位于大马士革以西。为地中海东岸最高点,海拔2814米。

  [48]塞浦路斯,西亚岛国,在地中海东部。

  [49]加利利,巴基斯坦北部一多山地区。

  [50]圣西拉,早期基督教会的先知、传教士。

  [51]圣彼得,基督教《圣经》故事人物,耶稣十二使徒之一。

  [52]圣马利亚,耶稣最著名的门徒之一。

  [53]吉本(1737-1794),英国历史学家,写有史学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6卷。

  [54]尤里安(331-363),罗马皇帝(361-363),宣布与基督教决裂及宗教信仰自由。

  [55]髑髅地,古耶路撒冷附近的一髑髅形小山,即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之处。

  [56]拉丁式十字架,通常指直长横短的十字架。

  [57]格里斯巴赫(1745-1812),普鲁士基督教新教理性主义神学家,曾刊印希腊语《新约全书》修订本。

  [58]原文为拉丁文,意为“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张谷若先生译)

  [59]原文为拉丁文,意为“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们也是借着他有的。”(译者同上)

  [60]纽曼(1801-1890),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牛津运动领袖;皮由兹(1800-1882),英国圣公会神学家、学者、牛津运动领袖;沃德(1851-1920),英国女小说家;基布尔(1792-1866),英国基督教圣公会教士、神学家、浪漫派诗人。

  [61]使徒公教会,19世纪在英国成立的一个教派,预言基督的第2次降临,亦称欧文教派。

  [62]耶路撒冷,西南亚巴勒斯坦地区著名古城,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地。

  [63]亚历山大,埃及北部港市。

  [64]3首诗分别为美国诗人朗费罗、英国诗人拜伦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所作。

  [65]海涅(1797-1856),德国诗人,以其爱情诗《歌集》著称。

  [66]查理一世(1600-1649),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国王(1625-1649)。十字军东征,指西方基督教徒组织的反对穆斯林国家的几次军事东侵。诺曼征服,指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对英格兰的军事征服。

  [67]《约伯记》,基督教《圣经·旧约》第1卷。

  [68]《信经》,指基督教使徒信经或尼西亚信经。

  [69]此段原文为拉丁文,张谷若先生译,后面两段拉丁文也如此。

  [70]拉奥孔,希神雕像,父与二子为两大蛇所缠,极挣扎痛苦之状。

  [71]萨福(公元前约612-?),古希腊女诗人。H·T·沃顿,英国古典学者兼翻译家。

  [72]师表,指耶稣。

  [73]加利利,巴勒斯坦北部一多山地区。

  [74]培利(1743-1805),英国神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论道德和政治哲学原理》、《自然神学》等。

  [75]巴特勒(1692-1752),英国圣公会会督、神学家。

  [76]科林斯,古希腊一奴隶制城邦。

  [77]以上几位都是意大利画家。

  [78]莱利(1618-1680),荷兰肖像画家。

  [79]雷诺兹(1723-1792),英国肖像画家,艺术理论家。

  [80]地端岬,英国的西南极端,在康沃尔郡。

  [81]以实玛利是《圣经》里的一个人物。以实玛利精神指反抗社会、反抗习俗的精神。

  [82]圆形签名请愿书,指分不清签名者先后的请愿书。

  [83]帕台农神庙,雅典卫城上供奉希腊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

  [84]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主张开明君主制。

  [85]不列颠曾有一段时期在古罗马人的统治之下。

  [86]在希腊文学和艺术中,爱神维纳斯有两重性格,乌拉尼亚是高尚的,而潘兑玛司(Pandemos)是卑鄙的。

  [87]斯巴达,古希腊奴隶制城邦。斯巴达人以坚韧刚毅著称。

  [88]这是一种西方习俗。

  [89]根据英国法律,在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婚前必须在教堂所在的教区住上两个星期才算合法。

  [90]一种西方习俗,在婚礼上把新娘交给新郎。交的人可以是朋友。

  [91]阿比,阿拉贝娜的昵称。

  [92]库拉索酒,一种带有橙皮味的甜酒。

  [93]热那亚,意大利城市。

  [94]塞巴斯蒂亚诺(1485-1547),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拉撒路,基督寺《圣经·福间》中的人物,一个在世间受尽苦难死后进入天堂的病丐。

  [95]耶稣受难日,复活节的星期5。

  [96]法利赛人,古代犹太教一个派别的成员,基督教《圣经》中称他们是言行不一的伪善者。

  [97]约翰·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对18世纪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8]德雷顿(1563-1631),英国诗人,作品包括田园诗,十四行诗,情诗及英雄史诗。

  [99]库柏(1731-1800),英国诗人,代表作为长诗《任务》和抒情短诗《白杨树》。

  [100]尼可狄摩司(1748-1809),希腊正教修士。

  [101]指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

  [102]护教学,基督教神学课题之一,以辩护教义为研究对象。

  [103]约瑟,基督教《圣经》故事人物。

  [104]堂吉诃德,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所著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105]圣司提反(?-35),耶路撒冷基督教会执事,遭乱石击死,为基督教第一个殉教士。

  [106]三一,即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107]詹姆斯一世(1603-1625),英王。

  [108]英国有句谚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09]这些人都是英国17、18、19世纪的主教、神学家等。

  [110]原文Soo,与Sue(淑)接近。

  [111]约翰·斯图尔特·穆勒(1806-1873),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

  [112]洪堡(1769-1859),德国科学家兼作家。

  [113]引自英国方言诗人威廉·巴恩斯(1801-1886)的诗。

  [114]引自英国诗人德雷顿(1563-1631)的诗。他主要的诗作有《英格兰的英雄信札》等。

  [115]指纯精神而无肉欲的爱。柏拉图(427-347BC),古希腊哲学家。

  [116]指心灵感情相通之爱。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117]拉昂和西施娜是雪莱诗中的一对青年男女。保罗和弗吉尼亚是法国诗人圣华埃尔(1737-1814)诗中的一对青年男女。

  [118]最后的晚餐,《圣经》里的故事。耶稣被钉死的前夜和12门徒举行的最后一次晚餐。历代欧洲美术家常用为绘画或雕塑的题材,而以达·芬奇的画最为著名。作者这样写似乎是有意的,或至少给人以这样的联想。

  [119]撒马利亚,巴勒斯坦中部一地区。

  [120]马可·奥勒利乌斯(121-180),罗马皇帝(161-180),新斯葛派哲学的主要代表,宣扬禁欲主义和宿命论。郎(1800-1879),英国古典学者,这里引自他的英译文。注意每部开头的引文都是意味深长的。这里又在反映出一种“制约性”。

  [121]英国法律,离婚案件初步裁定之后,6个月内无人提出异议才能确定。

  [122]复仇女神,希神。

  [123]约伯,《圣经》故事人物,备历危难,仍坚信上帝。

  [124]苦行,指赎罪的苦行,苦修。

  [125]圣路,古代罗马的一条街。

  [126]屋大维娅(公元前69-11),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塔斯之姐。

  [127]利维亚(公元前58.1.30-公元29),屋大维娅的忠诚妻子,常参与政事。

  [128]阿斯帕齐娅(公元前470-410),古希腊雅典的高等妓女,政治家佩里克莱斯的情妇。

  [129]伯拉克西特列斯,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

  [130]芙莱妮,希腊名娼,以美著称。

  [131]这种观点未免太绝对了吧?比如爱国,就应该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一种美德。——译注

  [132]引自《旧约·约伯记》第3章第3节。

  [133]反映了男孩年龄很小,由于受环境影响,失去了天真,变得心事重重。“少年老成”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134]墨尔波墨涅,9位缪斯之一,司悲剧的女神。

  [135]洗礼,基督教接受人入教时所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136]户藉登记处,办理结婚手续或出生、死亡等的登记。

  [137]古时睡前暖床用。

  [138]仪式指示,祈祷书中通常印成红色的文字。

  [139]阿特柔斯,希腊神话人物,因其弟诱奸其妻,将其弟杀死,后来灾祸重重。

  [140]耶罗波安,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第1代国王。

  [141]四旬斋,基督教节日,在复活节前的40天。

  [142]先令日,指门票只卖1先令的日子。20先令为1镑。

  [143]死语言,把已被废弃的语言,如拉丁文。

  [144]《十诫》,犹太教的诫条,有不许杀人,不许偷盗等。基督教也以此作为诫条。

  [145]“不准……”就变成“准……”了。

  [146]祝圣,(基督教)使……圣化。

  [147]普金(1812-1852),英国著名建筑师、作家等。

  [148]雷思(1632-1723),英国著名建筑师、天文学家等。

  [149]密封命令,军事术语。

  [150]摩西,《圣经》中传说率领希伯来人摆脱埃及人奴役的领袖。

  [151]音量,指元音或音节的长短。

  [152]《以斯帖记》,《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在《次经》中。英语tear one’s hair (out),指扯自己头发表示强烈的焦急、悲伤等。

  [153]罗·勃朗宁(1812-1889),英国诗人,代表作为《指环和书》。

  [154]荣军纪念日,英国纪念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将士的节日,在11月11日前最近的星期日。

  [155]语出《新约·使徒行传》。

  [156]几尼,旧英国金币。

  [157]雷恩(1632-1723),英国著名建筑师,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158]该亚法,主审耶稣的大祭师。彼拉多,主持对耶稣的审判并下令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159]英语中这样说常表示亲切、客套等。

  [160]原文Israel,上帝的选民。

  [161]阿伽门农,希腊神话人物,曾发动特洛伊战争,为希腊联军统帅。

  [162]圣西拉,早期基督教会的先知,传教士。

  [163]含差草,富感应性,触动时小叶折合,叶柄下垂。英语sensitive plant,又指敏感的人。

  [164]拉丁式十字架,通常指直长横短的十字架。

  [165]拉达曼堤斯,铁面无私的希腊神话人物,判官。

  [166]引自布朗宁的诗《全身像与半身像》。

  [167]引自《新约·哥林多前书》。

  [168]也称忏悔服。

  [169]富勒(1608-1661),英国教士,学者。

  [170]里德雷(1500?-1555),英国基督教新教宗教改革家,被支持天主教的女王玛丽一世定为异端,以火刑处死。

  [171]参孙,古犹太人领袖之一,以身强力大著称。

  [172]迦百农,《圣经》中的地名。

  [173]Babylon,巴比伦式的城市,奢华**靡的城市。

  [174]指结婚戒指。

  [175]米迦勒节,9月29日,英国4大结帐日之一。

  [176]黑香肠,用血、板油等制成。

  [177]引自《新约·哥林多后书》第3章第6节。

  [178]安提戈涅,希腊传说中俄狄甫斯和他的母亲伊俄卡斯忒由于不知情而**所生的女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