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价格战
苏澄对局势和战场的分析是非常明确,且具有前瞻性和攻击性的。
就算苏澄真的给新正船坞带来一亿美金的投资额,新正船坞也无法将这笔投资利益最大化进行合理的分配。
要么在账上待着。
要么就是买船。
可是。
五千万美金能买多少条船啊?
别说整个湘城了。
就算是半条长江的业务,也根本用不上这么多条船。
而把一亿美金削减一半,五千万美金,对新正船坞来说刚刚好。
三千万美金拿去买船。
两千万美金作为储备资金,用于跟张天茂打价格战。
吃下湘城75以上的份额简直轻轻松松。
三人对苏澄的能力进行了高度认可。
紧接着,三人对于股份持有变更,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经过协商,苏澄的这笔资金,可以在新正船坞占到百分之八十五的股份。
严婉的股份稀释到百分之五。
而卢良骥和吴月芳的股份则稀释到百分之十。
别看他们的股份少了。
但是股份却更加值钱。
从刚开始的一千万左右的投资,现在已经翻了几倍还要多。
严婉则更加夸张。
她原本就是以管理、技术、人脉作为百分之五的干股,没有投入资金,只是出任总经理的职位,参与决策,负责执行大小项目的推进和运作。
卢良骥手上的股份虽然少,但公司在上次苏澄新入资的时候,已经采取了AB分股的结构模式。
卢良骥一股的投票权,顶苏澄一百股。
归根到底。
卢良骥手上的投票数,还是比苏澄要多。
说白了。
他拿的股份虽然少,但仍然掌握着公司,拥有话语权。
但这个话语权可就不像之前的那么绝对,必须要参考苏澄这个大股东的意见。
要是苏澄不高兴了,直接撤资,整个公司全部完蛋。
“苏总,你看咱们这样分配,能接受不?”卢良骥询问道。
“可以,我没问题。”苏澄点点头。
他才不在乎这仨核桃俩枣。
苏澄的目标,是建立一座商业帝国,而不是局限于单个行业。
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多维度发展,才能够更快,更稳健的达成这个人生目标。
就算有一行受到强烈的冲击,另外的行业赚的盆满钵满,还是不会赔本。
这在金融学上叫做对冲。
“行,那咱们就按照这样分配去变更股份吧。”
股份的事情尘埃落定以后,卢良骥开始向众人介绍他这次出国达成的成果。
“这次我外出异常顺利,原本计划是一到两周,没想到六天就回来了。”
卢良骥前四天都呆在欧域,后两天转去了北美,见了很多大老板和码头老总,基本确定了港口的停靠问题和维修保养,海上加油等问题。
“航线我已经向国际运输贸易局进行了申请,这两天就能下来。”
卢良骥发展的两条航线都是重要航线。
一条是经过南海,走好望角,直达阿姆斯特丹。
另外一条则横穿太平洋,走北美的路线。
无论是建材、木材、瓷器、或者各种各样的货物或者集装箱,都能承接。
“接下来即将过冬,是煤炭贸易的旺季,咱们得发动一切力量,开始挖掘煤老板用我们的船。”
这时候,严婉提出了一个疑问。
“卢总,咱们好像没这么高的运输能力啊……”
严婉一下子就抓到了问题的关键,能力真不是吹出来的,拿百分之五的股份不是白拿。
“别急。”
卢良骥阐述了他的三步走计划。
第一,正式开启航线。
第二,招揽以煤老板为主的订单。
第三,无脑提高运输能力。
这三步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却又相辅相成。
“船的事情我已经留意过了,南欧那边有很多废弃的船,价格低廉,对比咱们国产的船质量更好,基本上是已经被人家淘汰的货轮,但对于咱们来说可是好东西。”
“在南欧那边,这些船都是当废铁卖的,论吨算钱。”
“不过手续可能会麻烦个十天半个月,这些都不影响,小问题。”
“除去买船的钱,剩下的资金足够把张天茂一下子打的爬不起来。”
价格战在别人看来是拉锯战,是持久战。
但终究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
张天茂本身的弱点就是现金流不充足,最好是能一下子把对方打得喘不过气,再也无力回天。
这样不但能尽快结束战斗,抢占市场份额,也能节省自己在价格站上的开支。
一件普通的小商品,一般情况是你卖50美元,我卖48美元。
这只是价格战的一种打法。
如果实力,质量都碾压对方,这种稳赢。
但如果想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就不能用这种方法。
一个毛绒玩具,你卖50美元是吧?
我直接卖8美元。
你怎么跟我打?
“卢总,咱们漏说了一个事情,公司还吃着官司呢。”
“吃就吃呗,咱们又不上市融资。”
“放心,我会请最好的律师跟他们掰扯,到立案宣判至少也得六个月以后了。”吴月芳已经联系好了律师团队。
“六个月以后,张天茂的公司还在不在都两说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