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宴席风波之后,康城再次变得寂静起来,这场犒劳三军的晚会,在持续了三天之后,也彻底结束,尽管将士们还是无法回家,需要镇守边关,可是军心和士气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和凝聚。
宫内的宦官在宣旨完毕之后,就先走一步,返回京都,而户部在分发完饷银和抚恤银之后,又对西北三洲的财政进行了核查和入档,又对十八城进行了一番勘察之后,也相继离去。
跟着户部一起离开的,还有刑部、吏部、兵部的官员,这场持续了近三年的大战,立功的将士不少,可在此期间犯错的官员也不少,在封赏之余,自然是对那些不作为,甚至叛离朝廷的官员进行革职查办,对待这些官员,自然是由刑部和兵部共同处理,因为其中有不少是武将,这些官员是需要押解入京,进行审判的。
刑部这次来,主要是针对这些犯错的官员的查办,其中以凉州和庭洲的官员为主,而吏部则是提前来对西北三洲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拉下马一批,也要擢升一批官员上去,这算是一场西北官场的大地震。
对于这些事情,许一凡并不感到意外,赏与罚往往都是同时进行的,赏罚分明是证明一个朝廷是否公正的体现。
西北三洲外加一个庭洲,四洲之地,除了西洲刺史封智鑫、沙洲刺史蒙楠保住了乌纱帽之外,凉州刺史改由李承政担任,庭洲刺史改由司马赞担任。
除了凉州和庭洲的刺史的职位换了人之外,还有大大小小近百人的官职都发生了变动,不过,大部分官员都是之前的官员,朝廷这次外放过来的官员,其实并不多,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余人,而且担任的都不是重要职位,这算是表明了朝廷对西北的态度。
在刑部、吏部、户部和兵部的人相继离开之后,六部当中只剩下礼部和工部的官员。
礼部留在此地,主要是负责在西凉山碑林的建造规格,还有就是碑林建成之后,主持祭奠一事,而辅助礼部的还有钦天监的官员。
六部当中,此次来的最多的,还是工部的人,来了一个左侍郎,三个主事,还有其他一些官员,另外,来的最多的还是大批能工巧匠,他们的职责有三个。
其一,负责西凉山碑林的建造,虽然西凉山碑林是镇西军这边牵头和负责的,可是,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工部正是专业人士;
其二,负责军备的修缮,还有康城在内的十八城的建造事宜,连番战争下来,康城已经被打的不成样子,现如今,十八座城池已经纳入大炎王朝的版图,该修复的地方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防御工事的建;
其三,对西北三洲的农事、水利等事情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管理,同时,也从言午堂学生那里学习更多先进的技巧,然后学以致用,在整个大炎王朝进行推广。
这三件事,无论哪件事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这些工部的官员,暂时是回不去了。
战争停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而在此期间,这些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实施,如果是以往,想要尽快恢复西北的残局,需要从关内征集大量的徭役,而现在却不用。
在这场针对西域的战争当中,炎军最大的收获,除了拿下了十八座城池之外,就是获取了百余万的人口。
就这些人口,殷元魁他们这些武将,跟朝廷来的官员,进行了一番商议,做出几个决定。
第一,征兵,既然这些人纳入到大炎王朝,那自然就是大炎王朝的子民了,而大炎王朝的百姓是需要服兵役的,他们自然也不能例外。
此次征兵的力度很大,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青壮男子被征走,不过,征兵的时候,给的好处也很大,凡是入伍服兵役的家庭,朝廷会分一部分土地给他们,分发农具、种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他们的赋税,若是这些将士在战场上立功,或者战死,抚恤银比其他炎军要多一些。
如此一来,原本十分反对征兵,甚至是抗拒征兵的百姓,都在这种**之下,选择入伍当兵,这在极大程度上补充了炎军的兵源。
不过,这些人比较才融入炎朝,所以新入伍的士卒,不可能在镇西军服役,而是送往了镇南军和镇北军当中,同时,又从这两军当中,抽调一部分老卒,进入镇西军,确保镇西军的战力不会过分的下滑。
第二,就是人口普及,这是许一凡提出来的,户部拍板的事情,这次纳入炎朝的百姓很多,普查人口一方面是清楚的知道详细的人口数量,方便管理,另一方则是趁机拔出西域混在其中的探子,虽然不可能把所有的探子都挖出来,可至少能挖出很大一批探子,确保他们不会趁机搞事情。
第三,分发土地,以前十八城是由数个王国统治的,而每个王国的规矩不同,制度也不同,土地拥有者也不同,而现在这些王国已经覆灭,那自然不可能再用原来的制度,十八城的土地很多,不可能任由其荒废下去,而耕种土地需要人口,恰好这些土地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只是再次进行划分而已,方便管理。
只要有了土地,有了赖以生存的地方,这些百姓就不可能造反,而只要百姓稳定,那西北的局势也就稳定下来了。
第四,修建集市,朝廷的财政,除了靠赋税之外,最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贸易进行的,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是于国于民的好事,而集市的修建,就是为了将来做准备的。
不过,这件事暂时只是被提出来,想要开放集市,需要等到西北的诸多事宜都完成之后,还有就是这次西域跟大炎王朝的谈判结果,才能决定下来。
修建集市,展开贸易,也是许一凡提出来的,而在这件事上,户部方面是站在许一凡这边的,毕竟,搞钱这种事儿,没有人比户部的人更积极了,也因此,原本还处于对立面的双方,在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
不过,关于集市这件事,夏承颜就提出,让许一凡把百货楼和四季楼也要开到这边来,而且其产生的利润,必须要留五成在这边。
对此,许一凡并没有反对,其实,在夏承颜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许一凡的百货楼和四季楼,已经来到这边了,正在选址建立商铺,只要等集市修建完毕,就可以开门营业了。
第五,联姻,朝廷鼓励这些新加入的人口,跟炎人通婚,而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同化,让其有归属感,顺便就是增加人口。
对于这件事,朝廷在派钦差卫队前来的时候,就特地强调过,因此,这个决定没有什么好商榷的,不过,执行起来可能有些难。
毕竟,双方在这片土地上,打生打死无数年,突然和好,成为一家人,接纳起来就需要一个过程,更何况是通婚,不过,难是难了点儿,可也不是做不到。
在这些事情都确定下来之后,西北正式进入快速恢复时期。
-------
时间就像塔撒哈沙漠的流沙,不知不觉就流逝过去,转眼之间,就到了十月下旬。
在这段时间,许一凡还是老样子,除了在康城闲逛之外,就是跟工部的工匠们待在一起,就各种防御工事的修建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此期间,言午堂的神机营,彻底从幕后走向台前,他们在格物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想出了诸多好点子,这让很多工部的老人,都对这些平均年龄不到十八岁的少年们,刮目相看,在某些事情上,称呼这些孩子为先生也丝毫不为过。
神机营现如今的发展,已经大大超乎许一凡的想象,在很多事情上,许一凡也只能给些理论上的意见,而真正的实操方面,许一凡真的无能为力。
对此,许一凡不但不感到沮丧和丢人,反而觉得很欣慰,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可若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那他们的力量就是惊人。
神机营的学生,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成长起来,假以时日,必定成为国之栋梁。
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工部开始挖人了,在看到很多很新鲜的格物手段之后,工部开始坐不住了,开始许以高官厚禄,目的就是让这些学生进入工部,为朝廷所用。
对于这件事,许一凡没有表态,而神机营的学生也曾找过许一凡,询问他的意见,许一凡给出的意见就是,若是想要长足的发展,在格物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进入工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工部是隶属于朝廷的,有朝廷支持,肯定比许一凡支持的力度和资源要大得多。
尽管,许一凡现在的资源也很多,可是跟一个有近千年底蕴的王朝比起来,还是太年轻了,也太稚嫩了。
只是,若是神机营的学生全都加入到工部,于他们而言,这是好事儿,可对于许一凡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毕竟,一旦这些孩子进入朝堂,就是朝堂中人,需要遵守朝堂上的规矩,能给许一凡带来的助力不大。
另外,现如今,神机营表现出来的超强的格物能力,肯定会被朝廷重视,可是,一旦朝廷完全掌握了这些技巧,朝廷是否还会善待他们,甚至这些技巧还能否出现在民间,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暂时都不算什么,因为很多格物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许一凡亲自传授的理论知识,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可能轻易掌握的,越是那些老工匠,接受起来越是困难,而这也是为何神机营的学生,大部分年龄都很小的缘故。
在得到许一凡的默许之后,有不少神机营的学生选择进入工部,这一举措,顿时让工部欣喜若狂,而工部的左侍郎鲁光霁看向许一凡的眼神,越来越和善了,他现在看许一凡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当然,神机营最核心的学生,并没有加入工部,不过,这已经让工部很是欣喜了。
除了这件事儿之外,工部的很多工匠,都拜这些孩子为师,虽然这些孩子自己不承认,可这些工匠们却始终坚持着,于是,在很多时候,就能看到非常滑稽而有趣的一幕,一个个老头子跟在一个还未而立的孩子后面,屁颠屁颠的问东问西,那态度之诚恳,之谦卑,让人忍不住想笑。
然而,许一凡却觉得,这些工匠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在意的不是名字,不是名声,不是官职,更不是权利,而是格物这项技术,这样的人往往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一个王朝,一个国家,想要走的更远,不发展,不进取是不可能的,落后就要挨打,许一凡很清楚这句话的分量,而想要发展,这些技术人才往往比那些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更重要。
在六部的官员当中,对待许一凡最好的有两个,一个是兵部,一个就是工部,兵部看好并看重许一凡,答案显而易见,而工部之所以跟许一凡亲近,是因为他们看的出来,相对于兵权,政权,许一凡更重视技术,而且比工部官员本身还要重视,还要尊敬,这怎能不然工部的人心生好感呢。
跟许一凡不对付的,除了户部之外,就是礼部,而礼部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许一凡在来康城之后,做了很多僭越权限的事情,对于格外重视礼仪的礼部官员而言,许一凡这些举动,都不能用以下犯上来形容了。
至于说吏部和刑部,双方的关系不远不近,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
在这段时间,殷元魁他们比以前更忙碌了,不过,作为武将,殷元魁也好,秦之豹也罢,都不会轻易插手当地的政权,他们主要的职责,还是练兵备战。
西北三洲的政务,都有各州的刺史全权处理,在其位,谋其政,现在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现如今,整个朝廷的目光基本上都放在了西北这边,若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做不好事情的话,那丢了就不是乌纱帽那么简单了,掉脑袋那是肯定的事情,有着这种压力在身,他们想偷懒都不敢。
西北的政务,许一凡不曾插手,哪怕是跟许一凡相熟的李承政和封智鑫,前来寻找许一凡,许一凡都不跟他们谈论这些事情,如果是喝酒,许一凡欢迎,若是谈论这些政务上的事情,那就免了。
虽然如此,可许一凡还是给出了不少意见,当然,这些都是许一凡在酒桌上的无心之言,可李承政和封智鑫却记在心里,在回去反复斟酌思索一番之后,觉得这些言语十分的有道理。
对于封智鑫几人的才能,许一凡是很清楚的,反而是对李承政担任凉州刺史这件事,让许一凡很是诧异。
其一,李承政怎么说也是皇室成员,按照祖制,他是不能担任这种宛如封疆大吏的职位的,哪怕他有偌大的军功在身;
其二,凉州是燕王李刚的封地,二人都是皇室成员,炎武帝把李承政放在凉州刺史的位置上,难道就不怕这二人合谋,将来起兵造反吗?
其三,许一凡发现他小觑李承政这个人了,之前,他觉得此人在治军方面,很有能力,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此人在治理一方百姓方面,也极其的有能。
李承政上任的时候,除了从军中带走了炎武帝给他的亲卫之外,也只带了两个仆从而已,就那么光溜溜的去上任了,而上任之后,他并没有直接给众人来个下马威,而是直接让他们做事儿。
李承政对待这些官员,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拿本事说话,谁有能力做事,谁就能上来,而不想做事,不愿做事儿,甚至是干脆不做事儿的人,不是被其就地罢免,就是被其扫地出门。
除了以这种手段整治凉州官场之外,他还贴出告示,从民间选取人才,委以重任,而这样做的效果极好,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凉州毫无根基的李承政,身边迅速聚集了一大批人马,这使得原本糜烂而动**的凉州,很快得到的恢复。
当然,李承政除了这些比较温和的手段之外,其雷厉风行的做事态度,还有随之而来的铁血手腕,也在这段时间里,展现的淋漓尽致,由此可以看出,李承政虽然出身皇室,可也不是什么纨绔草包,想必炎武帝让其担任凉州刺史,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就这样,在众人都要事情做的时候,许一凡却显得格外的无聊,不过,他的这种悠闲的小日子,也随着一支从西域来的队伍的到来宣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