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卫城口中所说的这封家书,自然是他上封家书送回宁州后,贾氏从云巧妆匣底摸出的那封信。
他并不知道妻妹数日前做过什么,甚至还没听说安王带着几个人已经轻车简从南下,只知道,妻子去往草城为贺家夫妇庆祝长子的满月酒,对此也不意外。
只是,从秋狩至今发生的种种,再结合行宫内看似封闭、但其实还是有暗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很难不联想到一些最糟糕的可能性。
万一安王或什么人真发起疯来,又要故技重施,草城说不定又要危险了。
“——内子,内子只是弱质女流,虽然跟微臣学了点皮毛功夫防身,但也最多能撂倒个初出茅庐的小毛贼,还是没吃饱饭的那种。万一遇上蛮子,她们母女俩……微臣实在是放心不下,为此才会心焦不已。微臣、微臣错了,求陛下责罚!”
他仿佛没听懂皇帝问话里的意思,只带着一丝羞愧表情老实认罚。
没听到想象中可能的糟心答案,只听了一嘴臣子小夫妻情深义重的故事,皇帝脸色稍稍缓和了些,若无其事让他起来,同时转移话题。
“草城?朕记得,草城知县还是新科状元郎,好像是姓贺?没想到,你们两家还有些渊源?是了,贺状元似乎也是乐州人……”
即便跟皇帝拉家常是件很痛苦的事,但,总好过面对之前那种要人命的诘问。
卫城将两家的交往由来一五一十道来,并无半点隐瞒。
他对妻子的“预知能力”一无所知,故而,在他的视角看来,整件事都源自于妻子的乐善好施,并无掺杂其他因素。
皇帝自然也想不到中间还有这样的缘由在,果然信了卫城口中合情合理的叙述。但,他并不在乎臣子之妻多么善良,关注点反倒落在了山匪为祸这件事上。
“常人都说,天子脚下的京城有多繁华,江南又是何等文风昌盛、鱼米之乡,殊不知,这繁华地之外,还有更多的黎民百姓在受这匪祸之苦!卫卿,此番事了,你可愿为朕到这些朕看不到的地方,将这些毒瘤剜下?”
“啊?陛下是让微臣去剿匪?”这下,卫城是真的纳闷了。
分明刚刚还声色俱厉地质疑他的忠心,怎么转过头来又一副要对他予以重任的架势?
皇帝不答反问:“怎么?你不乐意?”
卫城自然不能说不,只道:“没有的事,只是有些突然。微臣是陛下的臣子,陛下愿意让微臣去哪都行。只要能保卫大燕国土和百姓平安,微臣绝无异议!”
顿了顿,他忙不迭又补一句,“不过,调任之前,陛下可否给微臣半个月时间回辽东,将家小接上?成婚至今,微臣与妻女聚少离多,实在愧对她们……”
坐拥后宫三千、实际上孤家寡人的皇帝听得有些腻歪。
本来只是想试探这员猛将到底是个什么立场,如今看来,这家伙的脑子大半都长在打仗上,剩下的小半心思则全用在妻女家人身上,开口闭口就是内子,实在不像是什么危险人物!
不过,若他所说为真,妻女作为他最大的软肋,倒也不排除有人利用这点牵制他的可能。
想到这,皇帝忍不住冒出个想法,回头干脆把卫家妻女都弄到京城算了。
但,这个想法刚浮上心头,外头就有人来求见,还是急报。
皇帝立马抛开这等芝麻小事,挥退还没得到确切答案的卫城。
转身离开后良久,卫城都一头雾水。
皇帝刚刚那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试探他愿不愿意离开宁远军,还是单纯提议让他调任?
其实,剿匪也不是不可以,比起短时间内估计不会大规模入侵边境的北胡,国土上那些一小撮一小撮的土匪山匪水匪对大雁百姓危害更大。
可,他现在不是宁远军参军兼禁卫军副统领吗,无论哪个官衔,听起来跟皇帝说的剿匪好像都不搭边啊!
更何况,皇帝的意思好像还不是让他去某个特定地方剿匪,反倒是想让他专门四处奔波剿匪那样……
大部分文武大臣都轻易不挪窝。文臣当中只有巡抚、御史等极少数职位才能到处跑,能去的地界也在一定范围内。至于武将,自由程度比前者更低,只能老老实实扎营练兵,没有调令出都出不去。
所以,有可以到处剿匪的武职吗?
卫城搜肠刮肚想了一通,愣是没能从前半生的经验记忆中想到合适的答案,最后只能以“估计陛下是随口一说”画上句号。
很快,他也没心思琢磨这件小事了。
因为,防守严密如铁桶般的行宫内开始有新的坏消息流传开来。
“说是英王反了,带着好些人马奔京城来,还,还说,说要迎接什么灵柩……”卫城的亲兵打听到后大为震撼,赶忙来给卫城报信,只是说到后半段开始支支吾吾。
卫城秒懂,并不为难手下,摆摆手表示自己明白了。
早在京城那些乱七八糟的流言传到行宫,皇帝并没大的动作时起,他就隐约猜到,皇帝有意放任这些谣言散播出去,就为了趁机将不安分因素一次性扼杀掉!
简王大约也明白了。
所以,听到消息后,才会第一时间跑去主殿前下跪请罪并喊冤,还硬生生跪了几个时辰,把自己跪晕过去,最后换来了皇帝让人抬他回去好生照料的结果。
虽然这番作为显得有点无能,但,对上当今陛下这么个权欲心极重的帝皇来说,能力很强、但野心勃勃的儿子显然不如有点能力、老实巴交的儿子讨喜。
只是,谁又能说,简王在这些风波当中就真的什么都没做呢?
卫城心很大地扮演着这场皇家大戏的旁观者,也在心中暗暗下注,最后的赢家和输家分别是谁。
赢家这边大约没什么问题,但,输家那头,最先举起反旗的人怎么变成了英王,而不是安王呢?
还没纳闷完,小透明康王又搅和了进来,而后才是用千字华美檄文洋洋洒洒痛斥简王不孝不悌、弑父杀弟的安王闪亮登场。
到了这个地步,不止身在风暴中心的卫城知情,连远在辽东的云巧也被迫听说了。
战火,再次燃起。
这一次,某些将士本该一致对外的枪尖却是对准了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