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凑巧,地球是圆的,如果俞船真的开启远洋航行,那必然已经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陇元镇看向歌雾隐,点头赞许道:“也许吧,不过我更愿意相信俞船是远洋航行去了,这些胡商到底是要回家的,也许俞船很快就绕回来了。”
他们说话的功夫,航海巨舰已经进入运河深处,陇元镇站在栏杆上,拿起他制造的望远镜朝江面望去,江面洒落阳光,如同流淌碎玻璃,无数货商航挂起帆旗,千轴万艘,往来航行,行商各自忙碌货运。
这艘楼船前有驳船开道,后有帆船护航,前后浩浩****数十艘船,航行在宽阔江面,阵仗排场之大,吸引附近的楼船旅客投来好奇目光。
他们既好奇于这艘船为何如此巨大,也好奇这么大的船,速度竟比他们这样的小船还要快,甚至,靠着巨船的航行惯性,小船就是顺风跑都未必赶得上。
“为何,有那么多船下江南,我记得平日里也没有这么多啊?”
歌雾隐见江面货船多如牛毛,言语间满是好奇。
“郡主,赶冬船的时候到了。”
说起来,赶冬船,要与南北运河的冰封期有关!
南方运河的冰封期大概是在十二月下旬以及二月初,在此期间运河或是全段冰封,或是分段冰封,航行都较为不易,若是再遇上严寒天气,那行船就更加不便,为了节约成本,南运河十二月至于开春二月,不再行船开漕。
如果货商要想再运送货物到南方去,就要从陆路运输,此间山水路长自不必说,光是沿途的山贼路匪都够商人喝一壶,说不定东西还没运到地方,人就已经没了。
因而,但凡是经由陆路运送到南方的东西,往往要贵上数倍,若再与当地廉价的同类品竞争,那就更没什么胜算,这种说法,从南方到北方也都是一样,但凡是耗费过大人力物力运送来的,多是天价品。
为了尽可能压低价格参与当地市场竞争,有些商户往往会趁着十二月封漕前,变卖家当购置尽可能多的货物,趁着十二月前来到江南,等将这批货卖出去后,等到来年开春刚好可以回家,也有些行商旅人要趁着冰封前回到江南,也会搭乘楼船南下,一来二去,就成就了十二月前赶冬船的风气。
凡是往江南做生意的商户,大多有这样的打算,此时正值十二月前封漕,也就显得江面格外热闹。
这里面最赚钱的,还要数运河的关津衙门,不管是转运衙还是渡驿馆,都是靠船载的货物数量来收起津银,这些行商载的货物越是多,那收取的津银就越高,有时候,再加上行商给的通融银,短短几天就能营收数千两,比全年加起来还要多。
这些关津可不是只收一次,但凡是进入关津口岸,往往要重复收取,哪怕税银低到六十税一,多收几次税费也绝对不会便宜。
大端商品价格高昂,与这些税费有很大关系,经过数道口岸关隘盘剥,一些商品的税费不断加高,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全会被算入商品成本,让最末端的老百姓买单。
这些关津口岸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在搜刮百姓的民脂民膏,他们这些官船还好说,商船和民船必定是见一个收一个,不收就连关口都过不去。
说起来,这些关津埠口的出现,一开始却不是为了收税,而是服务商船,藏富于民。
武盛女帝中期,她意识到自己行酷吏冤狱,已经给百姓带来灾难,决定放弃残酷施政,篆刻除罪金简丢入山中,以期为她赎罪,同时还与民生息,开始大范围授田劝耕,在商业上的最重要一条措施,就是取消天下关津。
武皇后出身商旅之家,太知道关津对于商人的盘剥之狠,在她看来,关津是用于保护百姓而非盘剥百姓,如果任由关津盘剥商人,最终还是会令全民买单,到时,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为了解决关津问题,武盛女帝颁布《取消天下关津诏》,规定任何货物只要合法合规,只收取一次关津,若再继续过关津,只要出示纳税公验即可,不许关口衙门恶意盘剥过关商人,不许雁过拔毛、吃卡拿要。
甚至,每年都会派遣细作来试探关津口岸的官员,看看他们是不是做到了只收取一次关津吗,再不多拿多要。
靠着铁腕治理,武盛女帝总算在晚年做了件大好事,商人只用缴纳一次关津就可通行到各大城市,节约下来的银钱也相当于节约了成本,令时间商品价格大减,同时,关津减少盘剥,也催生了很多走南闯北的新商帮,南北生意亨通频繁,再无山高路远之阻。
那么,如果关津只用收取一次,这些多余出来的关津衙门,不就没事干了?
如果是以收取关津银来衡量是否有用,那确实是没用了,但是,这些关津衙门要说撤掉也要耗费功夫,武盛女帝大手一挥,将多余关津衙门改为官驿,为来往的行商提供货物看管、银钱汇兑和住宿等,这也是运河沿岸官驿的由来。
此后,行商从口岸缴纳税银后,押送货物进入任何关津,都可以凭借缴税公验免费入住官驿,这也算是为行商提供了经商的便利条件。
这项政策经历先天、开元、天保将近四十年,直到安戮妖乱时才被废除,此后,关津就由又称为盘剥商人的利器,他们行船时,已经见有商船停在关津口岸,等待缴纳税银后才能开关通行。
“陇靖安,你这次到江南,为何不直接在余杭下船,还要跟我去同去江都,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在尉迟骏看来,陇元镇在余杭下船最为便捷,若是跟着他到江都去,就又要开始绕远路,不知道要耽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