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悬疑 大端不良卫

第一百四十五章:千秋经略

大端不良卫 SU格拉底 2272 2024-10-19 10:08

  

  也是这一年冬季,安戮山裹挟叛军流民一呼百应,河东铁骑踏破长安的富庶幻梦,将繁盛富强的大端打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堕。

  安戮妖乱平定后数年,曹文光庆幸自己生活在远离狼烟的江南,他也可怜北方农户流离失所,不等朝廷传召,主动要求到长安赴任!

  他这些年靠着江南经略,从主事做到侍郎,一直都有的愿望,就是恢复开元前期的经济政策,继续实行户宅检括,抑田兼并,与民生息。

  只是,玄帝不是明皇,他连装都懒得装,他根本就不想与民生息,他只想与民争利。

  此前的开元盛世,明皇裁撤了官营行业,将被官僚垄断的官营百业释放出来,不与民争利,同时放开经贸准入门槛,只要任何产业只要合法合规,都可以从事,还延续他奶奶武皇后的政策,放开天下关津,不许关口衙门恶意盘剥过关商人,不许雁过拔毛、吃卡拿要。

  以此,搞起“国退民进”,给百姓最大机会搞经济,这才藏富于民,迎来繁华盛世。

  玄帝登基后,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大端疆域。

  以前的满目疮痍,多是文官吓唬他。

  现在的满目疮痍,那可真是满目疮痍。

  安戮山虽然死的早,他的难兄难弟和叛军,把大端整个北方打得鸡零狗碎。

  遍地是流民,处处是白骨,收尸还收不完呢,怎么去收税。

  光指望南方的税赋也不可行,哪儿哪儿都需要用钱,为了扩充公帑官库,玄帝只能拿起祖传老手艺,把所有能赚钱的手工业、盐铁、矿冶、粮食、瓷器、丝绸、茶叶等行业全都收归官府,建各种官营公廨挣钱,同时,也没放松搜刮南方老百姓,依旧用老掉牙的租庸调制,逼迫百姓交东西!

  这,必然要与曹文光的经略主张相违背,他是想让玄帝放开官营、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同时改革税制,把官僚、豪绅、宗室的财产税先收上来。

  大端立国数百年了,这些宗室豪族、士绅官僚早已积累了丰厚家业,田产铺面、宅邸银钱不计其数,本该交税的这些人却靠着朝廷优待官僚的政策,一毛不拔,全让老百姓负担。

  他们这些大肥猪,也该出出血了。

  啧啧,这一条条都是护国良药,然而,但凡是良药,不仅苦口,药效还猛。

  此时的大端就是得了大病的中年人,好好将养还能再活几年,一剂猛药下去,别说治病了,人当场就没了。

  玄帝虽知道治国经略很好,却因为要动大端骨血而举棋不定。

  这些年,曹文光一直都在向玄帝宫中递交经济改革的折子,最终玄帝的天平稍稍倾斜给曹文光,信号之一那就是把他擢升为户部侍郎。

  为君者犹豫,就会给奸佞信号,他们知道曹文光一旦担任侍郎,就意味着总览了户部差事,那么他的经济方略毫无疑问会施行。

  到时候,这些宗室豪绅受的苦可就大了,最严重的还不是问他们要钱,九牛一毛只是小钱儿,缝住他们的嘴那才是致命。

  玄帝的官营公廨,大多是被宗室、官僚、豪绅占据,这些人就是玄帝的买办,交足玄帝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些人虽然一毛不拔但他雁过拔毛啊,拿块猪肉都要多蹭几下,好抓得满手是荤油,他们利用官对民的碾压优势,吃得脑满肠肥、满手是油。

  一旦取消官营,没有了官营的地位,他们根本竞争不过蜂拥而至的优秀民间选手!

  更恐怖的是,曹文光甚至想让玄帝建立大端赈济司,用朝廷无形的手来托住流民,让他们老有所养、小有所学、安居乐业、饮食充足,哪怕百姓死了,都要给块儿墓地。

  这,还得了!

  不让吃,还往外拿,拿了我们的钱,还要去救穷鬼,这些守旧官僚恨不得对曹文光扒皮吸髓、叫起不得好死。

  注意,这里的不得好死,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

  陇元镇拨弄曹文光的记忆,来到他死亡的当天。

  晨鼓咚呛、天青浅墨。

  大端的官员去上朝,多在天还未亮时就动身,以确保能参加朝参。

  曹文光住在长安下城,早早叫家丁起来准备朝着丹凤门赶路,路上很少出现平民,只有大街小巷数十万官员牵马提灯,朝各处官衙公廨游走。

  就在他行进到光德、翊善坊官道时,黑暗中忽然窜出许多黑影,当即打晕了家丁,直冲那轿厢里得曹侍郎而来。

  一掀开轿帘,那黑衣人狠狠怒吼:“曹侍郎,千不该万不该,您惹了不该惹的人,我虽敬重你,却不得不杀你。”

  随后,通天刺寒光直冒,噗嗤一下刺进曹文光胸膛,放干了他的心头血,也刺破了他即将实行的伟大经略。

  这位公忠体国、为民谋福的户部侍郎,死在自己上任的第一天。

  ……

  陇元镇从记忆中抽离后,看向曹文光的尸体,他收起那吊儿郎当的态度,恭恭敬敬站起身,给行了个揖手礼:“先生,唐突了。”

  话音未落,耳边叮咚清响,辑异城红点频闪,给出的礼物,是甲字六品《千秋经略》。

  何为千秋经略?

  千年万岁,治国良策,即为千秋经略。

  从夏朝禹帝治水开始,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这种以人为本与民生息的治世主张就已经刻入华夏子民的基因,为天下万民所接受,此后的周代夏商、战国春秋、秦汉两晋、南北分朝、隋唐盛世乃至于五德轮换,朝代更替,多数皇权统治者多有“民贵君轻”之初心。

  然而,对于这些百姓,皇帝们爱又爱得很,善待又不肯。

  他们对百姓的好,只停留在空口白话,从不肯落实,此为皇权治世的特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