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56章 古人的智慧

  

  继续队列训练了一个多小时后,朱至澍加大了难度。

  开始在简单的队列外,加上了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急停列队等难度较高的训练内容。

  古代打仗,军阵是非常重要的。

  站桩式的队列训练不但能加强军队的列阵稳定性,不容易被一击即溃;还能磨练将士的毅力,让将士们的执行力更强。

  经过这些天的站桩队列训练,将士们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有点站如松、徐如林的感觉了,每个人都被晒黑了好几个色度。

  所以,加入较高难度的训练已经时机成熟。

  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急停列队等训练,能够培养将士们快速列阵的能力,非常适用于古代战争对战阵的需求。

  新的训练内容的加入,不可避免的会有一阵生涩感。

  一上午下来,朱至澍挥舞剑鞘的手都打累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个齐步走都走的歪歪斜斜。

  这也没办法,不同时代,需要磨合和适应的东西太多了。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向右转、向右看齐、向前看,齐步走......”

  ......

  一上午的训练就这么过去了。

  和将士们吃过午饭,朱至澍又向学堂赶去。

  下午自然有秦翼明带着将士们练队列,不用自己担心。

  队列一定要练好,这是重中之重!

  士兵突击里,团长对许三多说过一句话:军姿站不好,多久都不会被人看成真正的兵。

  去学堂的路上他一直在想,以后要给这个学堂取个牛逼的名字,比如川蜀学院、帝国学院、西南大学等等。

  但是这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还是不要过分的刺激那些又臭又硬的文人,安心的做个王府小学堂先。

  文化道统之争,可不比政权之争来的简单。

  朱至澍今天来的比较晚,等他来到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少年们正在书办的带领下朗诵经文。

  虽然他们还看不懂书本上面的字。

  要想成为堪用、好用的栋梁之材,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王府的武术教头每天的一大早,都会来教孩子们锻炼身体。

  加上王府提供的丰富的餐食,这些少年的身体已经肉眼可见的壮硕起来,脸色更加红润、精神气更是比被刚收养时好上万分。

  朱至澍一来,朗诵经文的事情自然就停了下来,要开始上朱至澍的课了。

  “上课。”

  “起立。”

  “老师好......”

  完全仿造后世上课问好的语句,只是行礼方式是现在的,而且态度也更加的诚恳真切。

  每一位学生、包括书办都对朱至澍恭敬的问好和行礼。

  在礼这一块,还是古人做的更好一些。

  在公元600年左右、唐初学士孔颖达的《左传注疏》中曾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骄傲,应当继承和发扬。

  可惜后世因为社会发展、文化断层等诸多因素,很多很好的东西都遗失了,朱至澍时常感到遗憾,现在有机会,那肯定要为后人保留好。

  “今天上课之前,复习一遍功课,随机抽查十位同学默写、诵读汉语拼音。”

  “司空千易,你先来。”

  一名十五岁、形象俊逸的少年站了起来。

  “是,老师。”

  对着朱至澍行礼后,这名名叫司空千易的少年快步走上讲台,开始在黑板上默写出拼音字母,并大声的诵读。

  没有一个错误。

  朱至澍很满意,赞赏了几句后便让这名少年回到座位。

  之后又抽查了十位同学,大多都不错,只有两个人出错,其中一个错误还挺多。

  这两个人,错的少的那个,被朱至澍罚抄写十遍;错的多的那个,被朱至澍罚抄写20遍之外,还绕院子跑20圈。

  这时候可没有不能体罚的说法。

  对付熊孩子该罚就罚,不罚怎么长记性?宠溺就能出人才?出逆子的几率更大!

  这批100多学员,也都学习的很用心,比之后世的学生,朱至澍甚至觉得要更快。

  原因朱至澍也清楚。

  后世学得不好,回家还有饭吃有父母哄。

  这里学的不好,自己早就明言会赶出城外,任其自生自灭。

  这些受过苦的孩子,可不得一个个铆足了劲拼命学吗。

  学了半个下午的语文基础后,休息一刻钟。

  朱至澍趁着喝茶休息的时间,和一起学习的书办聊了会,讨论了下学员的学习情况、自己的教学方法等等。

  这些书办都是本地的穷秀才、童生,能够有机会和蜀王坐在一起,自然是万分荣幸,对于朱至澍的问题知无不答、言无不尽。

  朱至澍很满意这些秀才、童生的表现,有学问、又归心,堪用之才啊。

  休息了一刻钟后,就是数学课了。

  .......

  一天的时间匆匆过去,转眼间又到了月亮爬上屋檐的时间。

  朱至澍在书房里召见了几位精通水车、水力磨坊的工匠,以及火药坊的大匠。

  简单和火药坊的大匠沟通了一下定装火药的事情。

  火药坊的大匠很快便明白了朱至澍的意思,对这样做的好处,也很快便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实道理很简单,以前没有人去做,只是一层窗户纸隔着而已。

  而朱至澍所做的,只是利用后世的见闻,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带着朱至澍批款的批条,火药坊的大匠满脸喜气的退下了,再三和朱至澍保证,三日之内一定会有成品展示。

  火药坊的大匠走后,几名水车、水力磨坊的工匠对朱至澍的水力锻锤也看的差不多了,有了大概的眉目。

  结构看明白了也不难,就是个提供动力的水轮,以及齿轮和传动轴、锻锤和模具操作台等部件。

  这东西的简化版就是水磨、水碾、水碓(dui,舂米的工具)等,在古代早就有了。

  只是将其设计为锻锤还没人做过而已,这和定装火药一样,就是层没被捅破的窗户纸。

  难就难在水力锻锤要比水磨等更大、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对于设计、材料、建造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本质上还是属于一类的东西。

  设计好水力锻锤以后,还可以运用到水力纺车、水力鼓风机、水力钻孔机,甚至还可以作为水轮车的技术储备。

  原理都差不多,细节、大小等地方做修改就行了。

  和几位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了大半夜的讨论,不但对水力锻锤的结构做了完善和改进,还解决了困扰朱至澍一天的问题。

  水流忽大忽小、不均匀的问题,多设几道船闸,人工创造近乎恒定的水文条件即可;

  工作进程不好掌控的问题,可以增加离合装置来控制设备的运转,也可以加长传动装置和步骤,拉长锻锤的做功周期就可以了。

  这就是古代工匠的智慧了,不用多高级的设计,却可以凭借经验在细微之处做些许改善,就能对整体产生很好的促进。

  这让朱至澍很有感触,以后要多结合这些成熟工匠的经验才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