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二十三年的五月中旬,正是天高气爽的大好日子,帝国中枢政府下达各地地方政府的促进西迁补贴政策,已经整整宣传了一个来月的时间了;
促进西迁补贴政策,顾名思义,就是促进帝国本土人口西迁到西域地区以及欧洲地区,帝国中枢政府给予西迁百姓高额的补贴;
补贴的资金从哪里来呢?自然是帝国中枢政府近几年来积攒下来的大量财政盈余,十好几亿华元,就算是每一位西迁百姓补贴一百华元,
那也足够补贴千多万的百姓进行西迁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补贴力度不可能有这么大,要知道西迁的路费什么的,帝国地方政府可是全包的,
西迁目的地的房屋,同样是当地地方政府或者军政府修建好免费提供的,可以说想要西迁的百姓只要人过去就行了,全程没有花费;
所以帝国中枢政府确定的西迁补贴就是全程免费外加六十六华元的补贴,也是一个比较吉利的数字;
帝国二十三年,这时候帝国本土这边总人口初步统计已经有将近十亿了,当然这加上了整个本土地区的人口,像是中南半岛,新洲岛以及南海群岛都算上了的;
十亿人口的规模,移民过千万肯定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而且帝国中枢政府并没有限制西迁百姓的年龄和职业,只要你想,那就能去,自己去更好;
没错,帝国本土已经彻底取消了外出通行证明也就是路引制度,这也是因为帝国本土人口越来越多商业越来越繁荣,经济越来越发达,
本土百姓也愈加追求生活水平,不管是商业流通还是个人旅游,路引制度造成的限制太大了,所以早在几年前帝国中枢政府便是撤掉了这个制度;
而如此一来,帝国本土这边的人口流动便是自行变大起来,前几年有不少百姓,或是因为家族分家或是因为家族不和,又或者因为经商需求,
主动的西迁到了西域地区(包括山北省在内)和欧洲地区,根据帝国中枢政府的大概统计,过去五六年时间,从帝国本土西迁到西域和欧洲地区并定居,
总人口能达到五六百万,几乎就是每天都有西迁的百姓;这个规模当然是不小了,但是对于帝国中枢政府的相关规划来说,这个规模还是有点小,
所以才有了这次帝国中枢政府直接进行交通食宿和住房以及现金的补贴方式,主动促进加快帝国本土人口的西迁行动;
帝国本土山东,安徽,江苏以及河南和湖北地区因为地势平坦,地理位置较好,社会稳定下来之后人口增长也是极快的,都排在了帝国本土所有的省级政府人口增长率排名的前面;
而在帝国河南南阳这边,王家村之中最大的前地主王老爷去世了,而在王老爷去世之后,王家便是闹腾着分家,三个儿子两个闺女,
因为帝国近些年来大规模推广的政策,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也是显现出来,但是帝国中枢政府也只能通过补充条款或额外说明开宣传,
就比如冤案假案这种,为了防止地方官不会欺压弱小偏袒有钱人和有地位的人,像是长时间实践过这事,各个上级政府都有监察部门随时下访;
河南南阳王家村这边,这种老一辈的没了之后小一辈的立马因为钱财闹翻天的情况,在近几年帝国本土农村之中着实不少,
这也主要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没得办法解决,因为人家以前就娶了老婆纳了妾室了,这种家庭之中不是说没有那种阖家团圆和睦经营的,
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家族矛盾不断,老一辈的一死没用了道德上的管控,小一辈的直接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至于祖产那肯定也是要分了的;
而在帝国二十三年的五月十七日,河南南阳王家村王大老爷下葬,按照帝国各个地方政府推广的火葬地方政策,王大老爷后事还是非常体面的;
可惜的是,他这个王家主心骨一走,剩下的五房王家人,也就是王家兄妹五人,连头七都没过去便开始激烈争吵分割房产,准备各过各的;
其中王家的大儿子和小女儿最为积极,都是四十好几的人了,可以说他们兄妹好几个,就根本没有吃太多苦,而且他们王家还是从山东搬迁来的,
但是因为涉及到妾室的问题,家中子女的培养方式等这些私人问题,难免的就会造成各种问题,就比如如今王家的大儿子总是说小妹不孝,
身为最小的女儿却从来没有在父亲膝前尽孝过,等到办后事了才来假惺惺;但是小妹却觉得自己一直给家里寄钱,自己小妈(亲妈)过世之后,
自己寄回来的钱都被大哥领了去,如今却说她没进过孝,那可就太膈应人了;至于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相互之间也没有共同语言,
如今他们所求的,那就是家里的两百多亩地,这还是当初他们家从山东搬迁到河南时候,地方政府分给他们一大家族的田地,
另外还有这座占地好几亩的大宅子,虽然这座大宅是在农村,但是距离南阳城并不远,所以这座大宅的价值也不算低;
再加上家中老父母留下来的积蓄,总遗产应该是有上千华元的,这笔钱也不算小了,几个兄弟姐妹都有资格拿到这笔遗产,
这也是帝国中枢政府颁发的各种法典之中法律条文所规定的的;当然了,他们五个人自己分也不是不行的,但是目前这个情况,
肯定是需要地方政府介入了;足足一个多星期下来,王家的遗产分配事情才告一段落,而王家的两个女儿还好,直接去了外地夫家生活,
但是另外的兄弟三个,也是没有脸继续留在王家村这边继续生活了,而刚好的,帝国地方政府对于西迁政策的广泛宣传给了他们一个新的选择,
西迁的确不错啊,带上积蓄和家当,全家老小免费西迁,到了地方免费提供房子,还会分地,而且都是良田,这多好的政策啊,所以王家三兄弟都是动了心思;
其中王家老三,王世明是最为积极的,因为他还没有娶媳妇儿,今年都已经三十出头的年纪了,因为家里乱事儿多,一直是耽误了给他说媳妇,
其实在帝国本土这边的农村,单身光棍是真的不少的,男女比例还是有点大的,老光棍这种问题也不是几年十几年时间就能解决的;
王世明动心的最主要原因,那就是西迁欧洲那边之后可以找当地的女人做媳妇,因为自己能领到免费的房子和土地,找个当地媳妇太轻松;
事实上帝国各地方的地方政府在宣传西迁政策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隐蔽的宣传一下这方面的东西,就比如西迁领媳妇儿什么的;
当然了,这也不能说是虚假宣传,因为真要去西迁去了欧洲那边,的确找个媳妇儿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特别是取得要早,更容易找,
按照帝国中枢政府这边收到的来自征西大将军府的上报数据,欧洲地区那边的新户口,也就是结婚人口之中,大多数都是西迁人口与当地女人结合;
这也是在欧洲地区那边小亚细亚半岛上,保加利亚和整个多瑙河地区,因为战争的原因,男女比例中女性就占据了多数,所以女多男少的情况下,帝国本土西迁过去的优质男人找个媳妇自然很轻松;
但是也不是说谁都能找得到的,毕竟人家当地女人也不是什么男人都赶着上的,人家也是会看你的家底家当的,还有也会注重你的外貌学识等等;
先不说那么多,王世明在领到了属于自己的三百多元遗产继承之后,便是直接收拾了自己不多的家当直接坐上了前往帝国都城的火车;
帝国二十三年五月底,王世明一人抵达了北京城火车站西站,此时在西站北边,也就是北京城的城西北外,已经规划出了一大片的安置所,
也就是那种规模大一些的招待所,管吃管住,作为西迁百姓的前进基地;王世明在签署了西迁意愿地点之后,便也是被工作人员带到了安置所中住下;
因为王世明以前并不清楚欧洲地区那边的事情,也是最近才开始去了解,所以他也是从工作人员的建议之中挑了一个地方,
也就是女人多的地儿,在小亚细亚半岛上,根据资料上的说明,那地儿还是几百年前一个叫什么拜占庭帝国的故地;
又过去了十几天,终于轮到了自己,王世明就背着一个大包,提着一个不大的包袱,坐上了直达欧洲地区镇西城的火车;
帝国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王世明从欧洲地区伏尔加总督区镇西城火车站下了车,同样的,在车站北边,也是有一大片的安置区,同样管吃管住;
再次等了好几天时间,王世明自身也是识字的,所以这些天他一直在了解他将要去的小亚细亚总督区的地理和历史文化;
按照王世明自己的了解,那地方平原不多,主要以丘陵地形为主,跟山东南部地区差不多,也就是跟他老家那边儿的地理差不太多,
而且王世明将要定居的海峡城海南镇,还是小亚细亚总督区最繁华的地带,隔着海峡对面就是那个什么拜占庭帝国几百年的国都;
不过王世明并不在意什么国都不过国都的,能够在海峡城周边安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不过因为铁路线还没有联通,
按照征西大将军府给出的解释,也就是高加索地区往南边修建铁路线难度太大,预计还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完工通车,
所以王世明最后还是坐上了客运轮船,通过顿河伏尔加河河湾运河进入亚速海,然后到黑海再南下到了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登船上岸;
海峡城也就是之前奥斯曼帝国的于斯屈达尔城,大小也算是个大城了,当时战争也没有波及太多城建方面,所以城墙也好, 城中的教堂等建筑倒也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坏,
但是帝国接手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这些教堂自然是直接拆除,城墙倒是保留下来,其他的风格性建筑全部拆除重建,然后用了几年的时间,
统一在海峡城的北边,修建了一大片的民房生活区,也就是海南镇了,海峡城就是作为海南镇的治所存在,同时也是小亚细亚总督区西部地区的重要军队驻防地之一,所以这儿才做为了西迁地点;
王世明抵达了海峡城之后,先是办理了户籍转入手续,然后就是领取补贴,几十块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全部身家也是有大几百块钱了;
这大几百华元,在欧洲地区这边的购买力那也是相当的惊人的,除了那些帝国本土生产的奢侈品和高档用品,其他的生活用品,食品等,物价极低;
王世明在海南镇上分配的房子,是一座二层的木制楼屋,前院后院都有用木栅栏围起来的院子,分为前院和后院,而整个二层楼屋,则是由好几个单独的屋子,倒也足够一家五口之家居住了;
能分配到这种屋子,王世明那也是满意的不能在满意了;然后还有土地,王世明因为只有一个人,所以只分配到了两亩良田和两亩山地,
良田只能种植粮食,山地的话种植没有限制,可以种菜,也可以种果树,散养鸡啥的,都可以,王世明虽然是个光棍儿,但也是庄稼把式,农活儿自然是会干的;
一共四亩地,按照精耕细作的参考书,倒也是一个劳力的极限了;王世明最后选择了两亩地种植土豆和红薯以及玉米,两亩山地种菜和调味菜;
要说王世明最自信的技能,那还得是一手真不错的厨艺了,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鲁菜传承,虽然没有名师传承,但是吃过他做的菜的没有说不好的;
所以王世明是打算先稳定下来,然后在海峡城里面也好,又或者在镇上也好找个地方开个鲁菜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