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十七年四月中旬,帝国与奥地利王国签署了维也纳条约,条约中划定了两国边界,奥地利王国与帝国承认以阿尔卑斯山脉东麓和西喀尔巴阡山脉西麓为界,
并在维也纳城与布拉迪斯拉发城之间设立市集和关口;能够这么快时间与奥地利王国签订条约,也是凭借帝国这边强大的军事实力;
至此为止,帝国在南欧西部地区的统治便稳定下来,得益于奥斯曼帝国对于南欧地区统治的不得人心,主要还是残暴的包税制地方治理和统治,
整个南欧地区,或者说多瑙河中游平原上,人口的确像比较欧洲其他地区,太过稀少了,当然这也是帝国这次出兵扩张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人口少,并不意味着帝国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就会非常稳定,相反帝国军队进驻地方之后,反抗并不小;
一方面分兵成立地方上的镇军署,对地方进行人口聚集管理和军事化管制,另一方面,基辅总督区那边的利沃夫城也出兵南下协助前线部队接管地方;
更加主要的是,利沃夫城那边还有不低于十万的工程兵团驻扎,本来之前就有修建利沃夫城北上华沙城铁路线的计划,
这时候直接南下修建从利沃夫城到布达佩斯城以及到布拉迪斯拉发城的铁路线,依靠后方铁路线对于建筑材料的足够支持,再加上足够的人工,
这条稳定帝国南欧控制区统治的铁路线,预计将会在年底前完工;与此同时,南欧地区这边,帝国前线部队在保留一定的地方驻军之后,继续出兵;
首先就是南欧地区萨瓦河以及巴尔干半岛以北地区,像是斯拉沃尼亚地区,贝尔格莱德城,萨格勒布城,以及奥地利王国在维也纳条约中让出来的卢布尔雅那城;
欧洲地区大片领土的失陷,也让奥斯曼帝国惊恐不已,尤其是国都伊斯坦布尔就在这边,黑海海域上帝国这边的海军舰船也是越来越多,
上万军队成批成批被击败俘虏,保加利亚地区的百姓起义又是一波接着一波,眼看着索菲亚城就支撑不住,奥斯曼帝国却也不敢派遣军队前去平叛;
直到帝国十七年的五月中旬,帝国这边在基本稳定了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匈牙利地区以及瓦拉几亚地区之后,正式渡过多瑙河南下保加利亚地区,
不过数日,便把叛军占领的索菲亚城攻占下来,这让伊斯坦布尔城的奥斯曼帝国三万大军彻底坐蜡,这时候奥斯曼帝国的高层已经开始准备渡过海峡了;
当然了,伊斯坦布尔城也是一座大城坚城,好几万人坚守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主要是地理位置太过特殊,如果没有海军舰队配合,陆路只能进攻西面城墙,
这也让伊斯坦布尔城的防守能力大大增强;可惜的是帝国这边的海军舰队已经进入了黑海海域,得益于顿河伏尔加河河湾运河的彻底完工,
里海造船厂那边数十艘大大小小的内河舰船和大型海军舰船的下水,帝国皇家海军已经组建了黑海舰队以及地中海舰队两级序列,而这次帝国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
便就是黑海舰队和地中海舰队第一次投入实际战斗之中;帝国十七年七月底,奥斯曼帝国高层惊恐的渡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不过他们也坚定了固守伊斯坦布尔城的想法;
当然这也是因为帝国这边东路军在小亚细亚半岛上面的进攻也没有停止,特别是半个月前,帝国西路军三万大军直接攻陷了安卡拉城,
这也已经让奥斯曼帝国高层彻底失去了跨过海峡东迁小亚细亚半岛的希望,如今东西两面都是帝国大军,可以说奥斯曼帝国已经是日暮西山的境况了;
如此迅速的灭亡或者说推翻了一个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传承两百多年的庞大帝国,这虽然与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这也与奥斯曼帝国的自身问题有很大原因;
前文也说过,奥斯曼帝国虽然继承自拜占庭帝国,但是本质上还是哈里发制度,也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那一套,中间又是被大蒙古帝国统治过,
准确的说,在两百多年前,中原元朝时期,奥斯曼还不是所谓的帝国,而是元朝藩王伊尔汗国的封臣,罗姆苏丹国的封臣格尔米扬的封臣;
在中原前朝大明时期,奥斯曼也是大明朝贡国帖木儿帝国的封臣,小亚细亚埃米尔卡拉曼的封臣,就套娃。。
所以说奥斯曼帝国事实上也就是一个在兼并了其他许多的国家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畸形帝国,制度混乱,农业帝国却遵从游牧政权的地方管理制度,
税收混乱,帝国皇帝,或者说哈里发与统治阶层矛盾不断且不说,与中原王朝类似的后宫问题也是无法避免,所以奥斯曼帝国如今的局势,与自身问题是有很大关系的;
而帝国这边的进攻,只能说起到了刺激加速的作用而已,当然了,这也是帝国选择对奥斯曼帝国出兵的原因;
这一场南欧战役,欧洲大陆诸国都看的非常明白,奥斯曼帝国衰落,帝国在欧洲大陆崛起,最起码如今在名义上,帝国已经占据了南欧大部分土地,
实际上也是占据了中欧波兰地区的土地和东欧西南大片的土地,这在欧洲地区,疆域面积也已经是最大的了;
而除了帝国之外,如今整个欧洲的局势也非常的让人难以捉摸;首先就是西班牙王国,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内部分裂,当然这是良性的分裂;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王国,放弃了撒丁岛的主权和两西西里王国的藩属权,撒丁岛的归属如今在于帝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当然目前还是美洲舰队驻守;
两西西里王国则是因为内部问题自己独立,当然西班牙王国能够允许其独立,也是有条件的,或者说帝国这边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成为帝国的藩属国,
加入由帝国为主导,西班牙王国,西德兰王国(西属尼德兰地区),巴伐利亚王国,以及普鲁士王国联合组建的欧洲主导联盟;
两西西里王国自然明智的选择了加入联盟之中,而联盟下达的第一条命令便就是推翻教皇国;如今在欧洲大陆宗教矛盾已经非常深了,教皇国的地位也非常尴尬,
两西西里王国自己可能还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加上西班牙王国以及葡萄牙王国的话,那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再说有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分裂出来的西德兰哈布斯堡家族,也就是西德兰王国,这个在帝国暗中扶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巴伐利亚王国联合支持下成立的新王国,
如今也是北上攻打荷兰联邦共和国,南下进攻法兰西王国以及东进收复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关于西德兰王国的疆域问题上,帝国这边也在欧洲主导联盟内定下基调,
那就是以塞纳河以东,莱茵河以西,永久中立国瑞士王国以北,作为西德兰王国的永久疆域领土;
至于法兰西王国的巴黎如何划分,或者说法兰西王国什么看法和意见,这又有谁在意呢?法兰西王国又不是联盟成员;
再说中欧这边的联盟成员巴伐利亚王国,半年多前也是在帝国主导联盟成员国的联合承认下,晋升为巴伐利亚王国,巴伐利亚大公正式坐上国王宝座;
而就在东边的奥地利王国还与奥斯曼帝国边境冲突不断的时候,巴伐利亚王国迅速组织兵力,西进南下扩张领土,再加上萨克森选侯国的的主动归附,
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也主动归附,到帝国十七年的八月份这时候,巴伐利亚王国已经成为了德意志地区内仅次于奥地利王国的强大王国,而且扩张趋势还没有停下;
就在欧洲地区这种风起云涌的局势下,特别是帝国主动进攻并且快要灭亡奥斯曼帝国的时候,南欧地区的一个小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政体比较特殊的小国家,
威尼斯共和国主动联络了帝国这边,申请加入帝国主导的欧洲联盟之中;帝国这边商议之后便也用过了威尼斯共和国的申请,
这也是因为威尼斯共和国与教皇国之间的矛盾很大,同时与奥斯曼帝国的恩怨更大,所以说威尼斯共和国能够成为联盟成员国的话,对于推翻教皇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这里还需要详细说一下这个所谓的威尼斯共和国,说是共和国,其实也是一个建立在大议会制度下,永久任职且独裁统治的公爵统治模式;
说到底,虽然有参议院,虽然有大议会和十人议会,虽然有选举制度,但实质上仍然还是公爵专制的独裁统治;
当然这个时代这种制度模式也非常正常,而且认真的说威尼斯共和国这种制度模式,帝国这边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然了,在加入欧洲主导联盟之后,威尼斯大公也迅速自称国王,威尼斯王国成立,短短几个月时间,在帝国这边的扶持下,威尼斯王国迅速扩张,
米兰,萨伏依,热那亚等地区很快并入威尼斯王国之中,与亚平宁半岛南段的两西西里王国一南一北,形成了夹击教皇国的对峙局势;
关于威尼斯王国和两西西里王国的疆域划分,联盟内也做出了指导,那就是以托斯卡纳地区为界,托斯卡纳以北为威尼斯王国的领土,
托斯卡纳地区以南,包括罗马城则是为两西西里王国的领土,这个划分两个王国都没有意见;
而至此,整个南欧中欧地区,在帝国的直接间接参与下,便只剩下了法兰西王国,瑞士王国,奥地利王国这三个联盟外的国家,
以及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两西西里王国,威尼斯王国以及西德兰王国,巴伐利亚王国这六个联盟内国家;
其他的大大小小的公国侯国纷纷并入到了其他的王国之中了,如今的局势已经不允许这些小国家苟存下去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个例外,那就是于普鲁士王国同属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选侯国,因为占据柏林,自身实力也不差,所以并没有臣服归顺巴伐利亚王国的意思,
反而是通过了普鲁士王国那边的渠道主动联络了帝国这边寻求加入联盟;对于勃兰登堡选侯国,帝国这边也在认真规划后给予了通过,
巴伐利亚王国那边也是同意了柏林以北地区让给勃兰登堡为独立领土,而帝国这边则是趁机索取了奥得河以东的勃兰登堡土地,当然也不是没有补偿,
比如说丹麦和挪威王国的南部领土,包括日德兰半岛和哥本哈根城在内的土地,确定为勃兰登堡未来固有领土;
最后是东欧这边,帝国顺利接管了整个波兰地区土地和白俄罗斯地区土地之后,普鲁士王国也是顺利接管了立陶宛地区和爱沙尼亚以及立窝尼亚地区的土地,
同时帝国这边主动给予了普鲁士王国大量的百姓,这让普鲁士王国拥有更多的人口和兵力,如今也是在东欧西北地区彻底立足,在与瑞典王国和沙皇俄国的作战中也基本立足,
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帝国给予的武器装备上面的支持,而且在海军上,普鲁士王国实在是没办法与瑞典王国相比,不过在陆军上面,还是占到了便宜的;
而就在欧洲大陆战乱不断的局势下,隔海相望的大不列颠岛上似乎从战乱中稳定了下来,克伦威尔成立的英格兰联邦,由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
鼓励重商主义,大刀阔斧实行改革,建立胡国政府,国号也改为了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联邦,实行军事独裁;
因为克伦威尔还没有死,所以英格兰联邦似乎是在军事独裁下稳定了下来,民生经济迅速恢复,与欧洲大陆这边的糜烂局势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