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十万男儿血

第四节 夜雨中的西姚温村

十万男儿血 李幺傻 5227 2024-10-19 19:14

  

  尧王台反复争夺,多达十余次。后来,日军依靠着优势兵力和优良装备,在付出了 500人的代价后,终于占据了尧王台。

  日军占领了尧王台后,将西姚温村、万固寺、解家坟连成一线,这条线就一直绕到了永济城的后方。

  为了阻击日军进攻风陵渡,切断三十一军团的后路,孙蔚如派出了装备最好的教导团增援前线。风陵渡是黄河边的一处著名渡口,日军如果占据风陵渡,就会源源不断地将军队运往黄河岸边,进而西渡黄河,进入陕西。而从陕西进入四川和当年国民政府所在的陪都重庆,易如反掌。

  胥继武说,教导团其实就是司令部的警卫团,每人配置一把大刀,一支短枪, 一支长枪,保卫司令部的安全。教导团的士兵都有文化知识,所有军官都从军校毕业,以前是杨虎城的警卫营,后来扩充为教导团。

  孙蔚如要将警卫团派往第一线作战,可见当时的战况有多么危急。

  教导团有三个营,按照常规,第三营一般是做预备队。但是在团部分配任务的时候,三营营长张希文说什么也不愿意留下来,他对团长李振西说:“现在三营的弟兄们都很不服气,他们让我过来领任务,而我就领到一个预备任务,回去给弟兄们没法交代。我们营一定要打先锋。”李振西拗不过张希文,只好答应了, 将第一营作为预备队。

  李振西是孙蔚如手下四大虎将之一,另外三个是赵寿山、李兴中、孔从洲。 四大虎将,个个都身手不凡,智勇双全,威风八面。李振西是黄埔军校第六期, 而张希文是黄埔军校第九期,陕西渭南人。

  三营在前,二营在后,教导团如霹雳雷霆,猛打猛冲,一举收复了已被日军占领的万固寺、解家坟,缴获了被日军抢去的我军两门山炮。万固寺边竹林密布,

  日军遁入竹林后,仓皇逃窜。张希文带领三营一鼓作气,追击日军,来到西姚温村外的杨侍郎坟。

  时已黄昏,苦雨凄风,四顾茫茫,不辨东西。张希文在杨侍郎坟等到李振西和第二营后,决定连夜进击西姚温村。

  杨侍郎坟占地几十亩,古柏森森。当时,有一股日军埋伏在柏树上,几挺机枪的枪口对准了树下的中国军队。可是,因为天气阴暗,漆黑一团,阴雨蒙蒙, 中国军队无法看清周遭形势。

  当时,有情报说,西姚温村已经被陕西军警二旅的一个营占领,事实上,日军此时已经在西姚温村埋下重兵,等待中国军队进入。

  西姚温村里是敌是友?张希文派人侦察,感觉疑点重重。李振西与警二旅联系,警二旅证明说,当天下午,确实有一个营击退日军,占领了西姚温村。然后, 警二旅不知道的是,这个营在击退了日军后,并没有派兵防守这个村庄,而是继续追杀日军,致使西姚温村再次被日军占领。

  当天的战场形势错综复杂,敌我双方犬牙交错,日军的编制被打乱了,我们的编制也被打乱了,敌我双方都只能各自为战。

  西姚温到底是敌是友?张希文不愿再等,他需要趁着夜色穿过西姚温村,然后攻占尧王台。收复了尧王台,日军就必退无疑。

  夜晚十时左右,张希文带着第三营600人依次走进了西姚温村。西姚温村一片寂静,静得让人感到心悸,耳边只有沙沙的落雨声。没有月光,眼前漆黑一片, 路边的房屋和树木都变得影影绰绰,像浮出海面的巨大的礁石。

  张希文带着600人走进了西姚温村,走进了浓浓的黑暗中,直到最后一个士兵走进来。村庄的上空突然升起了一颗信号弹,埋伏在黑暗中的日军一齐冲出来。

  然而,教导团第三营毕竟是陕西军中最强悍的部队,也是训练有素的,他们临惊不乱,立即依托着树木和房屋就地还击。

  那场战斗一直进行到天亮,敌我双方谁也没有占到胜算。张希文第三营尽管被日军包围,仍旧大呼酣斗,死战不退,他们依托着抢占到的几座大宅院,与日军对射。好几次,日军冲到近前,都被第三营的大刀片砍了回去。

  张希文离开了杨侍郎坟后,团长李振西也离开了杨侍郎坟,回到教导团的临时指挥所解家坟。张希文在西姚温村与日军殊死拼杀时,解家坟也是枪声大作,杨侍郎坟也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在杨侍郎坟,日军躲藏在密密的柏树上,打得第二营抬不起头来。在解家坟, 日军包围了教导团团部。李振西能够指挥的仅有一支童子军,这支童子军尽管只有上百人,年龄都是12岁左右的娃娃,但毅然拼死抵抗,浴血奋战。

  天亮后,第二营将埋伏在柏树上的日军全部歼灭,立即驰援解家坟,又在解家坟击退了日军。此时,第一营也从几十里外的驻防地赶到。第一营和第二营厉兵株马,准备返身西姚温村,解救第三营的时候,李振西接到了命令,要求教导团掩护全线撤往韩阳镇,继续组织抵抗,确保风陵渡不失。

  此时,第一线阵地多处丢失,与日军缠斗已无意义,只有退守黄河岸边的韩阳镇,继续抗击。韩阳镇不失,风陵渡就不会丢失。风陵渡不丢失,陕西就不会丢失。

  李振西万般无奈,只能含泪带着第一营和第二营撤退。

  张希文带领着第三营与占有优势兵力的日军厮杀,子弹打光了,战士们就用手榴弹,手榴弹打光了,就用大刀。日军始终无法攻进第三营占据的几座大宅院。

  天亮后,日军近千人从东姚温村增兵。当时,日军旅团部就驻扎在东姚温村。 第三营愈战愈少,日军愈打愈多。如果坚守下去,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张希文组织突围。

  集合队伍,600人的队伍仅剩不到百人。张希文断后,且战且走,刚刚冲出村口, 又与一股赶来增援的日军遭遇。张希文大呼杀出血路,冲出去! ”举起大刀, 与蜂拥而上的日军血战,突然身体多处中弹,倒地不起。卫士要背起张希文,张希文拔出手枪,指着卫士喊:“快走,我掩护。你要不走,我先打死你! ”卫士无奈, 抹了一把脸上的血迹和泪水,离开了。张希文从地上捡起一挺机枪,抱在怀里, 向日军扫射。几颗子弹飞过来,张希文倒了下去,再没有站起来。

  时年,张希文27岁。

  当年,第三营冲出日军包围圈的,仅有两人,其中包括张希文的卫士。

  后来,孙蔚如在《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抗战经过》中写道:“敌旅将我西姚温阵地突破,我张希文营向该处逆袭,肉搏一整夜,该营全部殉国,我主力及炮兵得以安全转移,厥功甚伟。”

  张希文是共产党员,当年是教导团共产党的负责人。

  早在1928年,张希文17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渭华起义。渭华起义失败后,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九期,毕业分配至杨虎城十七路军教导营,先后任教育副官、排长、连长等职。教导营扩充为教导团后, 他担任教导团团附兼第三营营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3日,张希文就跟随教导团长李振西东渡黄河, 一路北上,在滹沱河防线阻击日军。在10月10日的一场激战中,李振西负伤,张希文代理团长指挥,在侧翼友军先行撤退,日军集中兵力围攻的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率领全团战士与敌激战竟日,歼灭上百日军,并趁夜晚退回山西境内。

  日军占领石家庄后,沿正太路直下井陉、旧关、雪花山,中国军队在娘子关阻敌。张希文率领教导团于10月16日赶到娘子关的时候,娘子关上激战正酣。 教导团尚未来得及埋锅造饭,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黄绍竑就命令教导团连夜上山, 接替孙连仲的三十师八十九旅的防线,当年八十九旅旅长为侯镜如。张希文带着全团,空着肚子登上阵地,与敌激战。

  教导团一走入阵地,就展开了血战。重机枪连连长黄宗佑刚把枪栓拉开,准备射击,一枚炮弹就落在近旁,机枪被气浪掀到山沟里,二营营长阎维良被弹片炸伤右眼,血流满面,但他全然不顾和黄宗佑下沟将机枪抬上阵地,继续射击。

  激战两日,日军始终无法突破教导团的防线。在激战中,张希文发现日军的作战规律:先是炮兵轰,再是步兵冲。为了弥补武器上的差距,减少伤亡,张希文让战士们挖掘窑洞,藏身其中,只把少量哨兵放在前哨,观察敌情。每逢日军炮火攻击,教导团岿然不动;而等到炮火过后,日军步兵冲锋,教导团才呐喊杀出。 此法果然奏效。两日激战,教导团击毙日军七十七联队联队长竹田进一郎,击毙日军千人,而教导团出征时的2700人,此时仅剩700人。

  这场战斗中,教导团三名营长皆负伤,代理团长的张希文也被石头砸伤。被石头砸伤,说明当时中日双方交战的激烈,连最原始的武器石头都用上了。

  夜晚,日军派兵来到阵地前偷运鬼子尸体,张希文命神枪手埋伏在壕沟后, 专门用点射杀敌,就这样,一晚上杀敌不下十个。

  中国军队与日军相持时,有个别胆大的百姓跑到了教导团阵地,他们说,日军每天晚上都在焚烧尸体,数量不下一百个。

  10月23日,黄绍竑看到教导团伤亡惨重,便命令川军邓锡侯部曾生元旅接替。

  黄绍跋非常喜爱教导团,他曾赞扬说:“杨虎城部队训练有素,虽武器低劣, 但战斗力强,士气旺盛,为保卫战略要地娘子关起了很大作用。”又说,“教导团不能全部牺牲在这里,要做以后补充时的骨干。”

  为了表彰教导团在娘子关战场的功绩,黄绍政派第二战区参谋长续范亭给教导团幸存战士每人颁发五枚银元,以资鼓励。

  黄绍政还将教导团仅剩的700人缩编为一个营,下辖三个连,在他的指挥部担任警戒任务。

  黄绍竑,桂系三巨头之一,另外两个是李宗仁、白崇禧^

  教导团从娘子关撤离后,经第二战区批准,回到陕西休整扩军。

  1938年3月,日军进入晋南,关中震动。三十一军团军团长孙蔚如率队东征, 补充齐整的教导团跟随开赴中条山战场,在东征第一仗中的永济战役中,团附和第三营就全部壮烈殉国。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两个头发斑白的夫妇走进了西姚温村,他们找到了当时的村支书李社教,询问村中是否有上年纪的老人。

  李社教将这对夫妇带到了村中年龄最大的李生福老人家中。这对夫妇中的那位先生问:“老人家,你记得那一年村子里发生的打鬼子的事情吗?”

  李生福老人说:“记得记得,咱们的人一个营在村子里和日本人打,最后全部牺牲了。”

  那位先生眼泪夺眶而出,他说:“我就是那位营长的儿子。”

  张希文牺牲的时候,儿子张振基仅仅三岁。张希文牺牲后,妻子刘桂英和儿子相依为命,常常食不果腹。后来,张振基到了上学的年龄,刘桂英又举债供他上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张振基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一直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不在身边。

  1978年,刘桂英去世前,才告诉了儿子张振基,他的父亲牺牲在山西抗日战场, 并说,希望儿子能够找到父亲的遗骨,带回陕西安葬。

  张振基此后开始寻找父亲的遗骨,可是山西那么大,相隔这么久,又怎么才能找到呢?

  张振基开始翻阅资料,走访幸存老兵。'可是那些年里,这些资料都属于绝密, 是不能让外人翻看的,而且还有大量的抗战资料被焚毁。老兵们在历次运动中都受到冲击,有什么话也不敢说。后来,历尽艰辛,张振基终于打听到了,父亲张希文牺牲在西姚温村。

  张振基和妻子来到西姚温村后,李生福老人说,当年,张希文带着一营人战死在西姚温村,但是,张希文埋在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1996年,张振基又一次来到了西姚温村,这里是父亲战斗和牺牲过的地方, 张振基来到这里,就像见到了父亲一样。

  这次,张振基终于找到了父亲的遗骨。

  当年,一条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工程队从西姚温村外挖掘出了很多骨骸,仅仅用装苹果的纸箱收殓,就装了 300个纸箱。村中老人李黑羊说,这些尸骨就是当初在西姚温村与日军激战的陕西军教导团第三营全体壮士的遗骨。

  李黑羊说,西姚温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全村人才从躲避的山中回到村中, 看到村庄道路上、房顶上、房屋里、树坑边,全是尸体,那些尸体都是中国人的。 因为日本人将他们的尸体集中在村外的壕坑里,点上一把火焚化了,将骨灰带回了日本。而中国军人的尸体则被扔在村子里。

  西姚温村的人感念中国军人的英勇,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将这些尸骨掩埋在村外,当时也不知道这些中国军人的姓名和官职,也没有立碑留下标记。

  尽管不知道哪一具尸骨是父亲张希文的,但是,这些尸骨中肯定就有张希文的。张振基面对着尸骨,叩头,再叩头,三叩头,给父亲和他的600位战友送来迟到的祭奠。

  1998年8月,在西姚温村村西,600具烈士遗骨重新下葬,并修建了烈士墓和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此后的人们,每次来到西姚温村,都会铭记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