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龙骧虎威
郭嵩焘担心自己去往英国真如算命师所言,况且那些热血士子会为难家人,他听闻有人恶意造谣说,上林寺内住有洋人,是由他勾引到湖南来传教的,两个人合伙骗财。这一来,更加激怒了这帮热血士子,他们丧心病狂地烧了上林寺。因此郭嵩焘差点就放弃了出使英国。
这时慈禧太后也听闻此事,担心他会拒绝,只好亲自把他召入宫内,语重心长地亲自安抚他、鼓励他,安慰道:“此时万不可辞,国家艰难,须是一力任之。我原知你平昔公忠体国,此事实亦无人任得,你须为国家任此艰苦。”
在慈禧太后的“鼓励”下,郭嵩焘终于坚定了信心,率团出使英国了,他也成为第一任驻英国大使。自从《烟台条约》签订之后,按照条约规定,驻英国外使馆正式设立。不少官员上奏指责李鸿章出卖国家利益,与洋人勾结,一时之间,朝堂内外骂声不断。李鸿章与洋人谈判且签订条约,是维护了朝廷利益的,也耗费了自己很多精力,结果反而遭到了朝野的一致唾骂,骂声刚刚停止,他又写了《请出示保护远人折》奏请约束百姓,一时之间,百姓杀害洋人,毁坏教堂之事少了许多,云南马嘉理被害之事算是暂时解决了。尽管如此,李鸿章想到此时朝廷的军事实力,并不足以抵抗西方侵略,他依然上奏朝廷,并且四处筹集资金,坚持从国外购买战船,为后面建立大清国的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奠定了基础。
光绪二年十月二十日,李鸿章派人从英国订造的两艘二十六吨位的兵船,缓缓开抵天津港口,经办人赫德亦同船到达。李鸿章不知兵船到底如何,也不敢轻信洋人,就派随员会同总理衙门派来的差官,以及福建船政局派过来的两名技师,对两船逐一验审,经过仔细检查,两艘兵船均合乎订造要求。
李鸿章内心大喜,抚掌大笑,立即想将此事上奏朝廷,然而,此时有人上前建议道:“大人,这船还没个名字呢?”
李鸿章思索片刻,见两艘兵船一艘虎虎生威,宛若南山猛虎,一艘破浪而来,犹如海上蛟龙,他随后为二船命名,对身边的官员们道:“这一艘兵船,形似蛟龙,就曰龙骧。另一艘,气势如虎,就曰虎威。一会儿咱把这两个名字,一起呈给皇上,看他如何定夺!”
身边的官员齐声叫好,称赞李鸿章命的名字。
兵船是有了,可善于指挥兵船的军官和驾驶兵船的船员,却是少得可怜,有人建议李鸿章:“李大人,咱们老是聘请洋人,将来要是跟洋人打起来了,这帮人靠得住吗?”
李鸿章叹道:“哎,谁叫咱们没人了?听说日本派人去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去学习海军军事理论了,要不咱也派几个去看看?”
官员们听罢,都力挺李鸿章的建议,齐声道:“好主意,赞同赞同。”
李鸿章想好这奏折该怎么去写,想上奏朝廷,派遣一批学生,远赴西方学习相关技术。
与此同时,大清驻美公使馆也正式成立,朝廷下诏陈兰彬为公使、容闳为副使。年底,朝廷同意了李鸿章、丁日昌联衔奏请的“请派闽厂学生学习”一事。很快,从福州船政学堂挑选出的几十名优秀学生,由道员李凤苞带队,分别前往英、法等国,学习西洋兵船的制造、现代海军军事理论以及驾驶技术。这几十名优秀学生,是朝廷派出去的第一批学习现代海军相关技术的留学生,也是后来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中坚力量。
这一年的大清塞防,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短短数月,左宗棠便指挥老湘军统领刘锦棠等将领,打垮占据南疆全部、北疆大部分地区的阿古柏侵略军,阿古柏兵败自杀,其子伯克胡里率残部退入俄境。南疆全部收复,北疆只剩下了伊犁九城尚在沙俄国人手里。次年一月,左宗棠克复和田。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乃告平息。前前后后左宗棠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收复了新疆。慈禧太后很是高兴,立即嘉其功,诏封二等恪靖侯,朝廷内外对左宗棠评价极高,新疆各地村镇建立左公祠,百姓烧香礼拜。
然而,李鸿章虽说也上奏嘉奖左宗棠,但对这位昔日的好友,内心也是有些不满。他心里暗想二人同是为了国家利益,贡献了不少力量,凭什么左宗棠被世人赞扬,而自己却惨遭指责、谩骂。如今塞防之事算是暂时平息,李鸿章正打算上奏朝廷,加强海防,又想起几年之前,二人在“海防”与“塞防”之间的争论,左宗棠曾致信总理衙门,在折子中指出“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若此时先将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概议停撤,则实无此办法也。”
李鸿章知道当时自己提出“停兵节饷”这一想法,而左宗棠正欲出兵新疆,大干一场,左宗棠难免对自己不满。此时,左宗棠刚刚收复新疆,风光无两,李鸿章心想:自己倘若上奏之后,他老左在一旁掣肘,自己只怕是难以成功。可接下来,随着自己安排在日本的使者报告日本海军的不断发展,李鸿章愈发感觉日本是在有意扩张,对朝廷构成极大的威胁。他赶紧撰写奏折,再次陈述自己加强海防的主张,随着海防的主张逐步得到认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最严重的便是燃料问题。
光绪二年,李鸿章奏请朝廷,设滦州开平矿务局,之前李鸿章为了解决军工企业和轮船所需的燃料,曾筹建直隶磁州煤铁矿,可最终因交通不便和地方绅士以破坏“风水”为由大加反对,而很快停办。同时盛宣怀督办湖北兴国煤铁矿,也因煤质不佳而停办。因此,李鸿章急需一座质地优良,且“风水”不会影响地方绅士的绝佳煤矿。九月,李鸿章找来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对他道:“如今海防建设,还需燃料一环,恳请多去找找哪里有优质煤矿!”
唐廷枢欣然领命,立即赴唐山开平一带勘测,发现此地蕴藏有丰富矿产,将查看的大略情况向李鸿章作了禀报。在呈折中,唐廷枢还论述了土人和西人的采煤情形,以及开平煤矿的价值。唐廷枢同时取样,分寄北京同文馆及英国的化学名师化验之后,证实此处煤铁成色甚佳。
光绪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唐廷枢、丁寿昌、黎兆棠议定开平矿务局设局招商章程十二条,准备在开平设局,名“开平矿务局”,专为开采开平一带煤铁等矿,拟集资八十万两,分作八千股,每股津平足银一百两,先开一个煤井,并建造生铁炉两座,熟铁炉二三十个,待生意兴隆,需添置机器,或另开新井,可再招新股二十万两,合计一百万两。章程中还规定:开平矿务局虽是官督商办,但煤铁销售,仍需商人去办,要按买卖常规办事。
光绪四年五月,唐廷枢带领聘请的英人矿师巴尔和工匠到了开平,出示开办开平矿务的晓喻。次月,“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李鸿章任命唐廷枢为总办,接着开始了选址、建矿工作。
光绪二年正月二十日,上海道台冯焌光此刻正在衙门处理政务,突然下面的官员徐卫进来喊道:“不好了,不好了。”
冯道台见他满头大汗,满脸惊慌的样子,以为是洋人打进来了,就问道:“怎么了?难不成洋人打进上海了?”
徐卫手里攥着一张《申报》,气喘吁吁地道:“没打进来了,但是,他们……下官也不知怎么形容,冯大人,您还是亲自去看看吧!”
冯焌光心想:这是什么事情?莫不是又是哪个洋人翻译被打死了?他不敢怠慢,立即命人安排车马,跟随徐卫前往郊外吴淞附近,发现一路上人山人海,很多人围在铁轨两侧,惊讶地看着远方行驶过来的火车。
冯焌光见状,赶紧喊道:“各位乡亲,往后退一退,小心一点儿!”他见到地上长长的铁轨疑惑不解,寻思之前也没人和我说起这个修铁路的事啊,而且看着这么长的铁路,只怕也是修了许久,若是洋人乘此铁路,进兵上海,可是瞬间即可攻入自己的府邸。这铁路,是几时开始修建的?你从实说来!”
徐卫道:“大人,那时候您还没来上海,那个时候,从吴淞口至上海的交通运输,几乎都是用轮船完成的,这里都没有啥公路。但行舟航道经常被淤塞,轮船停靠十分困难,这就影响了那些洋人做生意,又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成本,他们就想改变运输方式。这一群洋人便开始张罗着修筑铁路,于是以怡和洋行为首,组建了一家“吴淞道路公司”。他们起初是想在上海与吴淞口之间筑一条长度大约为十五公里的铁路。但可能是规划不周全,没有得到上面的支持,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后来他们通过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麦华佗,以修筑一条马路为名,向沈道台提出了购买上海至吴淞间长九点二五英里、宽约十五码的地皮的要求,而沈道台却不知道什么原因答应了这一要求。”
冯焌光寻思这帮洋人也真是胆子大,他想起同治二年秋,上海宝顺等二十七家洋行联名向钦差大臣、江苏巡抚李鸿章要求修筑上海至苏州间铁路,就被李鸿章所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