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刺马悬案
同治七年秋,江宁府,两江总督衙门。
两江总督衙门原先是在苏州城,自从太平天国覆灭后,被太平军称为“天京城”的金陵古城,又被清政府重新改名为了江宁府,并将两江总督衙门迁来此处。不过自从李鸿章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后,他却通常都在上海、苏州两地当值办公,几乎很少前来真正的两江总督衙门。而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是,自从湘军打败太平军攻克这座古城后,江宁府以及整个苏北地区都成了湘军的势力范围,不容外人踏足。
哪怕是后来湘军大部分士兵都已被裁撤解散,但是湘军的有功之臣,依然分布在苏北各地的官场上,俨然已经形成了水泼不进之势。而李鸿章的淮军则牢牢占据着他们从太平军手中夺下来的苏南一带,也是水泼不进。尽管湘军、淮军两派之间也有一些矛盾,但是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周旋调和下,湘淮两派势力在两江行省内分据南北,井水不犯河水,很有默契的互不踏足干涉对方的势力范围内。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从不管辖苏南,李鸿章接替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也投桃报李,同样不去干涉苏北的任何事情。因此,江宁府的两江总督衙门,自从设立后就没有被真正使用过,也一直非常冷清。可是今日,这座已经被冷落了数年的两江总督衙门,却忽然异常热闹起来。
三顶八抬大轿,同时停在衙门口,三派身穿不同服饰的护卫,以及随从数百人泾渭分明地各自聚拢站在自家主子的轿子后面,用戒备的眼神看着另外两方窃窃私语。
这三顶轿子的主人都是大清国的封疆大吏,一人是直隶总督,一人是两江总督、一人是湖广总督。这三名封疆大吏所管辖的区域,占据了大清整整一半的疆域,而从人口、经济上来算,这三人所管辖的区域能占据大清的七成。像这种身份的三名封疆大吏,在京城之外的其他地方相聚是一件特别敏感的事情。不过此时正在两江总督府内,谈事的三名封疆大吏却并没有这样的担心。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根本就已经不在乎朝廷对他们的猜忌了。这三人分别是鼎鼎大名的曾国藩、李鸿章,以及还有一个名声并不算太显赫的马新贻。
曾国藩在被朝廷冷落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又被重新启用,任命他为直隶总督。与此同时,朝廷调李鸿章离开两江,任命他为湖广总督。接替李鸿章出任两江总督和五口通商大臣的是,山东籍贯的回人马新贻。
而说起这个马新贻的出身底细,那可就有意思了,他早年一直在山东、安徽两地当官任职,太平天国爆发后曾受湘军江忠源节制,与湘军多少有些小渊源。后来太平天国覆灭北方捻军起势后,还一直在皖北、山东一带为官当差的马新贻,又被派到了剿捻主力淮军旗下,在李鸿章手下当过差,与淮军也有一些渊源。但说到底,马新贻既不能算是正统的湘军一派,也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淮军一派。相反,马新贻原本在皖北、山东一带,也算是能独当一面的地方干才,可是手下兵马以及势力范围却被相继被湘军、淮军借机兼并,自己也常被湘淮两派的嫡系官员联合排挤。导致他与湘军、淮军两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其实都非常一般。
而反观湘淮两派,他们下虽然也有些矛盾,但是两方之间的矛盾又总能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调解下妥善化解。比如大清最为富庶的两江之地,湘军一派占据苏北、淮军一派占据苏南,无论是之前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还是后来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湘淮两派在两江之地的势力范围即泾渭分明也从不越界。
这让朝廷意欲利用湘淮两派矛盾,分化制衡他们,看其鹬蚌相争,实则渔翁得利,重新掌控两江富庶之地的计划完全落空。显而易见,朝廷这番调动,无疑是想借助马新贻这一个既与湘淮两系颇有渊源,又与湘淮两系貌合神离的人物,来分化湘淮两系对两江赋税重地的绝对控制。在两江总督府的大堂上,曾国藩心安理得的坐在最上首的主位上,李鸿章则端坐于紧邻曾国藩左侧的次席。按理来说,同样身为总督大臣的马新贻即便资历不如曾国藩、李鸿章,他也应该坐在曾国藩下首的右侧座位上。然而实际上,马新贻则拘谨地坐在李鸿章下首的座椅位置上,充分表明了自己在实际地位上与曾、李二人的巨大差距。
三人说了一番客套话后,得到曾国藩的眼神示意后,李鸿章试探着问道:“马大人,据说你此来江宁府临行前,恭亲王和太后特意招你入京谈事,不知太后说起对我管辖两江之地这几年来的看法?”
马新贻连忙摆了摆手道:“没有,没有,太后只是交代我要在两江总督的任上虚心学习曾、李两位大人之前的治理经验,其他的什么也没讲。”
李鸿章故意拖着长音意味深长地回了一声:“哦!两年前,我出任剿捻统帅的时候,马大人还只是按察使,现在却坐到了两江总督的位子上,朝廷如此重视马大人,你可要尽职尽责,千万莫要辜负了太后对你的器重呀。”
马新贻见李鸿章和曾国藩脸色并无异常,顿了顿后又接着说道:“李大人所言极是,本官定会鞠躬尽瘁。我初来乍到,还需两江之地的同僚们通力配合,互相扶持,才能不负朝廷、太后的厚望。”
听到马新贻这话,曾国藩立刻拍了拍手掌,以丁日昌为首的一批在两江一带任重要职位的官员纷纷走了进来。他们冲曾国藩、李鸿章拜道:“属下拜见曾公、拜见李大人。”
马新贻一脸尴尬地把头扭向一边,丁日昌等人进来后只拜曾国藩、李鸿章,却对自己这个新任的两江总督视而不见,这简直就是在**裸地羞辱自己。
曾国藩见状,冲丁日昌等人指了指马新贻,正色道:“这是朝廷新任命的两江总督马新贻马大人,以后你们就要在马大人手下谋差了,还不快拜见一下马大人。”
丁日昌等人这才不情愿的,转身向马新贻微微欠身拜道:“下官拜见马大人。”
马新贻微微点头算是回应,尽管面对曾国藩、李鸿章他深感压力巨大,表现的有些唯唯诺诺,然而面对底下官员的他,还是要尽量摆出一种上位者的傲慢出来,否则以后又怎么能够服众呢。
李鸿章指着丁日昌,对马新贻说道:“这位丁日昌丁大人早年曾跟随曾公做事,后来又在我手下供职多年,他能力出众、为人踏实稳重,对于两江这一带的各种事务都很了解。马大人,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他,感到棘手的事情,也尽管放手交给他去做就行。”
李鸿章话里的潜意思,便是委婉地告诫马新贻:尽管你现在是两江总督,但是你要认清楚,所谓政治势力归根到底,这两江之地还是湘淮两系势力的地盘。如果识趣的话,你就安心做个傀儡总督,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给湘淮两系的共同亲信丁日昌就好了。
这番意味深长的告诫,令马新贻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他不卑不亢道:“有劳李大人费心了,如果今后有什么用得着丁大人的地方,我自会不客气地吩咐他去做,只希望丁大人以后不嫌我官威太大就好。”
马新贻能被恭亲王和慈禧太后看重,将他派到江宁府当这个两江总督,自然也不是什么易与之辈。他刚刚的一番话绵里藏针,委婉地向丁日昌等两江一带的重要官员们,表明了自己的总督地位远高于他们,暗示他们以后,只需按照自己吩咐做事就行,不要有什么其他想法。
丁日昌又如何听不出来马新贻话里的意思,他面无表情道:“刚才李大人太过谬赞我了,在下才疏学浅,以后如果下官完不成马大人交代的事情,还请马大人多多体谅才是。”
丁日昌话里的意思就有些不客气了,几乎是在明着告诉马新贻,以后你交代的事情,我乐意做就做,不乐意做你,最好也别有什么意见。
眼看几人针锋相对,场面越来越尴尬,曾国藩清了清嗓子,示意众人适可而止后,他笑着打圆场道:“好了,好了,公事你们以后慢慢谈,今天咱们就先给马大人接风洗尘。”
说罢,为了照顾马新贻的面子,曾国藩主动拉着他走在了最前面。丁日昌故意放慢脚步跟在李鸿章身后,等到曾国藩拉着马新贻走远了一些,丁日昌满脸不服气的对李鸿章说道:“李大人,看来这个新任的两江总督马大人,不好相与呀。”
李鸿章反问丁日昌道:“你知道什么是‘官’吗?”
丁日昌不解其意道:“还请李大人示下?”
李鸿章冷笑一声道:“权利从来都不是凭空来的,自古以来人抬人才是‘官’,卖你面子的人越多,你的权力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没人卖你面子,就算白送你一个高官爵位,那也只不过是水中月雾里花。”
丁日昌会意一笑道:“谢大人指教,下官明白了。”
简单跟马新贻交接了一下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就各自离开,前往新辖地上任履新。
为了最大程度地限制曾国藩、李鸿章湘淮两派的发展扩张,朝廷要求他们只带少许随从赴任即可,不让他们带各自亲信前往。不过,朝廷终究还是小看了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两个人的能力和强大影响力,他们刚刚履新几个月,就在各自辖地做出了很大一番成绩,将湘淮两系的影响又顺势扩张开来。
更令朝廷没想到的是,被慈禧太后委以重任的马新贻上任两江总督后,不但没能肃清这一带地区的湘淮两系影响,反倒在这里处处碰壁、举步维艰。几个月后,不甘做一个傀儡总督的马新贻,采取了一些激进做法,彻底惹怒了两江一带的湘淮两系亲信官员。
同治九年,只做了几个月两江总督的马新贻,就“意外”遇刺身亡,刺客被当场捉拿,当庭就审理了,刺客称自己曾是太平军,后来暗通海盗,刺杀马新贻,只为报复他令官军捕杀南田海盗之举,并无人唆使他。刺客反复特意强调自己曾是太平军,后来成为海盗的身份,也特意强调无人唆使他行刺,这明显有些欲盖弥彰。然而朝廷看整个两江之地,已被湘淮两系势力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绝不容许他人染指,朝廷现在势微,对此也无可奈何。因此,此时也只能不了了之,刺马一案从此便成了一桩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