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一封实名举报信

  

  1385年正月,受气温反复的影响,朱元璋得了一次小感冒,喷嚏不断。后来感冒渐渐好转,但仍然时不时打喷嚏。按照民间的说法,没啥事打喷嚏,说明有人在念叨你。

  朱元璋对这种解释不以为然,毕竟念叨他的人实在太多了。被他杀死的那些人肯定在另外一个世界念叨他的坏;天下百姓呢,肯定在念叨他的好。但是,随着他的喷嚏打得越来越多,而且症状越来越严重,他改变了之前的想法,他觉得国家的某个地方一定有什么冤情,他之所以打喷嚏,是百姓在向他伸冤。

  果然如他所料,有个太监偷偷告诉他:“按察使司(北京地区公检法部门)官员赵全德、布政使司(经济部门)的官员李彧和户部侍郎(民政部副部长)郭桓等人,徇私舞弊、侵吞官粮。”

  朱元璋对这种贪污行为向来高度敏感,听闻此事,他马上做了两件事:第一,他停止了打喷嚏;第二,他下令审讯那个告密的太监。

  告密的太监本想在朱元璋面前邀功,想不到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在严刑拷打下,他终于说出实情:这么多年来,政府官员始终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偶尔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宫内的消息。这让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我千防万防,想不到身边居然出了内鬼。”

  杀掉那个太监后,朱元璋颁布命令:从今以后,内臣(太监)不得干政。这是朱元璋对太监采取的最严的措施,但遗憾的是,他的这条命令并没有发挥作用。在他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朱棣造反成功了,而朱棣的成功正是源于南京城内无数太监给他投递信息。为了报答这些太监,朱棣大力重用他们,为明代“宦官之祸”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385年初的朱元璋可没有想到,他的帝国后来会被太监主导。大明帝国几乎就是间接亡于他看管最严的太监手下,太监成了朱元璋的“黑天鹅”。

  朱元璋当时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太监的告密内容,正当他准备展开秘密调查时,监察官员余敏突然上书,实名举报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六部众多官员贪污。在这封实名举报的信中,余敏将郭桓为首的贪污官员群体之罪状列举如下:

  一、侵吞江苏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

  二、侵吞浙西的秋粮:应上缴450万石,户部却只有200万石的记录;

  三、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中饱私囊,比如陆运交通税、水运交通税、仓库税、装卸税、拜佛税等。

  余敏同时还指出,以郭桓为首的贪污集团为了增加粮食的重量,居然在粮食中掺水,导致整个仓库的粮食统统变质无法食用。这种“创造力”把朱元璋气得死去活来。

  他说:“一个官员如果把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用到‘亲民’上,那该多好!为什么这些人专干坏事,却没有良知呢?”

  太监的告密和余敏的实名举报,让朱元璋发现郭桓这个人不简单:他既能和北京方面的布政使司勾结,又能侵吞江苏浙西的粮食,这足以说明,其他地方的布政使司也干净不到哪里去。

  他决心要以郭桓这件案子,血洗官场。

  于是朱元璋开始重新审视郭桓这个人。郭桓是户部侍郎,主管税收。在1380年前,税收的重头工作放在中书省,因为六部是归中书省管的。但在胡惟庸被杀后,中书省被废除,税收这项权力就给到了户部。人人都知道,管钱的部门肥得流油,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户部就渐渐成了地方官员争相献媚的一个中央部门。

  郭桓私下能和各个地方的布政使司建立友好的关系,发动大家一起搞贪污,原因就在于此。朱元璋审视到这里时,他突然明白了一点:只要权力在哪里,哪里就是贪污腐败的重灾区。只要权力能被分配,就永远不能避免这种恶果。

  根据余敏的举报,朱元璋发现:整个六部,甚至在监察部门中恐怕都有郭桓的同党,所以,他不想让大理寺的人来审查此案,而是让他在1381年建立的用于监控大理寺的审刑司来负责此案。

  审刑司主管吴庸觉得荣华富贵在向他招手,在接到朱元璋的命令后,他感动得痛哭流涕,在朱元璋面前拍着胸脯说:“我一定会把这个案子办好、办大,办成本朝第一大案!”

  这当然符合朱元璋的心意,于是,郭桓案正式开办。

  吴庸曾在锦衣卫短暂任职,通晓如何把小案办成大案,把轻案办成重案,而且不会留下任何冤枉他人的痕迹。他的办案方式也很简单:抓住主犯,用酷刑逼迫主犯牵连出他人,再用酷刑让主犯牵连出的人再牵连出他人。这就很像是“瘟疫”:一个传两个,两个传四个,四个就能传染十六个,只要审讯官不宣布审讯结束,案子就永远不会结束。

  吴庸敏锐地察觉到,朱元璋特别喜欢把一件小案办成大案,然后集中力量搞大案,牵扯进来的人越多,朱元璋就越高兴。

  揣摩完毕圣意后,吴庸就开始了他的审讯工作。他轻而易举地撬开了郭桓的嘴巴,通过郭桓之口,江苏按察使司被牵扯进来,同时涉案的还有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各部级领导。

  在给朱元璋的报告中,吴庸认定,这些人合谋贪污的粮食多达240余万石。他在报告之前询问过户部人员,这个数字差不多是大明帝国一年粮食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今天的算法,240万石约等于7亿人民币。

  朱元璋瞠目结舌。他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么多年残酷的反腐之下,竟然还有人敢如此大胆。不过他忽然又想到一个更可怕的问题:一个江苏地区的布政使司就能给郭桓提供240万石的贪污巨款,那帝国有12个布政使司,这就是2400万石,这已超出大明帝国一年在粮食上的全部财政收入了!

  吴庸对朱元璋如此大开的脑洞叹为观止。如果按照朱元璋的思路,这个案件肯定会走向扩大化,因为240万石的粮食绝不可能全部来自地方上的布政使司。布政使司的粮食从哪里来?一定是从市一级来,市一级则从县一级来。那么,以此类推,朱元璋如果真要采取没有边界的扩大化,恐怕连乡里的妇联主任都会被牵连进来。

  朱元璋对吴庸说:“好好地办,严厉地办,该杀的杀,不该杀的,只要和本案有关,也杀。”

  吴庸乐不可支地开始执行,最先倒霉的肯定是郭桓,他与朋友礼部尚书赵瑁等高级官员被执行了“弃市”(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六部的侍郎以下官员也几乎全部被处死。这样一来,1384年的明帝国六部,竟只剩下了一个尚书、两个侍郎,至多还有个办事员,其他人全部被朱元璋和吴庸送入地狱。

  这还没有结束,而只是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