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大春秋

山河血

大春秋 李舫 10204 2024-10-20 02:38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杨靖宇

  吉林省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

  大雪下了几天了,气温越降越低。他在窝棚里缩成一团,一米九几的高大身躯,塞满了这个狭小的空间。雪花从窝棚的缝隙里飘进来,落在他的脸上、身上。他的眼窝深陷,颧骨高耸,面色苍白,凌乱的胡须贴住下颌。他就这样蜷缩着,一动不动,雪花堆满了他的身体,他像是一个冷傲的雪人。

  东北的冬天滴水成冰,异常寒冷。他已经病了五天,高烧,咳嗽,胸闷,头疼欲裂,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他的双脚早已冻伤,肿得像两个石锤,右臂还有一处枪伤,他将衣服撕成布条扎紧,血终于止住了。

  大雪覆盖了农田,覆盖了林野。他在茫茫雪地里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才找到一个农民临时搭建的小窝棚,聊避酷寒。窝棚里有个地窨子,他使劲将身子伏进去,破旧的黑皮帽、破旧的黑皮袍已经千疮百孔,挡不住深夜刺骨的寒意。已经好几天没吃一粒粮食了,饥饿难忍时,他就在冻得铁板一样的地里挖两棵草根,再吞两把雪。他的身子开始麻木。大地冻得像一块坚硬的石头,那一天,实在是饿极了,不,饿昏了,他撕开棉衣,掏出里面的棉絮,一点一点吃掉。

  这是1940年2月22日,正月十五当天。

  今天是上元节,可是,乌云遮住了月亮,天地一片黑暗。遥远的家乡,此时应该是万家灯火、亲人团聚吧?他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家的团聚,每次遍插茱萸少的都只是他。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思念家人,思念白发苍苍的母亲。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他撑起身子,用身边的雪攥成鸽子蛋大的雪球。一个,一个,又一个,堆在一起,真的有点像元宵呢!他牵动僵硬的嘴角,微微笑着,双手艰难地捧起“元宵”,深深跪下去,冲着南方,磕了一个长长的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母亲啊!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以身许国,又岂能有家?母亲,请您,饶恕儿子的不孝。

  夜晚的风,寒凉刺骨。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可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四面透风的地窨子里,他孤独地度过的这个佳节,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

  他,就是杨靖宇。

  一

  “快说!你的名字!”

  “……”

  “年岁、籍贯、住址、职业?”

  “……”

  “都招了吧,给你高官厚禄!”

  “……”

  “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马上就放你出去!”

  “……”

  “你,难道不怕死吗?!”

  “……”

  “嘴这么硬,你到底是什么人?”

  “中国人!”

  1930年,早春。

  东北大地,凛冬未尽,冰封四野。

  刺入骨髓的寒风、潮湿逼仄的囚室、粗鲁暴戾的狱卒、锈迹斑斑的刑具、穷凶极恶的审判、阴森恐怖的拷打、成群蚊虫的叮咬、四处飘**的冤魂……一米九几的大个子,在日本警察署的狭小水牢里,显得顶天立地。杨靖宇的伤口已经严重溃烂,高烧不退,加上赤痢,生命几度垂危。可是,谁都没见他服过软、求过饶。他坚毅英朗的脸上全是鄙夷,哂笑着拂开监狱长伸过来的手:“‘老朋友’,这次又让你失望了。”

  十几个日本打手轮番审讯了他六天六夜,不让他吃饭,不让他睡觉,每天只给他一碗米汤,打得他死去活来。可是,他们在他身上什么都没榨出来,只好将他拖到国民党法院。他的腿瘸了,脸肿了,全身血流不止,衣服褴褛不堪,人瘦得像一根竹竿。国民党法院为了维护日本人的面子,以“反革命嫌疑罪”,判处他一年半徒刑。

  五年来,这是杨靖宇第五次入狱了。

  第一次在信阳。

  第二次在开封。

  第三次在开封。

  第四次在抚顺。

  第五次在沈阳。

  每一次,杨靖宇都尝遍了严酷的刑罚、极度的磨难。

  金、木、水、火、土、风、站、吞、绞、毒。杨靖宇总结敌人监狱的“十大酷刑”:金——刀砍,木——棒打,水——灌辣椒水煤油、浇开水,火——烙铁,土——活埋,风——寒风中吊打,站——站刺笼,吞——逼吞臭虫虱子烟丝,绞——颈绞索,毒——食物投毒。每一次被关进监狱,戴脚镣,不许相互谈话,不准读书看报,每天通过个别谈话和强令犯人阅读小册子进行政治软化,之后便是“十大酷刑”。

  杨靖宇在心里轻蔑地笑了。皮鞭、烙铁、锁链、手铐、老虎凳……日本警察署各种惨无人道的刑具,阎罗殿也不过如此。我倒是要看看,你们还能想出什么花样?

  世上岁月短,

  囹圄日夜长。

  民族多少事,

  志士急断肠。

  杨靖宇举起戴着手铐的手,在空中写下这首诗。

  1929年7月,24周岁的杨靖宇受党组织委派,在东北开展解放工作。8月30日,由于叛徒出卖,他在抚顺新火车站前的一家客栈被日本警察逮捕,随后开始了一年零六个月的牢狱生活。1930年1月,杨靖宇和同志一起做通狱卒的工作,让他帮助传递探监人员送来的衣物和书报。正是在报纸上,杨靖宇读到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田中奏折》。这份奏折也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1929年被南京《时事月报》披露。杨靖宇敏锐地察觉到,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战争已经山雨欲来,他在狱中长夜难眠,感愤不已,遂作此诗。

  端的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啊!

  杨靖宇喜欢读书,尤其是史书。他说:“不读史,不知道近现代中华民族为何衰弱。反封建礼教,反军阀专制,不懂中华民族的历史怎么行!”正是因为广泛阅读,他接触到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该研究会通讯会员。

  如果从1923年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算起,杨靖宇参加革命已经五年多了,让他欣慰的是,这些年没有虚度时光。那一年,18岁的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正是在此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秘密参加革命活动。

  1925年6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受中共组织派遣,杨靖宇从开封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1927年2月8日,杨靖宇参加确山县党支部成立大会后,积极改造红枪会,组建农协,在确山大地上燃起革命烽火。此时,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一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

  4月4日,年仅22岁的杨靖宇手持七星剑,指挥“十路大军打确山”,发动震惊中外的确山农民暴动,领导了6万人参加的确山起义,把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打得落花流水,这让杨靖宇一战成名。

  4月24日,中国大地上有史以来第一个代表农工利益的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经民主选举产生,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积累了农民运动、武装斗争、政权建设、文化建设和行政管理诸方面的宝贵经验。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的秋天,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后,杨靖宇为了配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在刘店发动了秋收起义,再次取得了成功。也是在这一年,杨靖宇先后创建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后来,根据中央的指示,杨靖宇还把起义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并担任总指挥。这支队伍是中原地区我党最早掌握的革命武装之一,是创建鄂豫皖苏区的重要力量。

  这段时间,杨靖宇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红色政权保存下去,为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找一形势甚佳,可战可守之根据地点”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思想,与毛泽东创建红色革命的思想不谋而合,也为他后来在东北执行抗日游击战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运动,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我党我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中共中央认识到,培养一批得力的、能开展工作的干部队伍,对我党来说太重要了,因此,中央命各省委及各工委,推荐优秀干部到上海参加培训,为革命积蓄力量。

  1928年11月,周恩来参加中共六大后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在极端秘密状态下在全国范围内为组织遴选人才。杨靖宇作为河南省委推荐的唯一人选,化装成商人先从郑州乘火车至武汉,再由武汉坐客船前往上海报到。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当时,杨靖宇还不叫杨靖宇。

  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学生时代,杨靖宇在自题文章《战区灾民生还时之感想》中写道:“呜呼!是翁何辜?年至耄耋尚遭兵祸切肤之忧。又加旱涝不均,盗贼蜂起,若战事长此不息,则中国土崩瓦解之祸不远矣。”灾难面前,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投降,而若杨靖宇,则从少年时代便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上海这年,他还叫马尚德,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组织让他改个名字,马尚德说:“我的母亲姓张,我要‘一以贯之’地坚持革命不动摇,就叫张贯一吧!”

  那段时间,杨靖宇都是以“张贯一”这个名字参加活动、组织运动。

  在上海的培训结束后,周恩来认为杨靖宇是开展工农革命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亲自找他谈话,讲了中央对他培训结束后的安排,要么把他调到全国总工会领导工人运动,要么派到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领导工农红军。

  杨靖宇经过慎重选择,认为自己无论是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质都要提高,因此,他向周恩来提出,希望到苏联学习深造。周恩来非常支持他的选择,开出相关介绍信,让他到东北联系满洲省委,办理出国事宜。

  二

  这是一条特殊的铁路。

  北部以俄罗斯境内赤塔为起点,南部以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为终点,全长2186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的部分自满洲里到绥芬河的干线全长1484公里,自哈尔滨到长春的支线长241公里。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中东路,也被称为中东铁路、东省铁路、东清铁路。1903年,为侵略中国、控制远东,沙俄出资兴建中东路。

  根据1924年中苏协定,铁路经营业务由中苏共管。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政府推行亲帝反共反苏的外交路线。1928年12月底,张学良通电全世界,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东北易帜。

  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爆发。

  借着南京国民政府推动“革命外交”之机,年轻气盛的张学良便尝试着首先从苏联在北满地区所占有的特殊权益着手,来实施其收回东北权益的计划,引发东北军与苏军之间的战争。蒋介石许诺诸多条件,鼓励张学良清除东北的“共产主义势力”。在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指示下,张学良下令强行接管中东路,解除苏方人员职务,逮捕苏方职员200余人,将包括正副局长在内的60余名苏联人驱逐出中国。

  然而,苏联政府强硬宣布与中国全面绝交。进而,苏联驻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地领事纷纷撤离回国,中东铁路苏联职员亦相继辞职或离职。苏联成立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统辖苏联远东地区所有武装力量,以加伦为统帅,开始对东北当局以武力相威胁,包括拘留中国侨商上千人,扣留中国轮船多艘,并派飞机侵入中国境内侦察等。

  10月,同江战役爆发。张学良的东北军损失惨重,而日本关东军也借机生事,妄图从中渔利。12月,东北当局与苏联方面停战议和,签订《伯力协定》,双方同意按照1924年签署的中苏协定,恢复中苏合办中东铁路。

  中东路事件,东北军损兵折将,东北人民损失惨重,国家尽失颜面。经此一役,东北军的实力全面暴露,为国际社会干预中国东北问题埋下祸根,甚至为日本觊觎中国提前亮出了军事底牌。

  恰值此重要关头,杨靖宇受中共中央指派来到了东北。

  杨靖宇来到东北,很快就与党组织接上了头。组织告诉他,出国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他还需要等一段时间。可是,杨靖宇是闲不住的人,他向组织提出,想做一些临时性的工作。

  当时,刘少奇刚刚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他很早就知道了“张贯一”的大名。此时,东北与苏联关系恶化,杨靖宇赴苏联学习的事就此搁置。满洲省委对他的工作热情非常支持,刘少奇专门找他谈话,同他讲明了当前东北地区的斗争形势,考虑到东北人才匮乏,希望他留下来,在东北地区坚持斗争。

  杨靖宇表示,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满洲省委召开常委会议,讨论杨靖宇的工作问题,最后一致同意杨靖宇留在东北,并报请中央同意。就这样,杨靖宇留在了东北。

  刘少奇指派杨靖宇以巡视员身份,到抚顺煤矿领导革命斗争。杨靖宇作为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来到抚顺,深入抚顺煤矿,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在这里,杨靖宇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了全面胜利,为煤矿工人争取到了很大的权益,工人中的秘密组织也建立起来。因为抚顺煤矿的斗争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东北地区的工运热情,中共满洲省委称这个月为“红五月”。

  在血腥的白色恐怖中,党的秘密工作极具危险性、突发性、残酷性,稍有不慎就会给党组织、战友带来巨大损害。

  在抚顺,杨靖宇两次被捕入狱,敌人对他软硬兼施,施以各种酷刑,但是杨靖宇始终以顽强的意志与敌人斗争,严守了党的机密,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

  1933年初,吉林磐石游击队政委杨君武受伤,杨靖宇接替杨君武担任游击队政委。此时游击队正是斗志涣散、情绪低迷的时期。杨君武在当地的影响非常大,深入人心。杨靖宇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就临时改姓杨,对外仍然称“杨政委”。

  吉林跟朝鲜接壤,在朝鲜战士口中,“杨政委”听起来很像“杨靖宇”,而在汉语中,“靖宇”又有地方安靖、平定宇内的意思,张贯一对这个名字非常喜欢,索性就此改名“杨靖宇”,他其实更喜欢这个名字里所蕴含的“平定乱邦”的深意。

  从此,杨靖宇这个伟大的名字,便与东北抗联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用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驰骋白山黑水,谱写了一部悲壮的抗战之歌。东北人民更喜欢将他称为——杨将军。

  三

  “九一八,大炮响,鬼子出兵占沈阳。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剩下百姓遭了殃。不是拉去做劳工,就是强征要荷粮。逼得老乡没活路,上山去找大老杨……”

  这首东北民歌,至今在白山黑水间传唱。

  1931年9月18日,是东北人民永远的痛,也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痛。

  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数十万东北军一枪未放撤入关内,把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短短4个多月内,中国东北全部沦陷,三千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

  东北沦陷,不屈的东北人民揭竿而起,自发组成义勇军,奋起抗日,同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日斗争风起云涌。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面对山河破碎的危难形势,中国共产党虽然处于严峻的白色恐怖下,但还是立即挺身而出,向全国同胞发出团结起来抗日救国的号召。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又发表《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再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

  在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宣言》,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这是中国14年抗战史上、也是世界二战史上,受侵略国家向法西斯发出的第一个正义宣言。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正是这些宣言,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开启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杨靖宇被党组织营救出狱。他不顾狱中酷刑留下的伤病,马上找到满洲省委,请求分配工作。按照组织安排,杨靖宇任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负责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此时的东北,自然环境、政治形势极其复杂艰难。从地理位置来看,东北地区纬度高,地广人稀,分布着荒原与原始森林,人口密度无法同关内相比,又紧邻俄罗斯西伯利亚,冬季极为寒冷,气温经常低至零下四五十摄氏度,不利于开展游击斗争。

  从政治形势看,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断加强对东北全境的控制力度,在日本关东军的统一指挥之下,日伪军、警、宪、特严密部署,互相配合,对东北义勇军及东北抗联武装进行大规模疯狂剿杀,意图把东北三省打造成日本稳固“战略后方”和“侵华的战略前沿基地”。国民党政府长期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在东北全境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大搞白色恐怖,使党组织在东北发展受到严重打击。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实施“清剿”。至1931年,整个东北地区党员和团员总数只有两千余名,黑龙江、吉林、奉天、热河东北四省党员数量加起来还不如一个遭到重大打击后的内地省份。东北的党员大多分布在城市,农村中的数量少之又少。

  这样的境况,导致在东北开展革命工作格外艰难。

  杨靖宇深知使命艰巨。然而,再苦再难,杨靖宇始终没有畏惧过,没有退缩过。

  1932年11月初,杨靖宇先后领导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进入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

  1933年,杨靖宇任中国工农红军32军南满游击队政委。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

  1934年11月5日,在南满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

  1934年2月21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的城墙砬子主持召开抗日义勇军首领大会,16支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的首领参加了会议。会上成立了“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选为指挥部总指挥。

  1935年10月,杨靖宇率部返回濛江,在那尔轰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西征队伍胜利会师,并在于家沟举行了军民联欢大会。

  濛江县花园口镇有一处高150米、宽80米的石砬子。石砬子貌似城墙,矗立田野,砬峰陡峭,拔地而起,砬子下是正身河,东西两边都是高山峻峰,使得这里成为进退自如,能攻易守的军事重地。

  这是杨靖宇挥师血战的地方。

  1936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依共产国际的指令,将所属部队联合地方义勇军筹组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6月,吉林金川河里(今通化兴林乡),东北抗日联军一军正式成立。

  这次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指挥部领导成员。总指挥杨靖宇,副总指挥隋长青,总参谋长李红光,外交部部长赵明思、总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因宋铁岩被派入南满游击大队任政治委员未到职,暂由韩光代理),其余各抗日首领任参谋委员。

  正是在这次会师中,东北义勇军发出了联合抗日的呐喊。他们一致赞同杨靖宇关于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的提议,表示跟随共产党抗日救国。会议讨论决定,按照正规编制进行整编,除人民革命第一军独立师外,其余到会的16支抗日军分编成八个支队。当时,东北的抗日力量分散而不成规模,这次会师,整合了力量,参加总指挥部的还有游击连、四季好、大伦子、青林、云中飞、爱国、东来、东也等抗日军。

  此前,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等联名发表了气势磅礴的《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

  全中国同胞们!全东北一切抗日武装军队同志们!

  日本强盗帝国主义,以“防共自治”为借口,夺我黄河以北五省,更以“日华提携”欺世滥言。……企图军事的冒险,必造成世界二次大战,使我中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生命财产作大战的牺牲品,……每一个有热血、有头脑的中国人都知道:自去年秋天以来,全中国南北各地勃发抗日救国运动,中间经过虽有曲折,可是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成为全中国同胞一致的思想行动了。现在全中国正走向“组织国防政府,建立全国抗日联军,实行全国总动员,对日抗战……”这一抗日救国运动,实为我中华民族国家解放自由发展的关键。

  我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各军,反日联军第四、五、六各军,各反日游击队,为收回东北领土,为保卫中华祖国,四年以来在全东北反日总会领导下,与我各反日救国武装同志及反日民众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强盗帝国主义,作游击战争,誓必奋斗到底。……

  这份《宣言》还宣布:为进一步巩固抗日军队的组织,统一抗日军队的行动,“改革抗日军队的建制,废除抗日军一切不同的名称,一律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合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及抗日军××游击队”。并表示“昨天的国贼——日本间谍,如今天能痛改前非,在今后决心为中华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尽力,投入联合军者,我军则‘既往不咎’,并与之今后抗日对策上相互提携。”

  各抗日队伍还一致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斗争纲领》《抗日联合军赏罚条例》《人民革命医院和修械所的共同使用规则》《抗日联合军共同作战胜利品处理条例》和《对叛徒惩治办法》等重要文件。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的成立,标志着东北抗日联军的诞生,此后东北各抗日部队及山林队接受东北抗日联合总指挥部的领导,正式使用“东北抗日联军”这一名称。

  这个宣言令参加会议的同志们热血沸腾。这次会议,标志着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空前强大和团结,东北大部分抗日义勇军都团结在抗日联军周围,统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之际,杨靖宇将澎湃的心潮注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这首歌曲从此响彻东北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陷阵缴械声,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官兵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一般的军纪风纪都要服从,

  锻炼成无敌的铁军。

  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

  中韩人民团结紧;

  夺回来丢失的我国土,

  结束牛马亡国奴的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

  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

  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

  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此后,东北抗日联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建了一军至十一军,兵力达三万余人,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对日伪统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用。1938年3月13日袭击通辑铁路老岭隧道工程的战斗是杨靖宇指挥的若干战斗中比较经典的战斗。这一日当晚,杨靖宇率警卫旅一团、三团约500余人,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袭击敌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日伪军,捣毁施工现场,致使日伪当局损失20万日元。此战被日伪当局称为“东边道肃正史上最巨大的一章”。

  从1931年到1940年,长达九年的烽火岁月,杨靖宇带领骁勇的抗联战士纵横南满大地,指挥了智取邵本良、奇袭老岭隧道、长岗大捷、岔沟突围、攻克大蒲柴河、干饭盒脱险等众多经典之战。

  从1931年到1945年,在长达14年敌强我弱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部队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三万多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120多位师以上指挥员战死。抗联将士面对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缺衣少食、弹药补给不足等巨大困难,始终英勇顽强地抗击日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