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吴敬梓年表
附录一吴敬梓年表
康熙四十年(1701)
吴敬梓诞生于安徽全椒一个科举世家的名门望族,出生后便过继给伯父吴霖起为嗣子,字敏轩,号粒民。
是年,顾炎武已故二十年,黄宗羲已故六年。
康熙四十一年(1702)
吴敬梓二岁。
是年,嗣父吴霖起已候补拔贡十六年。
万斯同故。
康熙四十四年(1705)
吴敬梓五岁,嗣父为其请塾师先生。
是年全祖望生。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吴敬梓九岁,其所居全椒探花府修缮完工。
是年,圆明园在京城西郊动工兴建。
康熙五十年(1711)
吴敬梓十一岁。
是年,戴名世《南山集》案发。
康熙五十二年(1713)
吴敬梓十三岁,是年嗣母(金泽芳)病故。
是年,《南山集》案作结:戴名世立斩,其家人从宽免治罪。受牵连的汪灏、方苞等免予治罪。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吴敬梓十四岁,随嗣父赴赣榆县教谕任所读书。
康熙五十四年(1715)
吴敬梓十五岁,在嗣父任所赣榆写下生平第一首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
是年,蒲松龄死。《聊斋志异》传抄本流现鲁、皖、苏等地。
康熙五十五年(1716)
吴敬梓十六岁,与陶媛儿成婚。
是年,《康熙字典》编纂完成。毛奇龄死。袁枚生。
康熙五十七年(1718)
吴敬梓十八岁,在赣榆作为全椒生员考为秀才。
康熙五十八年(1719)
吴敬梓十九岁,长子吴烺诞生。
是年,友人程晋芳出生,同里亲友金兆燕出生;孔尚任死。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吴敬梓二十二岁,参加安庆乡试,未第。
是年末,康熙帝第四子胤稹在太和殿即皇帝位,历史上称雍正帝。随后,他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布告天下,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雍正元年(1723)
吴敬梓二十三岁。
是年元月一日,雍正帝连续颁发了十一道训谕,对文武百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内容如第二章10节所引),反映了雍正帝整顿吏治的决心。是年,嗣父被罢免官职,并于当年病故。
雍正三年(1725)
吴敬梓二十五岁,备考博学鸿词科。
是年十二月十一日,刑部等衙门罗列年羹尧九十二大罪状,要求处以极刑。
蒋士铨生。
雍正七年(1729)
吴敬梓二十九岁,乡试受挫,以“文章大好人大怪”名落孙山。
雍正八年(1730)
吴敬梓三十岁,流落为南京秦淮寓客,写下《除夕感怀数首》,在既没安家又没立业的迷茫中赋诗发“不婚不宦”之语。
是年八月十九日已刻,京师(今北京)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前忽然狂风暴雨大起,接着发生地震,掀动了桌椅,打碎了器皿。民房、皇宫、圆明园、畅春园均有损坏,太和殿的一角也倾颓了。地震造成二万多人死亡。雍正皇帝躲到了船上,随后又住进了临时搭起的帐篷,没敢回宫理政。
是年秋,吴敬梓与忘年棋友、乡医叶草窗的女儿叶惠儿成婚。
雍正九年(1731)
吴敬梓三十一岁,家族纠纷升级,开始变卖全椒的房屋和田产,移家南京秦淮水亭,写下《移家赋》。
是年清政府战事频繁,如诺尔布叛清,清政府决定对准噶尔部用兵等。
安徽桐城派重要作家姚鼐出生。
雍正十一年(1733)
吴敬梓三十三岁,移家南京两年多,结交诸多江淮学者、文人如程廷祚、王溯山等。
是年,清廷下令各省均设置书院,供士人考科举之用。
雍正十二年(1734)
吴敬梓三十四岁,开始厌恶科举考试。
是年,古州苗民哗变,雍正帝命贵州提督哈元生为扬威将军,湖广提督董芳、杨凯为副将军,调云南、湖广、广东、广西之兵往援进剿,要求他们“痛加剿除,务心根除,不遗后患”。后吴敬梓结识杨凯将军。
雍正十三年(1735)
吴敬梓三十五岁,在秦淮水亭屡聚友人,纵论诗文,愈加厌恶科考。是年,雍正帝暴死,弘历即皇帝位。九月初三日,弘历御太和殿,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布告天下,以明年为乾隆元年。弘历即人们所称乾隆帝。
是时政府诏令内外大臣荐举“博学鸿词”的学者。
乾隆元年(1736)
吴敬梓三十六岁。
是年三月,安徽巡抚赵国麟行文到全椒,将正式荐举他入京应博学鸿词的考试,先生以病为由三拒荐考,且自此不应乡举。九月,乾隆帝在保和殿御试博学鸿词一百七十六人,取中刘纶等十五人,分别授于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等官。
乾隆二年(1737)
吴敬梓三十七岁。
四月,海宁石塘工竣。该石塘在浙江海宁城南,长五百丈,密签长桩,平铺巨石,灌以米汁、灰浆,扣以铁钉、铁锔,十分坚固。时吴敬梓在杭州游历。
是年,纪昀生。
乾隆三年(1738)
吴敬梓三十八岁,发誓不习八股。
是年四月,乾隆帝以各省学田银粮,原为给散各学廪生贫生所用,但为数无多,或遇歉年,贫生不能自给,难免饥馁;而伊等身列胶庠,不便与贫民一例散赈。遂决定嗣后凡遇地方放赈时,该督抚、学政令教官开列贫生名籍,送地方官核实详报,按人数多少,均匀分给。
是年大学士嵇鲁筠病逝;章学诚、任大椿生。
乾隆四年(1739)
吴敬梓三十九岁,《文木山房集》编到这一年为止。是年先生开始创作稗史。
乾隆五年(1740)
吴敬梓四十岁,生活屡遭困顿,日见艰窘,创作长篇稗史的决心却愈坚。
是年赵翼生。
乾隆六年(1741)
吴敬梓四十一岁,彻底放弃乡试,自此没再出现在科举考场。是年七月,山西学政喀尔钦因贿卖生员,被即行正法。先是三月初八日,山西巡抚喀尔吉善疏参山西学政喀尔钦,贿卖文武生员,赃证昭彰,并买有夫之妇为妾,声名狼藉,廉耻**然,请旨革职。乾隆帝谕著革职,其败检**泆等情,命侍郎杨嗣璟前往山西,会同该抚严审定拟具奏。五月十七日,以喀尔钦罪已被审实,将其家产查抄入官,本人拿解来京。七月初二日,刑部议奏,将革职学政喀尔钦拟斩立决。乾隆帝谕令解部,即行正法。
是年大学士徐元梦死,惠士奇死。
是年吴敬梓堂兄吴檠中举人。
乾隆七年(1742)
吴敬梓四十二岁,消渴病症在稗史写作中加剧。
是年入夏,南方多雨,山水暴发,黄淮交涨,湖水漫溢,河道决口,致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贵州、江西、浙江、山东等省均有受灾地区。其中江苏、安徽两省水灾尤为严重。安徽凤阳、颖州、泗州所属十九州县,因淮河水发,田园庐舍被淹,夏麦、秋禾无收。江苏徐州、海州、淮安、扬州四府所属二十九州县,因黄河异涨,洪泽湖漫溢、堤坝冲决,毁民居数万间,人畜死亡难计。淮北盐场、**地、盐池尽被水淹,灶户停扫。扬州一带中产之家至极贫之户,俱都流离四散惨苦万状。两省灾民有数百万之多。乾隆帝闻报,指示两省督抚,不拘常例,竭力拯救。
乾隆九年(1744)
吴敬梓四十四岁。
是年,圆明三园基本建成,占地面积为三百四十七公顷。
是年钱培、汪中出生。
乾隆十年(1745)
吴敬梓四十五岁,生活和身体状况更加艰窘,稗史创作遇困。
是年,先生堂兄吴檠中进士。
大学士鄂尔泰死。
乾隆十一年(1746)
吴敬梓四十六岁。
《九宫大成南北词官谱》编成。该书由周祥钰等撰,八十二卷。收集南北曲二千零九十四个曲牌,连同变体共四千四百六十六个曲调,尚有北曲套曲一百八十五套,南北合套三十六套。汇集唐、宋、元、明、清诸官调及曲调,较为详备。
是年洪亮吉生。
乾隆十四年(1749)
吴敬梓四十九岁。《儒林外史》创作接近尾声。
是年方苞去世。方苞,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因为给戴名世《南山集》作序,案发受牵连入狱,不久免罪入旗。因文学有名望,受大学士李光荐举,召入直南书房。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帝即位,赦方苞及其族人出旗归原籍。后迁内阁学士,命教习庶吉士,充《一统志》总裁、《皇清文颖》副总裁。乾隆元年(1736),充《三礼义疏》副总裁。升礼部侍郎。方苞一生致力于古文复兴运动,为清代散文桐城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为文要“通经明理”,讲究“义法”,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提出“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建立起桐城派的文论基础。这对纠正南宋以来空疏芜杂的文风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他受程、宋理学影响很深,要求文章内容必须“阐道翼教,有关人伦风化”,语言上一味追求淳厚古朴,轻视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又使散文的发展受到严格的限制。他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多为经说、书序及碑传之属。也有一些寓意深刻、语言简洁的文章,如《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都是清代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是年黄景仁生。
乾隆十五年(1750)
吴敬梓五十岁,《儒林外史》已完稿,待刻。
是年,李绂因病去世。李绂,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人。家贫好学,博闻强记,读书过目成诵。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至左副都御史。乾隆元年(1736),为户部侍郎,方开博学鸿词科,李绂所举已众,又嘱别官代荐所知者。乾隆帝责其妄举,降为詹事。后迁内阁学士。李绂一生治学,学术宗陆九渊,经济取王安石,文章取欧阳修、曾巩,于经史有根底,议论有见地。他反对空谈心性,主张躬行实践,注重匡时济世。所著有《穆堂类稿》、《别稿》、《陆子学谱》、《宋子晚年全论》等。
是年金铎死。
乾隆十六年(1751)
吴敬梓五十一岁,于贫病之中奔跑《儒林外史》刊刻之事。是年,乾隆帝南巡,吴敬梓之子吴烺迎銮,召试奏赋,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后来吴烺官至宁夏府同知,署过一回知府,因病告归,著有《周静算经图注》,乾隆戊子刊成。
乾隆十七年(1752)
吴敬梓五十二岁。
是年八月,顺天乡试,主考房官入帘时,在内帘监试御史蔡时田行李内搜出关节二纸,外帘监试御史曹秀先辨认,系其侄举人曹咏祖笔迹。乾隆帝以为即位以来,留意整饬,应当诸弊尽除,人知畏法,不料尚有愍不畏死,藐法行私,潜通关节者,实出情理之外。蔡时田身为御史,以监试为职,竟然受带关节,尤属不法,实在可恶。命将蔡时田革职,曹咏祖革去举人,曹秀先解任;案内有名人犯交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刑部严加刑讯,切实审拟定罪。十四日,和硕履亲王允陶等复奏;将蔡时田严刑鞫讯,据供所带关节二纸,原拟入帘时,遇有相识之人,相机转托,并非实有其人,质问曹咏祖,所供相同。于是,以“蔡时田身为御史,奉命监试,反倒收受关节,串通嘱托;曹咏祖奔竞夤缘,藐法营私,情罪俱为重大”,二人均被处以斩刑。
乾隆十九年(1754)
吴敬梓五十四岁,猝死扬州一小客栈,安葬于南京清凉山下。
乾隆三十一年(1766)
金兆燕省试中了进士,官任扬州府学教授,才得以通过一个小刻印社,将吴敬梓的遗作《儒林外史》刊刻于世。这个刻本至今已失传,但它却是《儒林外史》的最早刻本。
嘉庆八年(1803)
卧闲草堂刊刻社才根据金兆燕通过民间小刊刻社的草考本将《儒林外史》正式刊行。是时吴敬梓逝世已约五十年。
(根据胡适先生《吴敬梓年谱》、陈美林《吴敬梓评传》及《吴敬梓集系年校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