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

第六章 每个人的另一面1

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 鬼脚七 17603 2024-10-22 02:17

  

  .不是做最好的自己,也不是做更棒的自己,而是做自己。

  .任何人的决定,都是当下最适合他的决定。如果我们觉得他的决定错了,一定是我们不了解他的另外一面。

  写给李开复老师的一封信

  Hi,李开复老师:

  见信好!嗯,可能没见信会更好。

  最近有三件事情在网络上很热:耒阳文联主席的诗歌,优衣库试衣间的视频,还有开复老师您的回归。您的回归还是很震撼的,有一系列高大上的活动,非常热闹。当然,前两件事只是娱乐笑谈,您的回归才有真正的价值,因为可能会影响数千万人。

  我没想到您在大病期间,还写了一本书《向死而生》。我看了两遍《星云大师对话李开复》的文章,看了两遍高晓松老师导演的《筑梦者李开复之向死而生——李开复忏悔录》,又看了您的演讲文字实录《李开复向死亡修了七个学分》。

  本来我不该写这封信的,因为:

  第一,您比我成功,又比我有名,您是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之一,我写一封信给您,有点借您名气炒作之嫌;

  第二,我之前也不太喜欢您,现在您大病未愈,我给您写一封信,如果不是鼓励安慰的言语,也有点不地道。

  后来我还是决定写,原因有三个:

  一、我这个念头起了,想写就写嘛。就算说得不对,您经过这次顿悟,应该心胸十分开阔,不会跟我计较。而且我还觉得,这封信说不定对您有点帮助。

  二、我这两天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在看您的演讲和视频,花这么多时间,不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我觉得有点浪费了。

  三、我是做自媒体的,要靠写文章为生,今天还要放招聘广告,不写文章直接放招聘信息,有点太过了。

  于是我就写了。

  得承认我之前确实不太喜欢您。并不是因为有人说您长得比我帅,而是您倡导的理念我不认同,加上您名气比我大,把我不认同的理念一再地重复宣扬,我只好不喜欢了。有人说,大多数厌恶来源于嫉妒。我估计对您的不喜欢也大部分来源于嫉妒,唉,我心胸不够开阔。

  您以前给大学生写了七封信,洋洋洒洒好几万字。您倡导大学生正直、诚信、自律、主动、积极、自信、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要进步、要让世界因自己而不同、要追求成功、要从优秀到卓越!我大学毕业十几年了,这七封信,虽然我没有认真看完,但里面不少普世价值观,我很认同,而且我相当佩服您的文笔。您把人人都知道的正确价值观,用接地气的语言写出来,教导年轻人成长,确实用心良苦!真心向您致敬!只是里面有不少观点我不认同,因为某些看上去很对的观点,容易误导一些大学生。

  那些观点不用一一说了,因为最近您在反思您之前过于追求名利,您忽略了家庭,您之前就像机器一样运转。我很佩服您的坦诚,您原文是这么说的:为了追求更大的影响力,我像机器一样盲目地快速运转,我心中那只贪婪的野兽霸占了我的灵魂,各种堂而皇之的借口,遮蔽了心中的明灯,让我失去准确的判断力。

  这段话要是鬼脚七这么说您,估计会被您粉丝的唾沫星子淹死七次,但您自己这么说,连我都觉得您反思得很深刻。您的原文中提到心中的“野兽”我觉得很形象,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头类似的野兽。

  只是,我还是想跟您提几个问题或者看法。(提几个好呢?七个吧,我估计您喜欢七,您给大学生写了七封信,您向死亡修了七个学分,您也是在离别十七个月以后复出的。我真觉得自己有点像话痨,您就当没看见吧……)

  1.

  您反思自己之前过于在乎名利,觉得追求影响力太过肤浅,我真的为您感到高兴。但您这次复出又是出新书,又是发纪录片,还有首映式,有名家采访,有名人助阵,还有公开演讲……搞得这么热闹,是不是又有点过于追求影响力了呢?追求影响力也没什么,但您在这些场合下却又一再强调自己要抛弃名利,不再追求影响力。所以我觉得十分迷惑。

  当然,您这次出发点一定跟以前不一样,这次是真心想分享,并不求多少影响力。

  但问题就在这里,这会不会是为“野兽”找的另外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是否您的名利心还很重呢?

  我不知道答案,可能没有人能知道真正的答案,或许您自己现在也不知道。

  2.

  我看了您的整个忏悔视频,拍得真好。您的忏悔主要是针对家人和自己,那部分让我也很感动。看见您哽咽,我也流泪了。您对家人的那段视频,真的值得每个人都去看看。

  只是,您已经明确推翻了自己之前的价值观,在那个价值观引导之下,多少年轻人受了您的影响,他们都以您为榜样,或者以您说的为榜样。您现在开始忏悔了,让他们情何以堪?

  现在年轻人压力很大,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开始面临生活的压力。您是否可以在忏悔中明确地告诉他们,您曾经倡导的一些理念是错误的。如果可以,我说如果可以,您可以跟他们道歉,道歉太严重了,您至少要提醒大家重新认识之前的价值观啊。千万不能用类似下面的话敷衍过去:

  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质上并没有错,但是多年来,名利的浮涨让我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轴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不自知。

  唉,什么叫本质上没有错?您博学多才、意志坚定,既有眼光又有毅力,在生活的压力下,连您都会偏离轴心,大部分崇拜者一定早就偏离了。您这次大病之后有了顿悟,那些年轻人怎么办?

  3.

  您说您“以前一直在鼓励年轻人追求什么,现在就要鼓励他们放下什么”。这是我和您的理念最本质的区别,您现在顿悟了,我们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您应该明白,您现在鼓励他们放下,也是一种追求:追求放下!以前他们要追求梦想、追求成功、追求名利,现在您告诉他们还要去追求淡泊名利。他们压力更大了,本来目标清晰,现在又变得迷茫了。

  您或许会说:“靠,追求也不是,放下也不是,你说应该怎么办?”当然,您不会说靠,靠是我说的,整个问题都是我想象的。我说应该怎么办?等会儿再回答。

  4.

  我看了您说的一段话:

  现在,我发现一种更符合自己渺小地位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如果我做一件事情,世界上每一个人也都这么做,那么我们的世界会不会变好一点?如果会,我就去做,但不再用量化的思维计算每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看到这里,我真想哭!

  您不是已经放弃“要让世界因你而不同”了吗?您怎么还想着要改变世界?!您要做就去做,为什么一定要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才去做?做事情都像您这样,会很累,您的病还没好,真的不要让心这么累,更不能让年轻人跟您一样这么累。

  5.

  我又看了您说的一段话:

  例如生病之后,我陆陆续续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些病后感悟的文章,我只是真诚地想要跟大家分享,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为了增加点击率和扩大影响力而刻意营销推广。我发现,对于真正有需要的人来说,一篇短文、一句诚恳的话,就能深入人心。与其让千万人过目即忘,不如让一两个人铭记在心。而且,通过这种真诚、无私的灵犀相契,我自己得到的回馈才会是正能量。

  我有点为您瞎担心了。可能您内心的那个“野兽”为了您追求影响力,又找到了新的借口。您还是在期望有人铭记在心,在期望真诚无私的灵犀相契,在期待得到正能量的回馈!这一切,说明那个名利“野兽”仍在作怪……

  6.

  我又看了您说的一段话:

  让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有成长,不必改变别人,只要做事问心无愧、对人真诚平等,这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如此,世界就会更美好,不必等待任何一个救世主来拯救。

  说实在的,“这就足够了”,您用这种语气说话,好像这个很容易似的。您这得给年轻人多大压力啊!

  我每天不可能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经常偷懒的,我偶尔也做一些问心有愧的事情,我不是对所有人都真诚,我有情绪的时候还会骂人,让世界不美好……我也有不少粉丝,他们当中很多人觉得我很牛了,但我很惭愧,您倡导的我一条都做不到。

  7.

  最后您说您“不知道能活多久,以后要做一个有大爱的李开复”。

  我一开始觉得有点别扭,后来发现是因为您说的“大爱”。您觉得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是一种“大爱”,这成了您新的梦想,您是筑梦者。

  我在想,如果您最后一句话是:“要做一个有‘爱’的李开复!”该多么温馨、多么感人、多么正能量啊!但您强调这是“大爱”!爱,就在那里,您不要分大爱、小爱啊。您一说要做有大爱的李开复,让年轻人很惭愧的……

  我知道我提这些观点,有些吹毛求疵,可能是因为我对您的观点本来就有成见。如果让您粉丝看见,一定会说我哗众取宠,炒作自己。没办法,我还是说出来了,我本来就是这么想的。

  既然我不同意您的理念,那我的理念是什么?嗯,我相信您已经知道了:做自己。

  注意哦,不是做最好的自己,也不是做更棒的自己,而是做自己。

  不鼓励去改变世界,不鼓励去改变别人,也不鼓励去改变自己,改变都是自然发生的。

  不要鼓励年轻人去追求什么,也不要鼓励他们去放下什么,这些都是在否定自己,我觉得要接纳自己。自己是什么样,就接受自己是什么样。

  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这些缺点和优点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接纳这个整体。

  如果不接纳自己,每天都会生活在否定之中,每天给自己打鸡血,压力会把身体压垮的,您已经是一个例子了。接纳自己,我们才会关注当下;接纳自己,缺点才会慢慢改变;接纳自己,世界真的会因我们而改变。

  您见过星云大师,他一定跟您讲过,要向内求。接纳自己,看见自己。您内心的那个“野兽”很狡猾的,它虚晃一枪,换了一套衣服,又给您树立了新的目标。它习惯向外求,无论是求梦想,还是求“大爱”。

  绝大多数的行为,没有什么好和不好,都是我们给自己打的标签。您以前很励志的思想,现在也被自己打的标签否定了。您接下来追求“大爱”的思想,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又会被自己否定。时而否定,时而肯定,这就是生活吧。

  卑微和伟大没有多少区别,都是人们的评价。看上去卑微的往往是最伟大的,看上去伟大的往往很卑微。太多的实例在证实这个结论。

  爱,就是爱,只要有爱,就伟大,无论是大爱还是小爱。

  如果下面这段话是星云大师说的,您估计会认真思考,但是鬼脚七说的,不知您会如何看。或许也会认真思考吧,因为您向死亡修的第六个学分就是:“人人平等。”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野兽”,每个人一生都在跟自己内心的那个“野兽”做斗争。现在您回归了,您觉得您已经彻底改变了,但在我看来您只是又被那个“野兽”欺骗了,这次欺骗更具有伪装性。“野兽”这次把您得病的经历和所有的感悟都变成了伪装自己的工具。它很得意地在嘲笑着。

  如果只有您自己被欺骗了,本来也没多大关系,我相信以后您还会继续顿悟,但您现在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个欺骗放大了,误导的可能就是几千万人啊。可能我说得有点过了,也谈不上误导,如果年轻人真的受了您影响,也是他们必须经历的磨砺吧。

  好了,写到这里,我内心有些忐忑。我对您取得的成就以及您为中国年轻人做出的贡献非常佩服,也向您致敬!但这时候说这些,一定会被人骂虚伪,我还是不多说了。

  这封信不会改变您,不会改变我,也不会改变世界。如果这封信让一部分人对您要传达的价值观,有了另外一些参考,它就有价值了。

  最后,祝您身体早日康复!

  鬼脚七

  2015年7月16日

  参考资料:

  1.百度“李开复学分 filetype:doc”可以查看到演讲全文。

  2.百度“星云大师如此开导病中李开复”可以看到文章。

  3.纪录片《李开复:向死而生》。

  每个人的另一面

  我和不少名人一起同台参加过活动,但跟郎朗好像比较投缘,有一次一起参加活动,后来一直保持着联系。昨天下午和郎朗、郎朗妈,还有郎朗的几个小伙伴在西湖边吃饭喝茶。

  郎朗82年出生,获得的荣誉就不用讲了,在音乐、教育、慈善等方面有太多的光环,现在很多人直接称郎朗为大师。

  “大师每次上台,跟打了鸡血似的,老兴奋了!”郎朗团队的小伙伴也是东北人。

  “什么时候开始叫大师的啊?”

  我想起昨天晚上郎朗音乐会主持人就直接称呼郎朗为大师,今天又听见了,我觉得别扭,自己人也叫大师,少年得志,太张扬了吧。于是我委婉地说:“这么年轻,叫大师傅好了,更亲切,哈哈!”

  “七哥,你知道为什么他们叫我大师不?”郎朗一点也不介意,笑着问我。

  我还没说话,郎朗妈很快接着说:“郎朗要是两天不弹琴,浑身都难受,还烦躁,满屋子转啊。后来人家叫他大痴,我们东北人说普通话不好,慢慢就叫成大师了。”

  当然,就算没有这个解释,人家郎朗本来已经是钢琴大师,叫大师也并不为过。除了钢琴,很少人知道郎朗的另外一面。喝茶期间,郎朗模仿韩国人、日本人说英语,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表情十分夸张,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接着给大家讲恐怖分子的笑话,讲阿拉丁神灯和美女的故事,讲郎朗爸做饭有多难吃,还有他一个特别胖的、做化肥的小伙伴的经历,郎朗妈就在旁时而笑骂,时而补充,时而讲郎朗小时候的糗事,俨然一台德云社的相声节目。

  “你们适合演相声啊,一个捧哏,一个逗哏。”我眼泪都笑出来了,这比听音乐会有意思。

  “三分逗,七分捧!”那个小伙伴冷冷地插了一句。大家都看着郎朗妈,哈哈大笑。

  晚上回来,我忽然思考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另外一面。

  大家看见的郎朗,只知道他的钢琴、他的音乐,但绝对想不到郎朗的这一面。我以前了解的郎朗,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妞、不闹绯闻、不混夜总会,每天练琴,然后就是到处演出、录节目,他还做慈善基金,做音乐教育,每天忙得跟机器人一样!我想,这样的人生活得多无聊啊。但昨天下午认识的郎朗,却是一个简单好玩儿而且孝顺的大男生!这是他的另外一面。

  “名人”是这样,工作中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会不会也是如此?

  我以前很不喜欢一个同事,因为他非常精明,很少吃亏,工作上斤斤计较,不肯加班,还爱占点小便宜(好像跟我刚上大学那会儿很像)。周围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但这个同事工作能力还不错,所以大家也就相安无事,只是我们聚会搞活动很少带他玩。后来有一次偶然机会,我了解了这个同事更多的事情。他出身农村,家境不太好,高中时和同班同学谈恋爱,后来他女朋友因病瘫痪卧床,但后来他们还是结婚了。小伙子一直拼命工作养家糊口,挣钱给老婆治病,每天还要早早回家照顾躺在**的老婆。从那以后,每次看到这个同事,我都发自内心地佩服。他比我厉害多了,那是他的另外一面。

  鬼脚七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样。大家看见鬼脚七,想到的是他的自媒体、他的文章、他的演讲,但绝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生活中的鬼脚七是什么样子;我父母知道我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但他们不知道我在自媒体上到底干什么,那是我的另外一面。电商人只知道鬼脚七负责过大淘宝搜索,以为他知道很多秘密;禅修的人只知道鬼脚七喜欢老子、佛陀,还经常讨论开悟;做新媒体的人只知道鬼脚七会做微营销,还做过培训……这些都只是一面。可能谁也不知道,这么光鲜亮丽的鬼脚七,有时候也会自卑。

  说到自卑,我想起生活中有一位做电商的朋友。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参加私董会,他的一段话让我很吃惊。他说:“我不善于做规划,不善于言辞,我经常为此很自卑。”天啊,他一直是我们眼中的电商专家,白手起家,单店每年都能做几个亿的人,也会自卑?他的坦承,让我惊讶的同时,也非常敬佩。这是他的另外一面。

  后来我想,也许每个人都自卑过,每个人都还会自卑。只是有的人表现出来,有的人不表现出来,有的人敢于承认,有的人从不承认。在一个强者才会得到尊重的社会,谁会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时,都是基于自己看见的某一面,我们通常会坚信自己的判断,就像我之前对郎朗的判断一样。但这种判断,通常都是不正确的。我们经常会看不惯很多事情,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但这些看不惯的背后,都是我们不知道对方的另外一面。任何人的决定,都是当下最适合他的决定。如果我们觉得他的决定错了,一定是我们不了解他的另外一面。

  晚上回来,郎朗给我发了个微信:“七哥,谢谢你,今天下午很开心。”

  “开心就好,也谢谢你,让我看到你的另外一面。”我说。

  遇见已知的张德芬

  张德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华语世界著名的心灵作家。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名字,也应该知道这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就是看了这本书,开始对心灵成长产生兴趣的。如果你连这本书也不知道,那你今天都知道了……

  昨天下午有幸去听了张德芬老师的一个演讲,决定分享一些心得收获给你。

  提醒一下:如果你觉得有收获,那是张德芬老师的智慧;如果你觉得有错误,那估计是我写错了。

  缘起

  遇见张德芬老师,是个很偶然的机会。

  我的个人微信上有三千多条留言未读,上周二心血**,把之前的留言慢慢翻看过去。翻到了4月26日有一条留言:@张德芬你要出繁体版的书吗?我可以帮助联系台湾的出版社。

  我心想:这是谁啊,居然用张德芬老师的名字,还用她的头像来骗人,鄙视!

  出于好奇,我看了一下她的朋友圈,里面有她和她父母、两个小孩的生活照片,我忽然感觉她有可能真的是张德芬老师本人。

  于是我赶紧回复:您真的是张德芬老师吗?太荣幸了,您是我的偶像啊,五年多前看过您的书……

  张德芬老师问我出繁体版书的事情。我说这个以后再说啦,出书不太好玩。后来又聊了几句,她说这周末来杭州做个演讲,“有时间一起吃顿饭啊?”

  这个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吧?你说这种事情我能拒绝吗?!

  1.遇见

  5月17日中午,我收到张德芬老师的一条微信:“我已经到了,现在在接受媒体采访,你到了以后跟我助理联系啊。”

  我和朋友赶到会场的时候,看见一个气质不凡的女人从会场出来,很像张德芬。但我有点不敢认,张德芬应该有五十来岁了吧,怎么这个女人这么年轻。她也看见了我,很热情地喊了一声:“七哥!”

  我很尴尬,别人叫我七哥,我也就认了,张德芬老师是我的偶像啊,还比我大。我尴尬地搓了搓手,正准备上去握手,她已经张开双臂,然后我很自然地上前回应一个热情的拥抱。

  她说:“你坐到嘉宾席那里自己照顾自己啊,我准备一下,演讲马上就开始了。”

  我环顾了一下场地,有几百人,95%都是女人,或者说有不少美女,台上还有穿旗袍的美女在走台。我回头看看屏幕,这是一个公司组织的高端女人俱乐部。

  我和朋友坐到嘉宾席,安静地欣赏台上穿旗袍的美女。台上的模特身材真不错,旗袍也很漂亮。

  2.黑白鱼

  过了几分钟,张德芬的演讲开始了。整个演讲很精彩,张德芬随机邀请了两个美女上去,一个穿黑衣服,一个穿白衣服。

  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两部分,一部分白的,一部分黑的,就像太极的阴阳鱼一样。白的,代表自己优秀的、光彩照人的一面,例如有的人会唱歌、有的人会赚钱、有的人长得美等;黑的,代表自己不喜欢的一面,总想掩饰的一面,例如嫉妒、愤怒、自卑、外貌等。

  每个人每天都会努力去展现白色的部分,希望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白色,努力让白色越来越耀眼醒目。所以我们读名牌学校,赚很多钱,打扮得很漂亮,而且还经常炫耀。同时,我们会压制自己黑色的部分,不愿意别人提起,不愿意让人看见,甚至自己都不愿意想起来,更不愿意去面对。

  真正给我们生活带来问题的是哪部分?肯定不是白色的部分,那部分只会让自己更加得意。带来问题的一定是自己黑色的那部分,只不过我们总逃避它。

  但这部分也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一部分,永远去不掉。黑色部分被压抑久了,一定会产生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接受,无论白色还是黑色,都要接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当一个人开始接受自己的缺点,接受所有问题的时候,改变才会真正开始。

  3.杀了我吧

  张德芬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个女朋友,条件不错,相亲几次都没有成功。这次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不错的,但约会几次进展不大,因为每次聊得很不错,开始有些暧昧,她就聊工作,对方也不得不聊工作。”

  这次女朋友找到了我说:“我怎么把关系拉近一点呢?我怎么能知道他到底喜不喜欢我呢?”

  我给她出个主意:“这个简单啊,你过马路的时候,主动挽一下他的胳膊,然后把头靠在他肩膀上说,‘在你身边,觉得真有安全感’。”

  女朋友立马跳起来说:“不可能,我不可能这么做,一定要我这么做,还是杀了我吧!”

  “我心想,对我来说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啊,对她为什么会这么难?我们每个人身上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一定有!”

  这些我们自己看上去非常困难的事情,实际上事情很简单,只是我们内心不接受。一旦观念发生变化,一切改变起来就很容易。

  又讲到黑白鱼。黑色的那部分,看上去真的有那么难吗?接受它,它就会软化,拒绝它,它会变得更加强大。

  4.客栈

  张德芬老师介绍了一首诗,鲁米的诗。

  ..客.栈

  ..人的一生好比客栈,

  ..每个早晨都有新的来客。

  ..喜乐、沮丧、卑劣,某个瞬间的觉知,

  ..像是意外的访客翩然到来。

  ..欢迎并热情招待他们每一个!

  ..即使是一群悲伤之徒,

  ..恣意破坏你的屋舍,

  ..搬空所有家具,

  ..仍然要待之以礼。

  ..因为他可能带来某些崭新的欢悦,

  ..涤净你的心灵。

  ..无论是灰暗念头、羞愧或恶念,

  ..都要在门口笑脸相迎,

  ..欢迎它们进入你的内心。

  ..不管来者是谁都要心存感激,

  ..因为每位访客

  ..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向导。

  5.发现问题

  张德芬又讲了一个故事(她有好多故事啊):“我和三位女朋友一起聚会。有个朋友开始聊自己遇到的一个人:那个女人啊,从农村出来,以前长得很难看。后来去了趟韩国,整了一下,还算可以,但你们不知道啊,她素质真差……她不只是如此,看见有钱的男人,会主动贴上去……”

  或许这个案例每个人都很熟悉,或者我们每个人自己也做过,就是在背后说另外一个人的不好。

  她这个朋友说了半个小时,还不肯停。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自己能获得优越感、满足感。朋友在批评那个女人,无非是想告诉别人:“你看我不是农村出来的,我不整容也长得还可以,我素质很高,我不用主动,也会有男人啊……”

  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看见这个世界有问题,这个时候,你去想,你内心一定有问题。世界就是你内心的反映。你内心的问题解决了,外界就没有问题了。

  问题也来自我们的欲望,说得好一点,也来自我们的期望。

  其实,通往地狱之门的道路,是由期望铺成的。

  6.几个问答

  会后还有人问问题,张德芬老师的回答非常精彩。

  德芬老师,我工资比老公高,为了维护他的尊严,每天回家我装小女人,但我觉得特别委屈,我们的关系好像还是不和谐。

  答:你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你觉得你工资高本身了不起。你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在用每个月赚多少钱来衡量。无论你怎么装,你内心都不认同你老公很优秀,你当然会觉得委屈,你老公也能感受到。

  你要试着去发现你老公的价值。你为什么选择和他结婚?你把他的优点跟其他很烂的男人去比,你会发现你有个好老公。这个时候你就不用装了,你自然而然觉得他也很优秀!

  我今年三十岁,工作还不错,生活方面也处理得很好,平时跟父母的关系也很好。我的困惑是,我现在很想创业,但是每次回家跟父母谈起的时候,他们都说“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个人结婚,其他的免谈”,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总是这样,难道非要结婚之后才可以打拼事业吗?他们为什么就不支持我?

  答:你的父母控制你,是因为你让他们控制你。已经三十岁了,还没有独立起来。你有创业的想法,总是去征求父母的意见,这个行为告诉你的父母,你需要他们来做决定。他们在潜意识里就会怀疑你做事情的能力,当然会阻止你。

  你首先要学会独立起来,和父母“离婚”。你已经三十岁了,想做事业完全不需要父母同意,自己去做就好了。你做好了事情,父母会慢慢意识到你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也就不会过多干涉你的婚姻了。

  我小时候,父母离异,我从小到大一直没有跟老爸沟通过。我现在很苦恼,我渴望跟他沟通,但我不知道我要不要主动跟他沟通,如何跟他沟通。

  答:我看见一个渴望父爱的孩子。你自己要学会爱你自己,需要让自己足够强大。你试着经常对自己说:你是谁?你在哪里?我和你在一起,我爱你。

  你从小缺少父爱,对你有一定影响。你先让自己强大,然后试着跟爸爸沟通。感谢他,感谢他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无论以前怎么样,都没关系,你现在长大了,你还爱着他。

  你不要期待他有回应,你不要期待他会对你感到愧疚。不要有期望,你也不会有失望。

  我跟父母关系不错,事业也很好,还有不错的朋友。唯一的困惑是感情问题。我谈过三四个男朋友,我也确定他们都是真的爱我,但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我总忘不了他们,总是放不下。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答:你看啊,每个人多么贪心,多么不满足。所有都好,还希望唯一的缺憾感情也完美。

  我理解你的问题。你的根源不在于你忘不了他们,而在于那些真爱你的男人都离你而去。你觉得你跟父亲关系很好,其实不是的。一个人的感情问题,很多都受父母从小教育的影响。你跟父亲的关系一定有问题,才会导致你对你男友有某些要求,让他们受不了而离开。他们的离开,都是因为你。

  你可以梳理一下你跟父亲的关系,看看哪些是你一直缺乏而且渴望的,你有没有跟男友提类似的要求?梳理清楚了,你就会意识到问题,这些问题就不会再出现了。

  7.和鬼脚七的对话

  演讲结束后,我和德芬老师一起吃晚饭,开始聊修行的话题。

  鬼脚七:德芬老师,您的演讲非常棒,回答问题也很精彩。最让我佩服的是,您知道那个真相,但您一直不说那个真相,用另外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解读,对大家很有帮助。

  张德芬:如果让你讲,你会怎么讲?

  鬼脚七:也许我会说,你遇到的烦恼都是你的念头,你看见的世界都是你的念头,一切都是游戏。

  张德芬:七哥,他们听不懂的,他们会说你是疯子。

  鬼脚七:是啊,是啊。现在我尽量不说这些了。

  张德芬:你的那篇文章《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写得很好,我发给很多灵修大师看,他们评价都很高。我也是因为这篇文章,才起了这个念头想跟你见面的。

  鬼脚七:谢谢老师的认可。我说自己开悟,大部分人都觉得我神神道道的,还有人说我是骗子,我就回复他说我就是骗子。

  张德芬:你不像有些人在贩卖开悟,很不错啊。我奇怪的是,你开悟了,觉醒了,你还是用心做你的事情,而且还很投入,怎么做到的?

  鬼脚七:就像您说的,世界就是个二元对立的游乐场,既然到游乐场玩,就玩得开心一点。坐过山车,就要坐刺激一点的;坐摩天轮,高一点才好玩啊。到游乐场,好玩就是目的。我现在做事情的原则是好玩。我做微信培训、电商培训,也会搞得很好玩。我会讲我看见的真相、电商的真相、移动互联网的真相。关于贩卖开悟,我以后要不也试试,看看开悟能卖多少钱。

  张德芬:有意思。用“真相”来讲新媒体、讲电商,有机会我也来听你的课。你觉得开悟到底是什么?

  鬼脚七:其实,开悟就是我们给的定义。有人说看见了世界的真相,看见了背后的本源,体验到了无我就是开悟。但我们怎么知道看见的不是幻象,体验到的不是虚妄?佛陀还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体验过那些,我也怀疑过那些,更根本的确信不在于那些体验,而在于自己的觉知。用专业术语讲,就是观照。那个观照会告诉我,我看见的是什么。

  张德芬:是的,每个人体验都不同,感觉都不同,但最后的真相只有一个。哪天咱们俩组织一场演讲,主题是“电商和开悟”。

  鬼脚七:哈哈,这个好!太好玩了,这个绝对前所未有!您是灵修、心灵成长方面的大家,如果能帮助我们苦逼的电商人成长一下,那真是太好了。最后,最后,那个什么……能提个要求不?我、我、我买了您几本书,能签个名吗?

  张德芬:当然可以!七哥你太逗了!

  扫一扫,关联阅读《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原文。

  柴静,算你狠

  2015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新春伊始,从DUANG到蓝黑裙子,从红灯笼到香港游行,很多名词还没熟悉,柴静又来了一个《穹顶之下》之雾霾篇。前几天朋友圈、微博被柴静刷屏了,这两天消停了一些,被“两会”替代。热点都是如此,热点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在微博里。

  热点文章写得晚也有好处,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另外,可以让重视雾霾热度能延续几天。我今天给你讲讲我的思考。

  1.生活太忙

  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头到尾把这个103分钟的纪录片完整地看完了。第一天视频出现的时候我没有看,觉得自己太忙,抽不出完整的时间。第二天早上我和豆豆在**一起看,当时家里无线网络不好,只好用4G手机信号看完。其间有几次我忍不住想快进,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最终还是忍住了,随着柴静姐姐的声音慢慢看完。

  看完片子的第一个思考,不是雾霾多严重,也不是柴静为什么这么厉害,而是:我真的这么忙吗?

  这几天在看一本书《相约星期二》,里面有一段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他们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忙着在寻找。他们想得到新的车子,新的房子,新的工作。但过后他们发现这些东西同样是空的,于是他们重又奔忙起来。

  昨天早上豆豆跟我说:“爸爸,我们再看一遍那个视频吧。”我愣了一下,笑着说:“爸爸向你学习!”

  2.阴谋论

  当这个纪录片视频广为传播之时,有人说柴静是资深烟民、私生活混乱,所以导致她女儿未出生就有肿瘤,跟雾霾没有关系。还有人说这个纪录片选择在春节之后、“两会”之前发布,有深刻的意义。看到这些评论,我没有觉得愤怒,也没有减少对柴静的支持。

  我今年三十八岁,前三十年,我把很多事情想得很复杂,后来几年,我习惯把很多事情想得很简单。最近两年,我又有些变化,我觉得事情只是事情,事情复杂还是简单,只跟你的想法相关,跟事情没有关系。我关心的只是雾霾,那么我就不去关心什么私生活和政治。

  我的自媒体工作室只有七个小伙伴。一天,公司的小姑娘跟我说办公室政治她实在受不了了。我说就这么几个人还有办公室政治啊。她说有啊,某某对某某如何,还有某某又如何。我笑着说,办公室政治是你搞起来的。她听了觉得很伤心,我知道她没听懂。后来她要离开我没有挽留,只是送了一句话给她:我们看见的世界,都是自己内心的世界。

  3.出发点

  接着谈阴谋论。

  柴静说:促使她展开调查的原因是女儿还没出生便患有肿瘤。但有人质疑她的动机,说她善于抓住热点、善于煽情,成为公知,挑起社会矛盾。我相信柴静说的是真的,所有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对子女的爱可以让父母做出任何事情。这种爱,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能创造很多奇迹。

  另外,我想说:不要质疑别人的动机。其原因是:动机如何,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得到证明。之前有人问鬼脚七你为什么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做自媒体?我说因为兴趣。但他不信。后来我问他,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他说做自媒体一定能赚更多的钱!我说你太聪明了,但愿如此。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只要不妨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太正常不过了。

  我做自媒体小有影响力,之前回老家,有位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人一旦有名气就麻烦了,社会对于名人道德的要求十分苛刻。

  我说还好,我经常在文章中告诉别人我有多不好,大家别期望太高。

  4.自媒体

  柴静是个记者,之前在央视做节目,也算是个媒体人,还出了一本书《看见》,听说销量很不错。柴静从央视离职以后,自己投资拍了这个纪录片,第一次亮相就很成功,超过了之前的成功。这种纪录片,按惯例来说,要么是哪个环保组织来拍,要么是某个官方媒体来做,但都不是。柴静算个自媒体人不?应该算吧,至少不属于官媒了。这里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倒不是想指责目前的体制问题,我认为,自媒体的方式应该是以后媒体发展的趋势。柴静这次这么成功,我挺高兴的。人家那么成功跟你有毛关系?!当然有关系。说明自媒体这个行业有前途啊,说明以后独立发声的人越来越多了啊,说明又有牛人一起来探索自媒体了……自媒体和官方媒体以后会比较好地相互补充、平衡。

  自媒体还有个特点,时间越长越有价值。还有人想做自媒体的吗?加入进来吧。

  5.冯唐和柴静

  这里允许我八卦一下,因为柴静让我想到了冯唐。

  柴静和冯唐是好朋友,他俩“有时候约个小局,吃饭喝茶”。柴静写过一篇文章《杂种冯唐》,文笔很好。看了文章,我觉得柴静比冯唐老婆还了解冯唐。

  之前我讨厌八卦,觉得八卦浪费时间。现在不了,现在每次听到八卦,我都很开心,哪怕听到自己的八卦,我也能笑出来。想象力多丰富啊,真真假假,生活真美好!

  我很喜欢柴静的纪录片,我很喜欢冯唐的小说,我还喜欢方励的演讲。今年柴静的纪录片火了,冯唐的小说《万物生长》也已经拍成电影了,5月上映,制片人是方励。

  唉,缘分,我欣赏的人,他们都很熟。

  6.雾霾

  总要谈点雾霾,这才是纪录片的关键。

  只是雾霾本身我真没有太多可以说的,最后给大家讲一个生活片段吧。

  最近我在装修房子,昨天我和老婆在讨论装修的问题。

  老婆说:“那个车库改了吧,做成儿童活动室就好了。”

  “房子外面只能停一辆车,另一辆车怎么办?”

  “没事,卖了,减少雾霾!”

  “豆豆,爸爸以后只能骑自行车送你上学了,行不?”

  “好啊好啊,我喜欢坐自行车,这样没有尾气污染。”豆豆说。

  我苦笑一下说:“柴静,算你狠!”

  冯唐和他的《万物生长》

  我对青春片不感兴趣,我不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看《匆匆那年》,也不看《致青春》,就算有人跟我说好看得要死,我也提不起多少兴趣,但我看了《万物生长》,是因为冯唐。

  几年前,有个女同事送我一本书说很有意思,我接过来一看,是《不二》,冯唐著。冯唐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那个冯唐,一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有点狂傲自大、有点怀才不遇的愤青作家。我一口气看完《不二》以后,我跟同事说:“相对于异类爱情文学,我更喜欢看《少年阿宾》。”她问那是本什么书?我说:“网络长篇小说,看上去很过瘾的,只是有人接受不了,你还是别看了。”

  去年我在书店闲逛,有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活着活着就老了》。这是一本杂文,写得非常棒的杂文。看完这本书,我才开始认识冯唐,然后去搜索这个哥们儿其他信息,原来此人早已成名。我把他的文集全买来了,其中就有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写到这里,我想起我在公众号写文章,起一个好的标题有多么重要,有一个好标题,就能多好几万的阅读量。要不是那本杂文书名起得好,我可能现在还不知道冯唐。

  我爱好很多,除了喜欢美女和写文字以外(冯唐有一篇文章《文学的金线》,看得我十分惭愧,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喜欢写作了),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了。我看过各种各样的小说,除了那些大家都看得上的小说外,还有大家都看不上的,例如修仙、穿越、灵修……但当我看到《万物生长》时,我真的很奇怪:小说居然可以写成这个样子?几乎没有情节、没有悬念、没有**、没有出人意料!按道理这种小说一定很烂也不吸引人,但却恰恰相反,小说很好看。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冯唐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而怪诞的思维被他用小巧锋利的刀片刻在纸上,手法很粗糙,但工艺却很细腻。正是因为如此,我时不时有把书里的片段分享给朋友的冲动。

  这些女教授看惯了生离死别、人世沉浮、改朝换代、**早泄,就是看不惯别人幸福,尤其是小女生们幸福的样子。她们编了一本《新婚必读》,严格规定每周**不得超过一次,过后不补,**不许哼哼,事后不许讨论。要是欲火中烧,背诵三遍《纪念白求恩》就能软下去,不许背诵的时候想着自己老师的女儿、上海滩小影星或是红卫兵女将,不许背诵《论持久战》……

  ——《万物生长》

  当我看到方励在微博里说要拍电影《万物生长》时,我替他捏了一把汗。小说好看,电影不好看的案例多了去了。虽然我看过方励的演讲,很佩服他的人生态度;我看过冯唐的书,很欣赏他的才气;我知道导演李玉,演员范冰冰、韩庚,他们应该不会太差。但这本没什么情节、没什么悬念、没什么**的长篇小说,拍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我简直不忍想象,我甚至猜不出范冰冰到底会演谁。小说里面所有女人的戏份都不多。等《万物生长》上映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

  嗯,看完了,踏实了。

  看完了不写点什么,有点对不住我的爱好,也对不住冯唐。冯唐有一本《三十六大》,里面是三十六封信,我看了以后也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写给十年后鬼脚七的一封信》,信的开头就是借鉴冯唐的风格:

  鬼脚七,

  你好!你妈好吗?你全家都好吗?

  接着说电影。我一边看电影,一边在想那个厉害的编剧是谁,能把小说改编成现在的样子,我真的觉得蛮不容易的。本来想转发一篇影评,但发现那些影评人眼里的精彩都是他们的精彩,而我的感觉却大不同。我不想写成影评,也不想剧透,我只写自己的感觉好了,记下来,留给我闺女上大学时看。

  1.

  这不是一部催泪的电影,小说原本也不是一本催泪的小说。电影只是在讲述一位小伙子成长的季节,那个季节是个恋爱的季节,万物都在野蛮生长,不只是身体,还有爱情。

  2.

  医科大学的女大学生很丑。当我看见秋水女友白露的时候,我就好奇李玉为什么找这个演员。当这个问号升起时,很快就有了答案。那时候工科大学的女生不都如此吗?素面朝天但高傲得眼睛都长在头顶上。想起我以前在天津大学读书,本科班上只有三个女生……

  3.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痴情。秋水和三个女人的爱情,一个初恋,一个女友,一个柳青。谁没有过心痛如冰刀的初恋?初恋女友的故事,被改编得很残忍,本来是俗世的爱情,被改成了凄美的故事。是的,只有当我们回头时,才知道当时的自己多么自以为是。曾经觉得自己很痴情,但最终发现,始乱终弃的都是自己。

  4.

  从柳青的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那种“鸡的方式”让人鄙视的同时还让人无奈。但正是这个女人,却最懂秋水。生活的艰辛,让很多人不得不低头。“鸡的方式”也只是一种低头,就像你在公司不要得罪领导一样。只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神圣的东西,跟你的出身无关,跟你的职业无关,跟什么都无关!

  5.

  电影台词很美,不是那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不是那种“人生总有最关键的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而是类似:

  秋水,再给你一个教训,这个世界上存在两个人互相喜欢,但是不存在帮忙。你开个价吧。

  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只要尘世的幸福。

  那一刻你才知道你有多么自以为是:你以为你一眼就能看穿生活,没想到生活却老是给你大耳光;你一直都觉得自己很痴情,可是从头到尾始乱终弃的好像都是你。

  那些台词,说得那么漫不经心,说得那么云淡风轻,却像刀一样刻在心里。

  6.

  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听。《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配上画面,印象深刻。还有一首外文歌,我也不知道什么名字,那种空旷宁静的感觉很美,等字幕出现,全场亮灯的时候,最后还有熟悉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是韩庚和张靓颖唱的:

  ..常常责怪自己

  ..当初不应该

  ..常常后悔没能

  ..把你留下来

  ..为什么明明相爱

  ..到最后还是会分开

  ..是否我们总是

  ..徘徊在幸福之外

  有多少相爱的人没有分开?有多少人没有在幸福之外?

  7.

  三个女人,一个是初恋,一个是女友,一个是柳青。是的,我又说了一遍。每一个开始都那么不经意,每一个结束又都那么的突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爱情刚出现的时候,你分得清楚吗?当你分清楚的时候,已然是要离别了,也许是只有离别才能验证爱情。喝酒,打架,泡妞,犯坏,是留给多少人的青春记忆。

  8.

  看见那一大书包安全套掉下来的画面,不知道多少人内心会泛起苦涩;看见室友在喝酒砸酒瓶的画面,不知道多少人会短暂地回到校园;看见秋水接初恋电话的画面,不知道多少人会想起自己的初恋。那一幕幕,就像在记录自己的青春。

  9.

  总要说几句电影的坏话!电影宣传说这是羊年开春,虎狼之作!天啊,哪里来的虎狼!四十如虎三十如狼吗?这么清纯的一部电影,居然被说成是虎狼之作!宣传真是太差劲了,这是我唯一反感的地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