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世纪末,在互联网大潮方兴未艾之际,遍地创业英雄尚在孕育之时,成名的标志基本是在报纸杂志版面上出现的频率,按这个标准,我成名算早,以至于也早已归于寂寂。当时的标签包括自学成才、打工女皇啥的。说来可笑,既是打工,又何可称“皇”?
那二十来年的道路真也艰辛,但基本是上行的方向。我倒从不相信成功可以复制,但不知从何时起,竟开始自信:我做什么都可以成功,即使一时一事没能成功,凭着努力与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执拗,也终能成功。于是,我在事业的单行道上踩足油门勇往直前,除了事业,罔顾其他。所谓事业成功,是我生命中唯一的多巴胺;瘾,已深入血液骨髓。那些年,我被自大自信障目而浑然不自知,陶醉在逆风飞扬之中。
十年前,应知天命之际,我终于跌入自己挖的深坑:莽撞创业,欠下巨债。就像小时候饥饿时要翻抖粮食口袋似的,我逐一翻检所有的银行账户,当再三确认,所有账户都已告竭,四顾眼前只有谷底深不可攀的岩壁,我第一次认真地思考生存的问题,然而,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鬓已白、人已老,互联网时代遍地少年英雄崛起,竟已无可容我再度打工还债之地。于是,我抑郁了,在病态中,更认定只有“死”,才是一了百了的解决方案。那时,我囿于自己设定的障垒:不出屋门、不见人、不说话、不看医生、不吃药,只沉浸在对各种死法的想象之中。
也许就是命不该绝吧,一次偶然,误入了教练的课堂。
教练,是一个专业程度很高的职业,发祥于欧美,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与注册会计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一样,有其专业标准以及从业资格的培训与认证体系。简言之:教练与客户是一对一的伙伴关系,旨在激发客户本自具足的潜能。因其从业的天条守则中有一条是“为客户保密”,所以,尽管这个专业成长很快,却一直寂寂无闻。
其实,自20世纪始,世界财富五百强的CEO,大多数早都有过N个教练。CEO是最忙的人,之所以会请教练,是因为真的有帮助。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就曾多次说过:“我只想做一名企业教练……最好的领导人其实就是教练。”
那么,教练只是为CEO服务的吗?当然不是!教练是为“人”服务的。而“CEO”或其他什么标签,都只是每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的一个维度而已。教练的哲学是:“每个人都是全面完整、资源丰富、富有创造力的天才。”你信吗?反正,经过十年的研习,我是信了。十年之间,我辅导过2700多人次,那两百多位客户/教练伙伴都是活生生的“全人”(Whole Person),是CEO、创始人、高管、上司、下属、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各具鲜明的特性,各有其面临的独特挑战。在教练眼里、心中,客户首先是“全人”,教练的使命,是陪伴他们打破人生与事业途中一个又一个的障碍,越过一个又一个山丘。而破障,需要自内而外,靠教练伙伴自己的觉察、觉醒。拿一枚鸡蛋举例:由内而外破壳而出的是新生命,从外敲击得到的只是食物。教练,则负责陪伴与激发,激发每位教练伙伴本自具足的潜能。
万幸,我误入的是教练课堂,而不是另一个世界。之后,发生了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我逐渐治愈了自己的重度抑郁,成为专业认证的教练,我不仅成为两百多位客户/教练伙伴的思维伴侣,我自己也拥有了一位可伴余生的心灵伙伴——我作为专业教练,也时时教练自己。持续地觉察,破障。这真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不敢贪念顿悟成佛,能在此境界逗留,已是无上福分啊!
我喜近水,山则只能远观而不敢近攀。生命中的山丘,于我,更有不可承受之重。然而,谁的一生不需要翻过一个又一个山丘呢?当艰难地越过山丘,扶腰、喘息,眺望着另一番开阔景象——有的是不期而遇的惊喜,有的是变幻无穷的四季风景。“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又有何妨?
我未曾达到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境界,但心中已笃定:能过好余生。
走入生命的夕阳,终于找到生命之北,愉悦地期待着剩余的每一天,期待着每一天的惊喜。这感觉,真好。我想与更多人分享这份美好。于是,历经近九百天、四稿,有了这本书。
如果您翻阅到了这一页,谢谢!请接着读下去吧,我相信您多半能发现些美好且有用的东西。这些美好和有用,多与“教练”有关,能帮助您破障,能帮助您的生活与事业都更好一些。
教练,人人皆应拥有,人人皆可拥有。
“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在苍凉的歌声中,我心清明,喜悦,无障。
(吴士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