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归属感

§将下属的思维能力统一到实现组织愿景上来

  

  迪士尼的创造周期不仅提供了“自我管理技巧”和“战略性思维技巧”,它还为一些重要的关系技巧打下了基础。

  领导力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被领导者的“知觉空间”与实现特定愿景或达成期望状态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空间”结合起来。

  换言之,领导者需要合理的方法将不同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归类并加以管理。这些方法要能辨别不同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并进行合理利用。这些方法还要有助于加深一个人的理解,强化他的沟通能力。

  “梦想家”“实干家”和“批评家”就是一种对许许多多具体思维方式进行归类的方法。梦想家抱着一切皆有可能的态度,将目光集中于“大局”。实干家“好像”梦想可以实现一样行动,将注意力集中在为了实现梦想所需要的一系列“逐渐趋近”的行为。批评家则用基于不同逻辑的标准,检查产品在各种场景下的表现,避免出现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

  这种将具体思维方式进行剔除、归类后形成的思维模式被称为“后设程序模式(MetaProgramPatterns)”。

  “后设”是一种有效的向心理深处归类的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和定义基本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隐藏在一个人的处事方式背后、并影响处事方式的是这个人的思维方式;隐藏在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背后、并影响思维方式的是这个人的心智地图,即分类和排列所有感知信息的认知体系图像。

  各种后设程序模式构成个人的认知过程或认知地图。每种后设程序模式都是通过收集信息、分割信息、比较信息、评估信息和排列信息来引导个人采取相关行动从而能够达到某一目的。

  后设程序模式是删除过滤系统,促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地方,不容它移,从而产生出思维、决策和行为的习惯性模式。后设程序模式在深层的、无意识的层面运行,对我们的行为、个性和人格有着极其强烈的影响。与后设程序模式的不协调和不相容是破坏和谐、造成误解的最佳途径之一。

  对后设程序模式的良好认知不仅有助于加强你的影响能力,还有助于人们去适应工作,使他们更加自然地与工作融为一体。在工作要求和后设程序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造成工作业绩低劣和压力沉重的主要原因。

  后设程序模式能够用于:

  1.激发被领导者的积极性;

  2.更好地理解被领导者的思维进程;

  3.帮助人们扩展并共享各自的知觉空间。

  在领导实践中,后设程序模式的作用是:

  A.探索和某一特定任务或目标有关的“知觉空间”。

  B.扩展个人自身的知觉滤网和他人的知觉空间。

  C.帮助人们理解思维方式的不同,并且共享知觉空间。

  下面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后设程序模式。在这里,我的目的不是为某个人贴上特定的“个性类型”的标签,而是要表明,人们对特定模式有着某种偏爱,这种偏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背景的移换而发生变化。

  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人们可以单纯地强调“朝着”某物移动(比如乐观主义者总是关注得到的),也可以单纯地强调“远离”某物(比如悲观主义者只关注失去的),也可以将二者结合。

  在一个团体中,人们分析问题和目标的方式各异,可以是被动行动,也可以是主动行动。

  “信息块规模”(Chunk-size)指的是一个人在分析问题时,对所使用的信息块的规模的某种偏爱。它也许是以一个统一体的形式来表现,在这个统一体的一端所表现的是“细节”,而在另一端所表现的是“整体”。

  分析问题时,人们会参照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时间框架进行,同时也会参照过去、现在、将来的环境。设置的时间框架不同,短期和长期的含义就会不同,这会影响人们解读和分析的结果。有些人更愿意回望历史以寻求解决方式,而不是展望未来。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改革家和保守派之间的区别。一方在试着为未来做准备,另外一方则试着保护过去。

  解决问题可以参照要取得的“成就”,或者参照各类关系,比如“权力”和“从属”。

  如何平衡任务和关系显然是团队领导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处理和人际关系有关的问题时,关注的角度不外乎是自我的角度、他人的角度或者环境的角度(公司、市场等),但侧重点却可以不尽相同。

  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识别相同点(匹配)和不同点(不匹配)来完成。在团队的层面,可以通过引导团队成员达成共识(比如要鼓励某种行为)和鼓励不同意见的表达(比如要指责某种行为)来完成。

  要想解决问题、实现目标,采用的战略应该是不同愿景、行动、逻辑或者情绪的组合。愿景、行动、逻辑和情绪是可视化的、运动的、用言语表达和感觉的抽象说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