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01
1999年5月80晚10点,当我在外地采访,顺道冋到老家江苏常熟的父母身边时,电话铃突然响起:……你看新闻了吗?北约都把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给炸了!今天大学生们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游行呢!在京城的妻子告诉了我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我急忙打开父母一直用着的那台14时的黑白电视机。我看到了我驻南使馆被炸得血淋淋的场面和首都大学生们在美国驻华使馆前愤怒声讨的镜头……这一夜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不宁静的一夜。我睡不着,并旦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竟然在全世界面前悍然对我驻南使馆进行野蛮罪恶的轰炸?
如果我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相袅的话,北约还敢发动这样的野蛮袭击吗?不知怎的,在这个令亿万国人悲愤与深思的夜晚,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我的同乡,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王淦昌院士。因为他在两年前第一次也是他那传奇一生中惟一一次接受作家采访时,留给我一段让人永远难忘的话。王淦昌先生说:我从小是个苳常阴小的人,连稻里的青蛙都不敢抓。可我和同事们为共和国研制出了两弹,中国人在经济条件极其困难的年代研制该武器,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也许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使用核武器,但我们不能没有这些东西。有了它们,别人就不敢轻裸我们。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在家乡的土地上有位了不起的人物。1964年10月16日,当广播电台传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喜讯不久,在我们家乡就有人传言说同乡王淦昌先生是中圃原子弹的主要领导者和研制者。出于对同乡人的敬仰之心,我们常熟人一直非常注意报纸上出现的王淦昌三个字,然而我和家乡的所有父老乡亲一样,始终见不到这位大师的名字。十儿年后,当人类已经迈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关我们共和国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的内幕不再成为绝密时,我和我的常熟老乡们才知道原来在历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名笮上那位叫王京的人,就是王淦昌先生!
一位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在和平时期为了国家的特殊使命而隐姓埋名长达17年之久,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王淦昌是一批科学家中惟一为了执行国家特殊使命而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隐姓埋名如此久的一位。
今天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当年参与中国两弹研制的一批杰出科学家,他们是被人或称为两弹元勋、或称为两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当然还有王淦昌、彭桓武等。那么,王淦昌在这批研制中国两弹的科学巨人中处于什么地位呢?
用现在已经公认的中国核武器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的钱三强的话来说:我的学长王淦昌同志对我国原子核科学基础研究和原子能的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淦昌同志是清华大学第一届1929年物理系毕业生,比我髙七届,他在学校时的教授有叶企孙、吴有训等,教师有赵忠尧等。我们在学校常听老师们提到第一届的王淦昌……解放后,1949年7月份为了准备召开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曾在北京召开过自然科学工作者大会筹备会。在这期间,我第一次见到了浙江省代表、闻名已久的王先生。王先生深厚的科学知识、月朗的性格和直率的发言,给我印象很深,当时就想到,要发展我国原子核科学时应请他一起参加。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立即成立以原子核研究为主的近代物理研究所。这个最初设在北京东皇城根、后迁至中关村的被后人称为中国核摇篮的研究所,其第一任所长就是钱三强,副所长则是王淦昌和彭桓武。而身为所长的钱三强从此时起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许多场合都需要他出面。正如他自己所说:当时,我还兼任科学院计划局工作,乂先后参加过几次保卫世界和平会议和有关工作,因此所内组织领导责任就落在王先生和彭桓武同志的肩上,而王先生负了主要责任。1956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制订我国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其中原子能科学部分的初稿是由王先生主持拟定的。规划定稿中包括了质子加速器、电子同步加速器的建造,辐射化学的研究和同位素制备等,使得规划扩大了,包括:低能核物理、应用核物理、宇宙线、高能核物理、反应堆、加速器、放射化学、同位素制备等方面,为1958年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10月改名为物理研究所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由第二机械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的科学技术范围勾出了初步蓝图……
钱三强宄生说的这个由二机部和中科院双重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自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同我国一切合作协议后,经毛泽东同志亲自批准,使其成了后来专门负责研制中国核武器的九院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九院这个别名在六七十年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心中的宝贝疙瘩,常在国家高级机密会议上被提起。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这个宝贝疙瘩当时也称二机部的九局和九所,为了神秘的使命,中央将这个绝密单位有意设在首都西郊的元大都的土城墙边。当时那里一片空旷和荒芜,地上长满了灌木杂草。居住在这里的农家百姓突然有一天发现在自己的田间地头上耸起一座灰色的四层大楼,那灰楼很神秘,周围是卨高的围墙,门口还有解放军站岗,时常有各种轿车进出。于是灰楼便成了当地人的一个神秘禁区,它因此也格外出名。20年后,百姓们才慢慢知道,这所神秘的灰楼里便是我国研制核武器的指挥机关与核心部门。
灰楼现在依旧耸立在原地。何它早巳不再是孤零零的了,在它的周围已经有了无数远比它高大和宏伟的建筑。在它的左右前后几乎都是宽阔的马路和热闹非凡的居民楼舍。飞速发展的北京城区建设,使往日的灰楼如今淹没在海淀区花园路的中央地段。为了写这篇作品,有一天我特意走到花园路,当我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望着百米之外的那座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的灰楼时,眼前突然腾起那光彻天地的蘑菇云……
那是中国人在20世纪最值得骄傲的象征物一我们自己造的原子弹!
九院11964年之前称九所院长是李觉将军,他是在聂荣臻元帅领导下直接指挥两弹研制的现场组织者。在李觉将军任院长的九院下面,有三位3院长,他们便是主管核试制实验研究的王淦昌,主管理论研究的彭桓武和主管设计研究的郭永怀。而这时的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则遇王淦昌手下的研究室负责人,当然是极富才能且十分年轻的研究室负责人。从1961年初起,这个承担中国核武器研制使命的九院的骨干格局一直沿袭至1978年。后来李觉不再兼任院长了,由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王淦@兼任院长,并直至1982年了月。在这期间和之后,朱光觉、邓稼先、周光召等也先后升任为副院长、院长。
王淦昌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不仅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第一代核武器研制的实验研究和组织领导,而且在爆轰试验、固体炸药工艺和新型炸药、高功率脉冲技术以及核武器试验中实验诊断方面进行了奠基性研究,指导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在开展地下核试验过程中,他花费了巨大精力和时间研究与改进测试方法,使我国仅用很少次数的试验,就掌握了地下核试验测试的关键技术。周光召同志写下这段对王淦昌的评语时是1996年2月,此时周光召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作为一名著名的物理理论科学家和中国国家科学机构的首脑人物,一向用词极其严谨的周光召,在评价王淦昌先生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贡献时,在仅有180个字且专业名词占了大部分内容的评语中,重复用了两次奠基和两次关键的字眼。很显然,王淦昌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中国两弹元勋。
在当年我国的两弹研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后来都从神秘的国家特级机密的后帷走到了中国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前台,成了众所周知的人物。可以说,在两弹成功爆炸之后的若干年里,王淦昌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一直没有走出神秘后帷的两弹研制工作的高层大科学家之一。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央决定王先生参与两弹研制领导和组织工作时,他已55岁了,是所有直接参与研制工作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科学家。1980年2月,在邓小平主持下的全国科学大会上,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被确定,长期得不到应有政治待遇的臭老九们第一次有了走向政治舞台的机会。当一批两弹研制工作的主要组织和领导者纷纷从后台走向前台时,王淦昌已是73岁高龄的老人了。他这样说:当国家领导人是要有管全面工作的大才的。我老了,有生之年再为屮国核能事业做些业务工作便是最大欣慰。因而当与他并肩战斗十几个春秋的后生们如钱三强、朱光亚、周光召等都成了全国入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或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长时,王淦昌则继续埋头在中国核能工作的第一线上,虽然那时他也有全国人大常委、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等社会职务,但他依然是位并不被公众所认知的神秘人物。其二,研制两弹是中国的最高机密,所有参加者即便是一位工地坎事员,也得是三代贫雇农出身,政治审查是当时最严格的,凡与两弹研制工作沾点边的儿十万参与者中,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共党员。但王淦昌不是,而且是核心领导层中惟一的一个不是中共党员的决策者。据说非党员的王淦昌当时被推荐为九院副院长,直接负责两弹研制的领导和组织工作,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批准的。王淦昌从1961年4月走进那座灰楼起,经历了长达17年之久的隐姓埋名的岁月。他不仅是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中隐姓埋名时间最长的一个,就是在可以公开身份之后的七八年中他仍然严格按照组织规定,极少露面,更不太用自己的真姓真名。王淦昌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是在组织允许他结束隐姓埋名生涯后的1979年10月20日,此时他正好72岁。
介绍他入党的是与他并肩战斗几十年的另一位我国杰出的核工业领导者李毅同志和著名核化工专家、当时的二机部副部长姜圣阶同志。王淦昌何以在大功告成且年逾古稀的时候要求加人无产阶级先锋队?这绝不是偶然的,在老先生的人党申请书里我看到了这位为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科学家发自肺腑的一段话我亲身体会到,在帝国主义**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是一个十亿人民、八亿农民的大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不可能的。经过了十年动乱的曲折,迎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更加深信中国共产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端正航向,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因此,我决心申请加人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王淦昌是个什么样的人,甚至在今天,我们很多中国人还不是很了解。这是一种遗憾,但同时更说明了王淦昌作为为新中国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大师,他的可贵之处也就在这里。因为他一生孜孜不倦的是科学事业,即便是在从事最崇高的科学研究和取得最辉煌的成就时,他依然甘心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而默默奉献。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的李毅将军,在王淦昌先生80寿辰时说过一段感人和贴切的话,他说:淦昌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核物理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原子能科学研究机构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里,他为核科学在中国生根,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核科学研究人才,为我国核科学做出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呕心沥血;为自力更生,突破原子弹、氢弹科学技术关,发扬国威,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功迸……我发现他具有许多长处:他生活艰苦朴素,胸襟坦**政恳,敛于说真话,敢于开展批评,也能听取别人的批评和不同意见;他富于民主精神,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众人的才干;他热情宽厚,平等待人,从不嫉贤妒能,从不凭个人好恶嫌奔人才:他在研究工作上惯于亲临科研第一线,亲自动手,对年轻人耐心培养;他对党政干部、后勤人员也平等相待,一视呙仁,从不以权威科学家自居,不盛气凌人,不轻视别人的劳动。他确实树立了知识分子、科学家与党政干部、后勤人员同忐式团结合作的典范。
1997年的一个夏口,我这位整整比王淦昌院士晚出生半个世纪的小老乡,终于在北京木樨地王淦昌的家里见到了我久仰的大老乡。
啊,老乡来了,坐,坐。90岁卨龄的王淦昌老先生一口纯正的常熟土话,令我心头犹存的几分敬畏之感**然散去。初次见面,我就惊喜地发现了两件事:一是这位像泰山一般的丰碑人物没有半点架子,一是他的身子骨之硬朗程度令人难以想像。他刚拉着我的手坐在他身边说着我们都已久违了的家乡话,就有电话打来。坐在沙发里的他竟无半点拖沓之感,站起来直奔电话机,其说话的声咅也格外清朗洪亮。
那天我问的最多的还是我最感神秘的问题:他是怎么搞出原子弹的?
老先生笑了:你是老乡,给个例外。说着,他从黾屋抱出几本他的论文集和手稿:中国的原子弹真正是我们一手搞出来的,这可不是吹的!你看看,这是我当时为研制原子弹上天绘制的实验草图……王淦昌老先生随即说:这在今天仍是绝密的。好在你这当作家的可能什么都看不懂吧?
我认真地瞅了几页,又认真地摇摇头:不懂,像天书。老先生哈哈大笑起来:你要看得懂,我就不拿出来了!
那天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老先生的身体尤其是思维的活跃和惊人的记忆力,使我消去了一切采访的疑虑,于是给老先生留下了一长串问题,相约另一个时间与他长谈。王淦昌院士爽朗地答应了,并在告别时在我笔记本上写了一行希望你将来成为大文豪的题词。
之后的不久,正当我忙着为采访老先生做准备时,突然有一天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则惊人的消息,那是最髙人民检察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写的读者来信。文中说:一位九旬卨龄的老科学家在家门前的马路上散步时,突然被一个年轻的骑车人撞倒在地。而那个年轻人见老者倒地后竟然扬长而去。后来是过路的两位年老者将这位老科学家扶起后送到了医院。读者来信中愤怒地斥责了那位骑车人,问他有没有最基本的社会公德?问他知道不知道被撞倒的这位90岁的老科学家曾经是我国两弹元勋?那篇只有二三百字的读者来信,立即使我想到了王淦昌。我当即打电话给王老先生的家,接电话的家人向我证实,被撞倒的就是王淦昌老先生。
现在王老先生怎么样啦?
股骨颈骨折,一条腿不能动弹,医生说至少得住院3个那个可恶的骑车人!他知不知道这是何等严重的事故?老先生一旦有个好歹,将给国家带来多大损失?假如这一撞发生在30多年前我国研制两弹时,那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就可能不知晚多少时候爆炸!据说王老先生被撞的消息在报界披露后,引起国内外的震惊,他所住的北京医院病房里每天有社会各界送来的慰问鲜花,连整个走廊都堆得满满的。然而可气的是那个骑车人一直未露面,至今王淦昌老先生已经离世半年多了,那个骑车人仍逍遥法外,这是天理不容的事。
王淦昌老先生住院期间仍没有忘却接受我采访的事,由于伤势严重最终被医生劝阻,这使我感到极大遗憾,因为后来没过多长时间,我国一代核科学大师王淦昌先生带着他未竟的事业离我们而去了。在八宝山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王淦昌作为一代杰出的科学大师,获得了应有的褒奖与悼念。
1999年5月了日,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第二天清晨,一夜未眠的我,忍不住再次来到30年前曾经拜谒过的王淦昌故居,缅怀我心中的大师。当我默默地向王淦昌出生的农舍鞠躬时,那个名叫枫塘湾的小村庄的村民都围拢过来。他们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北约欺人太甚,假如王淦昌还活着,再造几样跟美国一样厉害的武器,看他们霸权主义还敢不敢损害我们中国的尊严!
是的,一个国家的尊严是绝不可玷污的。而一个国家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就必须有许多像王淦昌这样的卓越贡献者。
那一刻,王淦昌院士为国家、为民族尊严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不由得在我心头重新浮现……
三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豸臂的中国人——綠翁蟛。
王淦昌的一生几乎占有了整个20世纪。而他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他的名字与成就也与中国在20世纪曾经出现的荣辱春秋联系在一起。
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出生在江苏常熟水乡的支塘镇枫塘湾村。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郎中中医师,但死得很早。王淦昌13岁时父母都离开了人间,他主要靠大哥和外祖母抚养成人。小时候的王淦昌就读于两所有名的学校,小学他是在太仓的沙溪学校上的,那是非常开明的学堂。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囯时,沙溪小镇也破天荒地举行了大游行。70多年后,王淦昌与家人谈起往事时仍然异常激动地说:那是我第一次上街参加游行,当时虽然年纪很小,可心头觉得能为国家兴亡出点力是很光荣的事。啥叫国家的尊严,从那时就深深地扎根在我心中。然而王淦昌毕竟生活在一个旧时代,特别是封建的农村风俗习惯使得他过早地有了一门包办婚姻。在家人的操办下,刚小学毕业的王淦昌在暑假里娶回了一个比自己大3岁的裹脚小媳妇,那时新郎官王淦昌虚岁才14岁。当时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家庭与婚姻,只知道从此家里有个既是媳妇又像姐姐的女人帮他干这做那的,似乎很开心。当了一个多月新郎后,王淦昌被大哥带到上海浦东,进了浦东中学。这是王淦昌第一次从乡下走到十里洋场的重要转折。浦东中学第一任校长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当时国内就有南浦东,北南开之说。浦东中学的学生在黄炎培先生的栽培下,几乎百分之百地考上了著名大学,如革命家闻一多、科学家钱昌照、教育家夏坚白、史学家范文澜、文学家胡也频以及蒋经国、蒋纬国等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是从浦东中学毕业的。严谨的学风,使王淦昌受益不浅,他在这儿勃发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非凡天才。1925年,他一举考上了清华大学。有趣的是,当这位前程辉煌的18岁学子,兴冲冲地拿着清华大学人学通知书向家人报喜时,他的姐姐则抱来一个娃儿对他说:快看,我们的囡囡长得多标致。王淦昌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他竟然不知所措地躲得妻儿老远……值得重书一笔的是,在此后的70多年里,王淦昌从一名乡下学子,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而他的夫人一直是那位比他大3岁的结发妻子吴月琴。大科学家与夫人共生下了三女二儿,而这些孩子相继出生时,几乎都是在王淦昌读大学或在国外留学期间。王淦昌一生从事科学事业,肩负国家的特殊使命,从来没有管过一天家里的事,正是吴月琴这位认字不多的老夫人带大了三女二儿,并让孩子们一个个读上大学,又像父亲一样当上了科学家、人民教师和国家干部。在王淦昌家做客时,当我第一次知道这对身份悬殊如此之大的老夫妻竟能和睦恩爱地生活了近80个春秋时,心头不由得腾起一股深深的敬意。更令人称奇的是,我当时见到了4岁高龄的吴月琴老太太身子骨依旧硬朗,说话走路麻利干脆,全然不显半点迟钝。她的家人告诉我,老太太现在还坚持着要上厨房为老头子做饭。我听后忍不住大为惊叹……
王淦昌于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他是第一届清华物理系学生,那时他班上的同学连他才只有4个人。然而后来4人中釕3人都成就卓著。王淦昌成为清华的第一一届物理系毕业生,奠定了他作为中閉第一代物理学家的地位。当时引导他走上物理科学之路的是国物理学的开拓者叶企孙先生和吴有训先生。初进清华叫,王淦昌对化学课十分感兴趣,后来正是因为听广叶企孙先生的物理课才转为对物理感兴趣,并且立志毕生献身于物理科学事业。1926年3月中旬的一天,王淦昌经历了一场终身难忘的生死考验。那天,清华学生会集会,声讨日、美、英等闻諧口所谓的大沽口事件,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后来集会变成了大游行,而且除清华外,北大、师大、女师大等高校的大学生都加人了大游行队伍。游行队伍向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政府前的广场进发的途中,全副武装的军膂突然向学生们开枪。在游行队伍前面的王淦昌怎么也不敢相信当局真的会开枪。就在他的身边,一位同学倒在了血泊之中,他惊诧地抬头时又见女师大的两位同学也惨叫一声倒下了……王淦昌刚想有所反应,就被乱了阵的人群挤到了墙角边,而这一挤使他免于一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当时共死了47人,伤150多人,王淦昌的一名同班同学也牺牲在惨案之中。当晚,王淦昌来到叶企孙教授家,诉说了白天发生的惨景。叶企孙听后,满腔义愤道:如果我们国家像大唐帝国时那样强盛,这个世界上有谁敢欺侮我们?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数十年后,王淦昌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神态异常严峻地说:叶先生的话,当时深深地烙在我心中,可以说从那一刻我下定了走科学救国的人生道路。几十年来,我无论走到哪儿,都始终不忘4祖国需要更加强大这个愿望,并甘心情愿为之奋斗。
如果说叶企孙教授在悲愤中说的话使王淦昌树立了毕生的奋斗目标,那么另一位教授吴有训则以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精神,激励王淦昌在科学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可以说,中国的近代物理科学没有吴有训教授将不知要落后多少年。这位著名的中国物理学奠基人在早年留学美国时就与导师康普顿一起研究X射线散射谱效应,后来他的导师在192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吴有训的实验,因为康普顿进行的X射线散射谱研究当时受到了另一一位著名X射线专家杜安的攻击,正是吴有训证明自己导师的研究具有普遍性,并以有力的实验驳斥了杜安的错误,所以国际上也有人称康普顿获得的诺贝尔奖的X射线散射谱效应为康普顿一吴效应。王淦昌在晚年曾这样比喻自己的恩师:中国能够有后来的原子弹的天地,如果没有吴有训先生当年手把手地教我们从疔螺丝钉开始进行实验性的艰苦工作,那么我们这些承担国家核试验的科学家至少可能晚十年八年才能把中国的原子弹送上天。伟大的居里夫人有句名言,她说:物理科学的核心便是实验。这使我马上联想到电影居里夫人中居里夫妇为了提炼镭元素,几年如一日地在自制的炼炉间艰辛工作的情景。王淦昌先生在与我谈起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时感慨道:我们何尝不是像居里夫人提炼镭一样艰辛?物理科学上任何一种发现或通过物理现象进行的任何一种核试验,没有百次千次甚至上万次实验,那是天方夜谭。王淦昌在物理学界的权威正是来自于他从吴有训先生那儿学到的实验能力,他在科学实验上的专心致志与心灵手巧的天才本领,连吴有训都极度称道。
1929年夏,王淦昌成为清华大学第一届物理系毕业生。吴有训太喜欢自己的这个学生了,便邀他留校当助教,并给了王淦昌一个独立承担的实验任务:测量清华园周围氡气的强度及每天的变化。这项测量具有全球性意义,德国物理学家曾在20世纪初的20年代就做过,但中国在王淦昌开始进行这项实验前谁都没有重视过。半年时间里,王淦昌严格按照吴有训先生的要求,利用最简单的器材,出色地完成了此项实验,并写出了北平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份大气中物理放射性现象研究的科学论文事实上在中国也是首次吴有训对学生的成果非常满意,并亲自将论文译成英文,用大气中的放射性和北平天气为题目,发表在清华大学的首期论文集上。1930年,在叶企孙、吴有训的建议下,王淦昌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研究生,被分配去德国柏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