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大国的亮点

05

大国的亮点 何建明 6774 2024-10-22 03:01

  

  那日子里,父老乡亲们接一连二地找到常德盛的办公室、找到他的家里,用各种方式给他送去了安慰和鼓励。

  常熟市委领导得知老先进的蒋巷村落难后,市委书记周福元亲自送来了缓解矛盾的资金。那些过去曾经受恩于常德盛或得到他这样那样帮助的兄弟单位、上级部门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没有抚这更让常德盛感到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名共产党人,在这样的父老乡亲、上级领导、兄弟单位面前所获得的巨大力量。

  干,摔倒了爬起来再干!拼上命豁出本这回自己动手干!倔强的常德盛把一肚子的冤水暂时咽到肚里……从那开始,他这位曾让蒋巷这块“鬼唱歌”的地方变成名震江南的“米粮仓”的农业劳模,不习惯地穿起了西装、系上了领带,带着双腿的泥土,驰骋于商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村民王阿明和平文彬出差到上海一家企业,无意间听几位技术人员在谈论现今先进国家已有将泡沫延伸生产成彩钢复合板的,这是一种替代墙体的新型轻质建材。用这种彩钢复合板可以制作和建造各类轻体建筑物,且外观美,造价低,必将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两村民回村后,及时向常书记作了汇报。常德盛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富市场价值的信息,且国家对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及用户们对建筑材料的时尚追求,都与这种新型彩色钢板材料有着不谋而合的时势趋向。

  “走,明天我们就上上海、南京搞市场调研。”当夜,老常就在村委会上拍板决断。几天下来的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果然是这种新型建材前景可观。

  干不干?几位村干部小心翼翼地间。

  还用问?当然干!常德盛二话没说。不过,这回他学精明了:厂是咱蒋巷村的,当权的也必须是咱蒋巷村的人。经村委会推荐和上级批准,常德盛亲自兼任起了新开张的后来成为江苏著名企业、在全国建材行业独占鳌头、使蒋巷村再度腾飞的村办轻质建材厂董事长。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在常德盛决策办新型建材厂时,吹来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那些一直关注着蒋巷村发展的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此时也纷纷伸出热情之手,像原常熟市委书记、现已调任盐城市委书记的曹兴福、省农工部部长符培生等,都亲自出面为蒋巷村牵线搭桥。就这样,常德盛在半年日翻旬内,就筹措到600多万元,于1992年春暖花开时节,蒋巷村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村办企业正式诞生了!

  可是有厂并不等于就有了滚滚而来的财源了,弄不好还会在商海里翻船的。然而蒋巷村和常德盛是不可能在再一次翻船后爬起来的。命运只留给常德盛最后的一次拼搏机会。这一点常德盛似乎比谁都清楚。而偏偏这个时候,一道难题无情地摆在了常德盛的面前——生产技术过关后,产品的市场销售成了大问题。那时许多建筑部门和消费者,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样一种叫作“彩钢复合板”的新型建材‘用惯了秦砖汉瓦的中国传统建筑业,对常德盛他们生产的这种五彩缤纷的内质材料为泡沫的‘怪产品”不敢轻易认同。你说该产品“防火隔热保姆,冬暖夏凉防震”,他说没见过轻如簿纸的泡沫塑料会有如此质地,除非先证明你蒋巷村、你这个企业董事长不是江湖骗子,然后咱们再来谈生意。

  面对说一不二的商业市场,无奈的常德盛别无选择,但他坚信只要自己的产品过硬,自己的心诚,就不会永远打不开市场。常德盛心想,既然人家不认我们的新产品,是首先因为他们不信任我们的人,不信任是由于他们并不认识我们蒋巷村。那好,我就先找那些认识我们蒋巷村的单位和人,去向他们推荐彩钢复合板。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营销场面——‘

  “新鲜,第一次见这种产品。”客户摆弄着一块块色彩鲜艳的内为泡沫、外合钢板的新型建材十分好奇道。

  “是新鲜。这种彩色钢板是近二三十年才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顶涂产品,价廉物美。”推销者面带谦和的微笑,娓,娓而道。

  “那——它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不算简单,也不算复杂。它是经高速连续化学预处理、初涂矛精涂等工艺精制而成。其涂层比金属表面单件喷涂或刷涂的质量喊扬均匀,更为稳定,抗腐蚀性强,可长期保持色泽新颖,是目前和沫来比较理想的替代建筑与装演材料·一”;,“真想不到还有这么好的新材料!”VY“是啊,您看,譬如我们新生产的这种109隔热夹芯板,是通过自动化机将彩色钢板压型后,用高强度的粘接剂把内外两层彩色钢板与自熄型聚苯乙稀泡沫板加压加热复合成的新型建筑板材。它外型美观,色泽鲜艳多样,且具有轻质、高强,施工迅速方便,以板块拼装,不用大型起吊设备,又可无湿操作,集承重、保湿、防火、装修于一体,不用二次装修。而且这种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结构厂房、保湿隔热厂房、净化厂房、高中档组合厂房、冷库、冷藏车、集装箱房以及现有建筑物加层等多种用途……”

  “听你这么一说,这彩色钢板还真是个好东西哩!”客户好奇地间,“你们是哪儿的现化厂家呀?”

  “我们不是啥现代化厂,只不过是个村办厂,不过我们的产品确实是先进的,质量也是经有关部门检验认为是优质的。”

  客户很是惊异道:“村办厂?你们是那个村?”叮 “常熟的蒋巷村。”

  “蒋巷——不就是老模范常德盛那个村吗?”

  “对呀,你认识他吗?”

  “认得认得。过去我听过几次他的经验介绍呢。那可是真正的好干部、老实人哪!”

  这回可轮到推销员激动了,听客户这么一说就差眼泪没掉出来:“兄弟,你仔细看看我是谁嘛——!”

  客户不由细细将眼前这位银丝满头的老推销员从上到下端详了半天,突然惊呼道:“哎哟贵人啊——你、你不就是常书记嘛!”

  “是。我是常德盛。”

  “哈哈哈……我们是老朋友了。你的货我要,全要!”

  “别别兄弟,你先看看货……”

  “还看啥?谁不知道你老常是个实在人!这批货,我们成交了!”

  “嘿嘿……”

  “哈哈……”

  蒋巷村的新型建筑材料产品,就是这样半靠质量半靠常德盛的名声一点一点给打了出去。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像我上面仅仅一个“故事情节”那么简单。用常德盛自己的话说,那可是靠了“千山万水走,千言万语说,干家万户求,千难万难磨”,才最后有了市场“金石”大门的渐渐启开……

  那时的常德盛,真可谓一身分作两半用。在家他是村支书,出「1便是推销员。一年四季,他几乎天天要先把村里的大大小小的事特别是农田里的事安排妥当后,登上那辆“长安”面包车,马不停蹄地奔波在江浙沪各大中城市。村里的人看到自己的书记已是五十来岁的人了,竟冬里一身疮、酷暑满衣“霜”的忙里忙外,无不心疼地劝他别这样奔命,在家指挥指挥就行了。老常说,搞经济、搞市场咱是外行,蹲在家里不出门就会出现不是别人蒙你也是你蒙别人的局面。党把蒋巷村交给了咱,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闯出一条致富路,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他对自己和企业干部提出:凡是本省范围的业务,不管路有多远,必须赶在人家上班之前到达办事对方的单位。这就是说,每次常德盛他们出差办事,总是要在前一天下午或夜里上路,这样才能有绝对的保证。蒋巷村的人告诉我,他们的常书记和现在所有企业外勤人员,几年来没有一次出差不是做到这一点的。

  常德盛的司机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你想听常书记这一类的事?晦,那就太多了。司机说,前年有一次他开车跟常书记就有四天时间差不多都在车上“连轴转”过。他们是头天晚上从家出发,第二天一清早到的南京。那次先是到省消防厅办理企业防火生产许可证。这样的证以往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得下来的。也可能因为我们是头天告诉省消防厅说明天我们就到,第二天当消防厅的同志一上一班真的见我们齐喇喇地站在了他们的办公室门前给感魂的,就当场没费周折地给我们办了证。办完证后,常书记又上南京市里几家用户走访。下午我们赶到扬州,同那里的一家单位谈成了一笔30万元的业务。因次日常书记要同另外一名同志去常州,故当晚我们又回到村里。我将常书记送到他家门口时已是凌晨两点。他说他就眯吨两小时。就这样我在四点钟时又把他叫上车匆匆启程赶到常州。在常州,常书记和常州客车厂签订了一笔搭建1400平方米厂房的业务合同。那天办完事从常州回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可是第二天常书记又要到苏州市里开会,他得发言,当夜常书记又在家赶讲话稿。当他放下笔时东方已发白,他一个电话叫醒我又上了车……司机无限感慨道,常书记为了把村里的厂办好,他像一台开足马力的车,一个劲地不停往前跑,就是耗尽了“油”他还照常“加档”、“踩油门”……

  1994年7月中旬的一天,常德盛冒着炎热酷暑,上午到常州市委等几个部门办完事后,已感浑身不适,但苏州的一笔业务是事先约定的。下午,他强忍着准时到苏州把事情办好。回到常熟城里已是傍晚七点多钟,本该回蒋巷自己家的他突然又想起城里有家单位要建自行车棚需他们的彩色钢板材料,老常便擦擦额上的虚汗,直奔这个单位的负责人家。

  “你的手好烫啊!发烧了吧?”那负责同志在与常德盛握手时竟惊就一声。

  老常轻描淡写、佯装无事地说,可能有点烧吧。

  “你快回家休息,生意的事等你退烧后再来也不迟么。”

  老常有些急了:“那不行,我是来谈事的,事情没办完,我回去后也不踏实。”

  那同志笑了,说真拿你没办法。等城里的事办完,十点多钟常德盛回到家,一量体温39.5`C。爱人心疼地埋怨道:“发烧那么高都不顾,明儿在家躺着,不许东奔西跑了。”可是第二天清晨五点半——这是常德盛几十年如一日的上班时间,爱人发现老常又骑上那辆旧自行车,朝村委会所在地驶去……

  顺便说一句,常德盛原来的家就在蒋巷村的黄米径宅基。七八年前因常德盛被选上了所在乡的党委副书记,于是按规定他也成了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了,他的家在那时被安排在镇上。从镇上到蒋巷村有十多华里,可常德盛从没有因此而同蒋巷村及村民们拉开过距离。从当干部的那天起,他坚持每天五点起床,五点半从家出发,然后用一段时间到村里的田头或顺道走访村民。六点钟他准时到办公室上班。我在采访中村民们对我说,常书记打当支书后没有一天迟到过。常德盛自己说有过一天迟到的。我问那天是什么原因?他说就是上面说的那次他发烧从家出来的第三天。

  那天常德盛是因为想起有一大堆事等着要处理,才硬支撑着来到村委办公室的。一路上他摇摇晃晃骑着,就差险些翻到路边的河沟里。几位村干部一上班见他脸色苍白,气喘嘘嘘,便要送他到市医院。常德盛说手头还有事说啥也不去。大伙没法,只好拉他到了村医务室。一就诊,是肠胃道感染和劳累所致。当天医生硬将他按在医务室给输了四瓶液。第二天上班后又接着输。可输着输着,常德盛想起了海门市有笔400万元的业务必须马上去洽谈拍板,便趁人不备时拔掉针头叫上司机直奔几百里之外的海门……从海门回来已是深夜十二点。这一夜看把常德盛折腾的。可一闻雄鸡啼鸣,常德盛又赶快穿上衣服出了家门。这一天早晨,那十几里路程是常德盛三十多年间走的最长一段时间,他跨着自行车骑骑推推,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踏进办公室,时针正好定在六点30分。

  30多年间,常德盛不记得哪一天最早到的办公室,但对这唯一的一次不是在六点前到达办公室上班,却记得特别的深刻。

  成功从来对那些勤奋而辛劳的人施予报答。在常德盛的数年拼搏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蒋巷村的工业经济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个昔日只能承接些搭建小亭子、自行车棚一类的轻型建材厂,如今可以承接一万多平方米大型厂房和其它建筑;经营范围也从周边乡镇发展到全国20几个省市区。从1992年建厂办企业到今天,蒋巷村的村办企业也由原来的单一建材发展到现在的以建材为龙头的多种业务,并组成了名为“常盛”的集团企业。其工业产值也由1993年的1500万元,上升到1996年的一亿多元。19%年当年,全村村办工业实现利税1200多万元。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也由原来的200()多元,上升到19%年的6000元。

  蒋巷村从过去的农业老无进,变成丁今大农工齐发展的“双雄标杆村”。如今这一块地盘上产粮的蒋巷村和工业的“常盛集团”两面红旗,在江苏省和华东地区都名声显赫。

  应该看到,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事。然而也应当承认,在一些富裕地区所出现的贫富差异和一些贫穷地区的那种依旧贫困水平,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国农村,情况尤为如此。

  常德盛是一名中国共产党最基层的干部,同时又是所在地盘上的农民们的最高领导。那些整天与他同下一块田同走一条路的农民们心里想的、一生求的,他太清楚太明白不过。采访中,他给我讲了一段话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位农村支书的那片“平民心”。他说:“我是新中国、毛泽东思想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名党员,一名村支部书记。我肩头的责任就是让整个儿的村子建设成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全村家家户户都过上幸福、舒畅、美满的日子。除开个人努力因素外,我既不想着意培养哪怕是一个暴发户,更不想看到全村哪怕仅有一个村民过的是苦日子……”凡到过今天蒋巷村的人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这里确实没见有哪家是几百万、几千万元财产的暴发户,但也同样见不到有哪家因为嫁了女盖了楼后手头紧巴得过不下日子,这里家家户户的小日子都过得那么美美满满、富富裕裕。在这里,有一个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蒋巷村的百姓,一讲起集体两个字,便是那样的神圣,那么的依恋,而不像有的地方一个富裕户能遮掩当地半边夭,而名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的集体概念早已名存实亡,发展到甚至连块砖、连块瓦的公共利益都找不到——在今天中国的一些地方,这种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且继续在悲哀地发生。

  然而蒋巷村却不是这样。蒋巷村人把社会主义的集体利益看作自己的**。

  在蒋巷村,支部和村委的任何一个最简单和起码的号令,都会一呼百应……

  常德盛对自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把蒋巷村引到这种境地甚为满意。蒋巷人对自己的支书能把大伙引到这样一条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更是满意。

  其实,走共同富裕之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它既包含着蒋巷百姓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而更多包含的是常德盛那颗为全村人民造福的拳拳赤子心——

  那个季节发生在八十年代初。当时正值全国性的农村“分田到户”时期。这天,十多个村民涌进生产队办公室。打头的一名中年汉子手舞足蹈地发表高论道:“别的地方土地承包后,集体的农具农机分的分、卖的卖,只有我们蒋巷特别,既不分,又不卖,你们这些当干部的到底在想些啥?”

  “是啊,倒底你们在想啥?不会是在想自己的小九九吧?”众人你一立言我一语,说得那个生产队长的脸一阵红来一阵白:“你、你们……有没有点良心?”

  “良心?哈哈……这要看你们当干部的倒底是在想什么了。说,你们当干部的为什么决定这不分那不分?”围聚的人越说越激动。

  正在这时,’常德盛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好,我来回答。”常德盛和颜悦色地让大家坐下后,说,“土地承包到户是党中央决策,:要坚决执行。但原来生产队集体置办的财产,是分是留,上面并没明细。党支部的意见是:共产党办事从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所以根据咱蒋巷实际,我们认为不分为好。道理谁都明白,过去我似大伙都说咱种田人为啥几千年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摄机械化多好!咱蒋巷拼了性命几十年现在总算有了那么点机械必之可是离咱做梦也想的漪秧、岔田、收割不弯腰的目标还远着呢卜热集体的东西,今天假如一分,张三抱回个车轮,李四抢走台水泵,好端端的一架机器不成了一堆废铁,对谁有好处?所以我们不但不分,还要建立农机队,为承包责任田的村民服务。这就是我们干部们的想法,大伙看倒底好不好?”

  闹事的人我看你,你看他,还有什么说的?“好!太好了!常书记,就照您说的办!”众人异口同声道,继而是一阵热烈鼓掌。有人走到常德盛身边不好意思地嘀咕说,开始我们就怕田都分了,留着集体也是空架子,干脆早抢一件是一件,听您常书记一说,我们分田到户后的后怕全没了。常书记,您是咱百姓的菩萨,一句话——听你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