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名人传

注释

  

  本书注释部分说明:译者、编者所作注释,均逐一标注;其余注释为原注。

  [1]这部书的初译稿,成于一九三二年,在存稿堆下埋藏了有几十年之久。——出版界坚持本书已有译本,不愿接受。但已出版的译本绝版已久,我始终未曾见到。然而我深深地感谢这件在当时使我失望的事故,使我现在能全部重译,把少年时代幼稚的翻译习作一笔勾销。(译注)

  [2]韦格勒夫妇是贝多芬生前的挚友,一直到老年时,他们都始终保持着亲密的友谊。(编注)

  [3]魏因加特纳( Weingartner Felix,1863—1942),系指挥贝多芬作品之权威。(译注)

  [4]罗曼·罗兰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数卷的事实和主人翁的性格,颇多取材于贝多芬的事迹与为人。且全书的战斗精神与坚忍气息,尤多受贝多芬的感应。(译注)

  [5]贝玑(Charles Peguy,1873—1914),法国近代大诗人,与作者同辈,早死。本书全文曾在贝玑主编的《半月刊》上发表。(译注)

  [6]按一八九四至一九〇六年间,法国有一历史性的大冤狱,即史家所谓“德雷福斯事件”。德雷福斯大尉被诬通敌罪,判处苦役。一八九五年陆军部秘密警察长发觉前案系罗织诬陷而成,竭力主张平反,致触怒军人,连带下狱。著名文豪左拉亦以主张正义而备受迫害,流亡英伦。迨一八九九年,德雷福斯方获军事法庭更审,改判徒刑十年,复由大总统下令特赦。一九〇六年,德雷福斯再由最高法院完全平反,撤消原判。毕加大佐为昭雪此冤狱之最初殉难者,故作者以之代表正义。

  蒲尔民族为南非好望角一带的荷兰人,自维也纳会议,荷兰将好望角割让于英国后,英人虐待蒲尔人甚烈,卒激成一八九九至一九〇二年间的蒲尔战争。结果英国让步,南非联盟宣告成立,为英国自治领地之一。作者以之代表自由的火焰。(译注)

  [7]神话中的火神,人类文明最初的创造者。作者常用以譬喻贝多芬。(译注)

  [8]伊格纳兹·莫舍勒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犹太血统的捷克作曲家、钢琴家。(编注)

  [9]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雷斯塔伯(Heinrich Friedrich Ludwig Rellstab,1799—1860),德国诗人和音乐评论家。(编注)

  [10]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维希,是家族里最优秀的人物,生在安特卫普,直到二十岁时才住到波恩来,做当地大公的乐长。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贝多芬奔放独立的天性,以及别的不全是德国人的特点。

  [11]按今法国与比利时交界之一部及比利时西部之地域,古称佛兰德。佛兰芒即居于此地域内之人种名。(译注)

  [12]按洋琴为钢琴以前的键盘乐器,形式及组织大致与钢琴同。(译注)

  [13]他一八一六年时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十五岁上已经知道了。”

  [14]按施奈德生于巴伐利亚邦,为斯特拉斯堡雅各宾党首领。一七九四年,在巴黎上断头台。(译注)

  [15]诗的开首是:“专制的铁链斩断了……幸福的民族!……”

  [16]我们可举其中一首为例:“唾弃偏执,摧毁愚蠢的幽灵,为着人类而战斗……啊,这,没有一个亲王的臣仆能够干。这,需要自由的灵魂,爱死甚于爱谄媚,爱贫穷甚于爱奴颜婢膝……须知在这等灵魂内我决非最后一个。”

  [17]按黑森为当时日耳曼三联邦之一,后皆并入德意志联邦。(译注)

  [18]在贝氏周围,还有提琴家鲁道夫·克勒策(Rodolphe Kreutzer,1766—1831),即后来贝多芬把有名的奏鸣曲题赠给他的。(原文注)

  按贝氏为法国元帅,在大革命时以战功显赫;后与拿破仑为敌,与英、奥诸国勾结。(译注)

  [19]按介朗(Pierre-Narcisse Guerin,1774—1833)为法国名画家,所作拿破仑像代表拿翁少年时期之姿态。(译注)

  [20]那时他才初露头角,在维也纳的首次钢琴演奏会是一七九五年三月三十日举行的。

  [21]在一八〇二年的遗嘱内,贝多芬说耳聋已开始了六年,——所以是一七九六年起的。同时我们可注意他的作品目录,唯有包括三支三重奏的作品第一号,是一七九六年以前的制作。包括三支最初的奏鸣曲的作品第二号,是一七九六年三月刊行的。因此贝多芬全部的作品可说都是耳聋后写的。关于他的耳聋,可以参看一九〇五年五月十五日德国医学丛报上克洛兹·福雷斯脱医生的文章。他认为这病是受一般遗传的影响,也许他母亲的肺病也有关系。他分析贝多芬一七九六年所患的耳咽管炎,到一七九九年变成严重的中耳炎,因为治疗不善,随后成为慢性的中耳炎,随带一切的后果。耳聋的程度逐渐增加,但从没完全聋。贝多芬对于低而深的音比高音更易感知。在他晚年,据说他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一端咬在牙齿中间,用以在作曲时听音。一九一〇年,柏林-莫皮特市立医院主任医师雅各布松发表一篇出色的文章,说他可证明贝多芬的耳聋是源于梅毒的遗传。一八一〇年左右,机械家梅尔策尔为贝多芬特制的听音器,至今尚保存于波恩城内贝多芬博物院。

  [22]按系纪元一世纪时希腊伦理学家与史家。(译注)

  [23]按此处所谓幼婴系指儿时的耶稣,故有未来的悲剧之喻。(译注)

  [24]按唐·璜为西洋传说中有名的登徒子,莫扎特曾采为歌剧的题材。(译注)

  [25]按通俗音乐书上所述《月光奏鸣曲》的故事是毫无根据的。(译注)

  [26]随后她还利用贝多芬从前的情爱,要他帮助她的丈夫。贝多芬立刻答应了。他在一八二一年和申德勒会见时在谈话手册上写道:“他是我的敌人,所以我更要尽力帮助他。”但他因之而更瞧不起她。“她到维也纳来找我,一边哭着,但是我瞧不起她。”

  [27]他的遗嘱里有一段说:“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又一八一〇年五月二日致韦格勒书中:“假如我不知道一个人在能完成善的行为时就不该结束生命的话,我早已不在人世了,而且是由于我自己的处决。”

  [28]格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1715—1769),德国诗人。(编注)

  [29]按拿破仑于一七九三、一七九七、一八〇〇年数次战败奥国,兵临维也纳城下。(译注)

  [30]赛弗里德(Ignaz von Seyfried,1776— 1841),奥地利音乐家、指挥家、作曲家。(编注)

  [31]大家知道《英雄交响曲》是以波拿巴为题材而献给他的。最初的手稿上还写着“波拿巴”这题目。这期间,他得悉了拿破仑称帝之事。于是他大发雷霆,嚷道:“那么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愤慨之下,他撕去了题献的词句,换上一个含有报复意味而又是非常动人的题目:“英雄交响曲……纪念一个伟大的遗迹。”申德勒说他以后对拿破仑的恼恨也消解了,只把他看作一个值得同情的可怜虫,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伊加”。(译注:按神话载伊加用蜡把翅翼胶住在身上,从克里特岛上逃出,飞近太阳,蜡为日光熔化,以致堕海而死。)当他在一八二一年听到幽禁圣·赫勒拿岛的悲剧时,说道:“十七年前我所写的音乐正适用于这件悲惨的事故。”他很高兴地发觉在交响曲的葬曲内(译注:按系交响曲之第二章 )对此盖世豪雄的结局有所预感。——因此很可能,在贝多芬的思想内,第三交响曲,尤其是第一章,是波拿巴的一幅肖像,当然和实在的人物不同,但确是贝多芬理想中的拿破仑;换言之,他要把拿破仑描写为一个革命的天才。一八〇一年,贝多芬曾为标准的革命英雄,自由之神普罗米修斯,作过乐曲,其中有一主句,他又在《英雄交响曲》的终局里重新采用。

  [32]曾任德国驻意大使的罗伯特·特·科伊德尔,著有《俾斯麦及其家庭》一书,一九〇一版。以上事实即引自该书。一八七〇年十月三十日,科伊德尔在凡尔赛的一架很坏的钢琴上,为俾斯麦奏这支奏鸣曲。对于这件作品的最后一句,俾斯麦说:“这是整整一个人生的斗争与嚎恸。”他爱贝多芬甚于一切旁的音乐家,他常常说:“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

  [33]贝多芬的歌剧。(译注)

  [34]贝多芬的寓所离维也纳的城堡颇近,拿破仑攻下维也纳时曾炸毁城垣。一八〇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贝多芬致布赖特科普夫与埃泰尔两出版家书信中有言:“何等野蛮的生活,在我周围多少的废墟颓垣!只有鼓声,喇叭声,以及各种惨象!”一八〇九年有一个法国人在维也纳见到他,保留着他的一幅肖像。这位法国人叫作特雷蒙男爵。他曾描写贝多芬寓所中凌乱的情形。他们一同谈论着哲学、政治,特别是“他的偶像,莎士比亚”。贝多芬几乎决定跟男爵上巴黎去,他知道那边的音乐院已在演奏他的交响曲,并且有不少佩服他的人。

  [35]一七九六至一七九九年间,贝多芬在维也纳认识了布伦瑞克一家。朱丽埃塔·圭恰迪妮是特雷泽的表姊妹。贝多芬有一个时期似乎也钟情于特雷泽的姊妹约瑟菲娜,她后来嫁给戴姆伯爵,又再嫁给施塔克尔贝格男爵。关于布伦瑞克一家的详细情形,可参看安德烈·特·海来西氏著《贝多芬及其不朽的爱人》一文,载一九一〇年五月一日及十五日的《巴黎杂志》。

  [36]按欧洲贵族家中,皆有教士供养。(译注)

  [37]见贝多芬和申德勒的谈话。申德勒问贝多芬:“你的D小调奏鸣曲和F小调奏鸣曲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贝多芬答道:“请你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去吧!”贝多芬《第十七钢琴奏鸣曲》(D小调,作品第三十一号之二)的别名《暴风雨奏鸣曲》即由此来。《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F小调,作品第五十七号)的别名《热情奏鸣曲》,是出版家克兰兹所加,这首奏鸣曲创作于一八〇四至一八〇五年,一八〇七年出版,贝多芬把这首奏鸣曲题献给特雷泽的哥哥弗兰茨·冯·布伦瑞克伯爵。

  [38]这幅肖像至今还在波恩的贝多芬家。

  [39]他写给G.D.李里奥的信中又道:“心是一切伟大的起点。”书信集一〇八。

  [40]按贝系歌德的青年女友,贝母曾与歌德相爱;故贝成年后竭力追求歌德。贝对贝多芬备极崇拜,且对贝多芬音乐极有了解。贝兄克莱门斯(1778—1892)为德国浪漫派领袖之一。贝丈夫阿宁亦为有名诗人。(译注)

  [41]按贝蒂娜写此信时,约为一八〇八年,尚未满二十九岁。此时贝多芬未满四十岁,歌德年最长,已有六十岁左右。(译注)

  [42]一八一一年二月十九日他写给贝蒂娜的信中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一八〇九年八月八日他在旁的书信中也说:“歌德与席勒,是我在莪相与荷马之外最心爱的诗人。”——值得注意的是,贝多芬幼年的教育虽不完全,但他的文学品味极高。在他认为“伟大,庄严,D小调式的”歌德以外而看作高于歌德的,只有荷马、普卢塔克、莎士比亚三人。在荷马作品中,他最爱《奥德赛》。莎士比亚的德译本是常在他手头的,我们也知道莎士比亚的《科里奥兰》和《暴风雨》被他多么悲壮地在音乐上表现出来。至于普卢塔克,他和大革命时代的一般人一样,受有很深的影响。古罗马英雄布鲁图斯是他的英雄,这一点他和米开朗琪罗相似。他爱柏拉图,梦想在全世界上能有柏拉图式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一八一九——一八二〇年间的谈话册内,他曾言:“苏格拉底与耶稣是我的模范。”

  [43]按此系歌德官衔。(译注)

  [44]按系贝多芬的钢琴学生。(译注)

  [45]歌德写信给策尔特说:“贝多芬不幸是一个倔强至极的人;他认为世界可憎,无疑是对的;但这并不能使世界对他和对旁人变得愉快些。我们应当原谅他,替他惋惜,因为他是聋子。”歌德一生不曾做什么事反对贝多芬,但也不曾做什么事拥护贝多芬;对他的作品,甚至对他的姓氏,抱着绝对的缄默。骨子里他是钦佩而且惧怕他的音乐:它使他骚乱。他怕它会使他丧失心灵的平衡,那是歌德以多少痛苦换来的。——年轻的门德尔松,于一八三〇年经过魏玛,曾经留下一封信,表示他确曾参透歌德自称为“骚乱而热烈的灵魂”深处,那颗灵魂是被歌德用强有力的智慧镇压着的。门德尔松在信中说:“……他先是不愿听人提及贝多芬;但这是无可避免的,(译注:按门德尔松那次是奉歌德之命替他弹全部音乐史上的大作品)他听了《第五交响曲》的第一章后大为**。他竭力装做镇静,和我说:‘这毫不动人,不过令人惊异而已。’过了一会,他又道:‘这是巨大的(译注:按歌德原词是Grandiose,含有伟大或夸大的模棱两可的意义,令人猜不透他这里到底是颂赞还是贬抑),狂妄的,竟可说屋宇为之震动。’接着是晚膳,其间他神思恍惚,若有所思,直到我们再提起贝多芬时,他开始询问我,考问我。我明明看到贝多芬的音乐已经发生了效果……”(原文注)

  按策尔特为一平庸的音乐家,早年反对贝多芬甚烈,直到后来他遇见贝多芬时,为他的人格大为感动,对他的音乐也一变往昔的谩骂口吻,转而为热烈的颂扬。策氏为歌德一生至友,歌德早期对贝多芬的印象,大半受策氏误解之影响,关于贝多芬与歌德近人颇多擅文讨论。罗曼·罗兰亦有《歌德与贝多芬》一书,一九三〇版。(译注)

  [46]见策尔特一八一二年九月二日致歌德书,又同年九月十四日歌德致策尔特书:“是的,我也是用着惊愕的心情钦佩他。”一八一九年策尔特给歌德信中说:“人家说他疯了。”

  [47]和写作这些作品同时,他在一八一一至一八一二年间在特普利兹认识一个柏林的青年女歌唱家,和她有着相当温柔的友谊,也许对这些作品不无影响。

  [48]按系指一八一四年三月奥德各邦联军攻入巴黎。(译注)

  [49]他在维也纳会议时写信给考卡说:“我不和你谈我们的君王和王国,在我看来,思想之国是一切国家中最可爱的:那是此世和彼世的一切王国中的第一个。”

  [50]瓦格纳在一八七〇年所著的《贝多芬评传》中有言:“维也纳,这不就说明了一切?——全部的德国新教痕迹都已消失,连民族的口音也失掉而变成意大利化。德国的精神,德国的态度和风俗,全经意大利与西班牙输入的指南册代为解释……这是一个历史、学术、宗教都被篡改的地方……轻浮的怀疑主义,毁坏而且埋葬了真理之爱,荣誉之爱,自由独立之爱!……”十九世纪的奥国戏剧诗人格里尔帕策曾说生为奥国人是一桩不幸。十九世纪末住在维也纳的德国大作曲家,都极感苦闷。那时奥国都城的思想全被勃拉姆斯伪善的气息笼罩。布鲁克纳的生活是长时期的受难,雨果·沃尔夫终身奋斗,对维也纳表示极严厉的批评。(原文注)

  按布鲁克纳(1824—1896)与雨果·沃尔夫(1860—1903)皆为近代德国大音乐家。勃拉姆斯在当时为反动派音乐之代表。(译注)

  [51]热罗姆王愿致送贝多芬终身俸每年六百杜加,外加旅费津贴一百五十银币,唯一的条件是不时在他面前演奏,并指挥室内音乐会,那些音乐会是历时很短而且不常举行的。贝多芬差不多决定动身了。(原文注)

  按热罗姆王为拿破仑之弟,被封为威斯特伐利亚王。(译注)

  [52]罗西尼的歌剧《唐克雷迪》足以撼动整个的德国音乐。一八一六年时维也纳沙龙里的意见,据鲍恩费尔德的日记所载是:“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上一代赞成他们;但直到罗西尼出现,大家方知何谓旋律。《菲岱里奥》是一堆垃圾,真不懂人们怎会不怕厌烦地去听它。”——贝多芬举行的最后一次钢琴演奏会是一八一四年。

  [53]同年,贝多芬的兄弟卡尔死。他写信给安东尼·布伦塔诺说:“他如此地执着生命,我却如此地愿意舍弃生命。”

  [54]此时唯一的朋友,是玛丽亚·冯·埃尔德迪,他和她维持着动人的友谊,但她和他一样有着不治之症,一八一六年,她的独子又暴卒。贝多芬题赠给她的作品,有一八〇九年作品第七十号的两支三重奏,一八一五至一八一七年间作品第一〇二号的两支大提琴奏鸣曲。

  [55]丢开耳聋不谈,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从一八一六年十月起,他患着重伤风。一八一七年夏天,医生说他是肺病。一八一七至一八一八年间的冬季,他老是为这场所谓的肺病担心着。一八二〇至一八二一年间他患着剧烈的关节炎。一八二一年患黄热病。一八二三年又患结膜炎。

  [56]值得注意的是,同年起他的音乐作风改变了,表示这转折点的是作品第一〇一号的奏鸣曲。贝多芬的谈话册,共有一万一千页的手写稿,今日全部保存于柏林国家图书馆。一九二三年诺尔开始印行他一八一九年三月至一八二〇年三月的谈话册,可惜以后未曾续印。

  [57]申德勒从一八一四年起就和贝多芬来往,但到一八一九以后方始成为他的密友。贝多芬不肯轻易与之结交,最初对他表示高傲轻蔑的态度。

  [58]参看瓦格纳的《贝多芬评传》,对他的耳聋有极美妙的叙述。

  [59]他爱好动物,非常怜悯它们。有名的史家弗里梅尔的母亲,说她不由自主地对贝多芬怀有长时期的仇恨,因为贝多芬在她儿时把她要捕捉的蝴蝶用手帕赶开。

  [60]他的居处永远不舒服。在维也纳三十五年,他迁居三十次。

  [61]路德维希·施波尔(Ludwig Spohr,1784—1859),当时德国的提琴家兼作曲家。(译注)

  [62]贝多芬写信给凯鲁比尼,“为他在同时代的人中最敬重的”。可是凯鲁比尼置之不理。(原文注)

  按凯氏为意大利人,为法国音乐院长,作曲家,在当时音乐界中极有势力。(译注)

  [63]当时看见他的申德勒,说他突然变得像一个七十岁的老人,精神崩溃,没有力量,没有意志。倘卡尔死了的话,他也要死的了。——不多几月之后,他果然一病不起。

  [64]贝多芬说这一部分“完全好像有歌词在下面”。

  [65]贝多芬为琐碎的烦恼,贫穷,以及各种的忧患所困,在一八一六至一八二一的五年中间,只写了三支钢琴曲(作品第一〇一、一〇二、一〇六号)。他的敌人说他才力已尽。一八二一年起他才重新工作。

  [66]这是一八二四年的事,署名的有C.李希诺夫斯基亲王等二十余人。

  [67]一八一九年二月一日,贝多芬要求对侄子的监护权时,在维也纳市政府高傲地宣称:“我的道德的品格是大家公认的。”

  [68]一八二四年秋,他很担心要在一场暴病中送命。“像我亲爱的祖父一样,我和他有多少地方相似。”他胃病很厉害。一八二四——一八二五年间的冬天,他又重病。一八二五年五月,他吐血,流鼻血。同年六月九日他写信给侄儿说:“我衰弱到了极点,长眠不起的日子快要临到了。”德国首次演奏《第九交响曲》,是一八二五年四月一日在法兰克福;伦敦是一八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巴黎是一八三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在国立音乐院。十七岁的门德尔松,在柏林猎人大厅于一八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用钢琴演奏。瓦格纳在莱比锡大学教书时,全部手抄过;且在一八三〇年十月六日致书出版商肖特,提议由他把交响曲改成钢琴曲。可说《第九交响曲》决定了瓦格纳的生涯。

  [69]一八二四年九月十七日致肖特兄弟信中,贝多芬写道:“艺术之神还不愿死亡把我带走;因为我还负欠甚多!在我出发去天国之前,必得把精灵启示我而要我完成的东西留给后人,我觉得我才开始写了几个音符。”书信集二七二。

  [70]诗人原作是叙述一个骑士,恋爱着一个女神而被她拘囚着;他念着家乡与自由,这首诗和《汤豪舍》(译注:按系瓦格纳的名歌剧)颇多相似之处,贝多芬在一八二三至一八二六年间曾经从事工作。

  [71]贝多芬从一八〇八起就有意为《浮士德》写音乐。(《浮士德》以悲剧的形式出现是一八〇七年秋。)这是他一生最重视的计划之一。

  [72]贝多芬的笔记中有:“法国南部!对啦!对啦!”“离开这里,只要办到这一着,你便能重新登上你艺术的高峰。……写一部交响曲,然后出发,出发,出发……夏天,为了旅费工作着,然后周游意大利,西西里,和几个旁的艺术家一起……”

  [73]在谈话手册里,我们可以读到:(一八一九年份的)“欧洲政治目前所走的路,令人没有金钱没有银行便什么事都不能做。”“统治者的贵族,什么也不曾学得,什么也不曾忘记。”“五十年内,世界上到处都将有共和国。”

  [74]一八一九年他几被警察当局起诉,因为他公然声言:“归根结蒂,基督不过是一个被钉死的犹太人。”那时他正写着《D调弥撒曲》。由此可见他的宗教感应是极其自由的。他在政治方面也是一样的毫无顾忌,很大胆地抨击他的政府之腐败。他特别指斥几件事情:法院组织的专制与依附权势,程序繁琐,完全妨害诉讼的进行;警权的滥用;官僚政治的腐化与无能;颓废的贵族享有特权,霸占着国家最高的职位。从一八一五年起,他在政治上是同情英国的。据申德勒说,他非常热烈地读着英国国会的记录。英国的乐队指挥西普里亚尼·波特,一八一七年到维也纳,说:“贝多芬用尽一切诅咒的字眼痛骂奥国政府。他一心要到英国来看看下院的情况。他说:‘你们英国人,你们的脑袋的确在肩膀上。’”(原文注)

  按一八一四年拿破仑失败,列强举行维也纳会议,重新瓜分欧洲。奥国首相梅特涅雄心勃勃,颇有只手左右天下之志。对于奥国内部,厉行压迫,言论自由剥削殆尽。其时欧洲各国类皆趋于反动统治,虐害共和党人。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早已弥漫全欧,到处有蠢动之象。一八二〇年的西班牙、葡萄牙、那不勒斯的革命开其端,一八二一年的希腊独立战争接踵而至,降至一八三〇年法国又有七月革命,一八四八年又有二月革命……贝多芬晚年的政治思想,正反映一八一四——一八三〇年间欧洲知识分子的反抗精神。读者于此,必须参考当时国际情势,方能对贝多芬的思想有一估价准确之认识。(译注)

  [75]例如侄子之自杀。

  [76]他的病有两个阶段:(一)肺部的感冒,那是六天就结束的。“第七天上,他觉得好了一些,从**起来,走路,看书,写作。”(二)消化器病,外加循环系病。医生说:“第八天,我发现他脱了衣服,身体发黄色。剧烈地泄泻,外加呕吐,几乎使他那天晚上送命。”从那时起,水肿病开始加剧。这一次的复病还有我们迄今不甚清楚的精神上的原因。华洛赫医生说:“一件使他愤慨的事,使他大发雷霆,非常苦恼,这就促成了病的爆发。打着寒噤,浑身战抖,因内脏的痛楚而起拘挛。”关于贝多芬最后一次的病情,从一八四二年起就有医生详细的叙述公开发表。

  [77]按洛亨即韦格勒夫人埃莱奥诺雷的亲密的称呼。(译注)

  [78]据格哈得·冯·布罗伊宁的信,说他在弥留时,在**受着臭虫的骚扰。——他的四次手术是一八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一八二七年正月八日、二月二日和二月二十七日。

  [79]这陌生人是青年音乐家安塞尔姆·许滕布伦纳。——布罗伊宁写道:“感谢上帝!感谢他结束了这长时期悲惨的苦难。”贝多芬的手稿、书籍、家具,全部拍卖掉,代价不过一百七五弗洛令。拍卖目录上登记着二五二件音乐手稿和音乐书籍,共售九八二弗洛令。谈话手册只售一弗洛令二十。

  [80]他致“不朽的爱人”信中有言:“当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一八〇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致韦格勒信中又言:“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

  [81]申德勒有言:“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Law,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

  [82]按系拿破仑一八〇五年十二月大获胜利之地。(译注)

  [83]原关于这段痛苦的怨叹,我要提出一些意见,为谁都不曾提过的。大家知道在《田园交响曲》第二章之末,乐队奏出夜莺、杜鹃、鹌鹑的歌声;而且可说整个交响曲都是用自然界的歌唱与喁语组成的。美学家们发表过许多议论,要决定应否赞成这一类模仿音乐的尝试。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贝多芬实在并未模仿,既然他什么都已无法听见:他只在精神上重造一个于他已经死灭的世界。就是这一点使他乐章中唤引起群鸟歌唱的部分显得如此动人。要听到它们的唯一的方法,是使它们在他心中歌唱。

  [84]斯特凡·冯·布罗伊宁。

  [85]疑系指兹梅什卡尔,他在维也纳当宫廷秘书,对贝多芬极忠诚。

  [86]按系她的女儿。(译注)

  [87]贝多芬答复韦格勒夫妇的信,已在十个月之后;可见当时的朋友,即使那样的相爱,他们的情爱也不像我们今日这样的急切。

  [88]贝多芬毫未想到那时他所写的,作品第一三〇号的四重奏的改作的终局部分,已是他最后的作品。那时他在兄弟家里,在多瑙河畔小镇上。

  [89]贝多芬此时快要不名一文了,他写信给伦敦的音乐协会和当时在英国的莫舍勒斯,要求他们替他举办一个音乐会筹一笔款子。伦敦的音乐协会慷慨地立即寄给他一百镑作为预支。贝多芬衷心感动。据一个朋友说:“他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合着双手,因快乐与感激而嚎啕大哭起来,在场的人都为之心碎。”感动之下,旧创又迸发了,但他还要念出信稿,教人写信去感谢“豪侠的英国人分担他悲惨的命运”;他答应他们制作一支大曲:《第十交响曲》,一支前奏曲,还有听他们指定就是。他说:“我将心中怀着从未有过的热爱替他们写作那些乐曲。”这封复信是三月十八日写的。同月二十六日他就死了。

  [90]一八〇九年特雷蒙男爵曾言:“贝多芬的钢琴技术并不准确,指法往往错误;音的性质也被忽视。但谁会想到他是一个演奏家呢?人家完全沉浸在他的思想里,至于表现思想的他的手法,没有人加以注意。”

  [91]这是文艺复兴发轫而未完成的基业。

  [92]这一点,我们毋须为他隐讳。传记里说他终身童贞的话是靠不住的,罗曼·罗兰自己就修正过。贝多芬一八一六年的日记内就有过性关系的记载。

  [93]然而他又是热爱人类的人!

  [94]在他致阿门达牧师信内,有两句说话便是诬蔑一个对他永远忠诚的朋友的。参看《书信集》。

  [95]注意:此处所谓上帝系指十八世纪泛神论中的上帝。

  [96]以上引罗曼·罗兰语。

  [97]莫舍勒斯说他少年在音乐院里私下问同学借抄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因为教师是绝对禁止“这种狂妄的作品”的。

  [98]亦称副句,第一主题亦称主句。

  [99]即副句与主句互有关系,例如以主句基调的第五度音作为副句的主调音等等。

  [100]这就是上文所谓的两重灵魂的对白。

  [101]近代法国音乐史家。

  [102]Fugue这是巴赫以后在奏鸣曲中一向遭受摈弃的曲体。贝多芬中年时亦未采用。

  [103]按此字在意大利语中意为joke,贝多芬原有粗犷的滑稽气氛,故在此体中的表现尤为酣畅淋漓。

  [104]意为:“近于幻想曲”。

  [105]后人称贝多芬的变奏曲为大变奏曲,以别于纯属装饰味的古典变奏曲。

  [106]但庞大的程度最多不过六十八人:弦乐器五十四人,管乐、铜乐、敲击乐器十四人。这是从贝多芬手稿上——现存柏林国家图书馆——录下的数目。现代乐队演奏他的作品时,人数往往远过于此,致为批评家诟病。桑太伏阿纳有言:“扩大乐队并不使作品增加伟大。”

  [107]以《第五交响曲》为例,Andante里有一段,basson占着领导地位。在Allegro内有一段,大提琴与doublebasse又当着主要角色。素不被重视的鼓,在此交响曲内的作用,尤为人所共知。

  [108]包括旋律与和声。

  [109]即曲体,详见本文前段分析。

  [110]大概是把《第三交响曲》以前的作品列为第一期,钢琴奏鸣曲至作品第二十二号为止,两部奏鸣曲至作品第三十号为止。第三至第八交响曲被列入第二期,又称为贝多芬盛年期,钢琴奏鸣曲至作品第九十号为止。作品第一百号以后至贝多芬死的作品为末期。

  [111]十几年前国内就流行着一种浅薄的传说,说这曲奏鸣曲是即兴之作,而且在小说式的故事中组成的。这完全是荒诞不经之说。贝多芬作此曲时绝非出于即兴,而是经过苦心的经营而成。这有他遗下的稿本为证。

  [112]通常称为田园曲的奏鸣曲,是作品第十四号;但那是除了一段乡妇的舞蹈以外,实在并无旁的田园气息。

  [113]一段大调的旋律

  [114]第一与第三章

  [115]犷野的我。

  [116]本曲印行时就刊有告别、留守、重叙这三个标题。所谓告别系指奥太子鲁道夫一八〇九年五月之远游。

  [117]这一点加强了全曲情绪之统一。

  [118]即前述的三音符。

  [119]第一章开始时为一段迟缓的引子,然后继以Allegro。

  [120]作曲年代是一八一八,贝多芬正为了侄儿的事弄得焦头烂额。

  [121]即提琴与钢琴,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122]题赠俄皇亚历山大二世。

  [123]法国现代政治家兼音乐批评家。

  [124]克勒策为法国人,为王家教堂提琴手。曾随军至维也纳与贝多芬相遇。贝多芬遇之甚善,以此曲题赠。但克氏始终不愿演奏,因他的音乐观念迂腐守旧,根本不了解贝多芬。

  [125]尤其是艺术上的孤独,连亲近的友人都不了解他了。

  [126]侄子的不长进。

  [127]一个强毅的节奏与另一个柔和的节奏对比。

  [128]两重节奏从Eb转到明快的G,再转到更加明快的C。

  [129]包括着Adagio ma non troppo;Andante con molto;Adagio molto espressivo。

  [130]由第二小提琴演出的。

  [131]Allegro里某些句子充满着欢乐与生机,Presto富有滑稽意味,Andante笼罩在柔和的微光中,Menuet借用着古德国的民歌的调子,终局则是波希米亚人放肆的欢乐。

  [132]第一小提琴的兴奋,和对位部分的严肃。

  [133]未完成的稿本不计在内。

  [134]第四协奏曲,一八〇六年作。

  [135]第五协奏曲,一八〇九年作。“帝皇”二字为后人所加的俗称。

  [136]一八〇九为拿破仑攻入维也纳之年。

  [137]回想一下海顿和莫扎特罢。

  [138]多少次的crescendo!

  [139]通常的三重奏部分。

  [140]俗称《命运交响曲》。一八〇七——一八〇八年间作。一八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初次演奏。

  [141]命运二字的俗称即渊源于此。

  [142]这时已经到了终局。

  [143]Scherzo的主题又出现了一下。

  [144]第二小提琴,次高音提琴,两架大提琴。

  [145]长笛表现。

  [146]双簧管表现。

  [147]单簧管表现。

  [148]法国一种地方舞。

  [149]低音弦乐。

  [150]小提琴上短短的碎和音。

  [151]还有笛音点缀。

  [152]先是第一章的神秘的影子,继而是Scherzo的主题,Adagio的乐旨,但都被doublebasse上吟诵体的问句阻住去路。

  [153]这是贝多芬自作的歌词,不在席勒原作之内。

  [154]贝多芬属意于此诗篇,前后共有二十年之久。

  [155]全曲以四部独唱与管弦乐队及大风琴演出。乐队的构成如下:2?fl?tes;2?hautbois;2?clarinettes;2?bassons;1?contrebasse;4?cors(horns);2?trompettes;2?trombones;timbale外加弦乐五重奏,人数之少非今人想象所及。

  [156]贝多芬完全的歌剧只此一出。但从一八〇三起到他死为止,二十四年间他一直断断续续地为这件作品花费着心血。一八〇五年十一月初次在维也纳上演时,剧名叫作《菲岱里奥》,演出的结果很坏。一八〇六年三月,经过修改后,换了《雷奥诺》的名字再度出演,仍未获得成功。一八一四年五月,又经一次大修改,仍用《菲岱里奥》之名上演。从此,本剧才算正式被列入剧院的戏目里。但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前数星期,还对朋友说他有一部《菲岱里奥》的手稿压在纸堆下。可知他在一八一四以后仍在修改。现存的《菲岱里奥》,共只二幕,为一八一四年稿本,目前戏院已不常贴演。在音乐会中不时可以听到的,只是片段的歌唱。至今仍为世人熟知的,乃是它的序曲。——因为名字屡次更易,故序曲与歌剧之名今日已不统一。普通于序曲多称《雷奥诺》,于歌剧多称《菲岱里奥》;但亦不一定如此。再本剧序曲共有四支,以后贝多芬每改一次,即另作一次序曲。至今最著名的为第三序曲。

  [157]西班牙文,意为忠贞。

  [158]法官登场一场。

  [159]作品第六十二号。根据莎士比亚的本事,述一罗马英雄名科里奥兰者,因不得民众欢心,愤而率领异族攻略罗马,及抵城下,母妻遮道泣谏,卒以罢兵。

  [160]作品第八十五号。根据歌德的悲剧,述十六世纪荷兰贵族哀格蒙特伯爵,领导民众反抗西班牙统治之史实。

  [161]歌德原作。

  [162]佛罗伦萨的旧译名。(编注)

  [163]达涅尔·特·沃尔泰雷(Daniele da Volterra,1509— 1566),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编注)

  [164]洛伦佐·特·梅迪契(Lorenzo de' Medici,1449— 1492),意大利政治家,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编注)

  [165]尼可罗·马基雅弗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1469— 1527),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编注)

  [166]吉洛拉谟?萨伏那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 1498),意大利道明会修士,从1494年至1497年担任佛罗伦萨的精神和世俗领袖。他反对宗教腐败和世俗享乐,通过宣扬末世论来蛊惑普通教徒及中下层平民。(编注)

  [167]“死之于我,显得那么可爱;因为它可以使我获得生前所不能得到的幸福:即回到我的故乡。”

  [168]博纳罗蒂·西莫内,裔出塞蒂尼亚诺,在翡冷翠地方志上自十二世纪起即已有过记载。米开朗琪罗当然知道这一点。“我们是中产阶级,是最高贵的世裔。”(一五四六年十二月致他的侄子利奥那多书)——他不赞成他的侄子要变得更高贵的思念:“这决非是自尊的表示。大家知道我们是翡冷翠最老最高贵的世家。”(一五四九年二月)——他试着要重振他的门第,教他的家庭恢复他的旧姓西莫内,在翡冷翠创立一族庄;但他老是被他兄弟们的平庸所沮丧。他想起他的弟兄中有一个(西吉斯蒙多)还推车度日,如乡下人一般地生活着,他不禁要脸红。一五二〇年,亚历山德罗·特·卡诺萨伯爵写信给他,说在伯爵的家谱上查出他们原是亲戚的证据。这消息是假的,米开朗琪罗却很相信,他竟至要购买卡诺萨的宫邸。据说那是他的祖先的发祥地。他的传记作者孔迪维依了他的指点把法王亨利二世的姊妹和玛尔蒂尔德大伯爵夫人都列入他的家谱之内。一五一五年,教皇利奥十世到翡冷翠的时候,米开朗琪罗的兄弟博纳罗托受到教皇的封绶。

  [169]他又说:“我从来不是一个画家,也不是雕塑家,——作艺术商业的人。我永远保留着我世家的光荣。”(一五四八年五月二日致利奥那多书)

  [170]一四九七年八月十九日致他的父亲书。——他在一五〇八年三月十三日三十三岁时才从父亲那里获得成丁独立权。

  [171]他死后,人家在他罗马寓所发现他的藏金有七千至八千金币,约合今日四十万或五十万法郎。史家瓦萨里说他两次给他的侄儿七千小金元,给他的侍役乌尔比诺二千小金元。他在翡冷翠亦有大批存款。一五三四年时,他在翡冷翠及附近各地置有房产六处,田产七处。他酷爱田。一五〇五、一五〇六、一五一二、一五一五、一五一七、一五一八、一五一九、一五二〇各年他购置了不少田地。这是他乡下人的遗传性。然而他的储蓄与置产并非为了他自己,而是为别人花去,他自己却什么都不舍得享用。

  [172]这封信后面又加上若干指导卫生的话,足见当时的野蛮程度:“第一,保护你的头,到它保有相当的温暖,但不要洗:你应当把它揩拭,但不要洗。”(一五〇〇年十二月十九日信)

  [173]一五一七年九月,在他从事于圣洛伦佐的坟墓雕塑与《米涅瓦基督》的时候,他病得几乎死去。一五一八年九月,在塞拉韦扎石厂中,他因疲劳过度与烦闷而病了。一五二〇年拉斐尔逝世的时候,他又病倒了。一五二一年年终,一个友人利奥那多·塞拉约祝贺他:“居然从一场很少人能逃过的痛症中痊愈了。”一五三一年六月,翡冷翠城陷落后,他失眠,饮食不进,头和心都病了;这情景一直延长到年终;他的朋友们以为他是没有希望的了。一五三九年,他从西斯廷教堂的高架上堕下,跌破了腿。一五四四年六月,他患了一场极重的热病。一五四五年十二月至一五四六年正月,他旧病复发,使他的身体极度衰弱。一五四九年三月,他为石淋症磨难极苦。一五五五年七月,他患风痛。一五五九年七月,他又患石淋与其他种种疾病:他衰弱得厉害。一五六一年八月,他“晕倒了,四肢拘挛着”。

  [174]在他致父亲的信中,时时说:“你不要自苦……”(一五〇九年春)——“你在这种悲痛的情操中生活真使我非常难过;我祈求你不要再去想这个了。”(一五〇九年正月二十七日)——“你不要惊惶,不要愁苦。”(一五〇九年九月十五日)他的父亲博纳罗蒂和他一样时时要发神经病。一五二一年,他突然从他自己家里逃出来,大声疾呼地说他的儿子把他赶出了。

  [175]“在完满的友谊中,往往藏着毁损名誉与生命的阴谋。”(见他致他的朋友卢伊吉·德尔·里乔——把他从一五四六年那场重病中救出来的朋友——的十四行诗)参看一五六一年十一月十五日,他的忠实的朋友卡瓦列里为他褊枉的猜忌之后给他的声辩信:“我敢确言我从没得罪过你;但你太轻信那般你最不应该相信的人……”

  [176]“我在继续的不信任中过生活……不要相信任何人,张开了眼睛睡觉……”

  [177]一五一五年九月与十月致他的兄弟博纳罗托信中有言:“……不要嘲笑我所写的一切……一个人不应当嘲笑任何人;在这个时代,为了他的肉体与灵魂而在恐惧与不安中过活是并无害处的……在一切时代,不安是好的……”

  [178]在他的信中,他常自称为“忧愁的与疯狂的人”“老悖”“疯子与恶人”。——但他为这疯狂辩白,说道只对于他个人有影响。

  [179]十四行诗卷一百九十第四十八首:“些少的幸福对于恋爱中人是一种丰满的享乐,但它会使欲念绝灭,不若灾患会使希望长大。”

  [180]“一切事物使我悲哀,”他写道,“……即是善,因为它存在的时间太短了,故给予我心灵的苦楚不减于恶。”

  [181]孔迪维(Ascanio Condivi,1525— 1574),意大利画家和作家,著有《米开朗琪罗传》为大众所熟知,艺术造诣平庸。(编注)

  [182]他一五一四年承受下来的米涅瓦寺中的基督像,到一五一八年还未动工。“我痛苦死了……我做了如窃贼一般的行为……”一五〇一年,他和锡耶纳的皮科洛米尼寺签订契约,订明三年以后交出作品。可是六十年后,一五六一年,他还在为了没有履行契约而苦恼。

  [183]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 1574),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作家,以传记《艺苑名人传》留名后世。(编注)

  [184]一五三四年,他要逃避教皇保罗三世,结果仍是听凭工作把他系住。

  [185]一五一八年二月二日,大主教尤利乌斯·梅迪契猜疑他被卡拉伊人收买,送一封措辞严厉的信给他。米开朗琪罗屈服地接受了,回信中说他“在世界上除了专心取悦他以外,再没有别的事务了”。

  [186]托马索·卡瓦列里(Tommaso dei Cavalieri,1509— 1587),是位意大利贵族。因为其俊美的外貌,引起了米开朗琪罗近乎疯狂的爱恋。(编注)

  [187]“……我不能和你相比。你在一切学问方面是独一无二的。”(一五三三年正月一日米开朗琪罗致托马索·卡瓦列里书)

  [188]“……一向我留神着不和被判流戍的人谈话,不和他们有何来往;将来我将更加留意……我不和任何人谈话;尤其是翡冷翠人。如果有人在路上向我行礼,在理我不得不友善地和他们招呼,但我竟不理睬。如果我知道谁是流戍的翡冷翠人,我简直不回答他……”这是他的侄儿通知他被人告发与翡冷翠的流戍者私自交通后,他自罗马发的复信(一五四八年)中语。——更甚于此的,他还做了忘恩负义的事情;他否认他病剧时受过斯特罗齐一家的照拂:“至于人家责备我曾于病中受斯特罗齐家的照拂,那么,我并不认为我是在斯特罗齐家中而是在卢伊吉·德尔·里乔的卧室中,他是和我极友善的。”(卢伊吉·德尔·里乔是在斯特罗齐邸中服役)米开朗琪罗曾在斯特罗齐家中作客是毫无疑义的事,他自己在两年以前即送给罗伯托·斯特罗齐一座《奴隶》(现存法国卢浮宫),表示对于他的盛情的感谢。

  [189]那是一五三一年,在翡冷翠陷落后,他屈服于教皇克雷芒七世和谄媚法官瓦洛里之后。

  [190]以下的描写根据米开朗琪罗的各个不同的肖像。弗朗切斯科·拉卡瓦晚近发现《最后之审判》中有他自己的画像,四百年来,多少人在他面前走过而没有看见他。但一经见到,便永远忘不了。

  [191]一五六四年,人们把他的遗骸自罗马运回到翡冷翠去的时候,曾经重开他的棺龛,那时头上便戴着这种软帽。

  [192]彼埃特罗·托利贾尼(Pietro Torrigiano,1472— 1528),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他把文艺复兴的艺术成果传入英国。(编注)

  [193]“……热情的幻梦,使我把艺术当作一个偶像与一个王国……”(诗集卷一百四十七)

  [194]他自称为“雕塑家”而非“画家”。一五〇八年三月十日他写道:“今日,我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开始西斯廷教堂的绘画。”——“这全不是我的事业,”一年以后他又写道,“……我毫无益处地费掉我的时间。”(一五〇九年正月二十七日)关于这个见解,他从没变更。

  [195]米开朗琪罗欢喜说他的天才是由于他的故乡的“飘逸的空气”所赐。

  [196]利奥那多生于一四七三年,博纳罗托生于一四七七年,乔凡·西莫内生于一四七九年,西吉斯蒙多生于一四八一年。利奥那多做了教士。因此米开朗琪罗成为长子了。

  [197]实在,一个那样大的艺术家曾对他的学生嫉妒是很难令人置信的。我不信这是米开朗琪罗离开吉兰达约的原因。他到暮年还保存着对于他的第一个老师的尊敬。

  [198]本名安杰洛·安布罗吉尼(Angelo Ambrogini,1454— 1494),意大利诗人、古典文学学者。(编注)

  [199]此像现存翡冷翠。《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亦是同时代的,它引起洛伦佐·特·梅迪契对于米开朗琪罗的友谊。《梯旁的圣母》亦是那时所作的浮雕。

  [200]那时的学者皮克·德拉·米兰多莱和波利齐亚诺等都表示屈服于萨伏那洛拉的教义。不久之后,他们都死了(一四九四)。波利齐亚诺遗言死后要葬在多明我派的圣马可寺中——即萨伏那洛拉的寺院。皮克·德拉·米兰多莱死时特地穿着多明我派教士的衣装。

  [201]洛伦佐·特·梅迪契死于一四九二年四月八日;他的儿子彼得承袭了他的爵位。米开朗琪罗离开了爵邸,回到父亲那里,若干时内没有事做。以后,彼得又叫他去任事,委托他选购浮雕与凹雕的细石。于是他雕成巨大的白石像《力行者》,最初放在斯特罗齐宫中,一五二九年被法兰西王弗朗西斯一世购藏于枫丹白露,但在十七世纪时便不见了。放在圣灵修院的十字架木雕亦是此时之作,为这件作品,米开朗琪罗用尸身研究解剖学,研究得那么用功,以致病倒了(一四九四)。

  [202]据孔迪维的记载:米开朗琪罗于一四九四年十月逃亡。一个月之后,彼得·特·梅迪契因为群众反叛也逃跑了;平民政府便在翡冷翠建立,萨伏那洛拉力予赞助,预言翡冷翠将使全世界都变成共和国。但这共和国将承认一个国王,便是耶稣-基督。

  [203]据米开朗琪罗与孔迪维的谈话,可见他所雕的圣母所以那么年轻,所以和多那太罗、波提切利辈的圣母截然不同,是另有一种骑士式的神秘主义为背景的。

  [204]委员会讨论此事的会议记录还保存着。迄一八七三年为止,《大卫》留在当时米开朗琪罗所指定的地位,在诸侯宫邸前面。以后,人们把它移到翡冷翠美术学士院的一个特别的园亭中,因为那时代这像已被风雨侵蚀到令人担忧的程度。翡冷翠艺术协会同时提议作一个白石的摹本放在诸侯宫邸前的原位上。

  [205]大卫的圣洁的**使翡冷翠人大感局促。一五四五年,人们指责《最后之审判》中的猥亵(因为其中全是**的人物)时,写信给他道:“仿效翡冷翠人的谦恭吧,把他们身体上可羞的部分用金叶遮掩起来。”

  [206]这是隐指莱奥纳多没有完成的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大公的雕像。

  [207]这战役是翡冷翠人打败米兰人的一仗。这个题目是故意使莱奥纳多难堪的,因为他在米兰有那么多的朋友与保护人。

  [208]米开朗琪罗的图稿于一五〇五年画到壁上,到了一五一二年梅迪契卷土重来时的暴乱中便毁掉了。这件作品只有从零星的摹本中可以窥见一斑。至于莱奥纳多的一幅,莱奥纳多自己已经把它毁灭了。他为求技巧完美起见,试用一种油膏,但不能持久;那幅画后来因他灰心而丢弃,到一五五〇年时已不存在了。米开朗琪罗这时代(一五〇一——一五〇五)的作品,尚有《圣母》《小耶稣》二座浮雕,现存伦敦皇家美术院和翡冷翠巴尔杰洛博物馆;——《布鲁日圣母》,一五〇六年时被佛兰芒商人购去;——还有现存乌菲齐博物馆的《圣家庭》那幅大水胶画,是米氏最经意最美之作。他的清教徒式的严肃,他的英雄的调子,和莱奥纳多的懒散肉感的艺术极端相反。

  [209]至少是布拉曼特有此决心。至于拉斐尔,他和布拉曼特交情太密了,不得不和他取一致行动,但说拉斐尔个人反对米开朗琪罗却并无实据。只是米开朗琪罗确言他也加入阴谋:“我和教皇尤利乌斯所发生的争执全是布拉曼特与拉斐尔嫉妒的结果:他们设法要压倒我;实在,拉斐尔也是主动的人,因为他在艺术上所知道的,都是从我这里学去的。”(一五四二年十月米氏给一个不可考的人的信)

  [210]孔迪维因为他对于米开朗琪罗的盲目的友谊,也猜疑着说:“布拉曼特被逼着去损害米开朗琪罗,第一是因为嫉妒,第二是因为他怕米开朗琪罗对他的判断,他是知道他的过失的人。大家知道,布拉曼特极爱享乐,挥霍无度。不论他在教皇那边的薪给是如何高,他总不够花,于是他设法在工程方面舞弊,用劣等的材料筑墙,于坚固方面是不够的。这情形,大家可以在他所主持的圣彼得建筑中鉴别出来……近来好些地方都在重修,因为已在下沉或将要下沉。”

  [211]“当教皇转变了念头,而运货船仍从卡拉雷地方把石块运到时,我不得不自己来付钱。同时我从翡冷翠雇来的斫石匠们也到了罗马;正当我在教皇支配给我的屋子中安排他们的住处与用具时,我的钱花完了,我处于极大的窘境中。……”(前引一五四二年十月的信)

  [212]“枯索的树”隐喻尤利乌斯二世系族的旗号上的图案。

  [213]“这还不是使我动身的唯一的原因;还有别的事情,为我不愿讲述的。此刻只需说我想如果我留在罗马,这城将成为我的坟墓,而不是教皇的坟墓了。这是我突然离开的主因。”

  [214]这至少是孔迪维的意见。但我们应得注意在米开朗琪罗没有逃到博洛尼亚之前,要他作西斯廷壁画的问题已经提起过了,那时节布拉曼特对于这计划并未见得欢欣,因为他正设法要他离开罗马。(一五〇六年五月皮耶特罗·洛塞利致米开朗琪罗书)

  [215]在一五〇八年四月至九月中间,拉斐尔画成了所谓“诸侯厅”中的壁画。其中有《雅典学派》《圣体争辩》等诸名作。

  [216]在米开朗琪罗一五一〇年致父亲书中,他曾提及他的助手什么也不能做的话,“只要人家去服侍他……当然我不能管这些!我自己已感到帮助的人不够!他使我受苦如一头畜牲”。

  [217]乔凡·西莫内对他的父亲横施暴行。米开朗琪罗写信给他的父亲说:“在你的信中我知道一切和西莫内的行为。十年以来,我不曾有过比这更坏的消息。……如果我能够,即在收到信的那天,我将跨上马,把一切都整顿好了。但我既然不能如此做,我便写信给他。但如果他不改性,如果他拿掉家里的一支牙签,如果他做任何你所厌恶的事情,请你告诉我:我将向教皇请假,我将回来。”(一五〇九年春)

  [218]亨利·索德在他的《米开朗琪罗与文艺复兴的结束》(一九〇二,柏林)中提出这一点,把米氏的性格看得很准确。

  [219]“……既然吾主把人死后的肉体交给灵魂去受永久的平和或苦难,我祈求他把我的肉体——虽然它是丑的,不论在天上地下——留在你的旁边;因为一颗爱的心至少和一个美的脸庞有同等价值……”(诗集卷一百零九第十二首)“上天似乎正因为我在美丽的眼中变得这么丑而发怒。”(诗集卷一百零九第九十三首)

  [220]诗集卷十三。另一首著名的情诗,由作曲家巴尔托洛梅奥·特罗姆邦奇诺于一五一八年前谱成音乐的,亦是同时期之作:“我的宝贝,如果我不能求你的援助,如果我没有了你,我如何能有生活的勇气?呻吟着,哭泣着,叹息着。我可怜的心跟踪着你,夫人,并且向你表显我不久将要面临到的死,和我所受的苦难。但离别永不能使我忘掉我对你的忠诚,我让我的心和你在一起:我的心已不复是我的了。”(诗集卷十一)

  [221]契约订于一五一三年三月六日。——这新计划较原来的计划更可惊,共计巨像三十二座。

  [222]在这时期内,米开朗琪罗似乎只接受一件工作——《米涅瓦基督》。

  [223]《奴隶》共有二座,米开朗琪罗一五一三年之作,一五四六年时他赠与罗伯托·斯特罗齐,那是一个翡冷翠的共和党人,那时正逃亡在法国,《奴隶》即由他转赠给法兰西王弗朗西斯一世,今存卢浮宫。

  [224]他对于米开朗琪罗并非没有温情的表示;但米开朗琪罗使他害怕。他觉得和他一起非常局促。皮翁博在写给米氏的信中说:“当教皇讲起你时,仿佛在讲他的一个兄弟;他差不多眼里满含着泪水。他和我说你们是一起教养长大的(米氏幼年在梅迪契学校中的事情已见前文叙述),而他不承认认识你、爱你,但你要知道你使一切的人害怕,甚至教皇也如此。”(一五二〇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利奥十世的宫廷中,人们时常把米开朗琪罗作为取笑的资料。他写给拉斐尔的保护人别纳大主教的一封信,措词失当,使他的敌人们引为大乐。皮翁博和米氏说:“在宫中人家只在谈论你的信;它使大家发笑。”(一五二〇年七月三日书)

  [225]布拉曼特死于一五一四年。拉斐尔受命为重建圣彼得寺的总监。

  [226]“我要把这个教堂的屋面,造成为全意大利的建筑与雕塑取法的镜子。教皇与大主教(尤利乌斯·特·梅迪契,即未来的教皇克雷芒七世)必须从速决定到底要不要我做,是或否。如果他们要我做,那么应当签订一张合同……梅塞尔·多梅尼科,关于他们的主意,请你给我一个切实的答复,这将是我的欢乐中最大的欢乐。”(一五一七年七月致多梅尼科·博宁塞尼书)一五一八年正月十九日,教皇与他签了约,米开朗琪罗应允在八年中交出作品。

  [227]一五一八年二月二日,大主教尤利乌斯·特·梅迪契致书米开朗琪罗,有云:“我们疑惑你莫非为了私人的利益袒护卡拉雷石厂而不愿用皮耶特拉桑塔的白石……我们告诉你,不必任何解释,圣下的旨意要完全采用皮耶特拉桑塔的石块,任何其他的都不要……如果你不这么做,将是故意违反圣下与我们的意愿,我们将极有理由地对你表示严重的愤怒……因此,把这种固执从头脑里驱逐出去吧。”

  [228]一五一八年四月十八日书。——几个月之后:“山坡十分峭险,而工人们都是蠢极的;得忍耐着!应得要克服高山,教育人民……”(一五一八年九月致斐里加耶书)

  [229]指《米涅瓦基督》与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

  [230]米开朗琪罗把完成这座基督像的工作交付给他蠢笨的学生乌尔巴诺,他把它弄坏了。(见一五二一年九月六日皮翁博致米开朗琪罗书)罗马的雕塑家弗里齐胡乱把它修葺了。这一切忧患并没阻止米开朗琪罗在已往把他磨折不堪的工作上更加上新的工作。一五一九年十月二十日,他为翡冷翠学院签具公函致利奥十世,要求把留在拉文纳的但丁遗物运回翡冷翠,他自己提议“为神圣的诗人建造一个纪念像”。

  [231]一五二六年,米开朗琪罗必得每星期写信给他。

  [232]皮翁博在致米开朗琪罗的信中写道:“他崇拜你所做的一切;他把他所有的爱来爱你的作品。他讲起你时那么慈祥恺恻,一个父亲也不会对他的儿子有如此的好感。”(一五三一年四月二十九日)“如果你愿到罗马来,你要做什么便可做什么,大公或王……你在这教皇治下有你的名分,你可以做主人,你可以随心所欲。”(一五三一年十二月五日)

  [233]工程在一五二一年三月便开始了,但到尤利乌斯·特·梅迪契大主教登极为教皇时起才积极进行。这是一五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的事,从此是教皇克雷芒七世了。最初的计划包含四座坟墓:“高贵”的洛伦佐的,他的兄弟朱利阿诺的,他的儿子的和他的孙子的。一五二四年,克雷芒七世又决定加入利奥十世的棺椁和他自己的。同时,米氏被任主持圣洛伦佐图书馆的建筑事宜。

  [234]这里是指方济各教派。(见一五二四年正月二日法图奇以教皇名义给米开朗琪罗书)

  [235]一五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皮尔·保罗·马尔齐以克雷芒七世名义致米氏书。

  [236]一五一二年九月书信中说及他批评梅迪契的联盟者、帝国军队劫掠普拉托事件。

  [237]一五一五年九月米氏致弟博纳罗托书:“我并非是一个疯子,像你们所相信的那般……”

  [238]一五四五年间事。米开朗琪罗的《布鲁图斯胸像》便是为多纳托·贾诺蒂作的。一五三六年,在那部《但丁〈神曲〉对语》前数年,亚历山大·特·梅迪契被洛伦齐诺刺死,洛伦齐诺被人当作布鲁图斯般加以称颂。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