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战,恭亲王下了台
生长在帝王之家,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恭亲王奕訢,他的命运随着晚清的风风雨雨起伏不定。奕訢没当皇上的命,不乏怀有宰相之才。他伺候过三任皇帝。第一位是他的四哥咸丰,曾毫不客气地打发他回家,等洋鬼子的大炮轰破京城,才推他出来收拾鸦片战争残局。残局正好验证奕訢是位高超的棋手,用现实的目光观察时局、操纵全盘,与西方列强修好、挽救了王权。第二位是同治皇帝,包括使唤他又不放心他的慈禧太后。奕訢忍辱负重、锐意变革,积极倡导洋务运动,一手造就同治中兴的大好局面。不幸同治早年夭折,慈禧为了满足自己垂帘听政的欲望,让年幼的光绪当皇上,奕訢又兢兢业业地伺候新皇帝。
1882年,年近半百的奕訢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长期的劳累操心,吞噬着他的健康。他时常感觉倦怠,打不起精神,实在坚持不住了,便请假在家中养病。那年初,奕訢因病歇长假,慈禧赶紧命李鸿章代理总理衙门工作,主抓外交事宜。谁都没料到,一场危机的阴云聚集在帝国的上空。
危机起因来自越南。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受过册封,两年一进贡,四年遣使来朝一次,清朝赋有保护越南的责任。法国殖民者对越南垂涎已久,一直想方设法地侵占越南,进而打通进入中国的西南大门。
19世纪60—70年代,法国人强迫越南签订《西贡条约》,抢占了西贡和下交趾数省,控制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区1873年,法国人安邺率领侵略军攻陷了河内、海阳、宁平等北部地区,欲图控制红河航行权。越南国王赶忙向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区的黑旗军求救。黑旗军原本是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一个分支,被清军追剿逃至保胜,共有两千多兵马,首领叫刘永福。刘永福闻讯,率黑旗军奔袭河内,同法军进行激战,击毙安邺等数百敌人,取得大胜。终归羸弱的越南政府到底是惧怕法国人,被迫签署了《法越媾和同盟条约》,宣布越南“独立”,承认法国的保护权。这无疑意味着法国将取代中国成为越南保护国。
法国人拿着这份条约,找到清政府,要求驱除黑旗军,禁止中国军队进入越南。清廷对此没怎么当回事。1881年,法国国会特意拨款二百四十万法郎用作侵越经费,转年法国驻西贡领事李威利上校带着侵略军卷土重来,一举攻陷河内、南定,扑向黑旗军的根据地保胜。越南国王又一次求援刘永福,黑旗军再度出击,在河内城西纸桥同法军塵战三个多小时,击毙李威利,获得震动中外的纸桥大捷的胜利。越南国王授予刘永福三宣正提督之职,以表其功。骄横惯了的法国人怎肯甘心失败,1883年4月,国会拨款五百五十万法郎,增派法军入侵越南,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越南首都顺化,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强盗终归是强盗,打劫完小门小户,又奔着豪门望户而去。法国人得陇望蜀,虎视眈眈地窥测着中国。当时掌权的法国总理茹费理叫嚣:必须征服那个巨大的中华帝国。一语道破天机。
战火烧到家门口,清王朝坐不住了,但又矛盾极了。看起来一味地退避忍让,反而助长了对方的气焰,可是,慈禧实在害怕跟法国发生正面冲突。当权者的矛盾波及王朝中枢,朝廷内部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方主战,一方主和,双方一时争执不下。主和派以李鸿章为首,他给总理衙门发了封公开函,详尽分析法军的优势、清军的劣势,请求奕訢避战求和;主战方以“清流派”李鸿藻为首,不仅声势壮大,背后还有慈禧做后台。他们强调越南是大清国的藩属国,唇亡齿寒。如果放任法国洋鬼子侵占越南不管,必成心腹大患。主战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压倒了主和派。慈禧的态度逐渐强硬起来,反对议和,力主对侵越的法军作战。此时的恭亲王奕訢已被慈禧挤对得失掉昔日的个性,态度随之转变,附和着慈禧同意言战。中法之战无法避免了。
1883年11月,慈禧发上谕,命广西布政使徐延旭饬令已被“招安”的刘永福整顿兵马,相机进攻河内。奖赏十万两白银充当黑旗军的军饷。徐延旭率六千名清军驻守越南北宁设防,云南布政使唐炯统领八千人驻守越南的山西地区。12月,法国远征军司令孤拔率法军六千人分两路进攻山西,唐炯临阵脱逃,造成刘永福孤军作战,经过五昼夜的激战,黑旗军败北,退兵至兴化。法国人旋即攻取了战略要地山西。
次年2月,法国增兵一万六千余人,一个叫做米乐的法国人接替孤拔担任远征军司令进犯北宁。清政府军、黑旗军,加上越南爱国军人约三万多人同法国远征军决战,结果徐延旭指挥无能,“不战而遁”,说白了,还没交上火或者刚交上火,就吓得撒丫子逃了,北宁痛失敌手。
北宁失守、清军战败的消息传至清宫,震惊朝野。有人公开站出来问责,前线指挥官徐延旭、唐炯二人难辞其咎,被革职査办,连举荐他俩的官员也挨了处分。祭酒盛昱上一道奏折,不仅参了徐延旭等人,竟指责恭亲王和军机处无知人之明,坐观成败,对北宁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奏折转到慈禧手里,她暗自窃喜。边境战败,自然要找个替罪羊,况且恭亲王一直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正好借此机会踢走他。
4月初,慈禧趁恭亲王去东陵为慈安举办奠祭礼的空隙,秘密召见醇亲王奕譞,谋划罢黜奕訢、改组军机处,让奕譞出来主持中央工作。奕譞和奕訢虽说是亲兄弟,偏偏矛盾很深,奕譞顽固保守,政治上有野心,怀着取代奕訢的心思已久。慈禧主动找上门来请他岀山,奕譞何乐而不为?密谋停当,慈禧岀手快速而狠辣。当4月8日恭亲王从东陵赶回京城复命时,却接到了罢免他的谕旨,不啻为晴天霹雳。上谕历数他和他领导的军机处种种不是:什么享受国家这么高的待遇,出工不出力;固守成见,不肯实力奉行;不求进取,用人不当等等。落到最关键一点,“开去(奕訢)一切差使”,“家居养疾”。军机处内跟恭亲王一伙的被开缺的开缺,被降职的降职。“奕氏内阁”彻底垮台。慈禧重整军机处,奕譞是皇帝光绪的老子,位尊不得入军机,慈禧让他会办军机处,由礼亲王世铎为首席军机大臣组建“醇王党”的班子。实际上是奕譞说了算。
毋庸赘言,甲申政局的突变,慈禧终于扫除了恭亲王这一最后的障碍,专制独裁的夙愿如愿以偿°被誉为“中兴之王”的恭亲王奕訢被赶下政治舞台,使洋务派蒙受致命的打击。
醇亲王接了恭亲王的角色粉墨登场,只可惜他没有奕訢那样的才具和能力,把戏演砸了。
中法之争尚处在僵持阶段。是战是和,醇亲王拿不准主意,一会儿同意议和,一会儿主张开战,贻误战机不说,东南沿海的防护也迟迟没到位。议和快捷又省事,他先指派主和的李鸿章同法国水师舰长福禄谈判,草草达成《中法简明条约》,条约规定四条:一、法国约明全护中国与越南毗邻的边界;二、法国不索赔款,中国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三、法国约明在与越南修约时,决不出现有损中国政府体面的字样;四、三个月后双方各派全权大臣照以上各节制定细则。谁知,1883年6月,法军故意挑起争端,提前到越南谅山接防,开枪打死清朝代表,炮轰清军阵地。随后倒打一耙,指责中方背约。奕譞听说后,姿态强硬起来,准备废弃条约,跟法国人干一仗。偏又经不住总理衙门大臣奕劻和军机大臣阎敬铭的反复劝阻,还是议和吧,遂顺从法国人意愿同意将军队撤回境内,让两江总督曾国荃为全权大臣与法国代表巴德诺谈判。法国人要求赔偿二百五十万法郎,慈禧不乐意赔款,使谈判陷入僵局。
法国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7月里的一天,两艘法国军舰驶入福建马尾军港。最初,他们佯装出十分友好的姿态,船上张灯结彩,说是庆贺中国皇帝的生日。福建守军搞不清怎么回事,傻乎乎地听任敌舰进入。8月13日上午,法国人见谈判无果,抢先发出作战通知。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收到法方通知后,认为对方不讲理,你想打仗就打仗?我方还未准备好呢!何如璋向法方下战书,要求把开战日期拖延一天,容我方准备准备。双方交战你当是足球比赛,法国当然不同意,23日下午率先向中国军舰开炮,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仓促还击,被鱼雷炸沉。大约一个小时内,清军二十艘军舰统统被击沉,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左宗棠费尽心血创建的马尾船厂也付诸东流。
法国人的嚣张气焰,让主战派有了说辞。奕譞转而言战,命令滇桂各军过境进驻保胜、谅山等地,准备与法军决战。敌人备战更充分,拨款1000万法郎战争经费,法军乘势向清军进攻,清军节节败退。1885年2月谅山失守,仗打得不顺利,醇亲王奕譞害怕了,心生谋求议和。这时,清军打了个胜仗,镇南关大捷传来,奕譞并不想以此鼓舞士气,再战再捷,反而把它当成与法国人乞和的筹码。更有意思的是,赫德推荐了一位英国人——他的亲信、同时又是他委派的清朝海关驻伦敦代表金登干,由这个人出面打通关节,进行斡旋。奕譞不但同意,竟然委任金登干为大清国的全权代表,同法方总理茹费里谈判。洋人金登干包办了清政府外交,4月4日在巴黎签署了《中法停战协定》。正式签字时,换成了李鸿章,一位中国大臣在英国人代表本国跟法国人签订的协议上,屈辱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几乎是闻所未闻的怪事。
《中法停战协定》又称《中法新约》,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签订,新约承认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清朝放弃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不得已地敞开南大门,给予法国在中国广西、云南通商的特使权益,法国人又获取可以在两地投资和修筑铁路的权利。
至此,中法之战以清朝失败而告终。法国得到了它想得到的东西,大清国却丧权辱国又颜面丧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