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教师修养

第一节 教师的思想修养

教师修养 陈玲 7137 2024-10-22 04:34

  

  思想修养是指一个教师的政治态度、立场、观点、理论修养、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这一修养的状况如何,对受教育者具有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的园地,培养出的学生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方面取决于各级教育部门设置的理论教育课程,以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更取决于是否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它对教师的其他素质起着决定作用。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师需要先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能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指导教师正确把握各门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水平。此外,教师在妥善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艺术,探索教学规律等教学实践中,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工作方向,更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形成怎样的世界观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做好宣传工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教育人、塑造人。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样,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邓小平曾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也就是说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实现这一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向共产主义迈进。

  教师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以高尚的思想道德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引导学生珍惜年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使其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者。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第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

  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第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这些指导思想为现代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牢记这些目标和任务,并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二、强烈的爱国之情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当代教师的爱国之情,体现在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能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创新中华文化,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重任。

  (一)传承文化精华 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史从未中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也是唯一的。究其原因,教育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倡导崇高志趣,要求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追求理性和情感交融的人生,认为“乐与政通”“人皆可以为尧舜”;注重学习和人格完善,追求“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推崇优秀的道德品质,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重人格独立和意志坚韧,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这些思想对于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是非观、义利观和人生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教师要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水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发扬光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它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

  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不仅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还要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的灿烂文化及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要有民族自尊感和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不仅心中有祖国,还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学习。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具备了这种精神,并且用这种精神去动员、激励、凝聚人心,我们这个民族才会团结向上、自强不息,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二)振兴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有学者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发展文化软实力就是要继承、培育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和品格;三是指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视电影、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这几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互为支撑,构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完整内容。”[3]

  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建立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是我国今后的主要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成绩斐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10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全球22个国家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明显提高,比2008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而美国的国际形象有所降低,比2008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例如,文化帝国——美国,文化产业是美国最富活力的产业,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本国GDP总量的18%~25%,在国民经济中位居第四位。美国电影产量占全球电影总产量的6%~7%,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占有率却达到了70%以上,在5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就有72家是文化传媒产业。动漫王国——日本,是东方文化输出的大国,文化产业被称为娱乐观光业,它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占GDP的18%。在日本文化产业中,动画、漫画和游戏3大产业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据统计,有关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由此可见,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我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师应该为振兴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挑起重担,教师应该做到:

  积极宣传并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体系。所以,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始终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并做到身体力行。

  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教师应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阔的视野对待世界各国的文化,积极参与不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4]。在保持中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出综合古今、融合中西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并要走向世界。这是新时期教师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历史责任。只要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不断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就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提高文化创新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式,来丰富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别是高度重视网络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三)培养爱国情操,从一言一行做起

  教师要深刻认识现阶段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那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就是维护国家主权,保护祖国安全;就是热爱祖国的人民,热爱祖国的文化。教师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要像教育家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一大事来做,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才能担负起教育人的这份责任。

  爱国就要维护国家的尊严,为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我国许多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的爱国情操至今令人感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为祖国的新生而感到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阻挠他回国,但他历尽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钱学森后来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爱国不仅体现在保卫国家,勇战沙场,更多的是体现在具体的现实工作中。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有人说,老师,你让我爱国,我可以爱国,不过,国家在哪里?我找不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在国家里头,怎不知国家在哪?当老师的,国家就是你面前的学生。你往讲台上一站,下边的学生就是你的国家,找国家太容易了。今天我往这儿一站,下面1500人就是我的国家,我必须对你们尽心尽责,就要产生教化作用,影响作用,你就是我的国家,我爱你,就是我爱国,把我的思想传播给你,就是爱国!高先生的言行就是对爱国情操具体表现的最好诠释。

  爱国常常在一个个微小的地方表现出来。如遵守公德,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看到有公物损坏主动修理或者主动通知相关部门修理。节约用水用电,人走关灯,主动关闭滴水的水龙头等,这些不起眼,大家不屑于去做的小事,你去做就是爱国行为。教师要身体力行,时时刻刻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用他们的一言一行爱着自己的国家。

  例如,韩国人的爱国热忱很令人惊叹!

  在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中受创最重的国家。当时韩国的外汇存底只有38.4亿美元,两周后需要偿还的外债就达100亿美元。而韩国从外国进口的生活必需品——粮食,一年也需要120亿美元。但韩国人为帮助国家渡过难关纷纷捐出黄金,有些人几乎倾其所有,200多万韩国人捐出黄金总额高达10亿美元。正是这种精神感动了外商,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了经济危机。1997年12月3日,当韩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提供的570亿美元解困方案时,不少国际媒体用“被圣诞老人遗忘了的城市”记录那一年汉城人的圣诞节。

  (摘自:《韩国人的爱国行动》,http://wenku.baidu.com,2012-1-5。)

  三、执著地追求真理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用更为可贵”。这是德国剧作家莱辛的名言,科学家爱因斯坦引之为一生的座右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许多科学家为之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教师勇于追求真理的品格,表现为在教学活动中热情的传播真理,勇敢的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学生引入真理的殿堂。

  (一)坚持真理

  教师勇于坚持真理首先要具有科学的精神,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如果没有科学精神就不可能开启真理的大门。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其次,教师勇于坚持真理,要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旗帜鲜明地坚持“市场化”的立场和观点,也曾抛出中国股市“赌场论”,还曾为市场规则仗义执言,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所以,教师要坚持真理,就是要大胆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只要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坚持、去捍卫。

  (二)传播真理

  传播科学真理是教师的天职。青年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喜欢思考和探索,对社会、人生及周围发生的事希望找到答案。对此,教师就应当满腔热情地去教育、引导学生,向他们推荐介绍各种优秀的理论著作和最新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辨别真伪,培养起尊重科学、尊重真理的良好品德。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年龄阶段,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被他们奉为准则。因此,在他们面前,教师更应该时刻注意把真理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要做到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事实,不掩盖真相,尊重科学坚持真理。

  (三)发展真理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不盲从、不迷信,不轻易相信一切结论。带着怀疑和问题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在工作中,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大胆的探索各门学科知识的内部规律,认真研究和吸收人类一切最新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发展各门学科体系的内容,从而对教学活动的规律认识更加深刻,科学真理的内容也将不断完善。

  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尽量避免让课堂成为单纯的知识灌输的讲堂,让学生成为单纯的装知识的容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尽量避免提供所谓的权威答案,教师也要做学生问题讨论中的参与者,并鼓励怀疑和批判,欢迎探讨和争论,因为这是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

  [1]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

  [2] 李丽:《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人民日报》,2012年2月10日。

  [3] 齐勇锋、李平凡:《文化产业与人才成长》,《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2012学年,总第68期。

  [4] 李丽:《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人民日报》,2012年2月10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