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心态:积极抗老的起点
“你觉得自己的脸怎么样?”
这是客户走进我的诊室时需要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通常她们的言辞都很消极。她们会说“我看上去尽显疲态!”,或者指着眉间的皱纹说“它让我看起来像在发怒”“它让我看起来心情很差”“它让我看起来心事重重”。又或者,她们会指着自己的下半张脸,说:“我整张脸都垮了。”
如果你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很耳熟,那我就帮你改变一下。我的目标是帮你们所有人重建良好的自我感觉,摆脱对缺点的消极关注,积极思考如何从现在开始让自己拥有最好的气色和感受。毕竟,美既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外在表现——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当你走进房间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在镜子里看到的和你脑袋里所想的紧密相连。不是你的外貌,而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在影响着你的情绪、想法、决定,甚至你的生活质量。
如果你是因为心情不好才决定去美容外科诊所的,那么你很可能会失望。这也是为什么你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整形效果很夸张,比如脸绷得太紧、过分肿胀、表情僵硬。我希望的是,遵循我提出的积极抗老计划,你能在外貌方面找到一些自信,你能感觉到更能掌控自己了。
我不希望人们是因为觉得必须整形才来诊所的,也不希望人们是因为感到有压力,想要去迎合美貌或年轻的标准,才要求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的。我希望她们来诊所是因为她们想好好呵护自己,是因为她们想获得自信。
这就是本章提到心理和自我形象问题的目的:让你为实施积极抗老计划做好准备;明确你阅读本书并在自己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动机,不管你最终是否决定去诊所。
如果你翻回前言重读“积极抗老金字塔”部分,你会对本书有充分的了解,你会发现我在谈到积极抗老时多么看重心态。这是我全盘计划的基石。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你选择做每一件事时都会秉持积极抗老的心态。
别人的外貌
我们都对自己的身体有不安全感。我们生活在一种以貌取人的文化中,我们时常被图片轰炸,还被怂恿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照片。当然,我们越来越熟悉媒体打造完美图像的套路了,但这些图像仍然令人难以释怀。
攀比是人的本性,如今,我们可以即刻与世界上所有最漂亮的女人一较高下。
我们知道,每个女人发布的图片都是她“美好生活”的增强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还是被吸引住了。看着她们的身材、她们的衣服、她们的脸,我们自惭形秽。我们看到的是她们精雕细琢后的外貌,看不到的是她们的不安全感、她们的悲伤或是她们的担忧,也看不出她们对自己长相的嫌弃。
所以,当人们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逐渐老去的容颜时,心情也仿佛变老了一般。这时候,人们就会丧失安全感,进而经常预约美容诊所,比如我开的这家。
然而,仅仅靠美容针和面霜,很难卸下所有这些情绪包袱。多数时候,美容诊所成了为那些渴望“做点什么”的女性服务的一站式商店。除了医学学位,我还有心理学学位。作为一名整形医生,我一直觉得倾听客户的心声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和确保美容效果一样重要。
在诊所一对一的服务中,我听到了太多消极的心理暗示,以及对衰老深深的恐惧。不幸的是,身体畸形和焦虑等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极端问题不在我的工作和这本书的范围之内。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很少有人能对这样的赞美免疫:“你看上去比那个人年轻多了。”而且,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外貌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你有压力或者不开心,你的外貌很容易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对女性来说,变老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一方面,我们被灌输的观念是我们每年的样貌都会有所变化,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的青春和美貌;另一方面,我们又被告知必须要“优雅地”变老。我们还被告知,不管是担心美貌不再还是去整容都是可耻和肤浅的。被这样的社会价值导向裹挟着,难怪我们会觉得无所适从。
青春已逝,怅然若失,这种感觉正常吗?睡了一夜,仍显疲态,对此感到焦虑正常吗?是的,当然正常。
外貌的改变带来的身份转变绝非是表面的。我们不再拥有曾经的那张脸,这很伤人。就像我的一位客户曾向我描述的那样,这种感觉有点像丧亲之痛。我们可能会生气、会伤心、会否认,以此来应对所有那些随失去而来的情绪,无论失去得多还是少。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承认它的存在才是健康的做法。
当然,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感触。深入思考后你或许会发现自己有积极地迎接这种转变的一面,也得到了年龄增长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而树立了信心,克服了困难而获得了勇气,了解了真实的自己与别人的需求和愿望,你的执着有了回报。
我们只有承认自己感受到的损失,才会接纳自己现在的样子,将这些好处照单全收,进入人生的新阶段。与其沉浸在过去,不如欣赏现在的自己,凸显个性与价值取向,也许根本不用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自我接纳的神圣境界?
首先,聆听你内心的声音。你在对自己说什么?你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你善待自己吗?还是说,其实你会自我恐吓,总是用自贬来羞辱自己?对自己说:“你这个丑陋的老太婆。”(相信我,我在诊所里听到过更难听的。)我们做梦也没想过对朋友说这样的话,但不知何故,当我们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时,这些侮辱人的话很容易就脱口而出了。
你没必要这样生活下去,你可以改变你的思维习惯。这么说好像有点轻描淡写,但如果我告诉你,这种消极想法实际上会让你衰老得更快呢?它会加速“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进而诱发炎症!
所以,请不要再自责了。找到你的外貌中让你真正满意的部位,给自己一两句赞美。如果你还做不到真心地赞美自己,那就从表现出一点自我怜悯开始。这是一个体谅和理解自己的简单办法,听起来很寻常,但一项研究表明,这种做法能积极改变痤疮患者对自己的态度。
在为期两周的介入治疗中,研究人员鼓励痤疮患者用多种技巧来缓和自我否定的心态,比如给自己写一封自我关怀的信,或者在鼓励卡上写下自我关怀的话语。“脸上的粉刺令我心情沮丧,但这种感受很正常”,在两周的时间里,他们每天把这样的话读上三遍。两周后,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羞耻感和沮丧的心情都明显消退,不仅如此,介入治疗甚至减轻了痤疮症状对他们的困扰。
在卡片或纸片上把下面这句话填写完整,每天读三遍。也可以记录在手机上。
__________令我心情沮丧,但这种感受很正常。
你可能也想关闭不断从你手机里跳出来的完美相片,因为除了心理暗示,我们看到的图片以及我们对图片的评论都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感受。你可能会发现,简单化的上网习惯可以不断地提升你的自信。我发现照片墙(Instagram)有一种吞噬自尊的独特能力,我每天都会花几分钟时间删除那些让我陷入错误思维的关注用户。我建议你也这样做。限制上网的时间,如果你一定要看照片墙,那就专门看那些旨在引导女性正视身材和年龄的用户,那些用户展示的都是真实的身材和脸蛋,包括美好的赘肉、妊娠纹、色斑和皱纹。
你需要交流的空间吗?
经验告诉我,有些人在为形象问题烦恼时,从治疗师那里获得的支持确实对他们大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深入的交谈,厘清你的主观看法,这其实比任何治疗或皮肤护理都更明智。接受治疗是自我呵护的一部分。治疗不是回顾过去,挖掘过去,而是期待一个更强大的你。
完成第33页的小测验后,你还在为自己的外貌发愁吗?这种心理是否让你没有办法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做你以前喜欢做的事?如果你尝试向朋友倾诉自己的感受,却没有从中得到慰藉,或者你每天花一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那我建议你向私人问题顾问或诊疗专家寻求专业的帮助。你可以登录Welldoing.org网站咨询相关情况,该网站会聚了全英国超过1000位治疗师。你也可以找你的家庭医生聊聊,他有可能会给你推介治疗师。
如何反对年龄歧视
年龄歧视在我们的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但情况正开始有所改观。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些充满活力、强大而卓越的女性,她们拒绝仅仅因为已经过了更年期就得躲进阴暗的角落。
电影、时尚界,甚至有些护肤品品牌的做法更具包容性。2015年,LVMH(6)旗下时装品牌思琳(Céline)在广告宣传中为当时80岁高龄的作家琼·狄迪恩送上祝福,而蕾哈娜2019年在其品牌Fenty Beauty的宣传中启用了令人惊艳的68岁模特琼尼·约翰逊和其他几位各种肤色的模特。多芬(Dove)长期以来一直为不同年龄、不同体形和身材的女性代言,而魅可(MAC)则打出“所有年龄、所有种族和所有性别”的标语,成为全球最受追捧的彩妆品牌之一。
但在英国,只有5%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50岁以上的女性;而在电影中,女性主演的平均年龄仍比男性同行小4.5岁。不过,这些情况也有所好转。在宣传电视剧《王冠》(The Crown)时,海伦娜·伯翰·卡特细数了变老的好处,她在剧中扮演极具反叛精神的玛格丽特公主。在接受《时尚芭莎》的采访时,她说道:“50岁的时候,我担心自己的生活每况愈下。事实恰恰相反。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从来没有这么满足过。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以角色驱动故事的状态,所以我们有很多选择和工作机会。我年轻的时候,年过三十的女性就被贴上了‘大龄’的标签。”
其他国家在老龄化方面比英国做得更好。就拿法国人来说,他们的做法不是让时光倒流,而是让自己在任何年龄都风姿绰约。《法国女人绝对不去拉皮》(French Women Don’t Get Facelifts)一书的作者米雷耶·吉利亚诺(Mireille Guiliano)说:“法国有句俗话叫作‘人生乐趣五十始’,而在美国,我曾听到30多岁的女人抱怨年华已逝。”她还说,在法国,四五十岁的女性仍然被认为性感迷人,法国男人也很乐意与她们调情。但我认为,经典美人应该还要算上60岁以上的女性,比如凯瑟琳·德纳芙(76岁)、伊莎贝尔·阿佳妮(65岁)和朱丽叶·比诺什(56岁)。
深入观察你会发现,法国人从小就很重视护肤。市场调研公司英敏特(Mintel)的一项调查发现,15—19岁的法国女孩中有33%已经在使用抗衰老或抗皱面霜。据我的法国同事说,她们当然也涉足了医美。和我的诊所一样,她们那里流行的是众所周知的“天然”或“婴儿级”肉毒杆菌,以及巧妙放置的填充剂——这些填充剂的安放位置非常不明显,不易被察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外貌看起来尽可能自然,而不是让皮肤越来越光滑。
你可能想也可能不想接受这种侵入性治疗。这不是什么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法国模式中借鉴三点:首先,在意自己的外貌并不虚荣、愚蠢,也不肤浅,这是自我关爱的做法;其次,你完全可以认真地花钱、花时间去护肤;最后,你在任何年龄都可以成为最靓丽的风景,都可以感受到世间的美好。
心态小测验
正视你的动机、期待和能做到的事,这是对外貌保持健康心态的关键。你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改变?你会坚持多久?
这是我们所有的新客户都要完成的测试,要问自己一连串问题,要反思,要审视自己。做测试的目的是提醒你思考如何处理脑袋里冒出来的感受或想法。
坐下来照照镜子。你看到了什么?在下面写上答案。
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坐下来好好思考。
1.
2.
3.
4.
5.
如果用1—5分(1代表快乐,5代表不快乐)来打分,你的感受是多少分?为什么?
1.
2.
3.
4.
5.
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喜欢自己外貌的哪些部位?
1.
2.
3.
4.
5.
如果你能改变一个部位,你会改变哪里?你觉得这会让你更自信吗?
你会更积极地社交吗?
你会把妆化淡些吗?
你会不化妆就出门吗?
你会申请一份新工作吗?
朋友和家人觉得你哪里好看?别人会夸你什么?
如果你看上去是你想要的样子(同时,你还是原来那个你!),你会改变哪5件事情?
1.
2.
3.
4.
5.
如果你现在做这5件事情,你会怎么做?
1.
2.
3.
4.
5.
心态的调整
如果你是出于以下原因而寻求“干预”、寻求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护肤水平或进一步涉足医学美学的,那么这表明你需要消除情绪因素。以下是我在客户身上看到的一些常见的情绪触点,以及我的应对策略。
“我觉得自己好像被困在了‘等候室’,在那里,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都依赖于提升我的外貌。”
对策:实际上,阻碍你的不是你的外貌,而是你对外貌的感受。这是你必须首先处理的潜在问题,可能是自尊心和心态失衡导致的。可以做一下前面的测试。
我最喜欢的励志名言:“无论你能做什么,或者梦想能做什么,放手去做吧。大胆就是天赋、能量和魔力的代名词。”
至于5件你会改变的事情(看看上一页你写的内容)——暂时把你对自己脸蛋和身体的感觉放在一边,现在写下一件你可以马上做的事,告诉自己如何迈出第一步。
由心理学家杰西米·希伯德博士(Dr Jessamy Hibberd)和乔·乌斯马(Jo Usmar)合著的《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自己的美好》(This Book Will Make You Feel Beautiful)是一本优秀的实用指南,可以帮助你提升身体形象,消除自我怀疑,从而对自己的外貌更加自信。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许多(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可以提升身体形象的策略、技巧和练习,其中一个策略是解决“思想犯罪”。有一项练习要求你注意自己什么时候会忽略、忽视或搪塞别人对你的赞美,下次有人称赞你的时候,你可以留意一下,很有意思。你会自动回避吗?你会一笑了之吗?你会说“这不是真的”吗?反之,你能试着接受赞美吗?或者至少不要反驳赞美你的人?一旦你开始这样做,你就会注意到很多人也在这样做。
“在自己身上花费时间和金钱让我感到虚荣、内疚,甚至二者兼有——真是太浪费时间和钱了。”
你没有浪费任何东西。你是在自己身上花时间。这是培养自尊心的关键一步。
对策:不要被牵着鼻子走,你要意识到你是根据什么来做出评判的,以及你的内疚感来自哪里。塔拉·斯瓦特博士(Dr Tara Swart)的《源泉》(The Source)一书是真正改变生活的源泉,我从她那里学到了我们该如何利用潜力来改变我们的思想,吸引并抓住每天从我们身边经过的机会。
认真思考让你困扰的问题。你可以设想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自己身上,也许是去美容诊所,去剪个头发或染个发,也许是去修脚或按摩,完全取决于你因为什么而感到困惑。
●你脑袋里有什么想法?那是你的理性或逻辑思维在发声。
●你心里在想什么?(我经常把手放在心口的位置。)那是你的情绪在表达。
●最后,把手放在肚子上。你的肚子告诉你什么?那是你的直觉。
关于应该感受什么、思考什么,我们有很多层面的想法和感受,这些想法和感受来自童年、原生家庭、我们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文化以及我们的同龄人。这个办法为我提供了一条捷径,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每次我做这个练习时,都会有令人惊讶的发现。
“照片墙真的让我很压抑,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年轻、漂亮、成功又自信。”
对策:别去看!要不就按我说过的那样做,筛选你的订阅内容。你也可以少看点,也许一天只看一次,甚至一周一次,每次定好时间。完善你的账号,让它只向你推荐让你觉得舒服的人,这样你的感受也会好起来。
“帮帮我,我需要锦囊妙计。下个月我要去参加一个大型活动,我的前任也会去。”
对策:虽然你不想听,但说实话,真正的提升是需要时间的。没错,你现在可以去打肉毒杆菌,可以去注射填充剂,也可以接受激光治疗,但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节食到中彩票,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被兜售速效方法。但现实是,根本就没有什么速效方法。要想得到最好的结果,你就必须花钱花时间。
改变生活方式并不会让你承担与美容相关的成本或风险,但改变行为这件事本身很难做到。不过,由此带来的回报将改变你的一生,所以我总是鼓励你把改变生活方式作为第一步。我们将在下一章详细探讨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你的皮肤和衰老的。
生活方式医学不仅是预防,而且可以正向减少炎症和其他衰老因素的影响。如果你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你想让时间回到你十几岁时天天暴晒结果皮肤受伤之前,那么,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皮肤护理和生活方式,你可能还想了解医学美容。
如果你决定接触医学美容,那么就要寻求深入、个性化的建议,搞清楚你想要什么样的可以实现的美容效果,并制订一个符合预算的年度计划。在经济或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皮肤护理和治疗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别的不说,由此带来的压力对你的皮肤来说完全是噩梦!
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要现实一点。你会看到效果的,我可以保证。
“我看过好几位医生,但都没效果,也就是说,我的感觉并没有变好。”
对策:这可能意味着躯体变形障碍,虽然概率极低。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是一种身体意象焦虑症,患者只会看到自己外貌上的缺陷,认为自己很丑或畸形。有这种焦虑症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2%,但我认为存在诊断不足的极大可能,因为这种焦虑症通常被认为是身体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如果你也有类似症状,可以考虑去治疗(见第30页)。
更有可能的是,你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也就是说,你想关注的是金字塔的顶端,而不想打好健康护肤的基石:减少压力,正确护肤,健康饮食,爱护自己。
客户总是问我:“我什么时候开始做这几项美容项目?”我详细解答了她们对治疗的疑问,还给她们发送了一份详细的正反分析报告,权衡了利弊。我告诉她们,总有一天,她们会在早上醒来后做出自己的决定。有时候根本就不需要治疗。
在进入治疗阶段之前,培养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相当重要。没有这个基础,你可以做最好的医学面部保养,可以注射填充剂,但它们不会改变你对自己外貌的感觉。这就是接下来两章内容的意义:为积极抗老奠定基础。
本章要点回顾
美既是肉眼看得见的,也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你在镜子里看到的与你脑袋里所想的息息相关。
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应对衰老。
聆听你内心的想法。这个想法有没有极度自我苛责,有没有极端消极?你能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情况?去查看你的照片墙的订阅内容,“排排毒”吧。
在考虑介入治疗之前,不管是升级皮肤护理、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还是在家治疗,都要先处理—至少要意识到—任何潜在的精神或情绪问题。
搞清楚自己的动机、期望和自己能做到的事,这是获得良好美容效果的关键。做或不做都没问题。做决定要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