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苔丝

图文解读 托马斯·哈代小传

苔丝 [英] 托马斯·哈代 4987 2024-10-22 04:54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意蕴深远,堪称英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璀璨明珠。

  托马斯·哈代

  1840年6月2日

  托马斯·哈代出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

  哈代出生时,他的母亲遭遇了难产,哈代被当作死婴扔在一边,一位细心的助产士高喊:“等一下!他还活着!千真万确!”这位助产士的谨慎为世界保留了一位文豪。后来,哈代还在他的私人传记里对当时照顾他的护士们表达了感激之情。

  1841年—1846年

  在哈代的童年时光里,祖母是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她讲的故事和唱的歌曲,都成为哈代成长中的快乐回忆。在哈代心目中,正是她给那座与世隔绝的偏僻村舍带来了生机。哈代的祖母无疑是天才般的叙述者,为哈代后来的小说家和诗人生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她也是哈代小说《塔上恋人》中马丁太太的原型。

  1850年

  哈代喜欢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又或是乘坐一辆马车慢悠悠地在村舍间到处闲逛。在这种漫无目的的乡村漫步中,他熟悉着这座偏僻小镇的点点滴滴。他和妹妹凯特将听闻的民间传说和奇闻逸事都写进日记里。这些日记本可能是哈代最早的素材本,他数年后的写作灵感也多来源于孩童时的细心观察和长期积累。

  1853年

  当年的销售简介中,哈代的童年居所被描述为“一座整洁的村舍”,这表明哈代的童年虽然算不上富裕,但至少是衣食无忧,甚至还有一个体面的寓所。这种“体面”主要得益于他身为泥瓦匠的父亲。在那个时期的乡村生活中,“泥瓦匠”这个工种属于自主经营。在当时,自主经营的人要比为雇主打工的人社会地位高。这两个阶层的生活,后来成为哈代大多数小说情节的来源。

  1856年

  哈代的母亲对他这个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中产阶级。出于这种期望以及身为一个母亲的保护欲,哈代的母亲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这一年,哈代也没有辜负母亲对他的期望,顺利成为多切斯特建筑师约翰·希克斯的签约学徒。

  1860年

  哈代学徒期满,希克斯将他留下来做了带薪助理,酬劳是每周十五先令[23]。建筑工作需要他四处考察,而这种奔波也使得他对多塞特的乡村景色更加熟悉。无疑,这份工作也在暗中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助益,譬如在这一年他绘制的圣洗池的库姆·凯恩斯小教堂,就成了《苔丝》中重要情节的发生地。

  1862年

  哈代独自前往伦敦闯**。得益于希克斯为他写的推荐信,到达伦敦后没费多大力气他就被英国著名建筑师阿瑟·布洛姆菲尔德雇用了。尽管哈代这时依然从事着建筑工作,但他仍怀揣着成为一名牧师兼诗人的梦想。

  哈代绘制的建筑草图

  1863年

  哈代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的作品,并着手学习写作议论文,甚至在他人的建议下开始学习速记。从这一年开始,哈代的文学生涯可以说是真正拉开了序幕。

  1865年

  哈代的散文《我的建房经历》被钱伯斯杂志选用并发表。作品版权的出售给他带来了第一笔文学上的收入。这笔可观的收入给了哈代极大的鼓励,让哈代看到了走上职业写作道路的可能性。

  1867年

  哈代和心上人的订婚协议被取消,他因此闷闷不乐,另外,伦敦的环境也令他颇为不适。这时,希克斯请求他回来再次成为自己的助理,于是哈代再一次回到了多塞特郡。离开伦敦的哈代已经放弃自己曾经想要以诗歌为主的写作道路,而是把写作重心放在更容易发表、经济前景更为可观的小说领域。可惜的是,他的第一部小说《穷人与贵妇》惨遭出版商的拒绝未能发表。

  1871年

  在第一部小说被出版商退稿后,哈代决心创作一些出版商愿意接受的作品。于是他将《计出无奈》设计成一部情节复杂、耸人听闻的小说。经过哈代在各个出版商间的奔走,并且为这部小说缴纳了七十五英镑的保险金之后,这部小说终于在当年3月25日匿名出版。

  1872年

  《计出无奈》问世后,评论家们对书中“乡村人物与风景”的部分给予大量好评。这种风向促使哈代尝试去写一个完全关于乡村生活的故事。于是,被评论家认为“堪称乡村油画”的《绿荫下》问世了。同年,略带忧郁色彩的《一双蓝眼睛》也以连载的形式出版。良好的社会反响无疑给了哈代极大的鼓舞,哈代确定了自己以“乡村”为主要背景的创作路径,全身心地投入了文学创作。

  《绿荫树下》手稿

  1874年

  很快哈代又投入新小说《远离尘嚣》的创作中。《远离尘嚣》一经连载,就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在杂志披露他是作者后,很快就有编辑和出版商与他接洽,给予他丰厚的报酬并开展一系列的采访活动。《远离尘嚣》的成功使哈代跻身当代小说家的前列。

  1878年

  哈代在《还乡》的写作过程中,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这种兴趣既是因为他自发的兴趣,也是因为了解绘画能对他的创作提供助益。这种对绘画的兴趣及思考也在他的小说中得以显现,例如哈代在《还乡》的第一章就对荒野进行了绘画意象方面的解读,这种对乡村风景的独到解读,也在他之后的创作中不断延续。

  1881—1883年

  疾病的痛苦成为哈代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在哈代生病期间,妻子艾玛扮演了护士、管家、秘书、助理等多重角色,正是在她全心全意的帮助下,哈代才能继续自己的工作,不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到此停滞。

  1886年

  哈代发表《卡斯特桥市长》,这是他唯一不以乡村为背景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出版也象征着他完全自发的、天赋式的创作戛然而止了,从此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故事、背景和处理方式。

  多切斯特粉笔步道,即《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卡斯特桥

  1888年

  这年秋天,哈代去多塞特郡中部进行了一次考察。这次考察也可以说是采风,哈代迫切地想要在这次考察中寻得可以用作新故事背景的社会风貌以及风土人情。在9月30日当天的笔记里,他第一次引用了“小牛奶场山谷”和“大牛奶场山谷”这两个地名,可能在此时,哈代就已经为当时尚未成型的《苔丝》选好了故事场景。

  1891年

  哈代曾说“若不是因为那样做显得太个人化的话,他本可以将小说命名为《哈代家的苔丝》”。苔丝在牛奶场工作的设定、午夜受洗礼的细节,包括德伯家族的衰败等情节,都与哈代的家族历史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哈代在整部作品中不加掩饰地拥护着女主人公的所作所为,甚至为这本书加上了“一个纯洁的女人,忠实呈现”这样充满争议的副标题。

  《苔丝》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哈代也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许多信件。这些信件中的态度一半是抨击,另一半是感激。这部在当时充满争议的作品在今天看来无疑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颗明珠,而这本书也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地位。

  1896年

  《无名的裘德》问世后,哈代遭遇了评论家、出版商、读者,甚至是同学好友的指责与批评,这种“残酷的对待”使得哈代对小说创作心灰意冷,此后哈代发誓不再写小说。

  哈代与他的宠物狗

  1904年

  哈代的母亲去世了。虽然亲人去世给了哈代很大的打击,但好在哈代很快恢复了精神,又全身心地投入《列王》的创作中。

  1908年

  《列王》第三部分出版,这部诗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尽管评论家会质疑该作品中的某些细节,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虽然哈代从未期待自己的任何一部诗集会大卖特卖,但是这样广泛的赞誉,还是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让他的心头舒畅不少。

  晚年哈代在书房

  1917年

  哈代出于对自己身后之事的顾虑,销毁了大部分的私人信件及随笔,并在第二任妻子的帮助下开始撰写自己的传记。

  哈代与他的第二任妻子

  1928年1月11日

  托马斯·哈代去世。

  哈代逝世的时间是晚上九点零五分,这使得他身边的人正好及时给英国广播公司打电话,广播电台恰好在九点开始的整点新闻结束时向全国群众宣布了这一噩耗。

  之后,他的骨灰被放在威斯特敏斯特教堂里,而他的心脏则被单独埋葬于因他的小说而闻名的埃格顿希思附近。

  [1]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20世纪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女性主义先驱。——译者注(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注释均为译者注)

  [2] 《计出无奈》(Desperate Remedies)为哈代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并非他写的第一部小说。

  [3] 出自《绿荫下》(Under the Green Wood Tree)。

  [4] 亨利·詹姆斯(1843—1916),移民欧洲的美国作家,作品有《鸽翼》《一位女士的画像》等。

  [5]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包法利夫人》等。

  [6]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作品有《双城记》《远大前程》《雾都孤儿》等。

  [7] 沃尔特·司各特(1771—1832),英国历史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和历史学家,作品有《艾凡赫》《修墓老人》等。

  [8] Moments of Vision,也译为“视象时刻”或“瞬间幻影”,是哈代晚年所写的一本诗集的标题。

  [9] 以上片段均出自《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哈代的第四本小说,也被认为是他第一部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作品。大致情节为:青年盖伯瑞尔·奥克爱上了农场主巴斯谢芭,因而去她的农场打工;但是巴斯谢芭的眼里只有花花公子特洛伊,尽管特洛伊曾残忍地抛弃了纯洁少女芳丽,但巴斯谢芭还是盲目地相信这个男人能够给自己带来完美的爱情。

  [10] 出自《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11] 出自《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the Casterbridge)。

  [12] 出自《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

  [13] 出自《林地居民》(The Woodlanders)。

  [14] 出自《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15] 乔治·梅瑞狄斯(1828—1909),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作家。作品有《比尤坎普的职业》《利己主义者》《十字路口的戴安娜》等。以其结构严密,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精彩,获得了评论家和读者的一致欢迎。

  [16] 出自《战争与和平》(BoйHиa и mиp)。

  [17] 出自《名利场》(Vanity Fair)。

  [18] 出自《林地居民》(The Woodlanders)。

  [19] 旧日在英国城乡举行的一种揭发别人阴私的游街集会,通常是揭发男女的奸情。

  [20] 《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一家客店。

  [21] 即亨察德,《卡斯特桥市长》的主角。

  [22] 希腊神话人物。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军的英雄之一,作战勇猛,但有勇无谋。阿喀琉斯死后,他成为希腊军中最强的英雄,但头脑却不及奥德修斯,在争夺阿喀琉斯甲胄的继承权中落败。大埃阿斯在愤怒中发狂,最终拔剑自杀。

  [23] 1英镑相当于20先令,1先令相当于12便士。先令在1971年英国货币改革时被废除。——编者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