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旅途(节选)
胡也频
探索思考
仲秋时分,“我”坐上了从常德到汉口的小火轮。在这段小小的旅途中,跻身在房舱中,“我”从未想到,这一路竟然令“我”如此苦恼……
阅读批注
从常德到汉口,这路上,是必须经过很多的小小仄仄的河。倘若在秋天,纵不说和冬季相联的秋末,水也浅了,仄小的河于是越显出仄小来,如汉寿一带的河道,就只能用木划子去通行了。要是入了冬,即所谓八百里的洞庭湖,有很多的地方,小火轮走着,也是担忧担忧的,把竹篙子去测量水度,生怕一不留神,船搁浅了,这是非常不快意的事。并且,在那个时候,所谓湖,其实已缩小到真像一个池子罢,两旁边——不,是四周围,使人望不尽的全是沙和混合的滩,软润和干涸的,给阳光照着,那上面便现出许多闪烁不定的小小金属之类的光。还有捕鱼为业的人,便盖了矮矮的茅屋在那滩上面。……1
1 环境描写
作者先交代了从常德到汉口这一路上小小仄仄的河的情况,特别突出了这条小河在秋冬之时所带给人的不快意,渲染出一种“仄小”的窘迫氛围,为全文奠定了基调。
然而,这一次,从常德动身到汉口去,时正仲秋,因了六月间曾涨了一次大水,所以在仄小的河中,小火轮还可以来往。
我买的是房舱票。2
2 叙述
交代了这次旅途的时间及地点,为后文的叙述拉开序幕。
在这个小火轮中,所谓房舱,是大异于普通的江船和海船的。当一个茶房作我的引导,推开那严闭着的房舱的大门(其实没有小门)时候,一股臭气,也像是久囚的野盗得到越狱的机会一般,就神速和有力的冲了出去,使我竟至于头脑昏乱了好久。3
3 比喻
以“像是久囚的野盗得到越狱的机会一般”来形容看不见的臭气,比喻新奇,生动地写出了“我”所受的冲击之大,给人以深刻印象。
“这就是么?”我怀疑。
“就是的!”
丢下铺卷和箱子,茶房顾自走了。
“这怎么能够住……”我站在梯子边想。
“喂!”听到从黑魆魆中奔出这一声来,我这时才仿佛地看见这个房舱的积量;宽约八尺,长只有一丈二,高还不及六尺罢;但其中,却安置着床铺十二架,分作两层,已经住了许多客,也不知他们是在闲谈些什么,吱吱喳喳,如同深夜里竹篙子撑水的声响。4
4 视觉、听觉相结合
约八尺的宽、一丈二的长、不及六尺的高,形象地写出了房舱的小;分作两层的十二架床铺、许多客,又明显地写出了人的多。作者以这样的视觉对比,让读者明显地感觉到房舱的拥挤。同时,作者将房舱中人们吱吱喳喳的话比作“深夜里竹篙子撑水的声响”,突出声音的杂乱,又从听觉的角度刻画出人之多。
“喂……请关门!”这是躺在梯子边那床铺上面的一个胖子,偏过脸来,向我说。我不禁地纳罕到他的鼻子是长得非常可惊的大。
我看他,是因为这缘故罢,胖子却误会了,举起手儿指到最后面的下层床铺,在那里,暗暗的,只隐隐地可见到两个女人,以及说不定有多少个的小孩子,于是他继续说:
“他们……怕风。”
这一句话,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很充足的理由吧,所以不等我动手,这胖子就歪着身子,用力的把门关了;舱里面又恢复了黑暗。
在黑暗中,要找到空的铺位,是很难罢,除了借重到灯光,唯一的,那只能够权为瞎子,茫然的用手去摸索了。
“有人!”
我摸索去,客就喊。其实,因了这初得到的异样新颖的经验,只要刚刚碰到别人的腿,脚,腰,……,或者竟是觉得有生物的热气时,我的手早就神速而且怯怯的,收缩转来了。
“往外面,梯子边,靠左手,那上层,……”5
5 行动、语言并行
黑暗的房舱中,“我”为了找自己的铺位,只能凭着感觉靠手去摸,因此引起了其他房客的提醒。在这一段中,作者将“我”的行动和其他房客的语言并行,生动地展现“我”当时的窘迫,也更容易让人理解“我”后文的愤怒。
也不知是那个客,出我意外的朗声指示,这确然是一种很可感的好意罢,但是我却愤怒了,觉得健健壮壮的一个人,成了傀儡,供这舱里的客捉弄,随便什么人在这时要我向左就向左,退后就退后,我是完全失了意志的自由和本能的功力了,也像是囚徒或奴隶一般的得受人支配……究竟我终须忍耐住这感想,照着客的指示做去,这才得到空的铺位子。在这铺位旁边,我忽然发现到有一个小小的窗子,便把窗板推开,那清爽的空气和可爱的光亮,透进了,真值得说是无可名状的愉快罢。6然而,紧接的,为了这舱里其余的窗子全严闭着,那种不堪的臭气,就浩浩****,无穷止地向这里奔来,终使我再不能缄默;我说:
6 心理描写
作者采用“清爽”和“可爱”这样的形容词来写空气和光亮,让将他“无可名状的愉快”的这种心情表现得十分直观。
“你们的窗子怎么不打开?”
“风大……”那胖子先回答。
“对了,风太大。”别的客人就连声附和。7
7 对话
明明开窗就能解决房舱里的臭气问题,但大家只是因为“风大”的原因,便宁愿拥挤在一个臭气熏天的环境中。在这段对话中,作者还描述了一个细节:在胖子“先”回答后,其他人是“附和”,暗示出了这些人不愿思考、麻木般的愚昧。
看这情形,无疑的,就是更明显地关于常识的话说出来也要等于废物,于是我住口了,但是想:他们这一伙人,纵在没有空气的地方,也会异于常人的依样好好地生存着吧……。8
8 心理描写
作者写自己对这伙人的看法,很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那种臭气终是不可忍耐的;我被逼的跑到舱外去,站在船头,很久了,我恍惚觉得我是受了非常大的一种宽赦,有如自己就是一个什么罪犯。
船上的烟囱懒懒地吐出淡淡的煤烟……在船身的两旁,密密杂杂的围满着许多木划子,这都是做生意的,有卖面,卖汤丸,卖香烟饼子,以及凡是旅客们所临时需要的各种东西。这些小贩子,为了招徕主顾,便都是及笄的姑娘和半老的婆娘,他们操作着,叫喊着,慌忙着,但有时却也偷闲的向较阔的客人丢一下媚眼,和不在意的说出两三句通俗的俏皮话。间或遇到善于取笑的老油脸,他们纵不愿意,却因为营业关系。也只好勉强的去敷衍那些人含有痞意的勾搭;——然而到末了还是归结到自己的生意方面,就问,“客人,要啵?吃一碗汤丸啵?……”不过凡是老油脸多半是吝啬的,不然就是穷,究竟取笑之后依样是不肯花三个铜壳子,买一碗汤丸吃,他们是宁肯挨着饿到船后吃船上公有的饭,至于零碎……如油炸粑粑,焦盐伞子等等,那更不必说了,也许那些人在许多年前就和这些东西绝缘了。在这些做生意的木划子上面,倘若有男人,那也只能悄悄躲在震篷里,把舵,摇桨,和劈柴烧火这之类的工作,因为在这时假使他们出现了,那生意马上就萧条,坏事是毫无疑义的:他们全知道这缘故。9
9 场面描写
在这一段中,作者将叙述的视角从房舱里转到舱外,将笔墨聚焦在船两边做生意的人身上。作者先写这群做生意的身份——及笄的姑娘和半老的婆娘,以及她们做生意的种种方式,再写一些吝啬的顾客的反应,最后写怕坏事而悄悄躲在震篷的男人,鲜活地展现出当时闹哄哄的场面。这样有顺序的场面描写,令文章不显杂乱,很有画面感。
于是,卖和买,浅薄的口头肉感的满足和轻微货物的盈利,女贩子和男客人,像这两种相反而同时又是相合的彼此扯乱,叫嚷着,嘻笑着。纷扰着,把这个又仄又小的小火轮越显得没有空处了。看着这种情景,真是的,要使人不困难的联想到中国式厕所里面的粪蛆,那样的**,蜷伏,盘来旋去……10我又觉得头昏了!
10 联想
作者由闹哄哄的人联想到中国式厕所里面的粪蛆,展现出了一种丑态,极具讽刺性。这种联想是作者主观色彩的反映,有助于强化他情绪上的批判,他是将眼前的这混乱的情景当成当时畸形社会病态人生的一个缩影了。
“转到舱里去罢。”我想。然而在那个舱里面正在黑暗中闲谈和静躺着的那些怕风者,不就是和粪蛆同样讨厌的一堆生物么?我不得不踌躇,而其实是苦恼了。
幸而这个船,当我正想着上岸去的时候,许多水手便忙着,铁链子沙沙锵锵的响,呀呀呵呵地哼着在起锚,就要开驶了。11然而在船身摇动的这一瞬间,那些女贩子,就完全莫明其妙的,抖起嗓子了,分不清的大声地乱哼乱叫。其中,有卖面和卖汤丸子的,就为了他们的筷子,碗,铜壳子还不曾收到,急慌了,哭丧一般的,带咒带骂的呼喊着,并且凡是“落水死!烂肚皮!”等等恶意的咒语,连贯的一句句极清朗地响亮在空间,远听去,也像是一个年青的姑娘在高唱着山歌似的。12
11 拟声词
“沙沙锵锵”“呀呀呵呵”,拟声词的使用将船开动时的情景描写得很有画面感。
12 以美写丑
一连串恶意的咒骂,这是多么不文明的现象啊,但作者却将其形容成“年青的姑娘在高唱着山歌”,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以美写丑的手法。咒骂之丑与山歌之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冲击,更能让人感觉到作者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批判。
汽笛叫过了,船转了头,就慢慢地往前开驶。那些密密杂杂围满在船身两旁的木划子,这时已浮鸥一般的,落在后面了。
唱山歌似的那咒骂声音,虽然还在远处流**,但没有人去注意,因为这些客安定了,爬上铺去,彼此又闲谈到别种的事。
不久,天夜了,并且还吹来风,很冷的,于是我只得离开船头,又归到那舱中去受臭气的窒塞。
“像这种臭气,倘若给从前暴虐的帝王知道,要采取去做一种绝妙的极酷刻的苦刑罢。”
我想。在这时,一个茶房提着煤油灯走进舱来,用两只碗相碰着,并且打他的长沙腔大声嚷着:
“客人!开饭哩……”
接着便有许多客,赶忙的爬起来,当做床铺的木板子便发出札札的响。
这个茶房又用力的把两只碗碰响了一下,大声叫,“说话,你是几个?”他向着那胖子。
胖子便告诉他,并且把船票从腰间青布钱搭子里摸出来,送他看。茶房于是又逐一询问别的客。
最后,这茶房便宣告了,脸向着门外的同伙,高声的,纯熟得也像一个牧师念圣经,朗朗地嚷道:
“八个,三个和二个,四个,一个,……大大小小共统二十二个。”说完了,他又非常得意的嬉笑着,把两只碗相碰了一下。站在门外的那同伙,便如数的把碗递进来给他。13
13 语言、行动与叙述相结合
作者以茶房的行动与语言自然地开启了在房舱中“吃饭”这一情节的描写,并随着他的走走停停引出了对客人的叙述,尤其是对胖子掏船票的描写,令这段场景显得不死板。最后,作者又借茶房之口告诉读者小小的船舱一共有二十二个人,形象地呼应了前文所描写的拥挤。
这真是可惊的事!完全出我意外的,除了我自己,我才知道这安置着十二架床铺而不得容足的舱中,竟然还住着二十一个人!二十一个人……
“我的天!”我真要这样的叹息了。
因为了了灯光,这舱中便显出昏昏的,比较不怎样的黑暗了,那胖子的家属——用花布包头的宛如年青的麻阳婆,两个中应有一个是他的堂客罢,——就开始慌慌张张的,急急地把一张灰色的线毡打开,用绳子捆在床前的柱头上;14作为幔帐,也像恐怕着他们的样子给别人瞧见了,是一种重大的损失和祸害似的。然而这举动正合她丈夫的心怀,所以那胖子便笑嘻嘻的,傲然地得意着,并且不惮烦地把饭碗和筷子,从线毡的边缝间塞了进去。
14 细节描写
“慌慌张张”“急急”,生动的用词将女人匆忙捆线毡的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
当茶房把饭碗半丢式的放到我**来,那碗座,便在我白色的棉被上留下永远的油质圆圈了。这个碗,是白地兰花,粗糙而且古板,看着会使人联想起“三寸金连”和发辫子这一类东西的,却密密地缺着口,里和面全满着腻腻的油泥。15
15 外形描写
作者对碗的外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突出其缺着口和满是油泥的特点,尤其是“三寸金连”和“发辫子”的联想,生动形象,令浓浓的油腻感扑面而来。同时,“三寸金连”和“发辫子”也隐喻出作者对旧式社会的批判。
“喂!换一个。”我说。
“一个样……”
茶房的这答话真是忠实,换到的碗的确缺口缺得更多了。
“真没有办法!……”我想;然而我还得担忧着,细想唇儿应当怎样的小心,到吃饭时才不致给缺的碗边给拉破了,流出血来。
和这碗同样恼人的,还有头尾一样四四方方的竹筷了。这筷子是当着我眼前,曾经在茶房的粗壮而且长满着黑毛的大腿上刮过痒的;因为当他预备把这筷子丢给我的时候,也不知是蚊子还是别种有毒的虫儿正在他的腿上咬着,使他惊跳了起来。
在这样的境遇中,虽然有点饿,我也只能够空着饭碗,眼看这舱中的客——他们每个人都快乐的谈笑着,一面又匆匆忙忙,饿馋馋的大口大口地吞下那不洁的饭和菜……然而这些人,他们所用的碗筷不就是和我一个样的么?16其中,我尤其不能不佩服到那胖子,像他那样笑嘻嘻的,接连着从灰色的线毡边缝间把饭一碗又一碗的送进去,一面还赞颂一般的说:
16 对比
空着饭碗的“我”与大口吞下不洁饭菜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当时底层民众的粗鄙与庸俗。
“多吃些啰!饭还香,菜的味儿也好。……”
大约是不很久罢,这些人便吃饱了,每个人又躺下去,大家勾搭着说一些闲话。但不久,这说话的声音就慢慢地减少了,熟睡的鼾声接连着不断地响起来。
……
第二天天亮之后,这两个女人却又始终不肯露面的躲在毡子里,吃饭又得那胖子一碗一碗的从边缝间送进去。……
啊!从常德到汉口去,在这小小的旅途中,我是纯粹的在这种的苦恼中沉溺!17
17 直抒胸臆
结尾直抒胸臆,诉说对眼前这一切“纯粹的”苦恼,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经过前文对船上种种丑态的描写,作者的这番感慨自然能非常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阅读赏析
胡也频关注社会现实,他在很多作品中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愚昧与麻木,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这篇《小小的旅途》就可以算作这类作品中的代表作。文章将叙述的视角放在“我”从常德到汉口这一段的旅途上,以“我”的见闻来书写下层普通民众的种种丑态。
作者刚一开始,就以“一股臭气,也像是久囚的野盗得到越狱的机会一般,就神速和有力地冲了出去,使我竟至于头脑昏乱了好久”奠定了房舱混乱、污秽的氛围,也暗示出“我”这段旅途的不愉悦。紧接着,作者便对旅途上的人们展开了细描:因为“风大”,他们宁愿忍受着污浊难闻的味道也不开窗透气;舱外做生意的场面也是闹哄哄的,因为猛然间的船开,所听到是无比丑恶的咒骂声;开饭后的碗是那么油腻不堪,令“我”难以下咽,但船上的人还吃得津津有味……可以说,作者所展现的一幕幕场景是极为拥挤、混乱、庸俗、丑陋的。面对这样的同胞,试问作者怎么欢喜得起来呢?此外,作者还以一些表示自己情绪的语言,如“他们这一伙人,纵在没有空气的地方,也会异于常人的依样好好地生存着吧……”“看着这种情景,真是的,要使人不困难的联想到中国式厕所里面的粪蛆,那样的**,蜷伏,盘来旋去……”来展示自己厌恶,反映出他对这段旅途的种种不满,浓浓的批判已显笔端。最后,作者索性直抒胸臆,来表达自己的“苦恼”。他的这份苦恼,不只是因为这一段旅途中的苦恼,更是以小见大,浓缩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病态人生的深深担忧,彰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阅读延伸
1.文中有不少比喻句,请你任选一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作者描写他这一段旅途中所见的种种丑态,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