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套装全8册)

  

  张天翼

  阅读批注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

  “哎,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1

  1 开篇

  看似见山直叙,实则是一小伏笔。用华威先生这句假意惺惺的谦虚引出下文他的真实形象。

  探索思考

  张天翼最好的短篇小说,皆属于讽刺辛辣的题材。让我们一起看,在张天翼是如何用白描侧写及大量动感生趣、颇具台词感的语言对白,将一个虚浮,势利,热逐名头官职,自以为是假大空的抗战时期的官僚华威先生的形象,牢牢地立于文中,展示给读者看。

  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2“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

  2 转折

  笔锋陡转,不给文中的“我”反应的时间,用“立刻”来凸显华威先生急不可耐的显摆。

  这里他摇摇头,没奈何地苦笑了一下。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

  “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3

  3 夸张手法

  刘主任的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王委员连打三个电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两个‘硬’字的运用和强调“我”怎么跑得开呢,让华威先生自以为是的做派起到更加强烈的文字阅读效果。

  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跷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4

  4 外在形象描摹

  这段形象的摹写,就如给华威先生量身打造了一副永久蜡像。他的语言对话是动态的、高频的;他的外在形象却是固化的,永远的。这样人物形象更为饱满,也会让读者对这个人物能有所牢记。倘若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人,必然就会联想到华威先生。时的时代,有不少如华威先生一样的官僚人物。他们不学无术,混迹于官场,伪善市侩,只为自己的名利而奔忙。这是作者基于当创作出这一人物形象的用意之一,便是通过大量含有讽刺意味的语言和对话,来表达自己对这一类政客官僚的批判。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像饭后千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

  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

  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5

  5 动词运用的高级手法

  这一段文字的描述及字眼都是动态的:跑、踱着、千步、叮当、抢等。密集的动词铺写强调了谁也快不过华威先生的包车。 这一段就如默片时代的电影镜头,镜头里的场景、人物快速地切换、快速地表演。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感趣味加深。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6

  6 语言描写

  主要人物的语言描写,没有丝毫的废笔。紧紧扣住人物形象来表述,相得益彰,起到了生动、有趣的效果。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7

  7 声音助词的作用 顺便踏响的包车

  踏铃声在提醒会场的人们——我到了。华威先生想要树官威的心理活动用外在的声音表现出来。

  同志们彼此看着:嗯,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8

  8 有意味的众相描写

  明写暗指华威先生的气势派头其实是自以为是的虚夸,人们对他出现的反应和他自我感觉的良好形成鲜明对比。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一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他在门口稍微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9

  9 人物心理活动外化描写

  这一段描写就如话外旁白,将华威先生一个人的内心独角戏讲给读者听,有画面感和戏剧感的内张力。戏剧性则是张天翼短篇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特质。

  会场里很静。会议就要开始。有谁在那里翻着什么纸张,窸窸窣窣的。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10

  10 反讽的写法

  “客气”和“顶远”这两个词语的用法,是强调式的反语。不大肯当主席的华威先生其实非常觊觎主席的职位,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看似是无意主席之位的疏远动作,却是作者故意为之的写法。每一字、每一句到每一段,都是讲究、紧凑、步步精确地去写。比直白的讽刺更为高级。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

  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想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了就在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刮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的看看它。

  “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

  他刮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

  “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

  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可只有热气。这就又刮了一根洋火。11

  11 细节描写精准

  并没有点燃的雪茄烟和不停刮着的洋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辅助道具。这一段人物情绪发展的节奏,张弛之间用雪茄烟和洋火来调节。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一种微笑。他往下说:

  “你们都是青年同志,所以我说得很坦白,很不客气。大家都要做抗战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12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12 全文**描写段落

  “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这里作者的明写是表示一种微笑,实则也是暗喻。华威先生成功地抢到了主席该有的架势和风头,内心的激动和得意通过脸部肌肉的耸动表现出来。

  到门口可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他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小声儿谈了几句。

  “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

  “我刚才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我们……”

  华威先生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13

  13 细节刻画

  如果这里作者用扶着主席,搀着主席,握着主席的手来描写,都没有“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这个动作所带的轻蔑的语感讽刺华威先生的势利、小人心态更有力。

  “嗯,嗯,嗯。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以后——你们凡是想到的工作计划,你们可以到我家里去找我商量。”

  坐在主席旁边那个长头发青年注意地看着他们,现在可忍不住插嘴了:

  “星期三我们到华先生家里去过三次,华先生不在家……”

  那位华先生冷冷地瞅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嗯,我有别的事。”又对主席低声说下去:

  “要是我不在家,你们跟密司黄接头也可以。密司黄知道我的意见,她可以告诉你们。”

  密司黄就是他的太太。他对第三者说起她来,总是这么称呼她的。14

  14 人物细节描写必须都是有用的

  对自己妻子的称谓是官方和社会性的,就如是他的助手或秘书一般。华威先生的浮夸做作在这一句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交代过了这才真的走开。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发现别人已经在那里开会,正有一个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密司黄说要跟刘主任去算账呢:要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我灌醉。你看!”15

  15 这一小段描写的妙用

  这是华威先生赶赴的第三个会场,依旧是抢风头,谈自己言之无物的讲话。作者穿插描写他和酒友的对话,一是削弱情境设置的重复感;二是向读者强调华威先生就是一个不分白天夜晚混迹于会场和酒场的官场混混。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微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了起来。

  “主席!”腰板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

  随后他说出了他的意见。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事实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16

  16 这一小段描写的妙用

  三次提到的领导中心作用,将华威先生恨不能自己成为领导中心作用中的这个领导的心思放大。就如戏剧中的表演**部分,让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接下来的描写走向更加好奇。

  华威太太每次遇到我,总是代替华威先生诉苦。

  “唉,他真苦死了!工作这么多,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不可以少管一点,专门去做某一种工作吗?”我问。

  “怎么行呢?许多工作都要他去领导呀。”17

  17 借用

  借他人的对话,说出华威先生的心里话。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我知道你们委员会已经选出来了。我想还可以多添加几个。由我们文化界抗敌总会派人来参加。”

  他看见对方在那里踌躇,他把下巴挂了下来:“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误,不至于怠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们文抗会常务理事会。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

  接着他又声明: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这里他食指点点对方胸脯:

  “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吗?”

  这么谈判了两次,华威先生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于是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华威先生挟着皮包去坐这么五分钟,发表了一两点意见就跨上了包车。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18

  18 讽刺辛辣的重彩一笔

  连妇女界的保婴会,华威先生都不会放过在其中谋取职位。这个人物的权力欲被这一笔描写拉至满点。人物形象牢牢地立于文中,哪怕是接近小说结尾也没有松垮。

  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我叫你拖几个人去的。但是我在台上一开始演讲,一看——连你都没有去听!我真不懂你们干了些什么?”

  “昨天——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

  “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对方似乎也动了火:“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议决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19

  19 结尾写法的丰富性:冲突

  怎么让华威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在结尾的时候依旧出彩?作者笔下分层次来收尾。在青年学生和他的对话冲突间,借青年学生的话,总结了华威先生的形象特质:“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你们小心!你们,哼,你们!你们!……”他倒到在了沙发上,嘴巴痛苦地抽得歪着。“妈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五分钟之后他抬起头来,害怕地四面看一看。那两个客人已经走了。他叹一口长气,对我说:

  “唉,你看你看!现在的青年怎么办,现在的青年!”20

  20 结尾写法的丰富性:心理活动

  华威先生害怕的不是青年学生的质问,而是居然有他不知道也没有参加上的会议,这正是让他慌乱忧心的原因。他不能落下任何一个能谋取职位的会议。

  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咝咝地骂着那些小伙子。他打碎了一只茶杯。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

  “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21

  21 结尾写法的丰富性:点题

  再次确立这个人物的鲜明特点,这一句也是华威先生与读者的对话,告诉读者,这就是永远追逐名利权欲的华威先生。省略号隐喻着这个类型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何其多。

  阅读赏析

  《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蓉生在家里》——在当代,张天翼更多为大家所熟知的,是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作为早在民国时期就活跃在文坛上,以创作讽刺小说见长的狄更斯式的作家,张天翼所著短篇小说的高水准不应被忽略。

  用讽刺辛辣的手法,写尽当时大时代背景下的各类型人物。张天翼幽默戏谑的笔锋下,隐含着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不是直白地进行批判和说教,甚至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隐没在文字背后。他的文学作品用简洁的文体和生动、准确的语言对白,推动人物发展。张天翼的短篇小说最鲜明和引人之处就在于具有喜剧感、戏剧性。人物的独白、对话、无一处浪费之笔。

  《华威先生》就是这样一部文笔凝练、简洁,富于戏剧张力,让人读感生趣的短篇讽刺小说。

  张天翼几乎只用对话编排,便把华威先生这个官场老油棍的形象完美地展现给读者,甚至这部小说的对话可以直接呈现于舞台。

  阅读延伸

  1.请你谈谈对话在《华威先生》这篇小说中起到的作用。

  2.请你仿写《华威先生》,试着描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物。

  3.推荐阅读张天翼在民国时期的三部优秀小说:《洋泾浜奇侠》《在旅途中》《春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