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文艺
老舍
探索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你的生活、学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梦想的文艺》这篇散文中,老舍先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平和、自由的图景,以朴实而充满哲思的文字将内心呈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批注
我盼望总会有那么一天,我可以随便到世界任何地方去,而没有人偷偷地跟在我的背后,没有人盘问我到哪里去和干什么去,也没有人检查我的行李。1那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爱写什么便写什么,正如同我爱到何处去便到何处那样。我相信,在那个世界里,文艺将是讲绝对的真理的,既不忌讳什么而吞吞吐吐,也不因遵守标语口号而把某一帮一行的片面,当作真理。那时候,我的笔下对真理负责,而不帮着张三或李四去辩论曲直是非——他们俩最好找律师去解决那些鸡毛蒜皮的事。
1 开门见山
语言简洁而明快,一落笔便直触文章主题。开门见山是最常见的开头方式之一,它能与文章结构、结尾很好地配合,直击主旨,引人入胜。
那时候,我若到了德国,便直言无隐的告诉德国人,他们招待客人还太拘形式,使我感到不舒服。(德国人在那时候当然已早忘了制造战争,而很忠诚的制造阿司匹灵。)他们听了并不生气,而赶快去研究怎样可以不拘形式而把客人招待得从心眼里觉得安逸。同样的,我可以在伦敦讽刺英国的士大夫:他们为什么那样注意戴礼帽,拿雨伞,而不设法去消灭或减少伦敦的黑雾。那些有幽默感的英国人笑着接受了我的暗示,于是国会决议:每天起飞五千架重轰炸机往下洒极细的砂子,把黑雾过滤成白雾,而伦敦市民就一律因此增寿十年。
我的笔将是温和的,微微含笑的,不发气的,写出聪明的合理的话。我不必粗脖子红脸的叫喊什么,那样是会使文字粗糙,失去美丽的。我不必顾虑我的话会引来棍棒与砖头,除非我是说了谎或乱骂了人。那时候的社会上求真的习尚,使写家必须象先知似的说出警告,那时候人们的审美力的提高,使作家必须唱出他的话语,象春莺似的美妙。2
2 对比
作者详细描绘出他理想中的写作工作,那是老舍先生发自心底的向往。而现实往往令人失望,不敢说、不能说成了文人作家最大的桎梏。
昨天我听见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对一个十九岁的学生说:
“你要真理?我的话便是真理!听从我的话便是听从真理!我这个真理会教你有衣有食,有津贴好拿!在我的真理以外,你要想另找一个,你便会找到监狱,毒刑,死亡!想想看,你才十九岁,青春多么可爱呀!”3
3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此处,作者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语,令其蛮横的形象与社会环境的险恶跃然纸上。
这几句话使我颤抖了好大半天。我不晓得那个十九岁的孩子后来怎样回答,我一声没出。我可是愿意说出我的愿望,尽管那个愿望是永不会实现的梦想!
阅读赏析
老舍先生一生在小说、戏剧戏曲、散文诗歌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创作。他的散文或清新优美,或轻松诙谐,或饱含哲思,以真、善、美感染着读者。《梦想的艺术》创作于1944年,文章以浅近的语言直抒胸臆,开篇即点明主旨,述说自己的愿望——不被胁迫的自由。作者没有着墨于现实生活的困境,而是任思绪徜徉于理想、愿望之中,在反衬之中突显出现实中的束缚,但因前文对憧憬的描绘十分美好,这现实也变得存有希望了。
阅读延伸
1.“我的笔将是温和的,微微含笑的,不发气的,写出聪明的合理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从老舍先生的描述中,你能否想象出当时的社会环境?请简要说一说。
3.作者在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说“那个愿望是永不会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