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盒饭不好领
先主刘备靠着相貌独一份,身份独一份,义气独一份,收获了关、张两位大神,还有一批小弟。
在历史上,刘关张没有结拜这一说,但人家那情义,跟结拜一般无二的。刘备看这俩,一辈子都跟别人不一样,就算诸葛亮、赵云,也远比不了人家兄弟亲。
黄巾起义爆发后,汉灵帝那个“人人都能操刀砍贼”的告示一出,这哥几个就热血沸腾了。那就干啊!一身的本事,正愁没地方使呢!但砍贼可以,刀在哪儿?还有盔甲、战马呢?刘备穷得就剩草鞋了,关羽一个亡命徒,更是身无长物,张飞也不是大户,没听说有家资,那咋办?
这时,先主的相貌、身份、义气又起作用了。中山郡有俩马贩子,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双,一直在涿郡搞卖马的生意,灵帝时马的价格非常贵,加上豪族垄断,一匹马能卖到两百万。涿郡在幽州,靠近乌桓、鲜卑,货源不愁,于是,这俩人干边贸干得风生水起,挣了大笔大笔的钱。
这二位一见刘备,都惊了,瞧这小年轻的模样和气度,绝非常人!而且还是宗亲!于是,这俩就跟刘备混了,专门负责提供钱财物资。瞧瞧古人有多大方,还真视钱财如粪土哇!其实,这两位很可能也跟刘元起一样,看刘备不像凡人,就打算搞搞政治投资,当个卖马版的吕不韦!也可能,边贸本就是危险行业,边境上贼人出没,他俩也想借刘备兄弟的能耐,给提供个保镖服务啥的。总之,天下哪有白来的利益、白得的好处。
好了,现在有了人,有了装备,更不用发愁战马,已经万事俱备,兄弟们终于可以上阵了!
184年的扫黄战场,确实留下了刘关张的身影。但具体在哪里打的,消灭了谁,取得了什么战绩,基本空白。只知道,刘备是跟着校尉邹靖混,这位邹靖原本担任北军中侯,专门监察北军五校,这次很可能是去剿灭幽州的广阳黄巾军。涿郡属幽州,所以刘备兄弟们去投军,就投到邹靖那里了。最后打赢了,立了功。但刘备打的不是大胜仗,功劳不大。《三国演义》在这里给刘备加了不少戏,比如救董卓、射伤张宝,还跑到了南线朱儁那边……
实情是,这个黄巾牌酱油,刘备兄弟只打到了小小一瓢,还不知道是怎么打的,在哪儿打的。相对来说,曹操协同皇甫嵩作战,斩获敌军几万,算打了一大桶。再看人家孙坚,那早不叫打酱油而叫一锤定音,劈山开路了。所以这出扫黄大戏,只有孙坚爆炫,成角儿了。曹操当配角,混了个脸熟,先主呢,是群演,连说台词的机会都没有。
等大戏收场,大家要领盒饭了。盒饭的档次可是按功劳发放的,曹操当了济南国相,就是济南郡的太守,两千石。孙坚提拔为别部司马,一千石。先主呢,比较惨,没领着。刘备领到朝廷的第一份便当,得等到三年后,差点儿丢命地又讨了一回反贼才成。他当然很郁闷。不过,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名气更响了,知道他刘备有能耐的人更多了,多少增加了流量。
现在,到了最后收拾战场的时候了,天下遍地硝烟,国家一片狼藉,我们总得规整规整,理一理黄巾起义究竟带来了啥?有什么了不得的影响?
漫漫天下,谁敢说你不是反贼
论黄巾起义的效应,可以从两个级别来说,但无论哪级,核心都是一个字——反,无论哪级的人物,脑袋上都能写着两个字——反贼。我们逐级剖析。
第一级别:原生贼。
黄巾军主力被消灭,皇甫嵩、朱儁夺回郡县、平定中原,就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但黄巾大起义就真结束了吗?没有!他们还有几十万的余部呢!而且,不属太平道的杂牌贼,数量也多到吓人。早分不清谁是正牌黄巾,谁是杂牌蟊贼了,天下贼人一家亲啊。我们看看都有谁:
张牛角、飞燕、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之徒……
一听名字就知都不是善茬,贼气逼人啊。据说他们起名的原则是:骑白马的就叫“白骑”,身手敏捷的就叫“飞燕”,嗓门大的就叫“雷公”,胡子打卷的就叫“于氐根”,眼大的就叫“李大目”。还真是乡土人民本色!
这些贼们,人数多的两三万,少的六七千,占山据险,时不时就窜出来祸害朝廷一下子。
其中最厉害的是飞燕,身手矫捷又勇猛,具体形象可想见《倚天屠龙记》里的韦蝠王。张牛角战死后,部下都跟了飞燕。飞燕在太行山内外名声极大,贼人都来归附,人数发展到了近百万,简直又一个张角!这次,朝廷真是剿不动了,干脆玩起了招安,正好飞燕也想讲和,于是,朝廷便拜飞燕为平难中郎将,让他管太行山的一切事儿,每年还可从弟兄里举孝廉当官。
这就是著名的黑山贼。后来,大佬们逐鹿中原,打成一锅粥的时候,黑山贼没少在里面折腾。
以上是原生贼,基础版,比黄巾起义时只多不少,下面我们再来看高级版。
第二级别:次生贼。
还记得灵帝那道诏书吗?号召大家都去讨贼。所谓的次生贼,其实是灵帝亲手培养的!
比如孙坚、刘备,以及各地的豪强武装。他们砍了小贼,自己却成了更大的贼!当然,那时的孙坚和刘备,都还不至于有贼心,孙坚很可能到死都没生出贼心来。刘备呢,他那个野心是梦想,离现实太远,现在还难以完成到贼心的转化。但他们都有了当贼的能力,都有了长出贼心的条件!
这些次生贼,比原生贼可怕多了。
原生贼虽然数量大,但个体弱,资本劣,眼光浅,哄抢打砸行,要说有眼光地玩政治,有目标地搞战略,他们太低级了,干不来。所以黄巾军又叫“蚁贼”。黄巾以外的小贼更上不得台面,谁听说过成大事的领袖,能起名叫“左髭丈八”的?
但次生贼强悍太多,他们多数是豪强出身,资本优质,即使不是豪强,也早有积累。他们还各有道行,有名的,有钱的,有宗族的,有魅力的,有学问的,这些又吸引来各路人才,愿为他们出谋划策,拼死效力。等他们越坐越大,人才也越来越多。
次生贼,才是真的“贼”,真能搞翻汉室天下的!
为了对付原生贼,灵帝不断地外放军权,甚至是散放,结果自然是次生贼蓬勃崛起,朝廷越来越失去控制。
我们看《三国演义》,有些场面很有意思,比如,武将单挑,两人一上场,必然先对骂。骂什么呢?几乎所有人都以这两字为开场白:“反贼”!
“反贼董卓!”
“反贼曹操!”
“反贼吕布!”
“反贼马超!”
这场面演绎得极好!到后来群雄割据,又有几个不是“反贼”!要论汉室忠臣,除了汉献帝身边那一班老人,再加一位刘虞,再算半个荀彧,当然肯定有漏的,这里不多举了,但绝对是——相当有限!你说刘备不算反贼,他是曹丕禅位后才称帝的,那他自封汉中王呢?献帝当时还在位呢。
说三国里人人是反贼,确实过了,但反贼的比例至少占七八成。几位大佬,都是次生贼!都是从镇压黄巾军开始,从灵帝不断外放权力起一步步培养出来的。当然,灵帝也有他的无奈,我们这里就不深扒了,一个气数已尽的王朝,无奈多多实属常态。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换个眼光,难道大汉就永远不会灭亡吗?苹果都已经烂到心里,直接扔垃圾桶不是很适当吗?所以,“汉忠”这个词也不一定就是褒义。天下皆反贼,转个角度,也可以称天下皆英雄。就看谁能搞定乱世,谁能给万民带来福祉了。
所以,黄巾起义的最大后果,就是——让从上到下的所有人,都离“反贼”两字更近了,接受起来更没心理压力。叫骂别人是“反贼”的同时,自己也恰恰当着“反贼”。
皇甫嵩的大京观,朱儁的拒不受降,也没吓住天下人的“反”心,当“反”成为常态,那这个国家就已经名存实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