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三国说说

04 谁的成长之路不烧脑:洛阳小友成名记

三国说说 刘雅茹 3682 2024-10-22 04:55

  

  袁绍和曹操,都是在宦官妖雾的笼罩下长大的。

  单超他们帮刘志诛梁冀那年,曹吉利4岁,袁绍大概五六岁。想想当时,俩娃肯定是先流着鼻涕、瞪大眼睛观摩了一场京城大混乱,然后又活蹦乱跳地加入了庆祝诛杀大魔王的狂欢人流。娃嘛,只要过节就蹦高,管它是什么节呢。

  然后,宦官就疯了。不过,宦官再疯,也没疯到袁绍和吉利头上来。袁家和曹家,宦官想拉拢还来不及呢。

  先说袁绍这边儿。袁绍出身东汉最豪的汝南袁氏家族。关于袁绍他们家,我们常提到的词儿叫“四世三公”。就是说,袁家连续四代都有人做到了三公的职位。三公是秦汉时代的顶级大官,直接向皇帝汇报的,比部长级还高。其实,如果把后来曹操让给袁绍的那个大将军也算上,那袁家就是五世三公了。在当时,除了弘农杨氏(杨修他们家),再没有能跟袁绍家相提并论的。

  袁家几代人不间断地积累,他们的下属、学生,还有推荐的官员,满天下都是,不知多少人受过老袁家的恩义和照拂,于是,就有了另一句常用语:门生故吏遍天下。

  袁氏极其兴旺!民国大枭雄袁世凯,家里就有这么一副对联:“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说他自己是汝南袁氏的后代,为此还特别骄傲。直到今天,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还有两万多的袁姓人,有好多村子都以“袁”来命名,比如袁庄、袁老村、后袁庄等。

  就是这么一个顶显赫又顶得人心的豪门!那些在朝廷里得势的,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如果不是脑子进水,都不会跑去招惹。相反,还得巴结讨好,以便从老袁家借点势力和人心。比如当年的魔鬼梁冀,就特别注意跟袁绍他爸袁成搞关系,特听袁成的话(袁成是袁绍法律意义上的爹,袁绍本是袁成弟弟袁逢的儿子,过继给袁成的)。

  没错,管你天下血雨腥风,我老袁家就是强,雷打不动。而且,袁家人也极有家族智慧,特懂乱世保身的道理。梁冀又邪恶又跋扈是吧,好,我们虽然不跟你一头儿,但也不得罪你,你来攀交情,我们来者不拒。所以,袁成跟梁冀关系不错。但等到了桓帝诛梁冀的时候,袁家可是铁了心站在皇帝一边的,记得刘志起事时,那个去没收梁冀大将军印绶的光禄勋吗?他叫袁盱,是袁绍的亲叔公。看看这变通的能力!

  这就叫世家大族!对他们来说,天下是小,我家是大,家族利益永远排第一!至于爱国爱皇帝,那得排老二。在三国里,这样的大族可不在少数。后面他们会一个个地出场,到时,咱们再去好好观摩他们的智慧和能量。这里必须说一句的是,世家大族,他们几乎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当然这是后话,咱们到时细说。

  现在,宦官疯上了天,袁家的长辈们,虽然看着心里也恨,但绝不会像党人那样,真拿性命家资去追求正义。所以,他们就希望小辈们消停着,踏实着,最好都宅在家里,别出去跟着闹。宦官再疯,也没疯到我家头上,没招惹我们不是?

  但袁绍不听,他比那些叔叔、伯伯有志气!我虽是庶出的娃,但却才自精明志自高,让我无风无浪地在朝廷里混个官,顶多再给家谱添两笔,我不乐意!

  袁绍跟吉利一起,还有另外的几个小友,张邈、许攸等,也包括弟弟袁术,还是一心想着当下最热门、最亮眼的话题:斗宦官。看着党人明星们被全天下崇拜,他们就算不能去当党人,也得走在时代的前头!其实袁绍的心思明显比那几个更远,也比吉利深沉。他已经开始有意结交各方人士、各路英才了。而且,看他待人接物,又恭敬又谦虚,把自己放得特低,没一点儿顶级豪门贵公子的架子,大有孟尝君倾心养士的范儿。

  袁绍很有眼光!显然,他料定天下就要大乱,已经在为干大事做准备了!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袁绍。

  他已经快二十岁了,再不是那个跟吉利闹得昏天暗地的幼稚娃。而且,他的身份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被过继到了二伯袁成家,从丫头养的变成了堂堂正正的袁大公子!名分比整天自恃正根的弟弟袁术还高!

  袁大公子人长得英俊,气宇不凡,还言语谦和,待人温馨。现在又正了名,那灿烂光环一下就爆开了。这样的小伙,谁见了不喜欢!满京城的年轻人都想跟他结交,把自恃正根的弟弟袁术气到了吐血!

  当然,对这个,袁绍已经完全不在乎了。跟弟弟这么多年的较量,他已经完胜,面对弟弟的猴急上房,他只要“淡淡一笑”就行了。

  没错。在那时候的洛阳城,年轻人里最靓的光环,是属于咱本初大公子的。

  我们插句后话。

  从此以后,弟弟袁术就开始了一辈子的恨。我们看后来袁术的出场,除了丧心病狂地自封皇帝,欺负孙家,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怎么骂他哥、怼他哥了。袁术恨袁绍,比恨所有的敌人更恨!一家兄弟做到这份上,也算绝了。

  说完了袁本初,我们再来看曹吉利。

  其实,曹家的长辈们也是反对吉利整事的。

  第一,咱本来就是宦官家底儿,要什么志向?宦官要有志向了,那就出事了。一辈子平安富贵,就是宦官最好的人生。

  第二,虽然,咱家祖上不是坏宦官,名声还不错,但咱也是宦官啊,好多世交关系啊,都是宦官这堆里的。现在,你要反宦官,你让咱家可怎么自处?

  但曹操不听。跟袁绍一样,他也有他的志气!只是,他的志气比较模糊,的确是这个问题:他一个宦官之后,能有什么志向?敢有什么志向?这一点,他实在比不了他本初大哥。他敢想,或者说能想的事,只能是:我要当个官。也不敢想多大,当个郡太守就行啦。我要在任上好好干,要反宦官,要正风气,让人们都知道我有能耐,有本事。就这么简单,这么实!

  说到这里我们就发现了,袁大公子关注的,是天下、是格局、是长远;吉利看到的,只是眼前这条窄窄的路。吉利不是不想看格局,是老天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和资格!所以他就有不了那样的眼光。吉利看到的永远都是“实”的。

  其实,这也正是袁绍和曹操最大的区别。袁绍玩得“虚”,也特别擅长玩“虚”,把“虚”的效果发挥到了绝顶;曹操来得“实”,一辈子就认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后把“实”干到了极致。其实,玩“虚”和玩“实”,都很牛。我们不能轻易地论高下。而且,“虚”和“实”,也都有短板,都有事儿干不成的时候。

  所以,袁绍和曹操,路子完全不一样。虽然小时候是一对小萌贼,彼此也很有爱,但长大以后,就越走越远了。道不同,那个“爱”也就渐渐冲淡。这也是后来俩人都能下狠手、非要弄死对方的原因。

  那现在,袁大公子折节下士,成功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吉利又在干什么呢?

  曹操是真郁闷。看着袁绍那光芒,更衬得自己脸黑了,就连长相都跟人家差几个等级。来拜访结交的,都是冲着袁大公子,谁答理他曹吉利!好不容易认识的这几个,也是因为蹭了袁绍的人气。

  曹操已经认定袁绍是带头大哥了,现在,大哥真比他牛。他必须跟着袁绍混。但只当个跟班,吉利是肯定不满足的,他也要整事,不干点儿啥不罢休!

  曹操整事的思路,还是没有变,两个字——闹腾!跟小时候一样。其实有点没新意。关键是他还没找到新出路,新方式,只好故技重施。

  东晋学者孙盛在《异同杂语》里记录了这个故事。

  话说有一天,曹操偷偷闯进了大宦官张让府里。去干什么?故事里没说,是行刺?是吓唬?不好说,但肯定是去犯坏的,肯定要对张让不利。

  我们来判断一下,以吉利当时十几岁的年龄,还有他一贯的行事,行刺这种捅破天的大事,估计是不敢干的。那么,是想抓住张让吓唬威胁一下?或者把张让揍一顿,警告他少干坏事?这倒很有可能,很合吉利的脑路。

  但是,吉利没得逞,被张让发觉了。张让立刻吩咐:来人!一看家丁都包围上来,吉利疯狂舞起了手里的短戟,施展武功冲出重围,跃上高墙跑了。

  是不是像极了武侠小说?吉利还是那个折腾范儿。咱不是要反宦官吗?那我一定要为反宦官事业做贡献。可我没别的招啊,那就还来横的吧!其实,现在大家长大了,已经不流行这个了,人家袁绍已经妥妥地玩起政治了,吉利还来“武力胁迫”,就显得有点小儿科。而且,结果也可想而知,肯定成功不了。袁绍听说这事后,恐怕又会“淡淡一笑”吧。大概还要象征性地表扬吉利几句,你很有胆气、很有才武嘛。

  这里有个问题,张让如果知道来“行刺”的是曹操,会怎么想?难道不会对曹家不利?其实这次也没那么严重。在张让眼里,曹操是个小孩儿,还是宦官阵营里的,自己人,就算干了坏事,看在他爷爷的面上,也不好过分追究。而且,小孩儿本来就脑路清奇,这小子又出了名的猴儿,所以整出什么来都不奇怪。于是,也没见宦官怎么报复曹家,大约张让弄清是曹操之后,也就很无奈地骂一句:“又是这猴崽子!”然后就了事了。

  好,本初大公子和曹吉利都已经开始了人生追求。袁绍已经找准了路,吉利呢,还在荆棘中摸索。那么后来,曹操是不是找到正路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